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7828/web/ 

◆  失根的農業政策 農地汙染成黑數
◆  拜登 、蔡英文 誰說的對?
◆  印度的阿富汗衝擊 牽動印太戰略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斯卡羅與昭昭天命
◆  蔡只能想想? 法可轉圜
◆  開學在即 大專院校成疫苗三不管地帶?
◆  銷毀走私貓 合法卻無情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斯卡羅與昭昭天命

2021/08/23  02:43  聯合報/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波爾克(James KnoxPolk;1795-1849)圖/林一平繪


近日播放公共電視拍攝的「斯卡羅」, 是很值得觀賞的電視連續劇。劇中的法裔美國人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參加南北戰爭時身受重傷,左眼失明,裝了義眼,因功授勳陸軍名譽准將:一八六六年被任命為美國駐廈門領事,處理美國商船羅妹號在台灣海 岸觸礁沉沒事件,因此衍生出「斯卡羅」的故事。

劇中英國人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原來是清廷任命的海關水上稽查員,後來受僱於洋行,協助李仙得調查羅妹號事件。影片將必麒麟演得有點像小混混,他本人形象應該好一些。必麒麟通曉泉漳話、潮州話、粵語、客家話,有過人的膽識。

李仙得對清廷官員「以番治番、以夷治夷」的迂腐觀念,印象深刻,知道清廷不堪恃,於是逕與琅墧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談判,簽訂「南岬條約」。談判之初李仙得與卓杞篤僵持不下,必麒麟獻計,要李仙得大發雷霆,於是李仙得佯裝大怒,挖出左眼,丟在桌上,嚇壞了擅於出草的卓杞篤,終於順利簽約。我頗好奇,「斯卡羅」如何演這 暗的蠻荒之地。因此美國在擴張的過 一段戲。 

清廷處理羅妹號事件的態度,讓李仙得認定中國政教不及「番地」。一八七一年五十四位琉球人漂流到台灣,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打算以護民為藉口,出兵台灣。當時李仙得擔任日本顧問,以「番地無主論」為 理由,替日本擬定外交策略,出兵台灣,是為「牡丹社事件」。羅妹號事件及牡丹社事件的遺緒,是清廷被美日逼迫,在一八八三年建立鵝鸞鼻燈塔,保護過往商船。為了防止原住民的侵犯,鵝鑾鼻燈塔成為全世界獨一 無二的武裝燈塔。

「斯卡羅」劇中,李仙得告訴他的中國僕人,他已成功被教化成文明人,可以買套西裝穿了;情節暗示美國對外擴張的思維。美國的武力擴張,早期由一八一二年到南北戰爭結束,顯著的案例如一八四八年的「墨西哥割讓地」(Mexican Cession)。當時的美國總統波爾克(James KnoxPolk;1795-1849,圖)雄才大略,致力於領土擴張,說這是「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美國的擴張「 是不可違逆的「使命」。有一幅畫詮釋美國向外擴張的「昭昭天命」(American Progress),畫中一群西部拓荒者由哥倫比亞女神引導,女神手中還拉著電報線,一路布建到西部,代表美國將新科技(光明)帶到黑暗的蠻荒之地。因此美國在擴張的過程,有重要的使命,要教化野蠻人接受美國式民主,才算是文明人。而不 知好歹的野蠻人往往百思不解,為何美國式民主才是文明?於是乎,當美國好意留下大量資源,撤離占領地後,「教化成功」的野蠻人,往往又亂成一團,東施效顰的文明,表現荒腔走板,最終甚至放棄美國式 民主。












失根的農業政策 農地汙染成黑數

2021/08/23  02:43  聯合報/王瑞興/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科長(南投市)


日昨聯合報報導農地回填焚化爐渣問題,年初也曾報導過農地汙染新聞,當時環團表示「農田埋廢棄物黑數嚴重」。其實,這是陳年問題,在網站輸入「農地汙染」四字,顯示農地回填各種廢棄物全省氾濫,基於兩大原因,更有擴大趨勢。

