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Work, Finish, Publish.”──法拉第的忠告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471/web/ 

◆  口罩鬆綁 急什麼?
◆  口罩微鬆綁 解讀指揮中心盤算
◆  全民皆兵 我甘願埋單?
◆  台澎金馬 要為美戰至最後一人嗎
◆  我有急事找… NCC的魄力
◆  金融科技詐騙 決勝心防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Work, Finish, Publish.”──法拉第的忠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Work, Finish, Publish.”──法拉第的忠告


2022-07-21 00:00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麥可.法拉第在十九世紀所提出的研究策略;其中將「發表(Publish)」視為研究策略之一環,實屬真知灼見。  圖/張俊哲



首先容我聲明:本文,和近日的論文紛擾無關。

我在課堂講授論文寫作逾十五年,醞釀本文已久。問題之癥結,其實都可追溯至研究工作與論文寫作切割。誠心希望「電學之父」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提出的研究三部曲──Work(工作)、Finish(完成)、Publish(發表),能正本清源,超越紛擾,還研究之原貌。

面對法拉第的三部曲,我想沒有人會輕忽認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完成工作的必要性。不過,真的這麼簡單嗎?那未必!如何在順逆境中學會調適心情,讓認真工作的情緒源源不斷,既是關鍵,也是挑戰。至於「完成」的意涵,請著重於時間的管理,以及停損點之設定。注意:沒有「截止日期」的計畫,都可以做到退休!也請務必和指導老師達成進度共識,才能在預定的期限內畢業,順利展開就業。

多年前還是碩士生的我,曾天真地以為:動手做實驗,就是做研究的全部;論文寫作,不過就是為了口試;繳交論文至圖書館,充其量就是離校手續的一環;至於「發表」,那是博士生與優秀科學家的事,與我無關。後來唸了博士,才領悟到:動手做實驗,絕非做研究的全部;論文寫作,平時就得進行;繳交學位論文和出版期刊論文,都應視為發表。更重要的是—發表了,研究才算正式告一段落;發表了,知識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

曾經有同學向我表示「老師,我很喜歡做實驗,但就是不喜歡寫論文!」面對有寫作壓力的研究生,我總是苦笑地說「寫,你就會得到另一種樂趣!」真的,我最棒的思緒和論點都是在討論和寫作的過程當中產生,寫作常會讓討論所得的新想法更加洗鍊、嚴謹,甚至還經常冒出創意的新火花。建議平時在實驗紀錄簿寫下幾句結論後,就趕緊轉化為段落文字,且務必包括背景介紹和思辨討論。還有,請有空就寫—因「積少成多」,方能「聚沙成塔」,待需匯集成整本、整篇論文時可輕省許多,也能避免繳交大限前爆肝熬夜。

除了驅動寫作,發表的另一美意在於透過專家審查,讓研究成果禁得起專業考驗,使其更具參考價值。換言之,未經審查就任人參考是危險的,那只會使錯誤放大,或容許造假。學術能否捍衛其追求真理、解決問題之迷人特質,端賴對論文審查和發表原則之堅持。至少,台灣不應向棄守原則之試探傾斜。

法拉第過世時諾貝爾獎尚未問世,期刊影響係數又在他死後一百多年才興起。因此,個人推斷他所提的研究三部曲應不在追求名利,倒比較像經驗分享,更像諄諄忠告。我接受法拉第的建議已超過二十年,覺得愈用愈好用,也愈能掌握研究節奏。試想:將發表視為研究的一環,自然會更重視寫作;既重視寫作,應更能珍惜數據之追求不易。求真都惟恐不及,又何必浪費時間造假?共勉之。












金融科技詐騙 決勝心防


2022-07-21 01:06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連他自己都收到推薦飆股的詐騙簡訊。 報系資料照/記者林俊良攝影



邁入數位經濟時代,詐騙手法也與時俱進。相信不少民眾和筆者一樣,最近常常收到假冒券商或銀行名義,傳送「有急事找你」或假冒名人「投資、報明牌」等炒股、投資詐騙簡訊,或要求加LINE通訊軟體,實在令人不堪其擾。

