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速度、素養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171/web/ 

◆  學習歷程 看見教育M型化
◆  人文弱化 不閱讀才是浪費
◆  農會增官派理事 悖離民主
◆  廢古文?無用之用 是為大用
◆  改變現況 別做躺平族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速度、素養
◆  六都民調 應納永續治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速度、素養


2022-03-25 01:20  聯合報 /   侯勝宗(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特聘教授)
科技究竟將帶我們到一個什麼樣的新世界?情境示意圖。 圖/Ingimage


多年前中華電信4G宣傳大戰,找影星金城武拍了一支「世界愈快;心,則慢」廣告片,強調「用4G的速度把工作做完,才能慢慢享受生活」。這支大受歡迎與回響熱烈的廣告片,同時也預表著在追求科技的極致速度下,人們應具備的生活態度。如今電信技術早進入5G世代,更先進的AR/VR、NFT、區塊鏈、元宇宙等數位技術,將人類從有形物質世界推到無形虛擬市集中。今日世界不只是愈來愈快,甚至可以說快到令人窒息。不知讀者們是否像我一樣好奇—科技究竟將帶我們到一個什麼樣的新世界?面對未來,我們要如何學習「安身立命」?

本文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美國社會學家貝爾於一九七三年出版《後工業化社會的到來》,貝爾把人類生活時代劃分成三大階段: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不同時代進化背後的主要驅動力量就是技術。在農耕時代,生活重心主要是面對自然的挑戰,人類活動的空間是有限的,生活的時間是規律的。此階段的技術主要來自勞動力,人類社會處於需求大於供給的求生存年代。

之後,到工業時代,工業化發展擴大人類所需生存與生活空間,採用更快速且大量運輸工具,滿足人與物的移動。這一階段技術主要來自機器,人類需求愈來愈多元並大幅成長,但藉由機器的大量生產提供了有效率的供給。最後,到了後工業則是以服務取代商品的時代,也可以稱為網路時代或數位時代,人類活動的空間不再受限於交通工具所能及的地理範圍,更增加了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時間也隨著數位化技術而更有效地被使用與壓縮,隨時隨地的瞬時溝通不再是問題。這一階段的技術主要來自數位化,人們普遍的需求早已獲得滿足,轉而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探索,與控制萬物成為上帝的企圖心。

《後工業化社會的到來》一書描繪的人類時代三大階段,是五十年前學者的歸納,但如今先進科技再次將人類推進到另一境界,我們或許可以稱它為人類生活的第四階段—「後資訊化社會」。在後資訊化社會中,推動世界進步不再是「數位」與「速度」,而是敬天愛人的「素養」。

人類如今所面對的未來挑戰,不再是更多的生產與消費,而是更多的謙卑與節制,培養尊重萬物、珍愛大地的永續素養。過往數百年來,人類所造成的環境汙染與生態破壞,如今到了該付代價與進行修補的時刻了。為了達成二○三○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人類必須全面調整過去只重視生產、追求速度與過度消費的自利思維,轉而成為重視永續、追求平衡與有限度消費的地球好管家。

如《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人類必須盡快培養此等永續素養,才能安身立命!















六都民調 應納永續治理


2022-03-25 01:05  聯合報 /   李永騰/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新北市)
一月底,台北市成為六都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預計到二○二五年,全台灣將成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高齡化將成六都的共同挑戰。 記者林俊良/攝影



根據聯合國預估,到二○五○年全球都市人口將超過全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八,亞洲城市化速度更甚於歐美二至三倍。城市化帶來許多考驗,與民眾切身相關的議題,如環境汙染、交通衝擊、犯罪率升高、城鄉差距、所得分配和高齡照護等,是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聯合報民調中心針對六都的經濟、交通、治安、市容、防疫及長照六面向調查,直接反映民眾最關切的議題,調查結果具重要參考價值。

值得探討的是,調查呈現首長施政滿意度與市民的幸福感、光榮感脫鉤的「分裂民意」現象。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一、首長滿意度的民意調查,部分反映了市民對於六都首長的形象與領導能力的主觀印象,不能跟市府團隊的整體治理績效畫上等號。二、市民的幸福感,有極高的比例取決於城市能否做到「青銀共好」,即兼顧「銀髮友善城市」和「青年宜居城市」的雙重目標,對六都都是高難度挑戰。

一月底,台北市成為六都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預計到二○二五年,全台灣將成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高齡化將成六都的共同挑戰。從健康、亞健康的預防性社區照顧,到日照、長照配套,除了需要地方政府規畫與執行外,中央的資源挹注同等重要。

