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電動大客車補助之風險管理

◆  可以不吃萊豬 何必開放進口
◆  拒絕瘦肉精 就怕不請自萊
◆  社會悲劇下 冷血的人是誰?
◆  停灌不意外 農水署難堪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電動大客車補助之風險管理
◆  立院像擂台 國際級笑話
◆  防疫基金 應挪部分援長照
◆  從「立委枕頭」到入厝紙紮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電動大客車補助之風險管理


2020-11-28 04:03  聯合報 /   李克聰(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副召集人)


行政院推行民國 119 年(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交通部繼去年推電動大客車一般型補助辦法,十一月十七日再公布電動大客車示範計畫車輛業者資格審查作業要點,將選出國家隊業者,訂出三年十項國產化目標,鼓勵地方政府、公車及客運業者積極打造國產化電動大客車。

交通部推動電動大客車補助十年,至今年九月底,營業大客車(不含遊覽車)計一萬五,八一四輛,但電動大客車仍僅五一○輛,今年一至九月僅增加四十四輛。顯示未有足夠誘因促使公車及客運業者參與

交通部國家隊示範計畫雖將購車補助款,由一般型補助甲類提高至七百萬、乙類提高至四三○萬,但採分期請領及撥付機制,接受補助車輛須符合營運前三年達成車隊平均每車年營運里程至少達四萬公里、每年班次妥善率至少達九十八%、取得國產化達成度證明文件等三條件。相關審查分成,第一階段車輛業者審查,及第二段包括路線主管機關及客運業者的維運補助審查。

客運業者在期初甲類大客車購置時,只能申請補助款七百萬之卅%即二一○萬,而購置價格至少一千萬,對公車及客運業者與擔保補助款車商,財務負擔風險仍非常大。加上營運上如甲類大客車營運前三年共六十%之四二○萬補助款,還需面臨三大條件達標後才逐年領取,將影響公車及客運業者購置營運意願。

至於車輛業者風險,因示範計畫訂三年十項國產化目標,申請業者今年須具備使用國產車身總成、智慧化系統及電池組,及明年需取得大客車製造廠自主設計開發能力資格,並使用國產整車控制系統、電池管理系統、採用國產鋼材車架及電能補充系統,後年須達成動力系統馬達採國產定轉子、矽鋼片、驅動器。此外,申請業者實收資本額應達三億元以上,淨值達實收資本額五十%,研發經費需占營業額五%以上。因相關技術國產化仍未普及成熟,建議政府應評估分析各家電動大客車生產業者,達成這些申請門檻條件量產風險,並研擬因應對策。

最後交通部亦應調查路線主管機關結合轄管之客運業者,選擇示範路線場域與合格電動大客車清單的廠商,共同組成示範計畫申請團隊意願,如主管機關、客運業者及車輛廠商分析各自風險後,組成團隊意願不高,建議政府未雨綢繆,評估分析其相關綜合風險,並採行滾動式檢討調整補助,才能形成有效補貼公車及客運業者,購置優質電動公車並穩定安全營運的良性循環,達成民國 119 年(二○三○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環保目標。










立院像擂台 國際級笑話


2020-11-28 04:03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立法院上午進行院會,行政院長蘇貞昌(左)在朝野立委的包圍下上台報告,在各種噪音與手牌中,帶著閣員回答立委的質詢。記者許正宏/攝影


立法院為了審「萊豬案」,立委在議場內衝突不斷,亂鬥影片登上國際新聞,成為另類國際級笑話。

面對國會亂象,叫人不勝唏噓,這就是我們的立法院嗎?

