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成長空前減緩 留意政經效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471/web/ 

◆  聯合報社論/張善政、蔣萬安拿出戰鬥意志,別再佛系
◆  聯合報黑白集/罰三千,賺聲量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成長空前減緩 留意政經效應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成長空前減緩 留意政經效應


2022-07-2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受疫情嚴重衝擊,第2季經濟成長比第1季下降2.6%,較去年同期僅成長0.4%。歐新社



中國大陸今年4、5月受疫情嚴重衝擊,第2季經濟成長比第1季下降2.6%,較去年同期僅成長0.4%。這是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差的表現,也是28年來的首次萎縮。今年第1季GDP成長還有4.8%,第2季如坐雲霄飛車般往下降,如此要達到今年設定的5.5%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了。

而重中之重的災區,當然是上海。在這兩個月,上海封城,無論是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經濟活動均受到極大限制,從全國橫向來看,上半年各地區生產總值絕大多數都保持成長,上海則下降5.7%最為顯著。

上海為首的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的龍頭,不只是附近的杭州、昆山等高科技業集中區,上海附近的港口也因疫情積壓大量貨物,航運業務無法正常運轉。過去上海多年來均保持相對穩定的正成長,僅有新冠疫情剛開始的2020年上半年,當時降幅為2.6%,也明顯小於此次的5.7%。

不過好消息是,最糟糕的情況已過去,6月份的消費品零售總額成長3.1%,扭轉了5月下降6.7%的局面,工業增加值也成長3.9%,這些都和疫情過去、封控放鬆有關。壞消息則是,由於經濟成長放緩,失業率升高,過去十年以來,每年大學畢業生就有1,000萬人,還有從農村進入都市的大量農民工,經濟減緩,就表示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社會動盪可能性大增。截至6月失業率為5.5%,接近中國自2018年開始報告失業資料以來的最高水準,在16歲至24歲的求職者中,失業率更翻了三倍,達到19.3%。

目前政府祭出的新刺激景氣措施、特別是基礎設施計畫,其實效果有限,過去最有效的方法是房地產,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占到17%,可是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銷售竟然下降了51%,前所未見,而且房地產正是金融定時炸彈的源頭。

由於部分企業拿著房屋建設的資金做了其他投資,房地產負債太高,當局推出三條紅線限制炒房,這反而將整個行業推入債務漩渦,新房價格多年來首次下滑,動搖消費者的信心。

絕大多數的白領階級將家庭儲蓄投入到預購的分期付款之中,但因為對交房延期和房價下跌感到不安,愈來愈多的購房者正在拒絕支付抵押貸款。6月底,停貸風暴先在江西爆發,爛尾樓的屋主率先行動,並通過網路傳播,得到了類似處境的屋主們響應,目前涉及22個城市中235個項目的購房者,已經決定停止支付抵押貸款。

其實大家都有共識,放棄清零是最有效的經濟刺激計畫,若不改變政策,中國將難以達到經濟成長目標,但是習近平卻堅持清零不鬆口,而且還要維持原來定的成長目標。雖然總理李克強每次講話都提「經濟形勢嚴峻」,幾乎不提「清零」二字,可是仍然改變不了清零優先的政策。日本野村證券估計,截至7月18日,中國31個城市的2.47億人口都處於某種程度的封鎖狀態,占全國人口的約五分之一,占全國GDP的25.5%,比起上一周,受封鎖影響的城市數量增加了近兩倍。

根據計算,今年下半年經濟至少需要成長7.8%,才能保證全年5.5%達標,但要實現7.8%的成長速度,難度相當大,加上今年下半年,又是中共20大,經濟難題與政治變局,兩者夾纏不清。

這是個危險的轉捩點,過去30年,中國經濟從未衰退過,這是拜堅持改革開放、政治鬆手之賜。經濟有其自然規律,但是如果要用政治手段揠苗助長,只會造成下一階段的問題;未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是否將成為常態,中國經濟如果無法成為全球成長引擎,這是大家在研究今年下半年經濟時,所應該深思的。











聯合報黑白集/罰三千,賺聲量


2022-07-2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林智堅(左起)、鄭文燦、吳宏國逐桌敬酒被爆違反防疫規定。圖/取自桃園市議員參選人凌濤臉書



桃園市長鄭文燦陪林智堅跑攤,在餐會上脫罩逐一敬酒,被檢舉違規。本來桃園衛生局還有點猶豫,說「行為並無不法」;但鄭文燦隨即在市政大會指示衛生局,要依「高標準」裁罰三千元,多麼「大義凜然」!

