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揮別川普時代 建構台美新合作模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黑白集/無知和歧視
◆  聯合報社論/世界歷史轉彎,蔡政府四年一覺抗中夢?
◆  經濟日報社論/揮別川普時代 建構台美新合作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揮別川普時代 建構台美新合作模式


2021-01-24 00:3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立即公布多項行政命令,如預期所料,除了美國停止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外,其他措施主要集中在內政領域。台美經貿議題並非拜登新政府的優先選項,但台灣仍應先做好準備。

在川普時期台美雙邊貿易及投資均大幅成長,經貿互動密切。蔡政府一再宣稱台美經貿關係史上最佳,但在成長的背後,仍然衍生一些問題,有待未來與拜登新團隊謀合。

川普掀起美中貿易戰,雙方除了互相對產品加課關稅外,在供應鏈方面也開始分道揚鑣。以美國為主的國際品牌大廠,將供應鏈依中國市場及美國市場進行分流,台灣的代工廠商也配合進行調整。所以對大陸依賴降低,與美國供應鏈更加緊密結合,造成對美國出口增加;特別對美貿易順差由美中貿易戰發生前民國 106 年(2017年)的167億美元,在民國 109 年(2020年)1至11月增加到27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影響所及,美國今年1月將台灣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

美國去年貿易逆差估計突破 9,000 億美元,為史上最高;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縮減,但是對其他國家貿易逆差大幅成長。

目前拜登新政府對此問題尚未表態,但是美國一向非常關切對單一國家貿易逆差的增加,拜登政府應該也不例外。美國國內普遍認為雖然制裁中國政策奏效,但是對中國貿易逆差移轉到其他國家,工作機會也沒有明顯流回國內,美國仍應採取必要行動。

過去台灣一向由產業垂直分工角度解釋台美貿易失衡。台灣對美國出口以中間產品為主,反而有助於提升美國品牌產品競爭力,但似乎說服力不夠,美方並不買單。

未來台灣除了以貿易角度外,也應由落實雙向投資,建構產業合作同盟為主軸,化解台灣對美國貿易順差增加下,美方的疑慮。

以台美貿易最主要半導體項目為例,由於台灣半導體製造領先全球,而且美國在半導體材料及設備具有優勢,雙方早已建立密切的貿易關係。而隨著台灣半導體規模不斷擴大,對設備及材料需求上升,不但增加對美國的直接採購,也吸引以美國為主半導體外商,持續在台灣加碼投資,就地供應台灣半導體企業,此部分在貿易帳上並無法顯現

另外在企業多元布局的考量,以及美國國家安全的需求,也促成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赴美投資。台灣與美國在半導體產業已經超過單純垂直的貿易分工關係,而是緊密深化的供應鏈合作關係。

基於此,台灣應掌握此波美台雙邊貿易及投資躍升機會,吸引更多美國半導體廠商來台投資,同時導引半導體業者全球布局赴美投資,也帶動美國就業市場。我方應打造台美供應鏈策略夥伴關係,進而塑造台灣成為全球半導體製程重鎮。

除了半導體產業外,台美在其他產業例如電動車、綠能、醫藥材及5G,具有互補性及長期合作基礎。台灣應藉此向美方提出更具體的合作建議,在技術發展、市場開拓或是供應鏈關係上都能有更進一步突破。台灣也應力求在制度上與美方調和,例如台美已就投資審查架構有所交流,未來可就高科技技術認定範圍方面,尋求更多的共識,如此才有助於產業合作同盟關係的建立。

台灣也必須認清即使在川普時期,美國各界雖然高度支持美台雙邊貿易協定BIA),但美國行政部門不但未明確表態,甚至對一些陳年貿易爭議及雙方貿易失衡仍有批評,而且拜登早已表明在美國經濟未改善之前,不會簽署新的貿易協定。

所以未來與其追求尚未成熟的台美貿易協定,不如務實地與美國建立新的產業合作模式。











聯合報社論/世界歷史轉彎,蔡政府四年一覺抗中夢?


2021-01-24 00:3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川普政府下台前「最後的瘋狂」,拜登(圖)不致全盤推翻,也不會概括承受。 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我駐美代表蕭美琴獲邀出席典禮,白宮國安會表示美國對台承諾堅若磐石,蔡政府馬上拿來吹噓外交大突破,但膨風的大內宣畢竟難掩全面親美的心虛。美國對中、對台關係都將重作盤整,蔡政府還捨不得卸下作為川普抗中急先鋒的角色嗎?

