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黃耀輝/你比四年前更富裕且幸福嗎?

◆  黃耀輝/你比四年前更富裕且幸福嗎?

◆  黃正忠/ESG績效揭露 注定走向投資等級
◆  詹文男/神佛經濟的開展







黃耀輝/你比四年前更富裕且幸福嗎?


2022-11-09 05:40  聯合報/ 黃耀輝/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國際貨幣基金(IMF)十月預測台灣人均GDP,今年將成長到三點五五萬美元,首次超越日本,也是十九年來首次超過南韓,成為東亞第一。官員自嗨,民眾卻大多存疑,更為經濟逆轉而憂慮不已。

官、民的感受差距這麼大,問題出於 IMF 的算法灌了水,既粗糙又嚴重誤導。

首先,把 GDP 算成美元做國際比較,讓美國憑美元狂升就變有錢;台幣貶幅小於韓元、日圓,就使我國相對有錢,還超韓越日,有點好笑。房地產、服務業的國內服務,和國貿、匯率無關,算成美元怎能客觀比較?匯率瞬息萬變IMF 用廿九的台幣匯率設算,比現在匯率卅二低估了至少百分之十,則現在台灣人均 GDP 豈不是已掉到三點二萬美元

其次,IMF用的是當前物價,把物價上漲灌水為經濟成長。難怪 IMF 算的台灣「名目」人均 GDP 成長率超過百分之七,高得離譜;扣掉物價上漲、台幣貶幅後的「實質」GDP 成長率其實僅約百分之三而已

因此,有七個國際組織改用較嚴謹的指標,以做客觀的國際比較。最具規模的世界銀行(WB),就用購買力平價指數 PPP,在共同基礎上計算各國人均 GDP。世銀民國一百年(二○一一年)統計,就顯示台灣 PPP 人均 GDP 為三點九萬美元,已超過日、韓,甚至比法、英都高。官員如果不承認前朝 PPP 人均 GDP 的表現,又怎好意思拿偏誤大的 IMF 統計往臉上貼金?

此外,GDP 是國內所有生產單位的附加價值,包括外國生產要素(例如台積電股東七成的外資),因此國人的產值低於 GDP。人均值受總人口變動影響,例如台灣今年人口減少廿萬,拉高了人均 GDP。且平均值會被極端值拉高,例如 IMF 說台灣經濟靠半導體產業一枝獨秀,因此人均 GDP,其實是科技產業、高所得者(科技新貴、資本家、外國人)分配到絕大多數的經濟成長果實。

何況 GDP 要扣掉外國人在台的產值,再加上國人(多為富人)在海外的所得,才是「國民所得」。因此國民所得的分配應該比人均 GDP 更為懸殊。「薪資成長追不上物價上漲」,「低薪的離平均薪資愈來愈遠」、「貧富差距擴大」,恐怕才是大多數人的真實感受。

總之,人均 GDP 數和青年、多數勞工沒什麼相關,國際比較對他們也沒有意義,無法反映所得分配不均、失業率、通膨率、疫情造成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等。現在半導體產業陷入衰退,出口負成長,股市跌跌不休,景氣燈號墜崖式驟降,IMF 的預測很難成真,官員們嗨一下就好,拿出應對「停滯性膨脹」的保三對策,才是當務之急

國人應該問的是:面對薪水追不上物價,房價所得比升至十倍,房租愈來愈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相對貧窮率青年失業率等也在惡化,你滿意目前的經濟狀況嗎?這四年福祉真有提高嗎?如果不是,就用選票表達不滿,敦促蔡政府改善,才是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