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重磅快評】蔡英文複製罷韓 加速黃捷走向罷免之路

◆  【即時短評】學測忽難忽易 2原因讓大考中心搞不定
◆  【重磅快評】若李文亮生在台灣 恐也難逃「唱衰」之棍
◆  【重磅快評】蔡英文複製罷韓 加速黃捷走向罷免之路
◆  【即時短評】檯面上護守黃捷、檯面下悠悠之口

◆  【即時短評】參加拜登就職也能吵 看盡藍綠目光如豆







【重磅快評】蔡英文複製罷韓 加速黃捷走向罷免之路


2021-01-24 13:52  聯合報 /   主筆室
波波漫畫
有別於王浩宇(右)罷免案的冷處理,總統蔡英文(中)這次下令民進黨黨員要有戰略的協助無黨籍議員黃捷(左)度過罷免難關。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罷捷團體昨天在鳳山舉辦「反萊豬、罷黃捷」遊行,在罷韓激情過後,一場地方議員的罷免遊行竟能吸引逾二千人參加,隊伍延長超過三個路口,實已預示這場罷免投票欲冷不易;然而居中添薪加柴的,並非參與並聲援這場遊行的國民黨,而是親自下達動員令的蔡英文總統,以為可以複製去年六月罷韓成功的經驗,卻未知升高藍綠對決,只會加速黃捷走向被罷免之路。

高雄市罷捷團體昨天走上鳳山街頭,一路高喊「反萊豬、罷黃捷」,大遊行,遊行隊伍綿延,支持遊行的國民黨組發會主委兼高雄市黨部主委李哲華說,國民黨的主張是一致的,支持萊豬的民代都是不顧人民健康的不適任民代,要讓他們下台。他的話說得簡單明瞭,也順帶推送割萊委反萊豬公投,顯示國民黨在戰略上處於有利位置。

民進黨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被罷免後,猛批國民黨動員造成政治對立,並非台灣之福,但面對下一波的割萊委行動,則苦於找不到應對之道,更別提還沒有加入民進黨的黃捷罷免案,最後還是由兼任黨主席的蔡總統定調下達動員令助黃捷度罷免難關,算是亮出了民進黨的底牌,只不過並非一張好牌,甚至可能變鬼牌,黃捷並未因此吃下定心丸,也只能乖乖收下

黃捷有蔡英文力挺,為何仍無法心安?關鍵在於蔡英文去年下達罷韓動員令,率先啟動報復性罷免,蔡總統心知肚明,民進黨也心裡有數,所以日前王浩宇罷免投票,全黨靜悄悄,未料,冷處理的結果,王浩宇還是躲不掉被罷免的命運,黃捷罷免案緊接而來,這回蔡總統出手力挺,綠營莫不應和,但高雄人豈會忘記去年六月那場民進黨全黨動員的報復性罷免,黃捷立馬被蔡英文推到藍綠對決的最前線,焉有不戒慎恐懼之理?   

其次,國民黨這次策略有序,先由江啟臣定錨罷韓是「報復性罷免,國民黨對罷王、罷捷的態度就是一貫支持人民意志的展現,巧妙結合反萊豬公投,罷免黃捷只是繼罷免王浩宇之後的下一站,割萊委亦然,目標設定反萊豬公投,有效撇開政治操作的標籤,分際拿捏還算精準,雖然動員能量不大,但沒想到蔡英文自己跳下來護捷,對藍軍而言,算是意外的收穫。

蔡總統下令挺捷,卻忽略黃捷所處之地是去年罷韓的舊戰場,在龐大的反萊豬民怨之下,突襲宣布進口萊豬的蔡總統出手挺捷, 形同親手製作完美的民怨出口,更激化藍綠對立,朝野都動員的情況下,罷捷投票不熱也難,四分之一的投票門檻顯非障礙。

最後,蔡總統忽略黃捷所處選區綠營內部的矛盾,黃捷罷免案過與不過,都牽動地方政治生態,綠營內部有不足為外人道的矛盾與衝突,王浩宇被罷免的例子殷鑒不遠,此刻黃捷已行至深水區,不只要和藍營作戰,背後也要提防綠營偷襲,蔡英文約束得了嗎?









