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朱宗慶/表演藝術轉型進化 機不可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表演藝術轉型進化 機不可失
◆  范疇/美國大選亂象與台灣
◆  楊志良/「法律與秩序」對抗「正義與公平」
◆  葉銀華/當個別風險遇到系統性風險
◆  盛治仁/別用過去思維規畫未來教育
◆  方祖涵/暫時無緣花旗球場的台灣精釀






朱宗慶/表演藝術轉型進化 機不可失


2020-11-28 03:22  聯合報 /   朱宗慶(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藝文活動解封,觀眾湧進劇場,對團隊、藝術工作者是莫大鼓舞。圖為「流浪狗之歌」劇照。圖/如果兒童劇團提供


下半年劇場解封恢復演出後,許多人感受到藝文產業能量宛如大爆發,觀眾湧進劇場,對團隊、藝術工作者是莫大鼓舞。我心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因為如這是「報復性消費」,那也可能快速消失!

台灣,真的很難得,在全球疫情持續,歐美劇場關閉、停演之際,我從五月下旬,政府宣布藝文活動解封後,迄今看了近五十場演出,每次觀賞時,更是充滿感動和感恩,也總思索,疫情帶給表演藝術界什麼轉變,應該有何行動展開?當歐美國家表演團隊幾乎處於停滯期,台灣仍繼續前進,累積的動能何其珍貴!

狄更斯在雙城記開頭寫道:「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闡明現實的正反兩面危機與轉機並存。台灣不只防疫表現可圈可點,表演藝術人才的豐富、作品的精采與多元,及團隊敢於嘗試、勇於突破的精神,更是國際級水準。況且,我們不因上半年疫情,讓表演藝術成冰凍期,反而善用此期間研發、琢磨作品;這也是劇場全面解封時,更多精采和感動能搬演上舞台的重要原因。

當下,許多行業紛紛預估何時重回疫前榮景,尤其是需要跨出國境產業,更引頸期盼。雖然,國內演出遍地開花,更有許多國際團來台演出。然而,未來傑出的本土團隊和節目如何以台灣為基地,進而走向國際,以及劇場間的跨國鏈結與激盪,促進人才和作品的流通往來,更應在此時全力儲備。

此外,因應疫情,全球演出受到影響,促使藝文產業大轉型,開啟表演藝術的各種發展可能。歐美各大劇場,近來也在線上開闢新戰場,全力發展線上觀演機制,即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雖然,線上觀演不能取代現場觀看,但過往台灣線上觀演機制尚不成熟,因疫情催生了契機。雖目前疫情趨緩,步伐仍不能停頓,才能有所獲,更可藉由 5G 技術與運用,醞釀創新的演出型態,激發藝術科技的跨域合作、開發全新體驗模式的可能。

無論是發展創新觀演模式,或持續催化表演團隊的作品質量,已然出現契機,接下來更須把握機會。表演團隊單打獨鬥並不夠,更應有政府、場館到民間的緊扣串連。過往,政府對表演藝術領域的預算投入仍屬重視,但相較各國還有非常大空間,且未來的一、兩年經費,也因投入紓困等因素受到影響。紓困,是對藝文界維持性的協助,同時也應留意發展型需求,積極掌握現下的優勢

政府的關心與支持有帶動作用,這陣子,國家隊呼喊不絕於耳,而表演藝術界,不論規模大小,早有許多可被稱為國家隊,只是受重視和獲得資源挹注的情況,在各領域間相差許多。投入資源、孵育作品,現下是最好的時機台灣表演藝術能量是充沛的,民間具活力和意願者,更是不少,若有團隊的持續努力,加上各界的支持,將能加速進化,讓成果更加璀璨。

台灣表演藝術的內容、戰場、資源有太多可能性,相信再加把勁,在各國國境再次敞開之時,團隊站上國際舞台之時,將能耀眼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