據報導,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之妻何莎遭投資假基金誆騙五千萬元、連姓本土藝人遭「虛擬男友」詐騙四百多萬台幣(警方報案紀錄)。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去年全台發生二四八四九件詐欺案,其中假投資詐騙手法就有四九○四件,騙走廿點八億元,占詐欺財損近四成,歷年受騙者及金額不知凡幾。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行動支付、社群媒體、區塊鏈、物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生物辨識、機器人的崛起,不僅帶動金融科技創新及衍生新商業模式,更改變消費者行為,但也成為新興犯罪溫床。君不見,各種新興金融詐騙手法不一而足,防不勝防,舉犖犖大者如:

一、P2P詐騙借貸:常以承諾保本保息、拆標設資金池、便利借貸還款吸引民眾;一旦公司資金斷鏈,周轉不靈,最後人去樓空,徒落得血本無歸。

二、網路投資詐騙:利用電話簡訊、臉書廣告、私訊等方式,引誘被害人加入LINE群組,加入後再進一步洗腦,等被害人匯款投資後,再行收割,最後關掉網站或App走人。

三、行動支付或網購常見詐騙風險:如付款的網站是惡意網站、App中的支付連結藏有木馬病毒或是釣魚程式。據聯卡中心統計,二○二一年全年刷卡網購盜刷筆數達五十九點六萬筆、盜刷額達十九點三三億台幣,筆數和金額各創該統計以來的新高及次高,其中盜刷額近八年暴增近三倍,顯示刷卡網路盜刷日益嚴重。

四、一頁式廣告詐騙:詐騙集團透過網站版面,當消費者透過這類廣告再連結至購物網頁後,詐騙集團以「貨到付款」取信消費者;假冒國內知名企業或商城名義誘騙;消費者收貨付款後才發現商品和廣告不符,或是商品品質低劣或有明顯瑕疵,要求退貨卻求助無門。

五、虛擬貨幣投資詐欺:常以典型「龐氏騙局」手法招攬會員投資,結果資金有去無回。

六、元宇宙風險:諸如虛擬世界身分認證問題、使用虛擬通貨涉及金融交易,恐讓金融詐騙增加、在元宇宙中移動、購買或交談對象,以及思考邏輯與個性化偏好等資料將全數被記錄,而有隱私及資安疑慮,駭客可能利用技術漏洞藉機盜取數位資產。尤有進者,NFT熱潮也隱藏諸多風險,如平台出現假貨、出售未經授權的NFT資產,相關的金融交易而衍生的詐騙。再者,目前相關法律不完備,消費者可能求償無門。

除法務及警政單位應聯手,善用科技執法,加強查緝外,金管會、消保、電信及NCC等單位也要協同合作,共同做好嚴格監管(科技監管)、研擬定型化契約及消費者教育。消費者應有資安風險意識及警覺性,也要有「天下沒有白吃午餐」的認知及「勿貪」的心態。在人手一機下,要謹記NCC所提醒的不瀏覽、不連接、不下載及要更新、要備份、要關閉、要加密、要刪除的「三不五要」口訣,加強保護個資與隱私安全,才能降低可能的詐騙風險及損失。












我有急事找… NCC的魄力


2022-07-21 01:08  聯合報/   程仁宏/消基會名譽董事長、文化大學教授(台北市)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強調,收到可疑簡訊時,應注意內容真實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年來許多消費者的手機或是LINE常常收到某些訊息,主要內容為「有急事找你」及「投資標的、報明牌」等,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十九日強調,收到可疑簡訊時,應注意內容真實性,如有疑慮可向內政部警政署「165」全民反詐騙網站詢問,也提醒「三不五要」,以確保自身權益。NCC終於聽到消費者受騷擾、受詐騙的哀號聲了,但是主管機關以新聞稿進行呼籲,好像事不關己,有事找警政署,還要消費者自保;「有政府,請放心」變成「有政府,自己小心」,NCC當年關中天的魄力在哪裡?