【即時短評】檯面上護守黃捷、檯面下悠悠之口


2021-01-24 10:32  聯合報 /   記者王慧瑛/高雄即時報導
罷捷遊行隊伍昨天下午從鳳山行政中心出發,終點在大東公園,路程約2.5公里。本報資料照片
罷捷群眾昨天透過遊行集結,凝聚氣勢。本報資料照片
對罷捷來勢洶洶,民進黨鳳山區域立委許智傑主張低調、謙虛是上策,蔡總統下動員令後,許加強力道說,反對報復式政治行動,希望鳳山市民投不同意票留下黃捷。本報資料照片
罷捷遊行隊伍昨天下午從鳳山行政中心出發,終點在大東公園,路程約2.5公里。本報資料照片
高雄市黃捷勤跑基層爭取市民對她的好感度,昨天到武松公園參加迎新春活動,和鳳山市民跳熱舞、寫春聯,展現親和力博感情。本報資料照片


身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下令挺捷,讓罷捷案瞬間升溫,也激化藍綠對立,成為沸騰民怨的出口,恐怕對黃捷不見得有利。這場罷免投票不只是對黃捷問政表現的期中考,更像是泛綠鳳山議員選舉會前賽,綠營對黃捷有不能置身事外壓力,卻難以迴避搶票、卡位矛盾與威脅

高雄有8席議員,目前國民黨4席、民進黨3席,黃捷去年退出時代力量成為無黨籍,但屬性親綠,若下屆續選議員,即使不是披民進黨提名戰袍,仍與泛綠議員選票高度重疊,與綠營同選區議員存在競合關係。

除綠營鳳山選區議員對黃捷「該怎麼挺」心情微妙複雜,鳳山區域立委許智傑處境也艱難,若罷免沒過黃捷可能拚議員連任,一旦反對票衝得漂亮或遭罷要另覓舞台,直攻鳳山立委可能性大增,經歷罷免風暴奠定全國知名度,政治行情墊高,黃捷有更上一層樓條件,足以威脅許智傑。

去年6月6日,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成功後,一夕間遍地開罷,烽火連天,落入報復性、報應性罷免的惡性循環隱憂,加上1月16日經歷罷王震撼,讓當權者見識民意反撲力量。綠營評估若採放任策略恐一路挨打,恐產生骨牌效應或形成如土石流般崩倒,擊潰全盤士氣,影響民國 111 年(2022)局勢,不得不祭出全黨動員令止血,說明民進黨對罷捷這一仗「非贏不可」。

蔡英文發軍令挺捷,檯面下卻相當弔詭,與黃捷同屬鳳山選區的綠營議員、立委是否真心相挺,動員到什麼程度,勢必影響催票力道。

說來諷刺,王浩宇被罷當晚,民進黨批評國民黨從主席、立院黨團到黃復興黨部明顯介入動員,造成政治對立,非台灣之福。時隔一周,蔡總統下令動員助黃捷度罷免難關,民進黨的反制作為無疑是打臉自己,明顯雙標。

罷捷、挺捷藍綠高度動員仙拚仙,蔡總統一聲令下,全黨從中央到地方動起來,罷韓核心成員也站出來催年輕選票挺捷。黃捷小心拆彈,勤於和市長陳其邁合體、跑基層,謹言慎行防失分

藍營以反萊豬為戰線主軸,看準反萊豬力量比罷免黃捷怨念更強,藍營頻頻助攻罷捷團體,戰略是讓罷捷一役成反政府怨氣出口,罷捷力道不只是黃捷「顧人怨」程度,而是民眾對萊豬造成食不安等決策的民意反撲。












【重磅快評】若李文亮生在台灣 恐也難逃「唱衰」之棍


2021-01-24 15:55  聯合報 /   主筆室
部桃院內群聚再擴大,該群聚隔離14天人數高達967人,創國內防疫新冠史上最大隔離數,其中案882讓陳時中(右二)驚覺「我們防火牆的存在小縫隙」。圖/指揮中心提供


部立桃園醫院院內感染已擴及社區,至今感染已達15人,更創下1,300多人隔離的史上紀錄。面對漏洞百出的防疫破口,衛福部長陳時中一邊宣稱是「小縫隙」,另一邊蔡政府及網軍則是加大力道放送「撐醫護」的溫情操作,並對防疫提出異議者進行網路圍剿,冠上「唱衰台灣」、「不挺醫護」,逼迫所有專家都噤聲,好移轉政府防疫的失職失能。

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大陸官方屢遭外界質疑掩蓋疫情、打壓異議、粉飾太平,並試圖以官宣「正能量」宣傳,轉移外界對於醫療物資缺乏、政府防疫缺失、官員失職的焦點。去年二月間,第一位新冠疫情吹哨醫生李文亮染疫身亡時的大內宣更達到高峰,包括一群集體被剃光頭的女醫護支援湖北醫療隊,還有「流產10天後,武漢90後女護士重回一線」,以及另外一篇「『疫』流而上,何不多多給武漢市長暖暖心」被列為三大奇文,不斷透過官宣放送的各地「愛國故事」,都被質疑只是為了化解民眾對於李文亮逝世、以及官方封鎖消息的不滿。

