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廢死 讓選票考驗
◆ 柬國人口販運案 有尚方寶劍不用?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050邁向生態烏托邦?
◆ 媒體新聞取向 正向應大於負向
◆ 產業情報蒐集 不是寫學術論文
◆ 張善政也抄襲?綠潑髒水抹黑 打泥巴戰
◆ 「兩端上課」 硬體要跟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2050邁向生態烏托邦?
2022-08-31 05:10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負建築與弱建築也得以在碳中和之進程中讓人類逐步邁向對地球負責任的生活。圖:郭瓊瑩/攝。
近程全球的都市化速度仍不會停滯,在成長的壓力下與減碳之趨勢下如何平衡正考驗著人類。圖:郭瓊瑩/攝。
自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第廿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後,全球一三六個國家及地區已宣示對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碳排之承諾,並期 COP27 提出對民國一三九年(二○五○)長期低碳發展之策略。行政院業於四月廿日(世界地球日)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未來將有各種配套措施與因應路徑相繼公告實施。而各縣市府也陸續成立「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台北市已領銜起動。
預估迄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全球經濟成長仍達四十%,而為達民國一一九年(二○三○)目標,台灣能源至少需再減碳四十%,這才是近程之挑戰。換言之,如何達標並非只倚賴現有技術及碳權交易,無論公私部門均須徹底改變傳統治理思維與作為,尤應以科學為基礎之標竿為後盾。
淨零排放並非「不排放」,而係在持續發展各項人類福祉進程中,致力於讓人為排放極小化,再以負碳技術、碳匯等方法來抵消之,俾達淨零目標。也因此在能源面必須降低煤、石油、天然氣之排放,而積極面尤需發展負碳技術,包括碳捕捉、封存、再利用,以及自然碳匯對森林、海洋、濕地之保全、復育與再生。這些均需藉助以科學為基礎之創新知識科技,以及企業轉型之決心。
在歐盟的「綠色政綱」中亦揭示了另一向度非技術面之思維革新,包括棲地保護、水土資源與糧食生產力之保全,以及涵蓋住商、運輸與製造之多面向,強調回歸人類生活型態心態認知之調適。
歐內斯特.卡倫巴赫於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所著《生態烏托邦》將屆五十周年,這是一部科幻小說,也是一本西方的《桃花源記》。書中批判了美國生活消費與物質主義對地球之危機,其反主流思維闡述的是對未來純淨生活之理想。
該書描繪了人類生活回歸純樸低調、互助合作,追尋分離與寂靜主義,甚而重返小而美有文化根基之叢林部落生活單元。倡議去極權化去中心化,從而依循各地理氣候與文化特質,經營一種反主流之微型人類生態棲地。而各部落棲地間主張用虛擬通訊以降低耗能,這不就是預言五十年後今日之網路視訊場景?
此烏托邦不強調「大」治理,反對制式化社團與軍國主義,當一切極小化後,人類反而得以享受低科技的自然生活,如野營、步行、嚐百草…儘管此與智慧化、電動化、效能化、科技化之政策落在光譜之兩極。
日前在玉里部落遇見一位移居的科技新貴到秀姑巒溪畔創業,他用蘆葦研發可循環再生之吸管,並投入部落之創生與共生…這場景讓我預見自民國一一一到一三九年(二○二二到二○五○)間,無論有多少減碳路徑,人類生活價值觀之翻轉,勇於跳脫框框,過對地球負責任之生活,這應不是夢!
柬國人口販運案 有尚方寶劍不用?