一是當前已無農業與農地政策。民國八十九年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後,農地開放自由買賣,改變長久以來農地農有農用政策,這是李故總統的堅持,當時引發重大爭議,農委會主委彭作奎因而請辭。因為理論上雖仍限制農地農用,實際上許多非農民買進農地未必農用,則是不爭事實。至於違規使用,永遠是個謎或不敢碰觸的問題。

早年強調農業要兼顧「生活、生產與生態」三生合一,如今選票至上,農業政策如失根的浮萍,只有補助再補助的撒錢方案,農委會年度半數預算五百億用在老農津貼,同時不斷加碼補助天旱或豪雨農損,不愁沒有選票,至於農業永續經營,那是後代子孫問題。如今看得到遍地開花的農地變更或違規使用,看不到的填埋各種廢棄物就成為黑數。

二為公有土地成為傾倒廢棄物主要去處。依據內政部統計,迄一○九年底公有土地面積二二八萬餘公頃,占全國已登記土地面積百分之六十五。其中國有土地占絕大多數,遍布山川海邊,管理機關鞭長莫及,被發現回填廢棄物,只是冰山一角。至於私有土地回填廢棄物牟利,更難查處。

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積極發展綠能,但缺乏統整性考量,太陽能發電與農業爭地,風力發電關涉漁業權問題,漁電共生關乎漁民生計,這些問題至今未決。農委會盤算的,恐怕還是撒錢而已,無能創造農民、開發商、政府與農地永續四贏之局。至於處理農地汙染問題,恐非農委會當務之急,也會影響選票,陳吉仲主委官癮還沒當夠呢!











銷毀走私貓 合法卻無情

2021/08/23  02:43  聯合報/王福闓/品牌再造學院院長(台北市)


因為走私而人道銷毀的百餘隻品種貓,引發社會論戰。從國際規範來說,多數國家對於走私的外來動植物,尤其是活體動物都是採取安樂死方式處理。但正值「國際流浪動物日」,又在多方單位還在奔走救援下就強制執行,引起更多爭議。

從現行法規來說,執行單位雖然站得住腳,也合乎過去的管理方式,但在動物權益逐漸被重視,以及仍有許多民眾希望拯救生命的情緒下,產生了這次對立衝突。台灣對於寵物的繁殖和管理規範,雖較以往有不少進步,對於流浪動物保護也逐漸成熟,但這次事件卻凸顯動物生命與防止傳染病之間的兩難。

今天若是稀有的瀕危動物,因為受到規範而有機會倖存,自然不會有太大的爭議,縱使仍有檢疫問題,也會有正式的處理機制和作法。但對於非受保護的動物,國家是否願意付出如此高的代價,或是開放民間資助救援,就成了我們看待動物生命的高度。

雖然最重要的是杜絕走私念頭和宣導不接受這樣的行為,才不會讓走私者有利可圖,降低走私意願及獲利可能,但若還是發生如同這次的事件,至少更妥善的照顧和尊重動物生命,也才符合人民的期望,以及我們國家在動物權利上保障的高道德標準。












印度的阿富汗衝擊 牽動印太戰略

2021/08/23  02:43  聯合報/ 方天賜/清華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及印度中心副主任(新竹市)



當全世界目光都投向阿富汗時,也關注美、俄、中等大國應對發展。相對地,印度的角色較少被提起。但印度的下一步及影響,其實不應該被忽視。

就印度而言,神學士回師復辟引發的地緣震動,對其國家安全而言是相當沉重的挑戰。印度目前實際上並未與阿富汗直接接壤,但連結印阿兩國的正是印度也宣稱擁有主權,但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部分喀什米爾地區。而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向來為恐怖活動所苦。印度中央政府在二○一九年八月取消該地的自治地位後,一度切斷對外通訊和軟禁政治人物,反映這個地區的不穩定性。

印度非常擔心神學士統治下的阿富汗會再度成為恐怖主義溫床,進而輸出到鄰近的喀什米爾地區。早在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時,印度客機便曾被劫持到阿富汗第二大城坎達哈。當時印度政府被迫釋放監禁中的恐怖分子,以交換回飛機和乘客。因此,反恐戰爭後,印度積極地與美國扶植的喀布爾政府交好,藉以穩定當地情勢及增加影響力,迄今已提供卅億美金援助,如今都成鏡花水月。事實上,印度跟塔吉克是唯二還未跟神學士接觸的阿富汗鄰國。

