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二中一青」 疫後復甦關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724/web/

◆  聯合報社論/福島核廢水排放,政府須及早因應 
◆  聯合報黑白集/看戲的又瘋又傻 
◆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二中一青」 疫後復甦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二中一青」 疫後復甦關鍵

2020-11-03 00:3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迄今,尚未有消退跡象,近來歐美確診病例大幅攀升,再為歐美經濟復甦增添疑慮。反觀台灣因為疫情控制得當,加以電子、資通訊產業出口暢旺,近期已有不少國內外預測機構上調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如中經院上修經濟成長率至1.76%;曾在4月預測台灣經濟負成長4%的國際貨幣基金,也在10月上修至零成長。

至於能表彰台灣經濟冷暖的國發會景氣對策信號,則是在8、9月連續亮出兩顆代表經濟穩定成長的綠燈。一時間,台灣似乎有別於歐美先進國家提前走出疫情、率先復甦,但是情況真的是如此嗎?台灣經濟自此能夠高枕無憂了嗎?

首先來看,今年第3季出口年增6%,達到 900.6 億美元,創歷年單季新高。如此亮眼的成績,除了拜疫情下的遠距商機、5G 通訊熱潮所賜,也與美國發出華為禁售令,陸廠提前拉貨所致。事實上,如果扣除電子零組件與資通訊產業,台灣的傳統產業,如機械、紡織、塑化產品、基本金屬等,目前都還深陷在負成長中,不若電子業走路有風。

電子業興旺,傳統產業則是苦哈哈,凸顯的正是台灣產業的不均衡發展。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10月23日,全台共有 655 家事業單位、約 1.3 萬人仍在實施減班休息中,多數為傳統產業

其次,來看失業率。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9月失業率為3.83%,較前月減少0.16個百分點。疫情下,能保住失業率不惡化,已實屬難得,但如果深探求職者結構,會發現國內20-24歲年輕人的9月勞參率為 59.2%,略低於去年同期的 59.6%,顯示這波疫情已促使不少年輕人延後就業、「避風頭」去。

其三,疫情改寫世局,尤其是在美中貿易戰角力下,世界已開始走向「一球兩制」(美國vs.中國大陸)。儘管在一球兩制的初期,不少台商為了符合「兩制」,分拆一部分大陸投資回台設廠,表面上,台灣似乎成為「兩制」的受惠者,但誰也不知道接下來的美國大選,及勝選者的中國政策會不會調整,又或者大陸現在為了反制美國加速進行的「十四五」規劃,在十年臥薪嚐膽後,是否會出現「東風壓倒西風」的態勢?現在全然不可知。

執政當須知,未來的世界,即便是在疫情灰飛煙滅後,也難重回疫情前的軌道。面對當前的世局變奏,我們必須有所準備:「二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國大陸與青年,將會是今日一分耕耘、他日一分收穫的重要突破口。

面對風險,台灣不能沒有電子業,但也不能只有電子業,這波疫情提醒了我們,台灣還必須深入在不同產業裡培養出佼佼者來。是以,政府不妨重新審視多年未曾大翻修的《產業創新條例》,重新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同時也加強扶植中小企業。台灣中小企業共有146萬家,占所有企業的97%,就業人數近900萬人,占總就業人數的78%,政府應再接再厲發掘中小企業裡的「隱形冠軍」,擴大既有的成果,厚實產業實力,並讓年輕人有就業努力方向。

針對年輕人在疫情下迴避職場,雖是人之常情,但是政府應持續為青年找路,鼓勵年輕人進入產業,或是依循興趣投身新創。現在最怕的就是,在疫情結束後,年輕人因找不回進入職場的通道,白白成為國家的損失。

在對外交往上,我們也不能輕忽中國大陸被美國逼入死角後,在日後可能展現驚人的爆發力。尤其是在大陸主張今後要走向內外並重的「雙循環」,台灣的前途不能單邊獨押美國,而是要想辦法參與到大陸的內需成長與供應鏈裡,兩邊的商機都盡力爭取,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超前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看戲的又瘋又傻


2020-11-03 02: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大選倒數。法新社


這次美國總統大選或許不是史上最激烈,卻絕對是全球華人圈最「入戲」的一次選戰。尤其是挺川普的一方,激情的程度,彷彿自己也有投票權。香港蘋果日報涉嫌捲入花錢假造抹黑拜登報告的醜聞,華人媒體成黑拜訊息傳播中心,令人嘆為觀止

在台灣,捧川媒體除散布各種真假不詳的「捧川打拜」訊息,甚至有民眾要募款支持川普。美國主流媒體也注意到此現象,華盛頓郵報報導台灣民眾在全世界「獨樹一格」,挺川普比例高;還說民進黨也「選邊站」,致蔡政府擔憂若拜登當選恐降低對台支持。

