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應重視保險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069/web/ 

◆  聯合報社論/李進勇不要重演中選會戕害民主的鬧劇
◆  聯合報黑白集/這幾年,你過得好嗎?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應重視保險業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應重視保險業


2022-10-24 03:14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央銀行。路透



台灣今年金融業整體表現並不好。除了眾所周知的股市大跌,最值得關注的還是保險產業出現集體管理風險。年初新冠疫情加劇,產險業積極推展防疫險保單發生系統性賠付事件導致前八個月虧損661億元,而使得六家公司被迫增資707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國內壽險業者也受美國聯準會連續升息衝擊,資產評價大幅折損帳面淨值跌落到七年新低,其中甚至有大型壽險公司第3季淨值成為負數。為化解此窘境,金管會不得不「特案」安排「資產重分類」,協助壽險公司度過難關,而被外資批評為「監理寬容」。

保險業在台灣金融產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民國九十五年(2006年)起的15年間,保險業占全體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比率成長了七成五,對 GDP 的貢獻已約為銀行業一半。金融危機若發生,處理壽險公司耗費社會成本也不惶多讓;過去銀行及基層金融重建賠付超過 2,800 億元,而處理倒閉壽險業費用亦超過 1,100 億元,其中國華人壽支出更是創紀錄883億元天價

政府過去監理金融機構傾向「重銀行、輕保險」,可是,隨著經濟逐漸成熟,個人及企業風險管理愈益重要,而社會邁向老齡化,退休年金安全更是家庭生活安定基石。因此金融安全網不能缺少保險,是國家制定金融政策必須重視產業

依據金融監理體制設計,金管會責無旁貸管理保險公司的安全與穩健經營,而央行則對包括保險在內的金融產業應負有鑑往知來預警職責。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金融海嘯後,央行除依法執行「促進金融穩定目標外,還以「金融穩定報告兼代先進國家設立總體審慎監理機構。然而,「金融穩定報告」真能發揮功能,「有效提醒保險業今年所面臨困難嗎?

央行過去兩年的「金融穩定報告」雖提及新冠疫情與國際利率走揚對金融產業、特別是保險業可能造成的風險,但個別機構壓力測試仍交付金管會執行,而未能透過事件研究方式評估整體保險產業可能受到影響。當系統性風險事件發生時,個別機構的壓力測試總有「見樹不見林」的缺憾,對維護產業健全的助益相對受限。央行的報告若將疫情與利率對金融各業可能的衝擊多點著墨,金管會因此要求保險業提前因應,那麼今年產險與壽險業困境或許能化解一二

央行在穩定報告中,遵循 IMF 建議編製「金融健全參考指標」,其目的應不只是為求國際比較,而是要進一步透過指標推動金融業全體與分業的預警工作。然而觀諸央行各類指標,在壽險業部分僅有簡單五個項目。這樣的資訊顯然不足以評估保險產業風險,更遑論特定事件對其可能的衝擊。IMF 的建議強調跨國比較,但若要真正落實運用於國內金融產業預警工作,特別是總體社經情勢變動可能影響,「金融健全參考指標」內容的確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重視總體審慎監理國際金融監理過去慘痛經驗中學得珍貴教訓。理想的金融監理運作是,金管會在業務檢查前線獲得產業現狀回饋,而央行則掌握國際財經情勢預測未來可能衝擊,並與金管會研議對策形成維護國家金融穩定良性循環。我們從今年保險業兩次遇到衝擊事件體認到協調金融監理既要見樹,也要見林」,顯然是一項艱巨挑戰

央行「金融穩定報告」是社會關切總體金融環境重要窗口,宜與理監事會議報告區隔強調金融產業可能面對挑戰及因應之道。我們因此建議央行穩定報告內容與頻率都宜增加;重視預測國際經濟情勢變化對金融產業衝擊即時提出警告促使金融業及早對應央行金融預警雖不能防範「黑天鵝事件,但至少可縮減孕育黑天鵝」的發生機率










聯合報黑白集/這幾年,你過得好嗎?


2022-10-24 03:55  聯合報/   黑白集
蔡總統(中)、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等大咖南北奔波,除訴求政績牌外,也強化保台論述,升高選戰格局,在最後階段衝刺選情。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黃仲裕攝影



蔡總統在臉書發文,呼籲大家選舉給民進黨候選人一個機會」,讓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台灣隊」能繼續陪她一起打拚。這種喊話大家聽多了,犀利的網友更在 PTT「舉一反十五」地細數蔡政府六年表現,包括房價飛漲、法案自肥、社會安全網破漏、停電都怪小動物、黑箱決策嚴重,並反問她「誰給台灣人好好活著機會?」

給一個機會」之語令人生膩,民進黨廿年來兩度執政,大家給它的機會還不夠多?而人們又得到了什麼回報?這些年,台灣內部愈來愈撕裂執政者用國家機器攻擊在野黨任意對百姓開罰;而外部變得愈來愈危險連護國神山都被拿去當外交籌碼年輕世代則要延長兵役準備上戰場。這樣的日子,老百姓好受嗎?