這些情節聽來是否相當熟悉?因為此刻正在台灣複製上演。部桃從首位醫生染疫開始,很明顯地,部桃醫院管控╱管理及 SOP 都出了大問題。隨著疫情一步步擴大,更讓人看到政府防疫的荒腔走板。一位曾被染疫護理師案852照顧的案881,出院後長庚看牙而被確診,雖然案881從部桃出院時採陰,但他曾與確診者近距離接觸,同在醫院照顧的三個女兒,居然只有二、三女兒被列入居家隔離,未被匡列的大女兒(案882)後來確診,但在這段防疫空窗期,她已連續兩天到人潮密集的黃昏市場採買,如此嚴重的漏洞,卻被陳時中輕描淡寫成「小縫隙」。

然而在此同時,蔡政府以及網軍側翼也不斷對於就這起院內感染事件提出質疑者進行鋪天蓋地的追殺,從第一時間發出異聲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到最近的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尤其當事後證實楊志良說的一一命中,眼看風向開始逆轉,就有人丟出半年前楊志良在捷運上未戴口罩講電話的照片,進行人格謀殺。

邱淑媞在臉書質疑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四大缺失,立刻遭到網友洗版痛罵,甚至還被批評「當年的殺人凶手,怎麼有臉?」用詞之惡毒,已幾近「非我族類」的網路絞殺,難怪所有當年曾參與 SARS 的學者專家都選擇噤聲,看到楊志良跟邱淑媞的下場誰還敢具名發言

不只公眾人物,只要是在網路上對於政府防疫提出批評者,立刻會招來「不挺醫護」、「扯後腿」、「滾出台灣」的謾罵。就連要求境內公務員避免前往桃園出差的縣市首長,也被冠上落井下石的大帽子,繼而紛紛收回成命。

另一邊,網路上則不斷放送撐醫護的溫情故事,包括民眾的愛心物資不斷送進部桃、有便當店送上千個便當進部桃,蔡總統、部桃院長連發文青文,桃園市長鄭文燦寫信給部桃護理師...。但對現在身處疫區最前線的部桃醫護人員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透明的資訊、擴大篩檢,甚至是早該有的疫苗,而不是用嘴巴、文青式的撐醫護

照今天台灣的氛圍,曾對政府防疫發出嘹亮之聲的李文亮如果生在台灣,還會被當成英雄嗎?外界也再次印證了,民進黨與他們所憎惡的共產黨竟有如此驚人的相似












【即時短評】學測忽難忽易 2原因讓大考中心搞不定


2021-01-24 21:57  聯合報 /   本報記者潘乃欣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記者潘乃欣/攝影


我國升大學考試忽難忽易成常態,主因是題庫功能不彰,任由不熟悉高中教學的命題委員出題。去年學測因數學太簡單、1.4萬名考生拿滿分創新高,大考中心主任為此請辭下台。今年應考風景大不同,考生從第一科到最後一科都喊難,高中教師憂心,再這樣下去「教學現場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如何教,才能助學生應付難以捉摸的升學考。

歸結大學學測、指考難、易題數分配不均、難易度不穩的原因,第一是題庫功能不彰,每次命題都像重新來過,由任教於大學的命題委員發想新題。

一名曾參與大考中心運作的人士表示,台師大心測中心辦理的國中會考,以及國外知名升學考試如美國 SAT,都會先找合適對象試考題目,然後把這些題目按照試考結果,區分為難題、易題入庫。它們正式列入升學考卷時,穩定性自然提升,鮮少發生極難、極易的狀況。

不過,大考中心辦理的學測、指考「能換到台大醫科」,這個禮物太具競爭性,拿到與落榜只有零點幾分之差,致大考中心根本不敢找人試考,以免被認為洩題。寧冒難易度不穩風險也要保守命題秘密,成就大考中心出什麼題都「顧人怨」的形象。

其次,命題委員不一定熟悉高中教學實況,不知何為難、何為易,也是大考中心命題出包的一大癥結。108課綱已上路,高中教師陸續適應探究與實作教學、出素養考題,但大學、高中間的雙向對話太少,闈場門禁尤其森嚴,難促成實質改變。

誰能穩住升大學考試難易度現任大考中心主任周兆民曾是推動南部地區大學招生專業化計畫的要角,能否帶領命題委員與高中對話,命出更「接地氣」的題目,高中師生都在等。

找對人還要提供足夠經費。立法院曾指出大考中心財務待改善,去年出版品庫存太多,再加上考生減少影響考試收入,出現錢不夠用、用錯地方的窘況。

111學年起學測變革多,大考中心將於今年暑假舉辦新型學測試辦考試,免報名費,但限每個高二生選考兩科,讓高中教師怨「不能每科都考嗎?大考中心為何這麼窮?」升學考試攸關日後受教機會,是人生重要關卡,呼籲支持大考中心經費的教育部正視問題,提供學生更好的應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