此外,都市人口外移的重要原因是高房價,年輕家庭無法負擔都市蛋黃區的高房價,選擇外移到房價相對較低的郊區。要解決高房價的問題,不可能僅依靠地方興建社宅或調高地價稅、房屋稅;中央對於居住正義的態度也是影響房價飆漲與否的重要因素。換言之,能否兼顧青銀共好、讓市民有幸福感,不完全操之在地方政府。

除了高齡友善和青年宜居的迫切挑戰之外,中長期來看,永續城市治理必須面對低碳城市與智慧城市的挑戰。面對二○五○淨零碳排的全球共識,城市成為最大的排碳來源,對環境造成負擔。唯有降低城市的碳足跡,才能減緩氣候變遷趨勢,達成永續城市的目標。另一方面,隨著資通訊科技與城市網路寬頻的快速發展與普及,疫情後市民對於智慧生活應用與依賴日益加重,如何藉由智慧科技系統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與品質,成為必然的趨勢。

低碳城市與智慧城市是邁向永續城市治理的主要路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與執行力,以回應環境的變化與市民的需求。展望廿一世紀,永續城市治理以低碳城市與智慧城市為基礎,不僅是國際潮流,也是我國城市首長與治理團隊無可迴避的挑戰。或許未來可以考慮將低碳與智慧納入六都滿意度調查的面向,以呈現城市治理願景與績效的完整面貌。













學習歷程 看見教育M型化


2022-03-25 01:25  聯合報 /   朱立安/大學教師(嘉義市)
教改的高中職學習歷程檔案,也呈現資本主義兩極M型化。 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兩件事震動教育界,第一個是學測錄取率將超過百分百,國立大學錄取率超過四成,此不僅造成公立學校選才困難,用各式各樣先搶先贏招生手段因應,更預告私立大學末路,連動產生第二件事,就是大學因招生手段被教育部懲處,教育部甚至發函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等校,警告未來辦理營隊或相關活動,「如涉及學習歷程檔案」,不該收費,也不該發證書。

這兩件事背後脈絡,是教育資本主義化,廣義來看,大學裡「就業課程」增多、通識教育被邊緣化、學校以各種活動牟取運作經費,甚至更大金錢利益,都是此現象一環。

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必然不均。民眾翻開報紙,有些人專看高檔餐廳名牌精品的消息,有些人只在乎手搖飲料何時買一送一,社會分成貧富兩陣營,關心的點完全不同。光是這暑期,針對高中生辦的營隊就有幾百個,也有大學教授挪時間去高中開課、做演講、大師班,目的都是招生。所以,台清交成或北科大等級的學校受到青睞,「另個陣營」的學校老師們,則想方設法如何獨立招生、如何提高註冊率、如何提早謀求職場第二春、或蒐集資料撰寫大學倒閉血淚史。

教改的高中職學習歷程檔案,也呈現資本主義兩極M型化。學習歷程檔案政策,本身就是機會主義和討好主義,因為中下家庭與其子女比較不在乎,無所謂批判不批判,同時又討好了高社經背景者,讓既得利益階層在美好口號下獲得更大的利益。

高學歷富裕家庭的孩子有中下階層學生所缺乏的機會,年薪一兩百萬的父母,就學就業期間往往累積龐大人脈,這種「社會資本」與金錢資本一樣,在同階層裡繼承與傳遞。政府推動學習歷程檔案,把學生的課外活動、得獎紀錄等等列入大學入學之備審資料,對於上層家庭小孩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他們拜師學音樂、參加社團、贏比賽、去營隊、做小論文;反觀勞工薪水階級或非典型就業的家庭,沒有相同機會發展社會資本,即使小孩有心,家庭難以給出實用的輔助經驗,甚至在這波萬物齊漲的通膨海嘯裡,基本生活開銷都捉襟見肘,求溫飽最重要,遑論去營隊展示高檔電腦製作的設計作品、認識教授、建立人脈。

教育部說,台北科技大學備審資料準備營是,「公然將高中學習歷程檔案以商品形式販售」;北科大則強調那是推廣教育中心在負責,然而,各大學現在普遍設立的推廣教育,根本也是資本主義把教育商品化的現象。

盤根錯結的問題,並非用懲罰幾人的廉價方式就解決。但台灣如今很多問題根源都在政府政策,例如缺蛋、缺電、教育商品化,卻只看到政府用管制價格、輪流停電、懲處基層等方式卸責。倘若政策走錯路,就必須回頭,重新繪製地圖,用不同路線展示邁向成功的路徑,而不是讓人民在預知失敗的荒野裡認命徘徊。