事實上,立院從來沒有冷清過,打架司空見慣,尤其是主席台。這張神聖桌子,成了立委爭奪地盤,拉扯推擠兼潑水,跳桌、上大鎖和踹門,甩預算書、丟椅子和呼巴掌,成了羅馬競技場,就為了搶麥克風、爭發言權。

綠委為了護航蔡英文總統萊豬決策,並讓行政院長蘇貞昌能上台施政報告,打得不可開交。民眾可能不清楚,立委當下是審什麼法案或質詢官員什麼事,但只要立院一開會,就可見到戲碼重演,在一片吵鬧聲中,不但迷失問政焦點,更失去民主法治的軌範。

民主政治是數人頭,不是動拳頭,立委像小孩子玩遊戲,企圖占據主席台,似乎這樣就能掌控輸贏、改變一切,然後喧嘩吵鬧之中,強勢通過各項法案。國人這才知道,原來是為主席台而「戰」,不是為審法案而「占」。

看到立院推擠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立法院擁有寬敞的空間,舒適的設備,所為何來;除了代表議場的莊嚴性外,就是希望立委代表民意善盡職責,但看立委行事,只為黨派不為人民,莫怪爭吵不休

立院杯葛戲碼不斷,國人見怪不怪,只是搞不懂,為什麼一定進口毒萊豬?希望自許「程序正義」的綠委諸公,將心思花在為人民健康把關,別把立院當成擂台才好。













防疫基金 應挪部分援長照


2020-11-28 04:02  聯合報 /   張法迅/醫師
聯合報資料照片


台灣昨日新增境外移入新冠病例十四例,其中十二例為同機來台的印尼移工,他們究竟如何感染,指揮中心仍難以確認,其實最大可能是在印尼當地就已感染。

此十二人雖搭乘同一班機,但座位已適度隔開,甚至分散在前後艙,要在幾個小時內造成如此規模的群聚感染,可能性極小。研究早顯示,搭乘飛機只要戴好外科口罩,同機乘客的感染率相當低,而這也是機組員通常只需自主健康管理的理由。

雖然此十二人在來台前三天,都已接受病毒或抗體檢測,但很可能不是處於潛伏期,就是還沒產生抗體。怎麼那麼剛好都處於潛伏期?因為陽性反應者都在當地被攔下來了。此經驗凸顯,指揮中心從十二月一日起,要求入境旅客都得繳交三天內陰性反應證明,其實漏網之魚將會多到難以勝數;針對外來旅客最可靠的防疫手段,還是確實隔離十四天。

如果不是上述兩種狀況,最後一種可能當然就是此十二人在印尼當地感染。印尼目前確診人數超過五十萬,潛在病例更是難以勝數,因此即使此十二人來台前,分別在不同訓練所受訓,還是可能全被感染。

台灣今年十月總共入境一萬八千多人,其中超過一萬人來自菲律賓、印尼、泰國與越南,而這些人全都是移工。如果說外籍移工已成當前台灣防疫最須注意族群,並不為過。

由於菲律賓與印尼疫情嚴重,指揮中心已採取入境移工集中檢疫措施,問題是全台檢疫床位總共一千五百床,等於每月最多只能隔離三千人,而菲律賓與印尼入境人數至少四千人,顯然不夠用。指揮中心應徵召更多醫療單位與人員加入檢疫行列,確實攔下每一個可能的境外移入案例,否則被感染的移工如果進到社區照顧老人家,後果不堪設想。

因為疫情之故,今年外籍看護移入人數已大幅縮減,造成許多需長照家庭苦等不到照顧幫手,叫苦連天。因此,如果因為印尼移工陽性病例太多,而縮減移工入境許可人數,將使疫情期間的長照窘境,雪上加霜。

此事也凸顯,台灣長照體系長期倚賴外籍看護,並非長遠之計;應藉由疫情反思,如何拓展本土照顧人力,讓更多台灣人來照顧自己的老人家。

應急之道,可將防疫基金一部分挪作長照之用,以提升照顧時數的給付上限,並吸引更多本地照服員投入居家照顧。

雖然台灣至今維持兩百多天本土零確診,然而當境外移入病例越來越多,還是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將從十二月起施行秋冬防疫措施,其實重點還是不出「入境確實隔離、人人戴好口罩」。指揮中心說已訂好疫苗,但疫苗什麼時候能夠做好,還是一個問號,必須做好至少接下來半年到一年的沙盤推演。










從「立委枕頭」到入厝紙紮屋


2020-11-28 03:36  聯合報 /   李淑娟/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高嘉瑜公開閨房貼身物品,泛黃枕頭引起網友和政壇討論。翻攝自高嘉瑜臉書


