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老屋重建 應增加誘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601/web/ 

◆  聯合報社論/國防預算大膨脹,台灣卻愈發深陷險境(系列四)
◆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沒事嗎?
◆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老屋重建 應增加誘因






經濟日報社論/鼓勵老屋重建 應增加誘因


2022-08-31 03:30  經濟日報/   社論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最近台北市老屋重建的問題,因下任市長選舉而浮上檯面。目前台北市住宅屋齡40至50年之間占33.7%,50年以上達到13.8%。相對地,全國平均值卻分別只占23%及11.1%。老舊房屋除影響市容觀瞻外,更易成為垃圾堆積毒品交易溫床。為了避免這些負面影響,政府制定遊戲規則,並對老屋重建給予租稅優惠,便合乎英國哲學家邊沁所謂政府負有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的職責

目前老屋重建可透過「危老重建」及「都市更新」兩種途徑。危老重建並無基地面積限制,但必須全體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同意,且只享法定容積1.3倍的優惠。都市更新則適用於500平方公尺以上的基地面積,但須一定比例的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同意,且享法定容積1.5倍的優惠。都市更新可採建商為實施者,進行「民辦」都更,或採「一般民眾」為實施者,進行「自辦」或「委辦」都更。在實務上,民辦都更占了絕大多數。

關於政府如何制定都更政策,賽局理論提供了一些啟示。自辦或委辦都更賽局的參與者為老屋所有權人,而民辦都更賽局的參與者則要再加上建商。

在這些賽局裡,各參與人不斷透過合縱連橫來進行談判,而政府的角色則是要制訂出下列三個政策,以增加民眾參與意願:一、同意都更的多數決門檻;二、容積獎勵(胡蘿蔔);三、耐震要求(棍棒)。

首先,就無建商參與的都更而言,政府宜權宜下列利弊得失,以訂定一個最適的多數決門檻。制訂多數決門檻的成本包括外部成本及決策成本。當同意都更的參與人比例略為過半時,實施都更會對不同意者造成極高的外部成本,但若幾乎所有參與人皆同意,則在談判過程中必定耗費大量人力及物力的決策成本

因此,政府應選取一個多數決門檻極小化外部決策成本加總。所以,目前危老重建政策所採取的全數決便宜行事,有必要降低至90%,甚至80%的門檻。

此外,就建商也參與的都更而言,需要考慮較低門檻會獲得下列好處:建商在尋求老屋所有權人合作,以突破同意門檻時,較易避免被少數釘子戶漫天要價所阻撓。這顯示,目前都更政策的多數決門檻也可適度下調。

其次,容積獎勵是都更政策提供的最大胡蘿蔔。過去經驗顯示,當房價呈現上升趨勢時,建商參與的都更皆能順利執行。然而,最近民眾開始預期房價反轉,但建材價格以及營建工資不斷上漲,卻導致建商不願履約。這顯示,政府宜適度提高容積獎勵,以彌補建商面對供需不確定性所造成的預期損失。有些人認為增加容積獎勵只圖利建商及老屋所有權人,且對無房者不公。

然而,此論點忽略了以下兩個考量:一,都更可產生美化市容、避免汙穢環境以及減少犯罪事件外溢好處。二,八成以上國人擁有自住房,因而增加容積獎勵是圖利絕大多數人。甚且,無殼蝸牛也可能會有更高誘因購買自住房,以享受容積獎勵的潛在好處。

最後,建築物耐震力不足老屋所有權人面臨的最大風險。目前台北市921地震之後興建,而能承受地震五級風險的自住房,約只占19%。對921地震之前興建的住宅,台北市目前提供耐震初次評估每棟補助1.2萬元至1.5萬元。

然而,耐震檢測通常耗費數十萬元,且和總樓地板面積息息相關。因此,針對耐震評估,台北市可考慮給予更優渥的差別補助。否則,只能等待未來出現較大地震時,民眾才會正視此議題。

總之,都更成功之路遙遠漫長,但降低多數決同意門檻增加容積獎勵,以及儘速讓老屋進行耐震檢測或許可以縮短此距離。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沒事嗎?


2022-08-31 05:14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右三)親赴民進黨澎湖縣長參選人陳光復的競選總部加油打氣,推薦陳光復(右二)是2022年澎湖最好的縣長。圖/陳光復競總提供



蔡總統為輔選全台走透透,渾身帶勁。民調專家游盈隆形容她如「三太子附身」,神勇過人卻不顧社會觀感。網民一面倒噓她,對付中共軍演、治安惡化不見積極,只有拜廟、弔喪和吃美食才現身。大選在即,蔡英文每天忙輔選,她還記得國家大政嗎?

內外政經社會情勢如麻,總統卻不務正業,難怪徐國勇、蔡清祥都不覺得自己尸位素餐。大陸無人機擾台,政府不知如何反應;但召喚網軍圍剿背骨仔鄭寶清,則神速有效。難怪網民要問:總統沒事嗎?