人文弱化 不閱讀才是浪費


2022-03-25 01:28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認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 記者莊昭文 黃純益/攝影



有民進黨立委向考選部呼籲國考廢除國文,並引前考委過去提案指「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現在不少年輕人沉迷手機,國考再廢除國文,恐讓更多年輕人有藉口不閱讀,人文素養難以提升,這才是真正的浪費。

大凡學生時代被老師要求背誦的,文字底子都不會太差,一些經典古文,如〈赤壁賦〉、〈出師表〉、〈岳陽樓記〉、〈木蘭詩〉等,年輕時背下來了,到老了還記憶猶深,一輩子受用無窮。拋棄古文,不僅弱化文學素養,還會鬧出笑話。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曹劌論戰〉裡有一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因為不懂古文,有人翻譯成:「和丈夫打仗,需要很大的勇氣。」韓愈〈馬說〉:「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譯成:吃馬的人不知道牠是千里馬而把牠給吃了,是不是就鬧了大笑話?

很多年輕人不閱讀,國文程度低弱,筆者以前有位同事,碩士學歷,連自己名字都寫錯,名字中「裕」少寫了一點,看到他簽名時,真讓人傻眼。

清明節快到了,掃墓時,別連祖先墓碑上的刻字和碑文都讀不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開卷有益,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多讀點國文,老了才不會後悔,而不是剝奪他們讀古文的權利。

讀古文,汲取傳統文化精華,豐富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有句話說:「你的氣質裡,藏著你曾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三毛也說過:你讀過的書會融入你的骨血,改變你的容顏,提升你的氣質。政治人物不應意識形態作祟,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廢除國文古文,殘害年輕人的未來。












農會增官派理事 悖離民主


2022-03-25 01:07  聯合報 /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新北市)
農委會預告修正農會法,要指派人員進農會,遭質疑是中央把手伸進農會裡(圖為陳吉仲之前到農會了解紓困作業)。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十五日悄悄公告「農會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增列中央主管機關指派專業理事,遭外界質疑干涉農會自治,此項看似不起眼的「農民團體管理措施」,但就其破壞「農民團體自治」的基本精神言之,卻是石破天驚的大事,值得關注和探討。

台灣有農會組織係沿用日治時期的「農業組合」而來,民國卅四年十月,台灣光復後,政府為安撫民心,維護社會秩序,採取諸多日治時期制度,其中成立農會即其一例。當時為規範農村社會秩序,保障農民權益;尤其維持台灣糧食之自給自足,農會實扮演極為建設性之積極角色,身為農民子弟感受特別深切。

農會法係農會組織法,雖為公法性質,但規定之農會祇允許具有「私法人」性質的「法人登記」,基本上係屬於社團法人。旣為私法人性質的社團法人,如何可規範「專業理事」之由中央主管機關指派?此與身分兼區域自治團體之特性和民主原則皆有所悖離,政府究竟以何種憲政主義起草此一修正草案?實在令人費解。

人民團體的組成員有非會員,而且是政府指派的「公務員」,其將使人民團體成為「官民共治」的社會組織,不僅模糊官民的應有角色,而且影響農會組織的運作體系。不僅出現干預農會組織的「官派之組成員」,而且肇致權責不分,一旦涉有刑責究竟如何適用刑罰之規定?如有行政缺失,該等實質公務員的「專業理事」,其適用公務員的懲處亦將有所爭議。政府制定制度固然都有特定的政治目的,但政治目的宜與政治責任相結合,始為負責任政府,否則徒增社會分歧,不免浮現政府失靈的徵兆而已。

行政院農委會如認為全國農會的管理,已到非全般改革不可的關鍵時刻,即宜由強化農會團體的組織健全著手。諸如:一、調整理事名額;尤其資格宜加規定。二、農會總幹事宜有較嚴格的學經歷,並且先進行資格檢覈,再行依規定聘任幹部。三、職員應有一定的農業管理能力,且其職前或在職訓練,皆宜有更為周延的設計。四、理監事選舉視為法定選舉,以刑法規定處罰之。以上皆是當前農會管理作為的可行措施,但可不致妨害農會自治的基本原則;農委會藉由指派專業理事以干預農會組織運作,絕不可取。












廢古文?無用之用 是為大用


2022-03-25 01:25  聯合報 /   姚振黎/中央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立院質詢,認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鄭運鵬廢古文,近日在社交群組、網路,至平面及電子媒體,成為熱議。其立委安靜溫和形象,終於被注意到,得以大肆報導。

筆者負笈美國讀研究所前,除了托福、人文教育學門必須考GRE。至今猶記:其中「邏輯」考題,涉及數學,包括畢氏定理等中學數學學過,不致難答。問題在於:題目落落長;中文系背景、遇上非自己母語,仔細閱讀、審題,看清題意,速度慢極。時間不夠、來不及作答,想用猜的?卻不似托福;GRE要倒扣。萬一拿個負分,不僅白考,可真是不好玩的事!