本周最熱話題是「立委枕頭」,立委媽媽心疼女兒:「生活可以輕鬆一點,為什麼要把自己搞得那麼複雜。」也令人感慨萬千,在台灣生活真的沒辦法輕鬆。

納豆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電影「同學麥娜絲」,透過他在片中戶口普查探訪的人家,呈現社會底層捉襟見肘的實況,一場「紙紮屋入厝趴」,活生生嘲諷許多人工作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眼淚笑出酸楚。

身邊年過四十的友人,全心全意投入Uber四、五年,熱心參與公會活動,學習法律相關知識;疫情前,為增加收入,清晨深夜都不辭辛勞接送觀光客,原本七、八十公斤體態,因為成天坐著開車,休息以美食療癒,一度胖到一百廿公斤,他立志游泳、節食減肥,天天用臉書實況報導減重進度,沒多久卻發現頸部出現腫瘤,確診鼻咽癌第三期,他對醫生開玩笑說:「化療的副作用包括減肥嗎?治療兼減肥真是太好了!」

但是第一次化療的副作用,痛苦的身心狀況,令他意識到短期再也無法開 Uber,車行願意接受轉賣並承接車貸,賣車讓他結餘兩萬,這是他開 Uber 以來的第三部車。

我也身處於時間空間的困窘,長期睡眠不足,又難以翻身的煎熬中,半夜打安心專線、生命線求助卻統統忙線,又想起化療中的友人,第二次住院的清晨,在醫院長廊拍下的晨曦,鼓勵自己不是最苦的,有一天終能找到不是紙紮屋的安心居所得以入眠。

從「立委枕頭」到入厝紙紮屋,那些在五星級飯店設宴、歌舞,順風順水的人生勝利組,永遠不能明白:生活為什麼不能輕鬆一點?











停灌不意外 農水署難堪


2020-11-28 04:04  聯合報 /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面對明年一期稻作停灌,嘉南農民說補償方案只能接受,停灌期間就當休息,圖為台南柳營區今年二期稻作收割中。記者劉學聖/攝影


嘉南一期稻作宣布停灌,毫不意外。

往年一期作停灌多在一、二月,這是最「超前部署」一次。今年無颱風侵台,桃竹苗一點九萬公頃二期作早在十月就很罕見停灌,已可預見。每次停灌,總有批評是把農民當「砲灰」;但不停灌,難道要民生與工業用水一起陪葬?

農業用水量大是事實,只有停灌才能確保民生用水無虞,況且產業與民生用水多是同一個自來水系統,難道要無水可用時,大家分區輪流供水?

若水情持續惡化,目前減壓供水的黃燈區轉為橙燈時,大用水戶減量供水可到廿%,這對用水彈性極小的民生與工商業,可說是極嚴重。

民團呼籲開徵耗水費,認為此可解決水資源短缺。耗水費在民國一○五年立法通過,卻從未實施。

個人認為主因自來水價採差距計價,隱含「節約用水」及「用水公義」用意,若再開徵耗水費,恐有多剝一次皮的惡感;況且工業用水占整體約一成,無法解決水資源短缺;倒是農業用水占七成,因不徵收相關費用,節約用水較無誘因,農委會若能輔導農民轉作,或許更有助於解決缺水。

乾旱問題每幾年都要重複一次。其之所以難以解決,主要是大多數人並無切膚之痛。

住在有蓄水塔的公寓華廈,可能到水情紅燈的分區供水都還無感。反而是停灌,看來傷農業生產,但停灌補助從民國八十三年每公頃二萬三千元,一路漲至四萬六、六萬(種綠肥)、八萬、八萬八,今年更高達十四萬,優渥的補償並未傷農民荷包。

倒是工商業對缺水較敏感,隨著用水計畫要求,新的開發計畫至少都有三天蓄水能量,有些廠商則利用再生水或自建海淡廠因應;早期台北市民必須排隊接水,催生出翡翠水庫的社會條件已一去不返了。

接下來,桃竹苗中都難以樂觀,歷來桃竹更是停灌熱區,個人贊成該停灌就停灌,可降低不必要育苗、插秧等前期損失。

只不過,農水署甫成立,二期作、一期作便連續停灌,雖是屬於自然水文情況,但終非吉兆,還能夠夸言要增加灌區嗎?