根據刑事警察局統計,近三年詐欺案件、財損數,以去年為最高,詐欺案件近二萬四千件,財損金額約五十億元,詐騙手法以簡訊、LINE透過各種話術邀請民眾加入投資網站,推薦飆股、未上市(櫃)股票,勸誘投資海外低價股,更冒名用合法業者或財經專家名義誘騙民眾滙款。

如今NCC發個不痛不癢的新聞稿有用嗎?代表有做事了嗎?為什麼不要求電信業者從源頭把關?當年央行前總裁彭淮南常邀請銀行業者喝咖啡溝通政策,如今NCC不找電信業者喝咖啡談把關,反而要消費者小心自求多福。

反觀中國大陸為嚴控境外詐騙簡訊,在今年五月份包括江西、河北、河南、浙江等省,通知用戶關閉國際及港澳台簡訊及語音接聽功能,需要使用該功能的用戶要申請開通。

NCC應該要求電信業者針對大量罐頭簡訊發送者,建立把關機制,展現魄力,真正為消費者從源頭把關,讓消費者不受騷擾及詐騙,才能保護消費者權益。












台澎金馬 要為美戰至最後一人嗎


2022-07-21 01:02  聯合報/   陸續/退役少將、國防部人力司軍事教育處前處長(桃園市)
俄烏戰爭歐美強權強調要堅守自由、民主與烏克蘭人民勇敢對抗,但實際各懷鬼胎。 路透



美國保守月刊四月十四日,刊登前總統雷根特別助理,現為保守派智庫加圖研究所資深研究員的道格.班多(Doug Bandow)文章,標題是「華盛頓將與俄羅斯戰至最後一個烏克蘭人」。班多指出,美國及其歐洲盟國雖然提供大量武器給烏克蘭,也對俄羅斯採取各種經濟制裁手段,以維持烏克蘭能持續作戰;美歐各國卻也同時不斷表明不會參與戰鬥,更公開或暗中阻撓透過外交途徑產生和平協議的可能。班多認為烏克蘭面對的抉擇是:為人民尋求和平,還是為所謂的盟友而戰。

麻省理工學院榮譽退休教授諾姆.杭士基在俄烏戰爭爆發前後,多次訪談中也引用美國資深退休外交官對華盛頓戰略的談話說明:美國現在的立場是要烏克蘭戰至最後一人,但不可談判協議解決爭端;不要提供退路,這是美國的政策。杭士基也回顧了俄國自蘇聯解體以來,多次可能透過談判尋求建構較長久穩定和平歐俄關係的機會,在自柯林頓以來歷任總統團隊主導下,不但受到各種方式的阻撓,甚至還以看似友好的軍援、派訓、代訓、聯合軍演,以及邀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行動加深俄歐矛盾,升高緊張情勢。

五月十四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在其YouTube頻道上發布片長廿七分鐘,名為「兵棋推演:台灣之戰」的報導,該報導內容是假想人民解放軍二○二七年攻打台灣的兵棋推演。此一為時約五小時的迷你兵棋推演,參演紅藍雙方成員由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二○○七年成立,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政策協調員,被媒體稱為「印太沙皇」的坎貝爾為共同創立人)智庫組成,成員背景包括退休將領、國會議員、美國防大學研究員、中國問題專家等。此一推演獲致的結論之一是,美方應為此一可能拖時長久的戰爭做準備。

美國海軍研究學會月刊五月號,刊登美國退役陸軍軍官克里斯多佛.布斯撰寫,名為「為台灣被入侵後做游擊戰準備」的文章。此文論述似乎與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兵棋推演有同樣期待,期待我們台澎金馬的同胞們,願意為所謂的盟友戰至最後一人。

看著這兩天率領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訪問團來台灣的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的新聞報導,他建議台灣應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延長義務役期,讓年輕台灣男性、女性在軍隊中服役至少一年。一面想著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奧斯丁在訪問烏克蘭後記者會上的話:我們要看到被弱化的俄羅斯。心中難免興起這樣的疑問:美國真正的目的會不會是看到被弱化的中國?台澎金馬的同胞們是為了什麼必須犧牲生命與大陸作戰?兩岸之間和平已經完全無望了嗎?












全民皆兵 我甘願埋單?