第二個讓印度擔憂的發展,是巴基斯坦影響力再起。外界普遍懷疑,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一直在背後支持神學士。現任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向來同情神學士,也主張要與其交往,因而有「神學士.汗」的稱號。隨著阿富汗情勢惡化,巴基斯坦國際影響力隨之上升。由於印巴長期不睦,印度並不希望巴基斯坦重獲大國青睞。由印度擔任安理會輪值主席召開的阿富汗會議,便刻意阻擋巴基斯坦與會。然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跟中國外長王毅這兩天都已直接和巴基斯坦外長通話,直接討論阿富汗情勢。神學士重掌阿富汗後,巴基斯坦影響力及戰略縱深都為之強化。

印度的另一個擔憂,來自中國與神學士關係升溫。外長王毅在七月底於天津公開接待神學士第二號人物巴拉達,高調昭告天下。神學士稍早也透過媒體公開向中國示好,希望中國能夠前去投資,協助重建阿富汗,並承諾阿富汗領土不會被用來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在此氛圍下,中巴經濟走廊延伸至阿富汗的可行性大增。印度雖然強烈反對中巴經濟走廊,也不願意支持一帶一路計畫,但看似無力扭轉此一情勢轉變。

在這些因素交織考量下,印度需要重新思索其區域戰略,並警戒來自西北的安全挑戰。印度自去年中以來傾向美國印太戰略,已引發俄羅斯及中國的不滿。日前俄羅斯舉辦阿富汗會議時,甚至未邀印度參加。面對阿富汗情勢,印度的選項之一是強化它與伊朗及上海合作組織的關係。但如此一來,便會牽動到美印關係。換言之,印度究竟如何取捨,便將衝擊印太戰略及四方安全對話的走向。由此可見,阿富汗情勢的影響便不限於一隅,這恐怕也是華府始料未及的演變。





蔡只能想想? 法可轉圜

2021/08/23  02:43  聯合報/ 王瀚興/律師(台北市)


海巡署查獲走私未檢疫的名貴貓,依法已全數安樂死。筆者以為,法可轉圜,逝者已矣,來者可救。

或謂:貓咪法律上只是「動產」,那來權益?《台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一○九年度訴字第一四六九號》:「…然考量動物(尤其是寵物)與人所具有之情感上密切關係,有時已近似於家人間之伴侶關係,…依我國目前侵權行為體系架構,飼主於動物受侵害死亡時,僅得請求價值利益,無法請求完整利益,亦無法請求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或殯葬費,此不僅與目前社會觀念不符,且可能變相鼓勵大眾漠視動物之生命及不尊重保護動物…」。

查外國立法例:德國強制執行法尚將「寵物」列為「禁止執行之物」,且依照前開判決意旨,「動物權」將動物不視為單純動產,而有情感上牽絆,則除「動產」之損害賠償外,另可請求「非財產」損害賠償。是以,依今日對「寵物」之「動物權」,較其他家畜有較高待遇,值得救援。

或謂:蔡總統都說「防疫法規」,無轉圜餘地云云?走私貓咪為「活體物」,依《走私進口農產品處理要點》歸農委會管轄,且可「贈與」或「其他適當方式」處理,另附加「檢疫」與「預防注射」為條件,交由動保團體照料;若不確實遵守,亦可解除此贈與行為。甚或,農委會亦可依《行政程序法第九十三條第二項》為相關「行政處分附款」,亦可對收養走私貓咪的合法新飼主,督促與避免防疫醫療缺失。是以,今貓兒非絕無生機,率爾逕自撲殺,乃「不為,非不能也」!

