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科普一下抵抗權\星期透視/抵抗權是條件權利 非基本權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星期透視/抵抗權是條件權利 非基本權利
◆  名家縱論/科普一下抵抗權
◆  大屋頂下/川普下台 救了蔡英文
◆  拒不出隧道的政客們
◆  疫苗還沒來 病毒先變異
◆  拜登是更好的新朋友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科普一下抵抗權


2021-01-24 03:50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太陽花學運成員6年前占領行政院,最高法院宣判承認人民有抵抗權,撤銷發回高等法院更審。最高檢察署表示感到遺憾。圖/本報資料照


太陽花學運「攻占行政院」案,最高法院經針對「煽惑他人犯罪規定是否違憲」、「公民不服從與抵抗權要件為何」兩大爭點多次開庭審理、辯論,於本月十八日宣判,撤銷原判決發回高院更審。理由是我國憲法雖未如德國明文規定抵抗權,但依國民主權的憲政原理,仍應加以承認,因此人民行使抵抗權的行為得阻卻違法。至於公民不服從行為本身就是言論自由的特殊表達形式,在所要保全的整體法益為即將或剛開始遭破壞的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時,法院自亦得類推適用緊急避難或避難過當的規定,阻卻違法或減免刑責

從言詞辯論明確區分抵抗權和公民不服從,至少顯示法院在認知上沒有任意混同這兩個概念,但為什麼最後會認為本案被告行為同時合致這兩種其實不太相容的道德規訓,仍是本案最讓人好奇之處。一般而言,就特定政策選擇跨越法律邊界表達抗爭是公民不服從,為扶憲政秩序大廈於將傾,才是抵抗權,且不僅對象不同,前者的手段一定是和平的,後者則因須達到「別無選擇」的程度必然訴諸暴力,甚至包括狙殺危害憲政的首腦。此所以各國法院在碰到公民不服從的案例,多因求仁得仁而基於言論自由給予輕判。

抵抗權則因涉及法院角色難以和社會契約中的主權體「人民」結合,其結果很難超越「成王敗寇」的傳統論述而多放棄建制於實定法。在實定法化具有典範地位的德國,主要創新就在把這個本應交由後人做道德審判的機會明確賦權給當代的憲法法院,不是一般法院。最高法院如何在法無明文下,繞過大法官一氣呵成的建構這兩路齊通的偉大論述於同一案,絕對當得起法理上的台灣之光

七年前三位美國學者就抵抗權曾做比較法的整理和首次的實證分析,發現這個攸關主權國家正當性的「權利」,在功能上主要有二,不是藉以警惕督促民主體制不要偏離軌道,就是用來合理化之前發動政變的竊國行為,後者最好發的地區就是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但整體而言,五分之四的國家迄今沒有做任何實定化的嘗試,更凸顯了不論為前瞻或善後而入憲,主要的因素還是該國民主體制有高度不穩定的歷史,抵抗權不是一個可以超越道德而以法律方式操作的權利,其實已相當清楚。

我國抵抗權的論述,記憶所及應是尤清博士在四十多年前發表於美麗島雜誌的那篇文章,以他留德的背景,當然很清楚知道德國在制訂基本法時大多數成員都反對建制─儘管在邦憲中已不乏先例。直到民國 57 年(一九六八年)修憲加入各種緊急體制規定時,為避免重蹈納粹藉機濫權的覆轍才加以規定,但以其條件的嚴格,即使歷經多次激烈社會對抗,迄今也從未有過任何成功的實踐。再看以革命手段完成建國,而對抵抗權自始懷有一定情結的美國─不少州憲還有明文規定,碰到川粉因懷疑「選舉被竊」而在確認總統選舉結果的最後關頭到華府遊行,順勢占據國會大廳,仍遭到警方逮捕並受到朝野兩黨嚴厲譴責,連主張選舉被竊的川普,也不敢用抵抗權來合理化行為,就知道這個以民主來壓抑法治的理論,是如何難以操作