2022-08-31 05:19 聯合報/ 葛傳宇/國際透明組織會籍認證委員(台北市)
「南華早報」報導,近期柬埔寨打工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受害者有來自香港、台灣、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手法多以在社群媒體登廣告,或透過臉書熟人介紹高薪工作。示意圖/Ingimage
八月卅日起連續四天,法務部邀請五位外國專家來台,進行第二次國際審查台灣實踐聯合國反貪腐公約(UNCAC)執行成效。廉政建設,對於國家形象以及人民福祉,都有重大效益。現成的例子就是柬埔寨人口販運案。媒體關注焦點在於警方在機場舉牌勸告,似乎辦案不力。其實,政府另外握有兩把尚方寶劍:禁止海外行賄與揭弊者保護,可惜握而不用。
扁政府時代的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二月六日修訂新增之貪汙治罪條例第十一條第三項,明文處罰基於商業利益,向外國官員(包括陸港澳)行賄。立法迄今沒有任何偵辦或起訴案件。若依據國際透明組織之禁止海外行賄平行報告的標準,台灣應該是列為執法怠惰的最低級紅燈區。
禁止海外行賄,涉及外交部與法務部之跨部會協調合作。筆者曾聽過資深檢察官私下抱怨,兩岸關係不佳、欠缺國際司法互助、沒有海外執法權、語言障礙、不列入績效吃力不討好等等理由。關鍵還是在於欠缺高層政治意志與績效指引,因此外交部以及法務部所屬檢察機關與調查局駐外法務秘書,即使有辦案能力,但缺乏情蒐與偵辦的動力。
其次,揭弊者保護法立法長期停滯以及欠缺政治意志。立法的好處是,系統化的鼓勵與保障揭弊者提供跨國人口販運集團的內線情資。行政部門的說法是國會「屆期不續審原則」,實情是本屆立法院開議以來,行政院已經三度退回法務部的立法草案,遑論送立法院審查。以執政黨在立法院的絕對多數,只要貫徹執政黨的高層意志,沒有通不過的法律,只有不想通過的法律。
以日本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通過實行的揭弊者法制「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為例,每年依據該法而揭發弊端的案件數,遠低於預期的浮濫檢舉,揭弊者者往往被視為內部叛徒的文化在日本仍然屢見不鮮。立法不是萬靈丹,而是邁向現代法治國的必要基礎。將來完成立法後,執法才是挑戰的開始,認真執法,進而改變鄉愿文化,才能真正落實揭弊的公益本質。
台灣政府最寶貴的資產之一就是高素質的文官團隊。而優質的文官必須依法行政。盡速完成公益揭弊者保護法以及強力執行禁止海外行賄,就像是倚天劍與屠龍刀,賦予執法人員合法權力。本次 UNCAC 國際審查正好督促公權力即時運作,維護國家形象並且保護海外台商與同胞。
台灣在全球政府清廉印象指數,近六年來排名持續進步到去年的第廿五名。可惜國際排名與人民感受有一段不小的距離。柬埔寨人口販運新聞仍在持續發燒,藉由本次 UNCAC 國際審查,政府跨部門之間面對問題,共謀解決方案才是正道。
民進黨廢死 讓選票考驗
2022-08-31 05:19 聯合報/ 高明上/資深媒體工作者(澎縣馬公)
近來我國不僅死刑定讞者屈指可數,判死刑也未執行,是民眾不信任司法的一大原因。台中地檢署資深檢察官表示,我國尚未廢除死刑制度,執法者不能無端藉故拖延死刑之執行,否則即屬廢弛職務。圖/本報資料照
外役監受刑人林信吾殺害兩名警察之後,輿論一片應處死刑之聲,讓主張廢除死刑的民進黨政府,有點招架不住,言不由衷的說要「檢討死刑的執行」。若按當前民進黨政府「釋憲中不能執行死刑」的作法,未來一審法院若是用「釋憲中」的理由停止審判,這個殺害兩名警察的兇手可能連判死刑都難。
台灣迄今還是有超過八成以上民眾主張死刑,但是這樣的死刑民意,沒有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就不值錢,是口號,是假的。而我們政府,從陳水扁擔任總統開始,一直都抱持「廢除死刑」主張,只是因絕大多數民意反對,後來透過法務部減少執行死刑、司法院修法刪除唯一死刑規定,逐步朝向廢死目標。
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完全執政之後,廢除死刑的這個政策執行得更為徹底,只是懼怕主張維持死刑的民意大反彈,民進黨政府這個廢死的政策,低調隱匿的在行政院、司法院、法務部進行,要不是這幾天發生了兩名警察遭殺害的事件,引發民意對政府暗搞廢死的警覺與憤怒,民進黨政府的廢死政策,將很快達成。