川普政府下台前「最後的瘋狂」,取消美台交往限制、突兀宣布駐聯合國大使訪台又緊急煞車、公布「美國印太戰略框架」,不斷有戲劇化的演出;被挾持的台灣也入戲頗深。川普臨別還拿台灣架設絆馬索,拜登不致全盤推翻,也不會概括承受,但台灣至少不必再對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提心吊膽了。

白宮國安會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制訂、川普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批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認為美國應協助台灣制定有效的不對稱國際戰略與能力,並將台灣納入第一島鏈應該保衛的國家文件原列機密,卻在政權交接前夕提前卅年解密,顯然意在制約,讓拜登難以翻轉川普政治遺產

但文件卻暴露了川普全方位抗中政策的許多矛盾。例如,在需要建立國際共識對付中國時,川普的「美國第一」就是國際共識的最大破壞者;在應對中國經濟挑戰時,川普卻退群 TPP,讓中國主導的 RCEP 獨領風騷;在強化與東南亞的關係時,川普卻毫不在乎缺席東協峰會;在全面圍堵中國時,川普與歐洲重要領袖幾乎都鬧翻,等於獨留後門讓中國直通歐洲,並促成中歐投資協定加速通過;在推廣美國價值以維持影響力並制衡中國模式時,川普卻利用暴民撕毀了美國民主與價值。更重要的是,重拾冷戰思維,意圖逆轉世界歷史列車的軌道。

在印太戰略框架中,川普成為最挺台的美國總統;雖然「保衛」台灣未必等同「為台灣出兵」,這仍應是對維護台灣安全講得最明確的綱領但同樣矛盾的是,川普也把台海危機風險推向全球潛在衝突的最高等級拜登的準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信守對台承諾,確保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拜登的保證,不若川普強烈,但川普善變,而拜登需要的應該不是抗中急先鋒。

事實上,川普的印太戰略框架完全定義了近三年來美台關係的性質,並為台灣近期許多爭論提供了解答。

例如,蔡政府開放萊豬進口,卻換不到雙邊經貿協定談判,與國人期待有很大落差;但從川普的貿易代表賴海哲,到拜登的新財長葉倫,都表明暫時不會有新經貿協定。原來蔡政府打了一場近乎焦土的萊豬保衛戰,從來不是為了經貿協定,而是作為向川普輸誠的投名狀。

又如,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找不到出路,只能靠撒幣混充業績,最後終於在美國印太戰略中找到新機會,但目的也不是為台灣經貿找出口,而是作為美國對抗中國的一環。

尤其川普為蔡英文抗中提供了最大的底氣,但蔡政府也被挾持,毫無自主的立場與能力。美國在台協會(AIT)不避諱介入台灣選舉與藍綠政爭;AIT公然斥責反萊豬的台中市長盧秀燕,立法院長游錫堃更自爆 NCC 編列五G 預算補助電信業者,「AIT 有來講過」,顯示 AIT 介入我國政策過程與預算編列審查,儼然督軍蔡政府

經過川普四年折騰,拜登很難完全翻轉川普的抗中架構,但會作調整。台灣犧牲了兩岸關係,經貿卻更依賴大陸壓縮了防衛縱深,國際空間也日益狹窄。拜登將重返被川普退群的國際社會,世界歷史的列車又將轉彎。四年一覺抗中夢,蔡政府醒了嗎?









聯合報黑白集/無知和歧視


2021-01-24 00:4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多個縣市喊出「避桃令」引發討論,最先通令官兵盡量減少去桃園的國防部改口力挺桃園。圖/擷取自影片


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引發避桃令爭議,蔡英文總統貼文無知和歧視絕對不是疫情的解藥,樹立無謂的敵意,也無助於防疫」。藍營縣市長成為箭靶,急著致電桃園或公開表態「全力助桃」。

避桃令的始作俑者是國防部,連指揮官陳時中都呼籲民眾避免到桃園;但部分藍營縣市呼應指揮中心的呼籲,跟著國防部作「超前部署」,卻成了台南市長黃偉哲口中的「落井下石」,更成了蔡英文貼文裡的「無知和歧視」。藍營執政縣市被塑造成抵制桃園,帶風向的手法既嫻熟又精準

若談「無知和歧視」,去年疫情初始,面對「小明」被拒國門之外,蔡英文是怎麼說的?當時前總統馬英九呼籲秉持人道處理「小明」問題,蔡英文不但回應「沒有歧視問題」,還反擊指馬做過總統,「應該知道現在最優先的還是掌控疫情」。

那麼,如果現在最優先的仍是掌控疫情,國防部和陳時中呼籲避免到桃園就沒有錯,藍營縣市長又怎會是無知和歧視?而如果不是防疫優先,那蔡政府當初禁小明顯然就是無知和歧視但無論如何,對待陸生小明一張臉,對待美歐換另一張臉,雙標防疫不僅助長歧視,更易成疫情破口

無知和歧視絕對不是疫情的解藥」,這句話對國家領導人特別適用川普可以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