在我看來,為了民主而不惜衝擊法治最接近之例,其實就是香港反送中勇武派掀起的街頭暴亂,美國眾院議長波洛西頌揚為「美麗風景線」,確實有其道德基礎。但從香港法院以公民不服從法理審判雨傘運動時還中規中矩,到了今天要審判時,抵抗權法理已全無操作空間,同樣從另一角度印證了抵抗權理論自帶的邏輯悖論。美國人現在能為這些因抵抗而一無所有的港人做的事情極其有限,一路挺港的民進黨更是除了快樂數選票以外,什麼都做不了,這又涉及另一個我稱之為「殺君馬者道旁兒」的道德問題,不說也罷。

總之,至少從已知的法理來看,攻占行政院的行為和公民不服從沒有關係,也幾乎不符合抵抗權的所有要求。作為一介公民,不能抵抗最高法院的有權解釋,我只能和所有人一樣洗眼睛,準備拜讀最高法院的最後判詞。









星期透視/抵抗權是條件權利 非基本權利


2021-01-24 03:51  聯合報 /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
2014年太陽花學運民眾闖入行政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最高法院法官提出「創設抵抗權」概念,認為憲法雖未明文規定抵抗權,但是依台灣實施憲政原理,此權利顯然隱含其中。故太陽花行動乃人民行使抵抗權阻卻違法的行為,不應判決有罪。最高法院判決文,顯現法官對抵抗權僅依膚淺認知,便對行憲史上最嚴重的機關侵擾事件,做出更審決定,讓人深感憂心

相對於我國人民僅享有隱含「創設抵抗權」,美國公民的「抵抗權」,則公開宣示於「獨立宣言」中。「獨立宣言」向來被視為美國憲政構成體之一,故其中宣示便等同於憲法規範。「獨立宣言」指出:「當任何形式的政府對『人民追求自由平等』具破壞作用時,人民便有權力改變或廢除它,…『當政府』的一連串濫用職權和強取豪奪發生,證明政府企圖把人民置於專制統治之下時,那麼人民就有權利,也有義務推翻這個政府,…。」

但就在最高法院更審判決前十餘天,美國國會發生暴民侵擾事件。過程中有四名侵入者被國會警衛當場格斃,事後政府還按圖索驥,追緝將近五千位參與者。連曾發言鼓動的總統,不僅當不成人民英雄,甚至還將面臨被彈劾命運。

我國憲法沒有明文承認公民具「抵抗權」,法院卻要為暴民「創設」該項權利,刻意幫參與者脫罪;美國憲法明文說人民有此權利與義務,政府卻急急如律令的全國追緝。鮮明對比,怎不讓人困惑

十三世紀聖阿奎納是早期提出抵抗權觀念的思想家。他身處文藝復興萌芽階段,擔心世俗權力因教會約束力趨弱,可能形成權貴濫權生靈塗炭的結果。故他主張,教會優於世俗權威,可以領導人民揭竿而起,貶除不行仁義的君王。但阿奎納未曾預見的是,十六世紀教會分裂,各地貴族為擴大地盤結合教派,以抵抗權之名黨同伐異,造成歐洲卅年戰爭人口死亡逾半。

血淋淋戰爭教訓,使得歐洲人戰後支持主權國家體制,企求以統一權威穩定社會秩序,但如此一來卻又造就專制國家,讓個人權利陷於險境。思想家洛克因此提出保障個人權利的抵抗權觀念,認為政府如果侵害人民的天賦人權,人民可以行使抵抗權撤換政府。但為了擔心重蹈歷史覆轍,洛克對抵抗權運用,加上四項條件限制,亦即政府迫害必須普遍、長久、刻意、與邪惡,否則行使抵抗權便屬暴動叛亂,應受法律制裁

美國是人類第一個將洛克觀念付諸實現的國家,獨立宣言的大部分篇幅,便皆在辯解,何以獨立革命符合洛克的四條件。但革命成功後,開國領袖也難免擔心,後世有樣學樣,再以輕率藉口製造社會對立。故而獨立成功後,漢彌爾頓又給抵抗權運用加上四原則:一、反抗行動必不會造成比反抗標的更大的傷害;二、反抗必須具有相當成功的可能性,才有發動合法性;三、必須能使大眾正確明瞭反抗的目的及動機;四、反抗過程必須有足夠力量維持秩序與正義。否則,啟動抵抗權將被視為不負責任行為,與暴亂無異。今天美國政府追緝國會侵入的參與者,難道不正因此振振有詞?