舉實例來說。最高法院是死刑判決的最終審。沒有最高法院法官的點頭,任何死刑判決都不可能。最近幾年,司法院逐步選派一些主張廢除死刑的法官,以及常參與廢死聯盟活動的法官,調任最高法院,似乎有為「廢死」把關,做到不判死刑,達成實質廢死的目標。
法院這一邊如此,行政院所屬的法務部更是這般。最近,兩名警察被殺害,社會上指責法務部不執行死刑之聲音如海嘯般巨大,法務部解釋說是,卅八名死囚因為「聲請大法官解釋尚未終結者,不得執行死刑」。對這個說法,司法院很不客氣的回說,「執行死刑規則是法務部自己訂的」。
「執行死刑規則」確實是法務部自己訂的。法務部依據「監獄行刑法」第一四五條的授權,制定了「執行死刑規則」。在民國一○九年之前,這個「執行死刑規則」並沒有「聲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程序在進行中」,不得令准執行死刑的規定。
這也就是說,「執行死刑規則」第二條有關「釋憲中不能執行死刑」的規定,是蔡英文總統、蘇貞昌行政院長執政下,准許法務部這麼訂的,讓目前被判處死刑定讞的卅八名死刑犯,包括殺害三名警察而被判死刑的罪犯,全部都實質上的不能執行死刑,成了「無期徒刑」。
憲法是根本大法,我們三級三審制的法院在審判案件時,法官都把審判中案件「是否有違憲」列為最優先審查。也就是說,任何經過三審法院審理並判決的案件,法官都已經審酌「是否違憲」並釐清,也都確認沒有違憲。
法務部透過行政手段,把卅八名死囚的案件都送去釋憲,再拿自訂的「執行死刑規則」說釋憲中不能執行死刑,這一假心假意的廢死戲碼,令人厭惡。在這裡我們應該問法務部,是誰用什麼方式,讓所有判死刑的受刑人都去釋憲,釋的又是什麼憲?
我認為,民進黨政府如果認為自己的廢死主張是對的,就不必如此偷偷摸摸的搞廢死。請公開的修法,從刑法等相關法律把死刑全部廢除。然後接受全國民意用選票考驗。
媒體新聞取向 正向應大於負向
2022-08-31 05:10 聯合報/ 黃肇松/世新大學新聞系兼任客座教授(台北市)
媒體正面、負面新聞取捨比重,是新聞學探討重要課題。近年來,網路新媒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新舊媒體競爭益趨白熱化,新聞內容不乏走向負面化煽情報導者;但也有鼓吹積極面新聞傳播的媒體及學術界機構,值得台灣媒體參考。
美國《紐約時報》之前在經營艱困中,增聘記者,從事各類正向議題的深度採訪,吸引紙本和網路版讀者閱讀正向新聞,營運大有改善。英國路透社與牛津大學合作成立「路透新聞研究中心」,今年甫發布的全球數位新聞報告中,指出年輕世代「逃避新聞」(News Avoidance)原因之一就是:媒體報導負面新聞過多。
這些實例,顯示歐美的積極面正向新聞的倡導,似有一股新動力在累積中。台灣有一個實例也值得一談。台北市新聞記者公會主辦的「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今年進入第廿六屆。筆者受邀擔任評審工作,驚喜的發現,在疫情延燒近三年的艱苦時刻,參選作品達一五九件,是四年來最多的一次。
作品來自台灣當前各類型媒體,呈現豐富而多元的內容樣貎。主題包括防疫、環保、長照、經濟、教育、文化、交通、人口、弱勢關懷及義行善舉等,發揮傳播台灣積極、善良的正向力量。尤其三组特優獎平面媒體《聯合報》作品「有晶圓、沒公園—台積電前進高雄設廠啟示錄」、電視組 TVBS 作品「孩子教我的山海功課」、廣播組教育廣播電台「東海岸扶老攜幼與『礙』同行系列報導」,都能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協助問題的解決,頗為難得。
當然,廣大的社會不乏負面事件的發生,媒體自應報導,滿足閲聽人知的權利,但如果像近年若干媒體常過於誇大的負面報導,或是對失敗者進行不符比例原則的嚴苛批判,容易形成社會心理學上的「學習無助感」,讓社會瀰漫悲觀、焦慮和不安。這也是媒體常遭批評之處。
正面代表積極良善,負面呈現陰暗惡質。科學實驗顯示,給六個月大的嬰兒看電視螢幕,出現一隻爬陡山的黃色甲蟲,爬上又滑下,此時來了另一隻紅色甲蟲,幫牠由下往上推到山頂。過了一會,再重複同樣黃色甲蟲爬山畫面,卻碰到上頭出現一隻黑色甲蟲,不由分說把牠撞下山去。讓嬰兒休息片刻再看螢幕,嬰兒眼睛會緊盯住紅色甲蟲,因為牠是「善」蟲。
嬰兒如此,成人更容易受引發。台灣是個正常健康的社會,善良者產生的光明正面新聞,絕對要比負面的人所製造的陰暗負面新聞要多得多。媒體應該善盡社會責任,加大力道傳播正向新聞,厚植社會的善力量。