蔡英文的挺堅令,讓外界擔心她已無法正常判斷是非。沈富雄說她是「既昏且暴」,趙少康批評,從黨政人事到共軍圍台,總統的想法都與正常人背道而馳。林濁水則點破,她對價值與趨勢失去判斷力只剩追求權力意志

領導人下台前,一般都設法追求歷史定位,唯獨蔡英文不斷往牛角尖鑽民眾頻頻翻出小英語錄證明她言行不一大開民主倒車。但她似不在乎自己誠信破產不思回歸正道,一心當她的黨主席,卻忘了自己是總統

用總統的權力,來壯大民進黨,當然是黨政不分,更是自私苟且。人民選你當總統,你卻不把國家當國家,只照顧自己的黨,這如何贏得尊重?當「小英點亮台灣」、「抗中辣台妹」等口號都幻滅,她也只剩「權令智昏」的評語











聯合報社論/國防預算大膨脹,台灣卻愈發深陷險境(系列四)


2022-08-31 05:17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公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國防預算4151億元,占GDP1.7%。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海形勢緊張,明年度國防預算大舉增加,增幅十二・九%,達四,一五一億元。若再算上增購F-16 與「強化海空戰力」兩筆合計一,○八三億特別預算,以及非營業特種基金六二九億元明年國防開支達到了五,八六三億元。如此,國防預算已遠超過教科文」及「經濟發展支出成為政府第二大歲出項目,僅次於社福

軍費創新高,卻未必足以因應實際的敵情威脅。中國大陸拜經濟起飛之賜,過去四分之一世紀大舉擴軍: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其國防預算首度超過兩千億人民幣今年已達一.四七兆人民幣。這相當於六.五兆新台幣為台灣目前軍費的十六倍。這還沒計入國防科研支出軍火外銷獲利估計中共實際軍費較其帳面多五十%至一○○%。相對的,台灣過去卅年國防支出占比持續下滑,明年雖止跌反彈,兩岸軍力失衡已極懸殊

國防支出大漲,可由「軍事投資」、「作業維持」、「人員維持三方面分析。明年軍事投資一,○二七億元,加計兩筆特別預算,達二,一一○億。數字看似創紀錄,但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並未新增重大對台軍售;國造武器方面,去年海空戰力特別預算編列後,也未聞研發投產新進度。說穿了,軍投經費大增,並非我國獲得什麼新型武器,而是川普末期拋出的軍售已屆付款期限。前幾年,國防部預算成長幅度跟不上美方軍售速度,只好大玩「延遲付款遊戲;如今蔡政府總算面對現實,讓現有軍購案不致開天窗。至於國軍其他不少落伍的過時裝備,還在苦苦排隊等候汰舊換新

作業維持經費方面,明年編列一,三三七億,較今年增加廿五.四%,這點值得肯定。國軍過去「勤儉建軍」,對油料、零附件等耗材的開銷往往編列過低,部隊常年維持低整備水平。這在承平時期還可應付,但遇到局勢緊張必須時時偵巡與出操,「度小月等級資源立顯捉襟見肘。近年海空軍為因應中共機艦擾台,出勤頻率極高,須動用預備金增購油料零件。最近共軍進逼日甚,不時突破海峽中線;國軍作業維持費的提升當然是「有感」的正面之舉,至少不能不亡羊補牢。

人員維持經費方面,增為一,七八七億,漲幅四・六%。國軍現行總員額廿一萬五千人,部隊實際編制員額十八點八萬人。事實上,「編現比」一直無法達到九成的目標,較艱苦的戰鬥部隊編現比甚至只在八成打轉。若扣除受訓、借調、長假等人員,單位只剩七成人力,難以達到預期戰力。最近軍方大舉招募志願預官,開出免筆試、僅需服役一年條件,正暴露初階軍官缺乏的問題,已到了「寧濫勿缺」的地步。在美方警告下,蔡政府最近正研擬重返徵兵,將義務役延長為一年。但目前四個月軍事訓練新兵不服管教事件頻傳;未來若每年要增加七、八萬役男,是否就能提升國軍品質和士氣,在在都是問題。

台灣與大陸量體懸殊,我方的安全威脅比南韓、以色列、新加坡都高上許多。縱使我國明年軍費大幅提升,占 GDP 比重仍低於上述國家。近日金馬外島飽受大陸無人機騷擾,崗哨守軍只能以石頭驅離,更凸顯形勢之險峻。不分朝野或官民都應有所體認:軍力是和平的必要條件,卻絕非充分條件。充實武備作為底氣的同時,仍須維持兩岸良性互動,不可將鼓動仇恨當成政客積累資本捷徑。否則,國防預算再怎麼膨脹,也只會把國家帶進兵凶戰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