法官認為太陽花行動乃「創設抵抗權」,請問這項創設又是否符合先哲的各項條件與原則?










大屋頂下/川普下台 救了蔡英文


2021-01-24 03:43 聯合報 / 黃年
美國前總統川普。美聯社


川普下台,及時救了蔡英文。如果川普連任,蔡政府必繼續遭其挾持,而蔡政府也必繼續對川普百般攀附,後果難以收拾。

雙方這種「周瑜打黃蓋」的關係,建立在兩大錯誤上:

一、就全球觀點言:川普說「使美國再度偉大」,翻個面看就是說「美國不再偉大」。他說「美國第一」,翻個面看就是說「自顧不暇/少管別人閒事」。反映在實際作為上,就是退群、甩鍋、撂挑子,並要求所有的盟邦都改從「美國利益第一」來思考全球戰略與責任分攤。

川普在全世界「減碼」,卻似獨對台灣「加碼」。這絕非川普願意為台灣挑起超越想像的突破性承擔,而主要是要操弄「仇中反共」來作為其國內政治及大選的民粹籌碼。可以這麼說,川普的美中台關係操作,對美國國內政治的關注還大於所追求的國際政治效應。亦即,川普把台灣當成政治工具。

二、就美台關係言:川普對台灣的熱情是誘人的。但是,不能把一個輕薄登徒子的調戲當成愛情來看,而蔡政府居然能將一個惡名昭彰的花花公子看成可以託付終身的白馬王子,真是愚不可及的傻丫頭。川普薄倖,豈可能獨對台灣專情?

其實,川普對「中國崛起」的警覺是正確的。但是,川普的對中政策竟是「有一哩寬,卻不到一吋深」(喻其膚淺,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伯),帶有過度的煽情操作,增加了美中之間與兩岸之間的仇恨,但壓制不住中共,因此並非「可操作的關係」或「可行的關係」(workable relationship)(亦坎伯語)。對台灣而言,更徒使兩岸關係從政治及經濟倒退到軍事主調,尤非「可操作的關係」。

雖然如此,川普的橫衝直闖畢竟可視為對於各方底線的一次重要實測,添加了台美中三方重建「可操作關係」的思考內涵。

最重要的是,非常清楚,美國迄仍持守「不支持(法理)台獨」的底線。龐培歐在卸任前說「(台灣)展現了『自由中國』所能達到的成就」。國務院在發布克拉夫特訪問台灣時稱,此行是在「一中政策」之下進行。以上兩種說法顯示,即使川普的手法花俏,但也未支持台獨重量級的拜登智囊艾利森則說「拜登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並沒有獨立的台灣國家存在,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在不與中國交惡的前提下,『一個中國』這個理念是毫無異議的」。這些指標性言論皆在顯示,漫天飛沙走石的川普風暴已告塵埃落定,美國還是站在「不支持台獨」的底線上。

順著艾利森的思路來說,美國如果要與中國大陸維持「可操作的關係」,美國就絕不可能支持台獨。

不過,台灣若不以法理台獨挑戰北京,美國仍可能願意在「不支持台獨」下,勉力承擔「兩岸問題和平解決」的道德使命。因此,艾利森:「拜登的挑戰在如何想出一個兩岸新方案,改善美中台三方關係。」

經過此番風暴,美國「不支持台獨」可能再清晰化,如龐培歐那樣將台灣稱為「自由中國」(似靠向「一中各表」),亦顯示川普政府也不支持台獨,這對美中台關係仍有澄清的作用,有助三方建立「可操作的關係」。然而,艾利森也說,「一國兩制已走到盡頭,須有兩岸新方案」,北京應當仔細思量艾利森這類的見解

因此,北京仍應設法回到「一中各表」,來使九二共識成為「可行」(workable),亦即設法使「九二共識符合雙方各自規定」成為「可操作」。

北京應知台灣只要守住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兩岸定海神針。如若不然,北京倘欲武統台灣,即不可能在台美中三方建立「可行的關係」。再者,一國兩制亦無可能與台灣建立「可行的關係」;由於香港的示範,美國也認為一國兩制已走到盡頭