「兩端上課」 硬體要跟上
2022-08-31 05:10 聯合報/ 陳宏煇/大學生輔人員(新北市)
示意圖。中央社/民眾提供
開學第一天,我和兒子都因為確診而隔離在家,我無法去上班,只好陪著無法去上學的兒子在家上課,幸好導師相當貼心地開設線上課程,將教室的一舉一動透過網路讓我們在家也能身歷其境。
只是,雖然我們可以看得到教室的動態,但開學典禮訊號斷斷續續的,根本聽不清楚校長和各處室主任在說什麼;其次是正式上課時,或許是相關線上教學設備的問題,只聽得到聲音,卻看不到內容,而開學第一天又沒拿到課本,兒子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只能對著筆電發呆,並且不斷抱怨「聽不懂」。另,上美勞課時,全班到美勞教室上課,因為美勞教室沒有線上教學,兒子又發呆浪費兩節課。
按教育部現行防疫規定,未來勢必會演變成多數學生在校、少部分學生在家上課的「兩端上課」模式,但學校多數教室都缺乏相關線上教學設備,加上部分任課老師只顧及教室上課同學,卻忽略因為疫情而被隔離的學生,讓被隔離的學生無法獲得同等對待,也無法享有同等受教權。
在疫情無法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兩端上課」勢必會成為常態,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教育主管機關應協助各級學校,將教室及特殊教室增建線上教學功能設施,讓任課教師一走進教室直接按鈕便能開啟線上教學模式,讓在家隔離的學生也能同步上課,隔離結束後回校上課也才能無縫接軌。
產業情報蒐集 不是寫學術論文
2022-08-31 05:10 聯合報/ 李若松/技職所博士生(雲縣斗六)
張善政針對抄襲指控表示,這是一份農業電子化進展介紹報告,不是論文研究,性質和論文報告完全不同,他很遺憾遭到抹黑。 記者杜建重/攝影
隔行如隔山,產業界與學術界需求不同,商戰必須仰賴情報,蒐集第一手情報並不是撰寫學術論文,不在於內容多寡,不拘泥格式,情報資訊必須是正確、完整、有用、有時效性的。台灣農業要發展,不是應該掌握國內外農業技術與市場現況嗎?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任職宏碁期間所主持的農委會委託農業研究計畫,竟被稱為「抄襲」,若是如此,國內各行各業或衛福部、外交部、軍方等各政府單位,都不要做海外情報蒐集。
我國擁有傲人的資訊、通訊、電子、半導體產業,背後是資策會、工研院等早期就擁有產業資訊的研究機構,掌握技術、市場與行銷情報,助產業界掌握趨勢。卅多年前,我從事科技報導就常參考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後改制為產業情報研究所)蒐集各國市場概況,指引迷津。
台灣農業發展與世界各國農業相關,如歐洲荷蘭的精緻農業、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大陸的農業技術與市場,而蒐集農業情報需要大量人力與管道,農委會無法派大量人員蒐集資訊,民間企業則可更有彈性聘僱專業人員以多元管道蒐集、分析整理包含各種語文在內的農業背景資料,這當然必須統一翻譯成繁體中文版,以利製作報告,方便推廣情報資訊。
台灣資通訊電子半導體產業規模龐大,民間或財團法人有更多專業的產業分析師加入,產出的產業分析報告必須由相關業者付費取得,也有政府繼續委託研究。類似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委託中華大學「以 TCSI(台灣顧客滿意指數(Taiw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模式評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之民眾滿意度」研究案,最大的不同是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抄襲成果報告。
我國資通訊產業成功的要素,最大功臣是相關機構除了蒐集資料,還經常舉辦研討會,為產業界解讀蒐集來的技術趨勢與市場趨勢。台灣現在農業產銷失調,對國際農產市場掌握度不高,除了智慧農業很重要,不是還應該加強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日本、荷蘭、泰國等農業市場與農業技術的情資嗎?
