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氣候變遷 法制要更周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黃芳彥與蘇震清:金權縱橫貫串扁蔡兩朝
◆  聯合報黑白集/只會甩鍋大國?
◆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氣候變遷 法制要更周延




經濟日報社論/應對氣候變遷 法制要更周延


2021-01-31 01:3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27日在白宮國宴廳簽署關於氣候變遷的行政命令。圖/美聯社


一如預期,美國總統拜登一上任就改變前總統川普的做法,宣布重返「巴黎協定」,這對全球的永續發展至關重大。各大經濟體皆已逐步採取相對應的措施,如果缺乏最大經濟體美國的參與,終究無法落實該協定的目標。再者,《經濟學人》發布的今年全球九項重大趨勢,就包括今年會是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轉捩點,因為許多國家的復甦計畫包含了大量綠色激勵方案,尤以美國和歐洲為最。

為何因應氣候變遷對永續發展的影響,成為全球重大且需採取一致行動的議題?因為事關我們下一代的生存與發展模式依照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中,對於永續發展所下的定義為:「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發展模式。」

因此,即使目前的企業營運與人們生活方式皆符合法規,然而有可能損及後代子孫未來的發展,包括能源耗竭、全球暖化、貧富懸殊,而為了永續發展,現在的企業與國家就應該加以修正,降低對未來發展的限制。亦即我們這一代不能耗損下一代應有的生活環境,畢竟世界只有一個地球且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因此要達到永續發展,就得全球各國一起努力。

民國 104 年(2015年)底聯合國通過「巴黎協定」,要求締約國在本世紀結束前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攝氏1.5至2度內。去年3月歐盟執委會公布「歐洲氣候法」,決定歐盟到民國 139 年(2050年)實現「碳中和」,即碳淨排放量到民國 139 年(2050年)降為零,並於民國 119 年(2030年)減碳50%。這些目標引起世界各大經濟體與跨國企業的遵循

要如何達成上述的永續發展目標?首先是國家的力量,各國發展綠色、再生能源,以及相關降低碳排放量的措施,例如碳費、碳關稅與碳交易機制。其次是市場的力量,例如供應鏈的要求。蘋果宣布在民國 119 年(2030年)前降低產品製造過程75%的碳排放,採取的措施為低碳產品設計、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再生能源,以及工藝和材料創新;再者,透過植樹、復育熱帶草原等方式,抵銷剩餘25%的碳排放。此計畫已影響蘋果全球供應鏈的各公司,而且不只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也加入此項永續發展潮流。

目前環保署正研擬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希望透過徵收碳排放費,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為因應國際趨勢,該法將有大幅修正,並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強化各項減緩策略與措施。該法目前預計的碳費徵收機制,對於台電等公用事業排除供電排碳量,而將相關碳費轉由用電端負擔。

我們建議修正該法,首先,設算每度發電量的排碳量,採隨用電量徵收碳費。配套措施是買綠電或再生能源可扣抵,而且若有透過植樹等方式,抵銷碳排放,亦可扣抵。此一方法的特點是容易執行,而且擴大碳費徵收對象,不只針對製造部門,應較能達到大幅減碳效果。

至於碳費收入用途應專款專用,用於台灣整體的減碳排放措施,並進而設計獎勵補貼機制。

其次,碳費費率不宜太低,否則就沒有減碳的效果。有環團喊出每噸徵收1,000元碳費,環保署委外研究提出的碳定價報告,建議每噸約300元,但也有立委提出每噸30元的費率。以上高低差距太大,我們建議可以參考各國實施總量管制與碳排放交易機制的價格,以及環保署的委外研究報告來決定。

再者,有關碳排放的總量管制,業界建議應該碳費先行,總量管制應再審慎評估。然而若未搭配總量管制的碳費徵收機制,台灣很難達成民國 139 年(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因此我們同時建議在「氣候變遷因應法」要納入三年內建立總量管制及分配制度的要求,從根本的法制來落實節能減碳。










聯合報黑白集/只會甩鍋大國?


2021-01-31 02: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購疫苗慢幾拍,還因政治利益與意識形態夾纏,搶不到疫苗。全球車用晶片荒,德、日、美政府紛紛要求台灣政府「喬」晶片,既然各國都爭搶台積電晶片,不妨「晶片換疫苗」,雙方互惠互利。路透


對新冠疫情的反應,沒有幾個國家比以色列更快;這是 BBC 去年四月對各國防疫的評價。因為早在去年一月以色列就禁非必要出國,並要求疫區回國人民居家隔離。果然,在當前國際疫苗爭奪戰,以色列再度傲視全球。

台灣疫苗採購不順,衛福部長陳時中把矛頭指向「大國超買」。其實去年世衛組織就呼籲大國富國別搞「疫苗民族主義」,大量搶購壟斷疫苗,導致貧國難以控制疫情。世衛等主導的 COVAX 機制,就是希望疫苗公平分配給世界。