因此認知:「閱讀力」→「思辨力」→「學習力」→「表達力」→「執行力」→「競爭力」,原是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數學解題,因為看不懂題目陳述;論文計畫案書寫,因為無法得心應手、意到筆隨的表達,令人扼腕、誠屬可惜!

且看《莊子》說:「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試問:小丑走鋼索,用腳走;不是用手,何須張開雙臂、不被綑綁,且持橫桿?為求平衡,以免摔得粉身碎骨啊。猶如《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區區八個字,好聽的話、不真實,真實的話、不好聽。衍生出:健康的東西、不好吃,好吃的東西、不健康;好聽的話,已有人開出支票,逆耳、才是忠言。……是否很有道理,令人思考?

古文得以留傳至今,定有原因,正似披沙揀金,留下的精金,說出人心、人性、人情。人生在世,闖蕩江湖,任何「廢古文」之倡議,正是顏之推《顏氏家訓》於家庭教育、告誡其顏家子孫的:「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

今天,萬莫成為陽明先生、王守仁說的「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托缽效貧兒」,揚棄自家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寶藏,像乞兒那樣挨門挨戶的乞討,成為非常可惜的迷航狀態啊。












改變現況 別做躺平族


2022-03-25 01:21  聯合報 /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副總統賴清德受邀到成大與學生座談,現場調查學生未來想做什麼。記者修瑞瑩/攝影



賴清德以成大畢業校友身分,應邀到成大對學生演講,並於現場調查學生未來想做什麼,結果竟然有四十二%的學生想要做「躺平族」,賴傻眼之餘,仍鼓勵學生應要迎向未來、接受挑戰,蛻變成美麗的天鵝 。

時下為數不少的年輕人不想努力,不是成大生獨有;選擇當「躺平族」、甚至只想找個靠山,順風順水,名利雙收,豈不是幸福人生。

說來不能怪年輕族群好逸惡勞,功利現實,實在因為從政者沒有為年輕人帶來希望,看到未來,才是最大的敗筆與危機,如果執政者仍然麻木不仁,無動於衷才是國家最大的不幸與悲哀。

想想卅年來教改過程突兀,朝令夕改之餘,充滿諸多流弊爭議,政客口中公平正義隨政治光譜與司法不彰盡失,經濟結構轉變與財富分配懸殊,M型化社會經濟形成,謬誤道德規範與扭曲的價值判斷,再加上執政缺乏宏觀長遠規畫,讓年輕人滿懷熱望,充滿理想,赤手空拳打拚之餘,卻總在跌宕起伏與失望無助中,也就不知為何奮戰。求得一線生機,奢談安身立命,即便窮畢生之力,也未必能成功。

回頭看到一些投機攀龍附鳳者,寡廉鮮恥投其所好,不啻立馬吃香喝辣,小丑也能跳梁,雞犬亦可升天,試想畢業後拚搏,還不如這些徒有理想抱負者找個浮木,大樹底下好納涼,省卻數十年的努力奮鬥。世風日下,風行草偃,倘若年輕人都這般有樣學樣,如此責怪時下年輕人也未免太過沉重。

誠然台灣近年來遭受癘疫、停電、空汙、萊豬、核食紛沓而至,所得停滯不前,貧富懸殊加劇,房價貴得離譜,教育費用高漲,教改課綱扭曲,年輕人工作難覓,朝不保夕,不敢婚,不想生,人口出生負成長,要不執政者進行政治整肅,台灣從民主走向威權,邁向專制獨斷,社會紛紛擾擾,抗中保台激起兩岸對立,年輕人隨時要準備戰爭,教召不夠還要考慮延長役期,看來大學生和年輕人還沒有到最艱苦、困難與難熬的一刻。

台灣現在需要千萬個包括成大生在內的年輕人呼群保義,堅持理想正道,維護國家民族與全體公眾利益,迎接挑戰,承擔責任,唯有改變現況,才能創新機遇,成就無限可能,感受奇妙人生際遇。

如果年長者與執政者不能反思錯誤,檢討後進步成長,年輕人不能歷經淬鍊成為浴火鳳凰,台灣未來恐將持續向下沉淪。「時代創造青年,青年創造時代」請年輕人共同背起十字架,一起為台灣加油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