張善政也抄襲?綠潑髒水抹黑 打泥巴戰
2022-08-31 05:10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張善政在臉書發出千字文,強調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 圖/取自張善政臉書
林智堅在八月九日由台灣大學認定碩士論文抄襲且情節嚴重,並由台大教務處核定撤銷學位,導致其退選桃園市長。半月後,中華大學亦對林碩士論文做了類似的判定,讓民進黨顏面盡失;又由於「走了抄襲的,來了挺抄襲的」,在桃園市長選情很不樂觀。
善於選舉的民進黨如果「坐以待斃」,恐怕有負其「除了選舉,其他都做不好」的名聲。果然藉由親綠媒體先指稱張善政十五年前在擔任宏碁副總時,主持農委會研究計畫報告涉嫌抄襲,再同步由該黨立委大加抨擊,桃園市長鄭文燦並加碼宣稱由於事涉政府研究計畫,張善政有A錢之嫌;側翼人士則進一步鼓譟,指張善政誠信盡失,恐外溢禍及全台國民黨選情,一時眾聲喧譁,似乎煞有介事。
張善政在當日(八月卅日)上午也針對此事回應,蒐集資料標案和學術論文不同,沒有抄襲和退選問題,且除蒐集資料以外,當時還在全國各地農政研究單位辦座談會,為政府蒐集地方意見,因此這個研究計畫有很大的部分是在宣導、座談。同日宏碁也發出聲明力挺,另一方面,已退休十一年的時任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提出兩點澄清,盼摒棄抹黑。
綠營藉特定媒體指稱;「總研究經費達五,七○○萬元,產出的報告卻集各種抄襲樣態之大全,手法包括英翻中、簡轉繁、抄雜誌、抄論文,甚至在未標註的情況下抄用農委會資料,這份報告至今還掛在農委會網站。」綠營用盡骯髒難聽的字眼,意圖將張善政擔任主持人的十二人研究團隊合作遞交的委託案報告,與林智堅個人正式學術學位論文相提並論。
首先,正如親綠媒體所說:「這份報告至今還掛在農委會網站」,顯示十五年來張善政歷經部會首長、行政院長以及副總統候選人歷練,一貫對公開得以檢視的報告坦然負責,同時在歷經三年執行委託案時,不只是寫報告,還要蒐集各國資料實地考察、建立實驗機制、辦研討會、座談會、跨部會溝通、各國考察、發行電子報、系統開發、農委會相關計畫輔導等,所謂「英翻中、簡轉繁、抄雜誌、抄論文,甚至在未標註的情況下抄用農委會資料」,也極可能是一個充實報告須具備的旁徵博引,而綠營在不顧前言後語情境下,稱產出的報告集各種抄襲樣態之大全,這種潑髒水手法只能以惡劣形容。
綜觀全案,綠營對張善政的指控可謂「張飛打岳飛」,亂了套,明眼人或可一笑置之,但綠營很明顯的是在打泥巴戰,對異己候選人潑髒水,意圖造成「我不乾淨,你也不清白」印象,來魚目混珠,國民黨必須正視,努力向選民「說清楚,講明白」,當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含冤而死,可為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