或謂:貓兒名貴,逕自收養,是否有公務員圖利?《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一○三年度台上字第三六一一號》:「公務員對於人民關於其權益維護之陳情事項,依法既有處理之義務,亦不能僅因其處理之結果有利或興利於特定之人民,從事後結果之觀察,據以推定公務員自始即有圖利他人之犯意。」

依照《行政程序法》,主管機關有處理義務,不能稱依照陳情處理,即有圖利意圖。動保人士此番陳情者眾,即便之後交與善心人士收養,亦非貪汙瀆職。若日後設有貓狗嬌客再次因走私落難,依上開法規與判決意旨,該管公務員無需畏首畏尾,勇於任事,不再有憾!

小泉八雲《怪談.畫貓的男孩》:一個農村男孩,家人送往寺廟修行,做小沙彌,雖聰慧敏捷,然嗜「畫貓」,寺廟都是貓塗鴉,栩栩如生,師傅請他另某高就。小沙彌投宿荒野寺廟,在屏風上畫了唯妙唯肖的貓咪,後其感覺恐怖,躲入櫃中,深夜突聞打鬥慘叫,他驚恐地不敢出聲;翌日早晨,僅見巨大鼠妖屍體,昨日屏風上的貓咪,嘴角與爪子有血跡;沙彌至誠,感動貓妖報恩,為他擋掉劫難!

今貓咪一五四隻,不幸因走私商人惡行,官府墨守成規,無辜而逝;參酌日本俗話:「一寸蟲亦有五分魂。」何況是俗稱「九條命」的阿喵?雖然救貓,貓精未必顯靈,但護生積德,不也福國利民嗎?蔡總統,看看您的愛貓「蔡想想」,何不愛屋及烏?






拜登 、蔡英文 誰說的對?

2021/08/23  02:43  聯合報/ 陳長文/納稅人(台北市)



在美國撤軍阿富汗後,總統重申對盟友的承諾,他說:「若有人要入侵…北約盟國,美國會依北約條約第五條回應;日本、南韓、台灣亦然」。

壯哉斯言,這真是台美關係的新頁,美國重視台灣,到了北約、日韓的程度!也有人指出拜登是「口誤」,不具名的官員說,美國對台政策沒變。

總統的發言,「不具名」官員沒有澄清的資格,若拜登真是口誤,勢必要找適當的場合,釐清他的對台政策。但萬一拜登真的想要台灣「北約化」呢?

北約條約第五條:「對於單一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美日安保條約、美韓共同防禦條約,也有類似規定。

但若大陸對台動武,美國《台灣關係法》僅要求美國政府「嚴重關切」而已。目前美國對台灣「協防」的義務,與北約、日本、韓國之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美國是法治國,政府要履行其法律及條約上的義務,但若僅是總統的口頭承諾,不要說無法拘束繼任者,即便是做出承諾的總統也有跳票的時候。

中華民國和越南政府都有慘痛的教訓。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尼克森總統一方面安撫台灣,一方面私下尋求與北京建交;而在越戰後期,為了達成巴黎和約,尼克森一再以私函向越南總統保證「如果敵人再度發動侵略,我將採取快速而嚴厲的報復行動」,在西貢淪陷的場景,看來格外諷刺。

政治人物的兩面手法可以是這樣的,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凌晨二點,美國駐華大使深夜求見蔣經國,告知美國即將在「七個小時」後,宣布與中共建交,也就是與中華民國斷交加上廢止「共同防禦條約」。七小時!四十多年前的台灣與今日阿富汗,何其相似?

如果拜登是真心的,美國就該「再次」和中華民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條約中可以明定,在台灣沒有「破壞現狀」、沒有「法理台獨」的前提下,如果中共犯台,美國有條約義務執行共同防禦。

反之,如拜登不願意簽署防禦條約,那原因會是什麼呢,是希望留有「反悔」的空間嗎?

台灣不是阿富汗,阿富汗是美國的沉重負擔,台灣卻是會下金蛋的母雞,美國或許不會「棄台」,但這也不代表美國就會「保台」。保台跟賣武器給台灣不一樣,是美軍與解放軍的碰撞,一定要付出慘痛代價。衡情論理,拜登的「台灣北約化」應是不該出現的口誤,只是當前美國對盟邦的信義備受質疑,拜登也就將錯就錯,任由外界渲染。

針對「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的擔憂,蔡英文總統說:「台灣唯一的選項,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團結」,筆者百分百認同,這也是四十多年前「中美斷交」後,經國先生的理念。只是,蔡總統能做到讓台灣「更強大、更團結」嗎?