更諷刺的是,網友 PO 出蔡英文十年前參選總統文宣,那時蔡英文問道:這四年你過得好嗎?你買得起房子嗎?物價一直漲,你受得了嗎?你是不是覺得愈來愈窮、愈來愈累?她要求給蔡英文一個改變台灣的機會」。同樣的問題,今天都還沒解決,她有什麼話說?

人民給了蔡英文八年的機會,但這些年你過得好嗎?六年來,台灣確實變了,政府變得更專斷,官員心胸變得更狹隘,民主政治倒退嚕,網軍橫行暴走,社會變得不寬容,民間聲音變得微弱。哪一點,讓台灣變得更美好?












聯合報社論/李進勇不要重演中選會戕害民主的鬧劇


2022-10-24 03:56  聯合報/   社論
朝野質疑中選會禁止確診者投票恐違憲,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昨在立法院解釋,是配合防疫機制,不是剝奪投票權。記者許正宏/攝影



對於四年前地方選舉的亂象,大家都記憶猶新;那場混亂的選舉,讓時任中選會主委陳英鈐辭職丟官,也讓民進黨有了藉口沒收公投」。今年選舉,中選會主委李進勇拿防疫當藉口,沒收確診者投票權;這次,連綠營民代都看不下去,要求行政院和中選會懸崖勒馬,不能重演戕害民主歷史錯誤

蔡英文總統還高唱著「十八歲公民權」,李進勇卻要沒收卅萬確診者的公民權;蔡政府說要「與病毒共存」,防疫措施已經大幅鬆綁,中選會的選務規畫卻死抱舊的防疫指引彷彿停格在去年五月間。而且無論李進勇怎麼說「不違憲」,民眾都想不透,為什麼確診者可以參加考試卻禁止投票

事實上,李進勇引用司法院大法官釋字六九○號解釋,指限制確診者投票不違憲的說法,根本是移花接木。大法官解釋:「關於必要之處置應包含強制隔離在內之部分,對人身自由之限制,尚不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指的是隔離的處分不違憲,根本不涉及人民投票權;李進勇是擴大解釋,強為中選會不作為找辯詞。

依法論法,除非是受到褫奪公權宣告的受刑人,否則公民參政權並不受到影響。這正是保外就醫的「受刑人」陳水扁也能投票的原因。連受刑人的公民權利都須保障,哪有機關能夠率爾剝奪確診者的公民權?選務機關應該做的是,配合防疫單位,在可控制的防疫措施裡,確保確診者投票權不受侵害,而不是假防疫之名,沒收人民的公民權。中選會開民主倒車的作為,依法論理都站不住腳。

疫情是全世界的難題,但因為疫情要剝奪人民投票權,恐怕真是台灣獨創。南韓總統大選時,疫情比我們嚴重許多,都可以安排投票專道、專時、專區來處理;美國也僅要求確診者和其他人保持距離。這些民主國家絕不敢輕易挑戰人民投票權;他國經驗寫好的答卷都已公開,我們的中選會卻連抄襲都懶,到底是只想一紙公文切割省事,或者背後還有說不得的政治算計

衛福部長薛瑞元強調,指揮中心考慮疫情,不會考慮選舉;但他的解釋還是很「選舉」。他說,南韓投票後確診者往上衝,而如果設置專區,某投票所「剛好只有一人投票,就不是秘密投票」。這更是本末倒置的怪論。這個政府連人民的投票權都要剝奪了,竟然侈言保護投票秘密」!有這種倒果為因論調,難怪剝奪人民投票權會這麼理所當然

不要說四年前那場「投票與開票同步」的台北市長選舉,勝負差距只在三千票;今年是九合一選舉,對基層里長來說,很可能一兩票之差就會改變選舉結果,確診者投票與否真會有「一夕變天」的危機。以現在每日控管確診數推估,中選會的規定可能會影響到卅萬人公意表達,因此不分藍綠候選人都期期以為不可。

更何況,雖然疫情並未實質降溫,但為讓前指揮官陳時中落跑去參選,蔡政府強調現在是「與病毒共存」的新防疫作為不斷放鬆,連衛福部都呈現防疫疲勞,偏偏又對確診者投票格外嚴格,其間矛盾,除了行政怠惰政治算計外,人民實在想不出中選會為何要這麼野蠻地違法違憲阻卻民主

更關鍵的是,以現況而言,只要不篩不說,誰知道誰確診?中選會作法只會讓在乎自己投票權的公民不篩不說,誰也擋不住他去投票,反而會造成更多的黑數與更大的疫情擴散危機。中選會這種大開民主倒車的作為,還是早點轉彎為當,否則未來選務紛爭必多,再多幾個主委也不夠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