由於選情撲朔迷離,讓蔡政府轉而強調「對兩黨平衡交往」,總統還在國安會議上說台美關係「不受任何變數影響」,頗有從「選邊站」變「兩邊押寶」之勢。川普塑造美中對立把台灣推上第一線,民進黨炒作「台美關係史上最佳」,已讓許多民眾認定川普是「台灣支柱」、「民主捍衛者」,入戲越來越深。

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但看戲的前提是要有門票,絕大多數台灣民眾沒有美國大選投票權,竟也如此入戲,只能說「又瘋又傻」。不論是瘋是傻,對他國的大選如此投入,未免本末倒置。萬一影響不了選舉結果,卻影響到未來台美關係,才真的得不償失。









聯合報社論/福島核廢水排放,政府須及早因應


2020-11-03 02:2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日本政府日前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廠內超過一百萬噸的含氚廢水排入太平洋,消息公布後,不僅福島漁民強烈反對,也引起周邊國家的高度關切,尤其離它最近的韓國更怒嗆要提告並抵制日貨。儘管日相菅義偉表示「不能一直拖而不決」,後來仍決定一個月後再決定。由於福島電廠含放射性物質氚的核廢水收納量已近滿載,再苦撐也只能到民國111年(二○二二年)七月,屆時非得外釋不可,因此我國必須及早因應。

日本決定排放含氚廢水的消息,近幾年曾一再提出,每次都招致外界批評,因而只能一延再延。福島漁民反對,是顧慮會有「風評被害」的後遺症,影響所及,可能所有漁獲均無法販售。周邊國家擔心的,則是排放的廢水輻射強度偏高,對周遭海域魚類帶來不可測的影響,乃至魚類被人類食用後產生更大副作用。

國際原子能總署六年即曾建議日本,針對福島核廢水進行控制性處理日本經濟產業省更在民國102年(二○一三年)成立「氚水任務小組」,詳細評估五種可行的外釋方式,包括蒸發後排至大氣、電解產出氚氣後排至大氣、直接注入地質岩層中、儲存於地下、稀釋後排入海洋等。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提出的評估報告,結論是釋入海洋為反彈最小的選項

福島電廠所屬公司東京電力,曾在民國106年(二○一七年)決定將廢水排入海洋。但當時福島電廠尚有空間儲存廢水,在民意反彈及鄰國抗議下,未能執行排放作業。如今氚廢水總量超過一百廿萬噸,積存多年的廢水突然決定釋入海洋,讓外界疑慮不安。

從輻射安全角度來看,福島事故後,溶入或進入冷卻水中的放射性核種高達六十三種。民國102年(二○一三年),日本引進法國亞瑞華公司的先進液體處理系統,執行放射性核種濾除作業。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五月作業完成,除了半衰期十二・四年的放射性氚外,其餘的六十二種核種都被濾除這批完成過濾的含氚廢水,加上後續因冷卻水遭活化的含氚廢水,因總量太大,後年將達到儲存上限,因此必須適度排放

關鍵是,排放含氚廢水是否會造成海水及海中生物的輻射汙染由於天然輻射的活化作用,海水中本來就含有放射性氚,只要氚濃度不超標,就不會對環境造成衝擊問題在:日本的氚濃度處理有沒有達到國際規定的無害標準?目前各國對含氚廢水的排放規定不同,日本規定每公升水氚活度的限值為六萬貝克以下,美國是三萬七千貝克以下,我國則是五萬貝克以下。國際原子能總署則要求,福島每公升廢水的氚活度必須低於一千五百貝克,始得排入海洋,條件更嚴苛

目前各界關注的是:福島的氚廢水處理是否完全符合原子能總署的要求?對此,日本有責任與周邊國家及福島居民作好溝通,並接受國際公信機構的檢驗,包括排放作業是否足夠嚴謹都必須公開透明。日本不能為求解決自己內部的問題,卻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二度輻害,更不能蠻橫地以鄰國為壑

目前韓國已強烈表示反對,並啟動跨部門應對機制;中國大陸也要求日本深入評估、訊息公開,並與周邊國家充分協商。我國距離福島超過兩千公里,雖直接影響機率較低,也不能大意。蔡政府不能碰到日本就軟腳,必須要求日本審慎評估與充分溝通;原子能管制機關更應加強我國海岸線上的海水取樣偵檢作業,從現在到含氚廢水排放後的兩年內持續進行,透過大量數據的累積,以及後續的結果比對,才能讓國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