接下來說蔡英文幸而擺脫了川普的挾持。民進黨若要在台美中重建「可行的關係」,就是要以中華民國來面對美國、面對北京、面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及面對大陸十四億人民。分述如下:

一、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的中華民國現狀。以中華民國維持台灣的主體性,為保衛中華民國而配置軍備,以中華民國與北京和平競合。不論中共能否公開接受此一立場,但台灣仍應堅持「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是兩岸關係的前提。

二、維持台灣內外的正常發展。若以仇恨作為兩岸主調,以撕裂為台灣內部政治主調,以台獨為對外關係主調,凡此皆不能使台灣正常發展,亦不能在兩岸建立「可行的關係」。

三、台灣恆定以中華民國或「自由中國/民主中國」面對美國,台美雖無邦交,但這是美國在「一中政策」下已經承當而且可能繼續承當的「可行的關係」。我們可以期待新任國務卿布林肯盼台灣在國際扮演更大角色」,但美國畢竟扛不起台獨,台獨絕對不是美台的「可行關係」。

四、以中華民國「憲法一中/一中各表」來面對北京。中華民國不是台獨。中共對台獨可能發動戰爭,但沒有理由對中華民國動武,反而應認知唯中華民國始能保全台灣。中華民國以「自由中國/民主中國」的樣態在「大屋頂中國」中存在,相當數量的中國大陸人民亦會珍惜。

五、在「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及「憲法一中」下,「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都是一個定義的問題。定義對了,就接受;定義不對,就不能接受。台灣只要維持住「統一公投」的民主體制,掌握了對兩岸終局方案表達可否的主體權利,應可對兩岸競合前景懷持自信。因為,在兩岸關係中,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六、當民進黨在中華民國站定立場,對中共不是台獨,對美國是一中政策,台美中三方的「可操作的關係」即有可能定錨,中華民國即可能成為台美中三方的定海神針。

民進黨應精確評量台灣的戰略條件。搞台獨,美國扛不起,中共不放過,台灣永遠撕裂。如果沒有了中華民國,台灣在攻守戰略憑藉上,可以說就是一無所有。對於國家定位,絕不能向台獨再試探,而應致力於中華民國的再鞏固。

台美中的「可操作的關係」,唯有建立在「杯子理論」上: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這幾句話,對台美中三方皆適用。











拜登是更好的新朋友嗎


2021-01-24 03:33  聯合報 /   陳常正/大學教師(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 美聯社


重兵保護下,美國新總統拜登就任,歐盟主席范德賴恩:「在漫長的四年後,歐洲再一次在白宮擁有一位朋友。」台灣是否也和歐盟相同看法,或是失去川普這位「堅實朋友」呢?

拜登就職當日,藍綠在意的不是朋友(或敵人)的可能轉變,而是蕭美琴是「台灣民國 68 年(一九七九年)以來首次以官方形式獲邀參加」議題。台灣官方先是秘而不宣、只說積極努力,最後宣布正式獲邀,大內宣鋪陳高分收場,事實真相只看到政客的滿地口水;惟民眾最關心的,應是台美關係發展,而不是邀請函吧?

過去四年間,台灣是美國操控國際政治急先鋒,川普把原子筆尖的台灣,當成抗中棋子調撥;龐培歐去年受訪說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臨去秋波還解除所有台美官方交流限制,台灣不時在美國外交舞台上跑龍套

拜登在華府翻滾數十年,曾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洞悉國際情勢深度,絕非川普民粹水準。因此美國對台灣在第一島鏈的重視和調整,勢必和川普不同,此種轉變對於美台關係會更緊密或疏遠,還受到美中關係之連帶牽制。

中國對於拜登政府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傳統外交立場,但對前國務卿以下廿八位美國高層官員,廿一日立馬宣布制裁,不啻也是在下馬威,表示中國對川普政府打壓的強烈不滿。在聲明中直指這些被制裁官員:「瘋狂的行徑,嚴重干涉中國內政、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也嚴重破壞了中美關係。」

拜登是否會是比川普更好的新朋友呢?台灣不獨立、中國不統一是美國最大國家利益,戰略利益是第一島鏈、實際利益是武器軍購。「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斷交之後的美台關係不脫對台三公報規範,拜登不會把台灣當成棄子,但拜登也必然堅守一個中國政策。台灣納入中國版圖是美國印太戰略不容接受的戰線失守台灣貿然正式獨立引發戰端讓美國進退兩難,更是美國不樂見的美中台關係惡化

攘外必先安內,在美國疫情問題尚未解決前,拜登必然會把疫情置於首位,至於中美關係在川普留下許多惡婆娘劣跡後,拜登只要稍加示好,中美關係就可趨於和緩,當不再美國優先的多邊參與政策回歸美國政府主流時,台灣在白宮絕不可能獲得如歐盟平等朋友地位,未來發展猶待美中兩位大哥盤算才可拍板,這是必然!