2022-07-21 01:03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前國防部長艾思博率團訪台。艾思博認為台灣應恢復徵兵制、國防預算增至全國生產毛額的三點二%、加強後備動員與戰力,並建議年輕男女皆應到軍中服務。問題是,台灣人民真的要做美國的馬前卒,以消耗解放軍的戰力?

艾思博一行訪問我國,這次竟然先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會面,意涵頗值玩味。十九日上午,他們一行拜會蔡英文總統,接著與相關政府官員會談。他們與朝野政黨討論恢復徵兵制、強化後備戰力與加強國人自我防衛決心等議題。

如果先與最大在野黨領袖會談是出於代表團想法,其目的可能是進一步了解朱立倫「親美」程度及國民黨對台灣自我防衛的看法。若是讓代表團先與反對黨見面是出於蔡英文的意見,不無可能是她希望藉此凝聚兩黨共識,以在今年國慶演說中說嘴。

在拜會蔡英文時,艾思博特別說了一些好聽的話,包括他個人主張美國應放棄「戰略模糊」策略,清楚告訴北京不得武力犯台。他並表示,「一中政策」已經過時,並期盼美國讓台灣參與更多印太戰略的事務。問題是,他在卸任後再說這些話,只是個人意見,不會有多大影響力。

艾思博率的訪問團,已是美國敦促我國恢復徵兵制與強化後備動員的第三個訪問團。美國總統拜登派遣的第一個跨黨派訪問團,是由前參謀本部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上將所率領。穆倫一行三月二至三日訪台,除拜會蔡總統之外,主要就是要求國防部長邱國正恢復徵兵制。五月卅日至卅一日,美國聯邦參議員譚美率團訪問台北,傳達美國要求我國強化後備動員與戰力的訊息。譚美是參院軍事委員會委員,她和「美國國民兵州際合作計畫」主任與邱國正、全動署署長等官員商談細節,蔡英文政府也同意配合。

由於蔡英文採購美國武器毫不手軟,這次艾思博乾脆開大口,要求台灣增加國防預算、恢復徵兵制、強化後備動員,甚至呼籲台灣走向全民皆兵。

如果台灣國防預算增加到GDP的三點二%,勢將排擠社會福利、教育以及科技研發的預算,最後也會影響到我國的經濟發展,由全民承擔後果。雖然艾思博建議我國將徵兵制役期延長至一年,然一旦有跡象顯示台海衝突機率升高,徵兵制的役期必然會進一步延長。加強後備軍人的動員能力與戰力固然是我國義所當為,但也意味著所有五十歲以下的公民要有隨時可能前往戰場的心理準備。

在艾思博所提各項建議中,備受爭議的就是年輕男女必須服兵役。這項建議也反映俄烏戰事爆發後美國新的戰略思維。簡言之,美國希望台灣能夠全民皆兵,必要時在台灣本島與解放軍進行巷戰或游擊戰消耗中國的戰力。

美國要求台灣提升戰力,與解放軍打一場不對稱戰爭的意圖,不會就此打住,而會一波波地派遣訪問團對蔡政府施壓。對於美國的要求,台灣人民如果不想埋單變成全民皆兵或經濟倒退,就應在選舉中做出明智抉擇。











口罩鬆綁 急什麼?


2022-07-21 00:57  聯合報/   簡石庚/保全人員(高雄市)
防疫指揮中心放寬防疫規定,戶外運動可以不強制戴口罩,騎腳踏車、跑步, 容易辨認,但是散步算不算運動,有些難以界定。記者林俊良/攝影



新任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宣布,再鬆綁邊境及口罩令,值得一提的是口罩鬆綁,包含空曠地區工作、騎機車與腳踏車、還有散步運動都可不必戴口罩。當然,鬆綁無非是要盡早放寬防疫政策,讓民眾恢復正常生活,並提升國內經濟成長。

不過,每天仍有兩萬多名確診病例及數十起中重症者以及死亡案例,我們真的有樂觀的本錢做出這樣的鬆綁嗎?

況且BA.4、BA.5病毒變異株不僅在國際間擴散,國內亦發生社區傳染,專家預估八、九月間恐怕會爆發新一波疫情,我們能如此大膽樂觀地鬆懈防疫措施嗎?

