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促進共同富裕的風險與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828/web/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促進共同富裕的風險與挑戰
◆  聯合報社論/把拜登的失言想成協防,未免太天真
◆  聯合報黑白集/若是熊貓,也一律銷毀?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促進共同富裕的風險與挑戰


2021-08-23 03:29  經濟日報 /   社論
習近平今年7月1日在中共百周年黨慶上重申,要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新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拋出要以促進共同富裕作為第二個百年(2049建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再度以鮮明的中國特色,宣示中國將從過去40年的「先富起來」進入到「共同富裕」階段。雖然中共看來壯志滿滿,信心十足,但我們卻看到不少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風險與挑戰。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盤點整頓」力道不斷加強。從房產、金融、網路到補教遊戲,範圍愈來愈廣,讓市場震盪頻頻。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將加強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納入重點工作,市場經營環境變天似乎已有共識,但下一個整頓誰則人心惶惶,美國等西方國家資本市場也發出警語,呼籲投資人提高警覺。

治理這些富可敵國的民營巨頭背後原因,總有官方說法與民間謠傳二個版本。過去半年傳出的理由,從確保執政權威、強化網路安全到加速與美國資本脫鉤不一而足。對於官方原因,上周習近平於中央財經委員會宣布以「促進共同富裕」作為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比較清晰的架構脈絡;接下來的各類整頓,應該都會跟共同富裕目標有關。

中共在今年7月建黨百年會議上,宣布達成了脫離貧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第一階段,按照進度是要在2035年間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所謂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指達到「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會和諧」境界。由此觀察,促進共同富裕既具備達成繁榮、和諧的功能,同時可收確保公有制主體及執政權威的效果,是合理的選項。

1985年鄧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策略,40年後沿海省份加上「北上廣深」四大都會,人均所得已超過世界銀行所定義高所得國家(1.2萬美元)門檻,但不少內陸省份則還距離遙遠。富裕地區的分配也嚴重不均,國際常用的基尼係數超過38(台、日、韓平均在32-34之間),況且中國有眾多未納入統計的地下所得,因此實際情況要更加嚴重。

應該沒有社會不希望共同富裕,畢竟多數國家都有高所得集中、財富分配失衡的問題,但中國共同富裕政策的擔憂不在方向,而來自於手段。

第一個擔憂來自於中共執政初期「鬥地主」的記憶,擔心中共為了鞏固統治要走回頭路。固然習近平表示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只要是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於創業而致富者都會受到鼓勵,但也意味著「先富起來」思維下各種模糊空間也將消失,那些不勞而獲,以錢賺錢,遊走法律邊緣(包含走在法律之前)的行為,都是可能的整頓對象。

第二個擔憂來自於所得重分配的方式。1985年鄧小平就已提到先富者跟先富地區,有帶動和幫助落後地區的義務。習近平提到將以教育、公平環境等確保社會流動管道暢通,形成人人致富的環境(近期市場壟斷及補教改革,確實符合此一脈絡),但另一方面也強調要「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更要構建初次(市場分配)、再分配(稅收等政府分配)、三次分配(道德分配)制度,充滿變數及不確定性。特別是高所得要如何「調節」?非法所得要如何取締?而所謂以道德分配所得要如何落實,更是不易想像,也因為有很多政治操作空間而更難以研判。

總之,中國走向均富的計畫,主軸在把餅做大,但也要整治少數人裝了太多餅在口袋的問題。此一方向有其道理,鄧小平更於40年前就已預告,但數十年結構要調整,要改革既得利益,衝突及動盪難以避免,投資經營變數遽增,加上與西方世界關係也進入新的對抗階段,挑戰艱鉅,對中國大陸甚至全是世界都影響重大,需要密切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若是熊貓,也一律銷毀?


2021-08-23 03:24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海巡署查獲漁船走私一百多隻貓,次日迅即將牠們全部安樂死。此事正好發生在國際「流浪動物日」,備顯諷刺。動保團體對此強烈不滿,愛貓人並到蔡總統臉書抗議;農委會防檢局則公事公辦地說,為防止傳染病,依慣例一定是「銷毀」。

把奪走動物的生命,像焚燒毒品般說成「銷毀」,顯示這些官員對生命毫無感覺。防檢官員如此冷酷粗暴,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法制落後。目前國內法律對走私動物並無明確規範,所謂「銷毀」,只是根據《走私沒入動物及其產品處理作業程序》的行政命令處理。防檢官員自稱「依慣例」處理,因為他們知道,這次貓的大屠殺缺乏完整的法律授權。

試想,政府查獲的走私動物若是瀕危物種如熊貓、白犀牛,也會不由分說將牠們「銷毀」嗎?那樣的話,國際的讉責必定排山倒海而來。可見,銷毀並非鐵律,只是不文明國家官僚便宜行事的藉口。綠營拿「口蹄疫豬」為政府辯解,更是比喻不倫。

更別忘了,防檢局的主要職責是在防疫和檢疫,而非銷毀。為防走私動物帶入未知的疾病,政府大可先將牠們隔離一定期限,俟確保安全,再交由民眾或特定機構領養,這才是人道作法。蔡總統經常展示她對愛貓「想想」的寵溺,請愛屋及烏吧,動保是專供炫耀的嗎?