疫苗還沒來 病毒先變異


2021-01-24 03:38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部桃群聚感染擴大,防疫中心陳時中部長強調是「強勢病毒株」造成。 記者陳碧珠/攝影


部桃群聚感染擴大,防疫中心陳部長強調是「強勢病毒株」造成,所以傳染快,那究竟是什麽碗糕病毒呢?

去年七月,美國一研究機構指,歐洲新冠病毒持續演化,出現傳染力超強變種毒株,傳到美洲。新變種的 G614 毒株幾完全取代之前歐美流行的毒株 D614

本月中旬,《細胞宿主與微生物》刊登美國九所大學/研究所廿位病毒學者共同研究,指當打疫苗後,或被病毒感染恢復時,人體產生的中和抗體,具阻止病毒棘突蛋白和人體細胞上 ACE2 結合能力,使病毒無法入侵宿主細胞內增殖,達到免疫效力。

但當病毒在人際間傳播多代後,這些抗體反而會刺激病毒棘突蛋白基因胺基酸位點,啟動「逃避性變異」,變異後病毒,能逃避抗體之結合作用,且病毒傳染力一般會增強。換言之,感染過病毒痊癒的病患,還是會再被這種變異病毒感染而當病毒陸續出現兩三個逃避性變異,用早期病毒株為種毒製造的疫苗,恐效力大降,甚至無效矣

南非出現的多重變異病毒株,其 E484K 位點變異,被視為是一種逃避性變異株。去年十二月中,此病毒在南非出現,蔓延至歐亞非六十餘國,據知病毒也入侵日本造成流行,台灣只在入境旅客檢測到。南非變種病毒 E484K,E為麩胺酸,被K離胺酸取代。該病毒株因501位點變異,其傳染力增強一點五倍,而 E484K 位點變異,則會使現行疫苗效力下降。目前歐盟發現打了兩劑輝瑞疫苗者,被感染發病案例,是否和此有關呢

目前部桃群聚感染病毒的多重變異株,除傳染力强外,其中 L452R 也是一種逃避性變異,會影響現行疫苗效力。希望防疫中心能儘速清除該病毒,否則成為本土性病毒株後,就是有現行疫苗可打,恐怕也枉然了。













拒不出隧道的政客們


2021-01-24 03:39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衛福部桃園醫院群聚疫情進入社區,軍方動員化學兵,在桃園醫院周邊社區巷道消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部桃群聚感染後,國防部「避桃令」第一槍,要求官兵非必要勿入桃園;藍營幾個縣市也跟著超前部署。桃園市長鄭文燦為此喊話:「現在就如同在隧道裡面,我們一定可以走向亮光…我相信防疫同心,離亮光不遠。」這話說得中肯得體,也具同理心

避桃」並無歧視意思,而是希望疫情就此打住。正如同我那在醫院工作的孩子,主動減少回家次數和逗留時間,避免傳給家人一樣,非因我們「歧視」,都在為己為人,共同與病毒作戰

藍營縣市舉措,逃不開 1450 圍剿也就算了,可惜貴為領導者還要加入圍剿行列,一句「無知和歧視絕對不是疫情的解藥,樹立無謂的敵意,也無助於防疫」,讓爭功表態的大官跟著上行下效,補踢一腳,把鄭文燦一番溫情喊話的美意給完全糟蹋。

有句話說:「政客就是那些看到隧道盡頭亮光時,會走出隧道然後再建造另一個隧道的人。」為政者何時能擺脫這種看到亮光還繼續挖山洞,讓自己陷入無盡黑暗中,帶領著大家一起走出隧道,迎接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