從宣布的鬆綁令看,空曠地區及散步運動之場地,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距離還算寬敞,不過騎乘機車及腳踏車,可能就值得商榷,因為在車流多的路口,停等紅燈時都是聚集一堆騎士,一旦沒有戴口罩,恐怕會增加感染機會與風險。

由此,騎乘機車、腳踏車脫罩實在不得不慎,甚或需從長計議。防疫工作應步步為營,口罩鬆綁令也不必操之過急。












口罩微鬆綁 解讀指揮中心盤算


2022-07-21 00:56  聯合報/   施文儀/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台北市)
指揮中心宣布騎機車、腳踏車等4種情形不需戴口罩。圖/本報資料照片



新上任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宣布兩項放寬措施,包括:即日起放寬騎機車、腳踏車及從事戶外工作者於空曠處工作時可免戴口罩,散步算運動不必戴口罩,以及自廿五日起邊境再放寬,開放志工、傳教弘法、研習(宗教教義)、國際交流、度假打工(青年交流)等六類外籍人士入境,但不含港澳人士。王必勝宣布增加兩位副指揮官,分別由交通部政次陳彥伯與經濟部政次陳正祺出任,象徵疫情重心調整,要開始拚經濟、拚觀光。

王必勝以兩個放寬措施及新增二位副指揮官做為上任起手式,確實有掌握到組織的運作及未來的方向和脈動,可惜的是,没看到他大破大立的行動,他承襲前指揮官陳時中小心謹慎的風格,依然摸著石子過河,放寬措施充其量只能說是防疫解封的「一線曙光」。他的起手式證明他確實是個人才,至於是不是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要看他眼光有多遠?肚量有多大?刀大否?斧闊否?

口罩是給有需要及有需求的人戴的!一般疫情狀況下,只有生病中的人及怕染病的人才自動戴口罩,當疫情非常嚴重時,政府為了確保人民的生命免於損害,才會用法令規範來強制要求一律戴口罩或何種人時地事必須戴口罩,這是民主法治國家的常軌;解封口罩時,是否也依疫情實際情況,如同頒布戴口罩令般地一次到位,不拖泥帶水?

台灣人已經遠比外國人更喜歡戴口罩了,也更順從戴口罩法令,這是我們的福氣及特色。當Omicron 流行至今已有九十九點五%以上無症狀及輕症,也清楚高危族群在哪裡,而確診者也在七+七的隔離管理下,高疫苗接種率,確診者及感染黑數加起來超過台灣人口的半數,如果通盤考量這些訊息及條件,真不知道指揮中心對於口罩解封令還在怕什麼?

我不知疾管署同仁(即指揮中心幕僚)提供什麼科學分析給指揮官及專家諮詢小組,疾管署各區管中心提供多少地方情報給指揮中心,但是依筆者的經驗研判,疾管署幕僚及區管中心所提供的資料與筆者理解的範圍落差不大,當我與退休同事討論時,意見也頗一致,因此推測提供專業建議的專家諮詢小組成員的保守舆偏執,沒將公共衛生政策的宏觀價值放在評估中,才導致指揮中心常常在調整規定,每次都只調整一點點。說好聽是謹慎不躁進,說難聽是對人民「放屁安狗心」。

疫情迄今兩年多來,政府仍不放心,仍需要用強制戴口罩來做防疫,不只是没把國人的優良衛生習慣放在眼裡,也是對Omicron防治没信心的表現。在戴口罩放寬了一小部分時,勢必又引發一些對人時地事模稜兩可的情境,民眾對於多如牛毛的微調很難牢記,想免於被檢舉受罰或忘戴口罩的尷尬,乾脆就繼續戴下去。

口罩等防疫措施慢慢地調整,不只可顯示指揮中心及法律的威與權,從慢慢釋出解封好消息的手段來看,讓人民在這半年中,一直聽到有好消息,一直保有幸福感,對疫情造成的創傷或有撫慰,對政績、選情都是有利,反正,台灣人還滿喜歡戴口罩的,那就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