聯合報社論/把拜登的失言想成協防,未免太天真


2021-08-23 03:25  聯合報 /   社論
拜登18日接受ABC專訪表示,美國信守每一個承諾,若有人侵略北約盟國,美國會採取行動,對日本、南韓和台灣也是。美聯社


阿富汗政權變天,引發盟國對美國的信任危機。美國總統拜登在答覆國際間的「疑美論」時說,如果有人入侵北約,美國會作出「回應」,對日本、韓國和台灣也一樣。拜登將台灣與北約並列,美國戰略專家認為這是他的「失言」,國務院也隨即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蔡政府官媒卻將此解讀成拜登承諾「出兵助台」,總統府表示感謝,顯然是刻意誤導。

長期以來,美國對中共武力犯台是否會進行軍事干預,始終保持著「戰略模糊」。這次拜登的「回應」說,引起綠營見獵心喜,認為美國已轉向「戰略清晰」。事實上,在國際社會「疑美論」四起時,拜登突將台灣與北約、日韓放在同一位置談論,更大的可能是情急之下作了失當比擬。原因是,美國是北約的成員,負有集體安全義務;美日間有安保條約,美韓間有共同防禦條約,美國在北約與日韓都有駐軍;這些條件,皆非台灣能比。拜登的談話打破戰略模糊,其實已踰越紅線,因此國務院才急忙重申對台政策不變。

台灣當然歡迎台美關係提升,但如果對失言任意解讀,便失之天真。面對阿富汗政局生變,蔡政府幾乎手足無措,多日後蔡英文才發表「依賴別人保護,不是我們的選項」的談話。但對於拜登的失言,民進黨立即擴大解讀,聲稱台灣的地位和北約同級;這種台詞,連蔡總統也不會相信吧!

阿富汗被美國輕率拋棄,拜登政府的可信度備受質疑,因此拜登必須極力消毒。事實上,許多台灣人曾親歷一九四九、一九七九遭美國背棄的經驗;昨日台灣與今日阿富汗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是靠著自立莊敬自強度過危難,而不是靠著美國半調子的支持生存下來。

根據美國對北約「第五條款」的集體防衛承諾,任何北約成員國遭到入侵,美國都要「回應」;但直到冷戰結束,這項條款都未曾用過。現在拜登把對北約的「第五條款」隨便跳接到台灣身上,連美國專家都覺得他言過其實;至於他聲稱的「回應」會是什麼,則更令人質疑。是口頭讉責嗎?或是召回大使?或是經濟制裁?乃至派幾艘機艦前來周邊聲援一下?如果幻想美國會派大兵為台灣流血犧牲,不會太天真嗎?

從川普到拜登,美中對抗的形勢不斷升高,成劍拔弩張之勢。這次美國自阿富汗撤軍,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更多軍力和資源從阿富汗移向印太戰略部署,以集中對付中共。在這盤美國棋局中,美台關係表面上固然顯得比以往密切,但台灣也因此日漸被推向更不可測的風險。這些天來,阿富汗甘尼政權的崩解,一方面讓國際社會看到美國的現實,另一方面也讓人們認清美國面對承諾的草率,包括美方對阿富汗情蒐的不實乃至對情勢評估的偏差。此時此際,除了對外交甜頭上癮的蔡政府,誰還會相信拜登的大話?

美中的對抗情勢將如何發展,目前仍難斷言。但對台灣而言,若是被推入雙方交鋒的漩渦,而成為美國抗中最前線的馬前卒,那將是不幸的開始。一旦台海爆發戰事,不論是誰掀起,不論美國如何「回應」,處於第一線的台灣都難逃成為焦土的命運。且看香港目前的窒鬱處境,兩年多前在一旁對「反送中」叫好的台灣和美國,又承擔得起什麼道義責任?

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仍是團結與自強;正值八二三砲戰六十三周年,這個意義格外鮮明。只會內鬥的政黨,無法團結國家;只想依賴美國的政府,不會有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