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十月二十五日的歷史建構
◆ 楊志良/提升流感接種率 應暫停施打賽諾菲
薛承泰/十月二十五日的歷史建構
2020-11-03 00:39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10月25日出席臺灣光復75周年紀念音樂會。呼籲大家不能忘了台灣光復節這一天,「歷史事實不該遺忘,也不應刻意淡忘,更不應任意切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十月二十五日既是台灣光復節,又是農曆的九九重陽節;這一天重陽節活動不少,至於光復節,在民進黨主政的政府與黨中央似乎不存在。妙的是,在野黨與對岸都有舉辦光復節相關活動,這究竟是兩岸對歷史解讀的相似,還是國內政黨認知的不同?
且別忘了十月二十五日這一天還有一件值得紀念的事。話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澤東在北京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氣勢正焰,十月十七日攻陷廈門並擬趁勢奪取金門,二十四日深夜即渡海進攻,登陸金門後和國軍激戰三晝夜終被擊潰,全軍覆沒。這是國軍一連串失利自大陸撤守後的首勝,這就是「古寧頭戰役」,不僅保住金門,更保住台灣,也是決定了國共分治的關鍵戰役。
至今已經七十一年了,金門人不會忘記「古寧頭戰役」,這就像七十五年前的台灣光復,身為中華民國國民也不應忘記!
還記得嗎?兩年前在金門舉行的「八二三砲戰六十周年紀念」,中央未有高層參加,反而隔天在金門巧遇「野放」的副總統。在那個時候,有民進黨高層認為,那場砲戰是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戰爭,好像和台灣一點關係都沒有,如今卻在馬祖高談生命共同體了。
光復節的前一天,民進黨成立了馬祖地方黨部,宣稱完成「台灣地區」最後一塊拼圖;此外,還拋出更名議題,將「連江」更名為「馬祖」,理由是藉由對媽祖的共同信仰來連結台灣並成為生命共同體。儘管國人對「馬祖」的熟悉度超過「連江」,更名之說,絕非空穴來風!可是換個角度,若是國民黨提出更名,民進黨大概會指向親中作為,因為連結了距離更近的湄洲-媽祖的故鄉。
也許是民進黨如同其黨名「進步」了。今年的八二三,蔡總統親自前往金門參加紀念活動。在飛機準備下降金門之際,蔡總統是否在座機中向左望去,看見一群高樓林立在長長的海岸線上,那裡是廈門。換言之,飛機不僅飛越了海峽中線,還來到了廈門上空附近。在那時,誰都會擔心地面上有共軍蠢動,還好當天有美國在台協會人員陪同,他們成為了蔡總統的生命共同體。這種感覺不是靠口頭的宣示,而是真實的體驗。
金馬和中華民國的關係確實有一段生命共同體的歷史。金門位於閩南九龍江口與廈門相對,馬祖位於閩北的閩江口與馬尾相對,一南一北分別控制了福建的主要港口與海路。從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至今,金門縣與連江縣乃為中華民國福建省有效轄區。戰爭期間家園曾被摧毀,軍管時期曾失去自由,但他們知道誰曾為這塊土地犧牲與奮鬥過?
其實,金馬和中華民國的關係不只這樁。當年國父在海外宣揚革命,南洋華僑紛紛受到感召響應革命事業,金門作為一僑鄉並未置身事外。除了有鄉親組同盟會金門分會,金門山后人王敬祥僑居日本參與革命,還曾擔任中華革命黨神戶大阪支部長。更值得稱道的,宣統三年,黃興領導廣州起義,在「七十二烈士」當中有陳清疇等十位為連江縣人。
即使歷史相當程度是掌權者所建構的,但總不能刻意扭曲,甚至今是而昨非。民進黨政府既然都認同十月十日的國慶,沒有理由忽略光復節及古寧頭戰役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