如果說台灣近年有「不團結」的情緒,幾乎是由蔡政府一手造成。違反一中憲法修改課綱、禁止小明入境,會讓台灣團結嗎?刁難疫苗進口,會讓台灣團結嗎?魯莽的年金改革,把軍公教打成「肥貓」,會讓台灣團結嗎?

民進黨對台灣人民分出「敵我」,對不支持民進黨的族群,蔡政府毫不在乎、刻意羞辱,這才是台灣團結不起來的原因。

遙想當年,經國先生是以「全民總統」的胸懷,團結台灣;今天的蔡英文總統也應該是「中華民國」的總統,而非民進黨的總統。

經國先生與阿富汗總統的差別,才是台灣與阿富汗之間真正的距離。而蔡總統,您會是,您想當那一種總統呢?








開學在即 大專院校成疫苗三不管地帶?

2021/08/23  02:43  聯合報/董昱輝/新竹縣政府青年諮詢委員(竹縣竹北)


隨著開學時間愈來愈近,疫苗施打的安排也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近期各中、小學教職員陸續造冊施打疫苗,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九月底即將到貨的 BNT 疫苗將優先施打十二至十八歲的國、高中學生。但在一切看似即將步回正軌的現在,大專院校卻面臨沒疫苗可打的窘境。

根據指揮中心公布的指引,全台約七萬名大專院校教職員並未被列於第七類教職人員疫苗施打名單之列。指揮中心表示,由於大專院校學生多超過十八歲,無家長照顧之考量,開學若持續採取遠距教學則無須擔心大專院校疫苗覆蓋率的問題;此外,疫苗預約平台已開放十八歲以上國民疫苗意願登記。

但現實似乎離指揮中心的想像有些遙遠。從疫苗覆蓋的角度,根據現行疫苗施打的規定,年齡普遍介於青壯年的大專院校教職員雖仍需與一般民眾一起排隊打疫苗,但或許在近期也能陸續施打到,但普遍年齡介於十八至廿二歲的大學生似乎就沒那麼幸運了。由於疫苗施打的順序是按照年齡由年長者往下打,大學生若欲施打國際疫苗將排在疫苗施打隊伍的最尾端。而若想施打國產的高端疫苗,受到疫苗年齡的限制,十八至廿歲的大學生恐也無緣施打。而在指揮中心宣布 BNT 優先施打國高中學生後,打不到疫苗的大專院校儼然成為了疫情中不被政府、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的三不管地帶。

而若考慮教學方式的相關議題,指揮中心或教育部都暫無公布相關指引,因此暫無從得知政府對於大專院校開學的態度。但若依指揮中心七月初的說法,指揮中心指出大學得以遠距教學方式進行,因此疫苗施打的安排並不急迫。但若觀察國內外相關研究就能發現,遠距教學會造成學習成效不彰、社交能力降低等問題,國外甚至以「失落的一代」形容受疫情影響的學生世代。

由此可見,遠距教學終究只是疫情之下的最後手段,絕不是能讓政府任意擺布的長久之計。而在各縣市政府陸續宣布中小學新學期照常實體開學、企業陸續回歸實體上班的現在,持續實施遠距教學彷彿讓大學生成為了孤島,隔絕於逐步回歸正軌的社會之中,顯然並非明智之舉。

大學生的受教權益與中小學學生的受教權一樣應受到重視。大專院校教職員不應被排除在教職員施打疫苗的名冊之外,同時也應重新審視 BNT 疫苗施打對象是否應擴大至大學的青年。大專院校不應成為疫情防控中的三不管地帶,更不應成為政策缺失下的犧牲品。希望政府能正視大專院校在疫情之下的相關議題,對於不適宜的政策懸崖勒馬,讓大學生也有回歸校園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