「鄭文燦罰鄭文燦」,是個好算計。一來,罰三千真便宜;二來,新聞見報上網大賺聲量;三則,「無私」之名隨之落袋。如果是在藍營,被檢舉開罰,一定覺得臉上無光,好不汗顏。換作綠營,自罰自「一舉三得」,真是一門好生意。

如果要算「第四得」,當民眾都把目光放在罰款,就忘了鄭文燦從早到晚陪公子林智堅跑攤這筆帳。鄭文燦放著公務不管,他到底有沒有請假,有沒有違反行政中立,有沒有濫用行政資源?這些,都算準反對黨追不出來。罰個三千元,移轉了許多焦點,又大賺網路聲量,太划算了。

無論如何,鄭文燦願意開罰自己,至少比起陳時中來,還是個正人君子。去年六月,陳時中在一場餐宴上無罩K歌又暢飲,影片曝光後,他卻辯稱「不在三級警戒期間」。事實上,全國三級警戒是在七月廿六日才解除,陳時中身為指揮官,會不知道嗎?然而,他卻選擇用撒謊賴掉責任。

依照新指揮官王必勝的標準,鄭文燦其實也可以免罰的。只要說「跑攤」也是一種運動,不就拗過去了?










聯合報社論/張善政、蔣萬安拿出戰鬥意志,別再佛系


2022-07-2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張善政拿出自己的博士論文,盼林智堅論文門事件回到學術倫理和政治人物誠信問題的基本面。圖/張善政團隊提供
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記者黃義書/攝影



行政院前院長張善政代表國民黨參選桃園,被認為是一張好牌;但選戰開打至今,外界卻很少看到他的攻勢。尤其,民進黨對手林智堅涉及兩項碩士論文抄襲案,其陣營似乎不以為意,毫無著墨。直到媒體不斷追問,張善政才對林智堅提出「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的勸善十二字箴言。此舉,遭政界人士笑稱:根本是「菩薩」。張善政近日拜訪桃園醫師公會,公會理事長直言在野黨對論文事件「監督力道不足」,一語道破選民觀感。

張善政學養、見識、人品均佳,他以曾任閣揆的資歷,願折腰參加地方首長選舉,是藍營中少見勇於承擔的高官。然而,他投入選舉,先要面對黨內初選的恩怨紛擾,後要面對綠營群狼的包抄夾殺,形勢之險惡遠超乎預期。對於選舉事務及地方生態都生疏的張善政,目前行程安排多停留在地方的拜會,至於選戰主軸和策略則仍一片模糊,團隊中應對快節奏的網路空戰之部署幾乎闕如。在這種情況下,張善政仍採取「佛系」戰法,除顯得消極,也很難得到聲量和存在感。

同樣的情況,也見諸代表藍營參選首都市長的蔣萬安。蔣萬安去年即表態參選,五月中即已確定提名,但兩個月過去,他的競選總部班子迄今尚未組成,甚至被譏為「躺平族」。相對於陳時中、林佳龍日前才獲提名,競選團隊組建已開出像組閣一樣的大陣仗,兩相比較,藍綠的速度與效率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如此缺乏效率,一方面是黨中央的火力支援不夠,另一方面恐怕也與蔣萬安本人果斷不足有關。無論如何,看在民眾眼裡,都是減分。對於需要他扮演「母雞」的台北市議員參選人而言,當然也會對其「火車頭」角色的魅力抱持懷疑。

張善政和蔣萬安的共同特點,都是相當愛惜羽毛,不願無端捲入是非,因此始終刻意與爭議話題保持距離。在平常時刻,政治人物潔身自好或許是好事;但在選戰之中,你不捲入爭議,爭議卻會將你捲入。尤其,明明是關係國家前景及民主價值的議題,候選人卻極力避免沾染並迴避應對,就會被視為是非不明、缺乏道德勇氣,甚至是懦弱。在地方首長選舉,選民要選的是一個有氣魄、有決斷的領導人,如果候選人凡事閃躲、支吾其詞,如何能爭取選民信任?

選舉之所以被稱為選戰,因為它是一場勝負之爭,必須靠著智慧、意志及誠懇去贏取,而不是坐待勝利從天而降。亦即,對於朝自己飛來之箭,必須一一反擊,不能只是閃躲。對於對手偷雞摸狗或苟且徇私,則必須一一嚴格質問,不能讓選民誤把巧言令色之徒當成英雄膜拜。換言之,競選的目的,不只是在力求自己當選,更要讓選民從競爭及辯論中作出更佳的識別,避免負面或下沉的力量霸占或危害民主。從這點看,張善政和蔣萬安的「佛系」戰略,顯然都太缺乏戰鬥意志,少了為民主而戰的能量。

近日,陳時中利用部長交接典禮向大家拉票,蔣萬安竟只回應稱「不意外」,就是毫無力量的批評。許多民眾均感憤慨的事,在反對黨候選人眼中竟只是不置可否的感受,這還像在打選戰嗎?張善政對林智堅的論文抄襲,許多天視若無睹,這像是能感應民眾心情的候選人嗎?

二○一八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丁守中採取「佛系戰法」,以為可以憑藉藍營基本盤獲勝,最後卻敗在柯文哲手上。這樣的血淚教訓,不能再重演。面對狼群包圍,若以為可以不負傷而勝,根本是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