但國際社會從來就講現實,至少搶到疫苗,其國民看到的是政府超前部署及超強執行力,而不是要求發揮全球大愛。大國超買早可預見,蔡政府大內宣厲害,購疫苗卻慢幾拍,還因政治利益與意識形態夾纏,搶不到疫苗,該怪自己部署落後、執行力弱,甩鍋大國只是卸責。

現在全球車用晶片荒,德、日、美政府紛紛要求台灣政府「」晶片,於是出現「晶片換疫苗」之議。有人認為兩事不相干。而德國經長致函我經長王美花要晶片,王美花請德國幫忙拿疫苗,德國媒體也認為是「不尋常的反向交易」;但不偷不搶沒壟斷也算公平交易,否則政府喬晶片更是破壞商業機制美國拜登政府本周將與王美花和晶片廠商視訊施壓擠產能大國要晶片,台灣反向要疫苗又何妨










聯合報社論/黃芳彥與蘇震清:金權縱橫貫串扁蔡兩朝


2021-01-31 02:4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黃芳彥(左圖)與蘇震清(右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捲入扁家海外洗錢案潛逃十二年餘的扁家御醫黃芳彦在美國舉槍自盡,令人震驚。因貪汙案遭羈押的民進黨立委蘇震清以千萬元交保,卻符合「蘇震清一定能回家過年」的政壇傳聞。一個是有家歸不得的遺憾,一個是回家仍擺脫不了坐牢的陰影,卻同時見證了綠營執政金權縱橫的醜態。

黃芳彥案和蘇震清案前後雖隔十幾年,但太平洋流通前董事長李恆隆卻貫串了兩人所涉弊案,也串接起從扁政府到蔡政府的綠營金權政治。兩案有幾項因素雷同:一是兩人都和李恆隆脫不了干係,兩案也都和 SOGO 經營權有關;二是兩人都和總統府權貴有關,黃芳彦會介入 SOGO 禮券疑雲,當然是因為扁家御醫方便喬事;蘇震清會被李恆隆相中,也是如李恆隆所說「他叔叔(蘇嘉全)會成為總統左右手」。李恆隆為 SOGO 經營權案奔走關說數十年,投入多少禮券賄款,用過多少權貴高官,若非權錢貪瀆「有縫隙可鑽」,那會衍生出這一堆玩法亂紀?

陳水扁貪腐案緣起,就是扁嫂吳淑珍 SOGO 禮券案;黃芳彥向檢方坦承收過李恆隆百萬元禮券,扁嫂也承認曾因外孫彌月收過黃芳彦十萬元禮券,但不知禮券來自李恆隆,也未曾介入 SOGO 經營權。但黃芳彥介入經營權協調是事實,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也帶電腦進官邸向吳淑珍報告 SOGO 經營方向,可見當時官邸對財團壓力多大。民間交易能讓這麼多「總統親密友人」費心,連御醫都可能左右商界鉅額交易的命運,可見扁朝官邸是多麼利益薰天。

李恆隆角力敗給徐旭東,就把政治介入的力量轉往國會,也就是蘇震清等國會收賄案的開始。李恆隆作證時坦言,自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給蘇震清五十萬元「做為雙方友好的開始」,往後蘇震清以各種名義向他借錢,「我沒主動追討,就當做送給他」,但蘇震清收錢後都辦不成事,李付錢付得很無奈「像肉包子打狗」。

值得注意的是,檢調調查此案有一段時間,依李恆隆的說法,蘇震清知道檢調監聽行動後開始還錢,讓「借款成真」,以卸刑責。檢調調查外洩,政壇早有人向蘇警告,檢調也有內鬼向高層密報,使得此案調查險些破局,也意味著這些權錢交織的政商惡局,還有司法界庇護。

黃芳彥不僅在醫界得意,在政商界炙手可熱,在司法界也關係綿密。在黃芳彥 SOGO 案應訊前,就傳出有調查局高官密授「教戰守則」,前檢察總長陳聰明因曾參與黃芳彥春酒宴而遭彈劾下台,顯見司法為權力低頭,為政治服務的可怖。從當年權傾一時的黃芳彥,到現在翁茂鍾案的石木欽多年來司法界墮落依舊;當年還有特偵組可以把黃芳彥嚇得遠逃美國,但民進黨廢了特偵組,如今還有什麼力量可以讓這些貪婪政客知所戒懼?

正如蘇震清案,綠營內不斷傳有重量級人士施壓,不但國會黨團內時有同志聲援,政團營救的動作,還有人揚言如果不能讓蘇「好過年」,不惜「玉石俱焚」,驚動總統府。保蘇的政治運作,甚至就在民進黨中執會當著蔡英文面前上演,讓蔡尷尬地直說「不討論個案」。這種幾近逼宮的行徑,果真讓司法低頭,也赤裸呈現民進黨內權鬥之凶,根本視黨譽、司法、政府公信於無物。

黃芳彥有家難歸的心情與下場,或許可為那些向權貴獻愚忠者的借鏡;蘇震清能走出看守所,回到國會殿堂,但他還能再創造政治前程嗎?不要以為人民都很健忘,從扁政府到蔡政府,民進黨再濫權護短,掩蓋貪瀆,終會付出慘痛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