社會悲劇下 冷血的人是誰?


2020-11-28 03:35  聯合報 /   蕭蒼澤/台灣夢想家園關懷協會理事長、律師(新北市)
吳姓單親媽勒斃不到10歲的兒女,被新北地院判死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一名吳姓單親媽媽,因生活壓力過大患有憂鬱症,今年二月殺害一雙兒女,前夫發現異狀緊急救援,孩子已回天乏術,吳女則被救起,檢方依殺人罪起訴;地院日前一審判決吳女死刑。法官量刑時縱考量吳女所面臨的巨大撫養生活壓力,是否仍會判死,亦未可知,也有人痛批法官冷血。

每個悲劇的背後,總有一段血淚的故事,但是一碼歸一碼。吳女長年獨自撫養一對兒女,生活經濟壓力大可想而知,也必然失去自由,走投無路時萌生帶孩子一起死的念頭。地院審理後,以吳女對子女有保護教養之義務,豈能僅因生活不順就剝奪子女生命權,稱影響社會治安甚鉅,無法寬待,並指出若吳女不與社會永久隔離,若日後再因壓力,會以相同手段侵害他人,因此判處死刑。判決一出引發各界譁然,但輿論不是一面倒

民眾不解,為何許多凶殘刑案的凶手被法院認定是可教化,但這個悲劇家庭卻要被趕盡殺絕?我們沒有卷宗證物,無法得知法官是否理解,吳女面臨的外部眼光和壓力,到底是否一時不順遂?

吳女自兩個孩子出生起就獨力照顧,婚後工作又斷斷續續,是社會病了?還是媽媽也病了,這些雖有醫院診斷為證,但沒有社會安全防護網的通報,社會局等沒有適時介入,最終釀成悲劇。

所以跟當事人溝通很重要,吳女沒有前科,是否已到最後關頭,被逼到絕境而想帶孩子共赴黃泉,死刑是自動上訴案件,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三四四條第四項之規定,宣告死刑或無期徒刑之案件,原審法院應不待上訴依職權逕送該管上級法院審判,並通知當事人,稱之為強制上訴

有謂可以接受單親媽被判死,因她已沒有活下去的心,但不能接受她被判死的理由,絕望到不想活了,是當事人的心境,但也別忘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更是小孩子的權利,誰也不能剝奪,本案法官面臨的也是兩難。

本案重點是,失去生命的可憐小孩,困頓絕不是殺死自己小孩的藉口,所以本案判決的重點在理由的架構,這案件有情理法的糾葛,另說到司法改革,量刑到底有沒有標準,法官的自由心證範圍與界限何在,應該在二審加以釐清。











拒絕瘦肉精 就怕不請自萊


2020-11-28 03:59  聯合報 /   祝仲康/智庫研究員(台北市)
國民黨強打萊豬議題,聚焦「顧食安公投」。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明年開放萊劑美豬,蔡英文總統日前親自說明,強調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而非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沒錯,人民確實可以選擇拒絕瘦肉精,但是就怕瘦肉精不請自「萊」。這就好比蘇聯革命家托洛斯基所說的,「或許你對戰爭沒興趣,但是戰爭對你有興趣」。

首先,不管台美政府是何方主動,對消費者而言,萊豬的開放,就是不請自來。此外,由於萊劑美豬成本較台豬便宜,因此極可能引來不肖業者,以美充台的「尋租行為」,而包括陳時中部長在內的中央大員,口徑一致地淡化瘦肉精的危害,更形同變相慫恿業者尋租,以致消費者無法避免瘦肉精不請自「萊」的風險。屆時,我不吃瘦肉精,瘦肉精卻因蔡英文而被我吃的例子,可能層出不窮。

目前看來,萊豬來定了。不過更讓人擔心的,則是在蔡政府未來的三年多任期中,不知還會有多少人事物或軍機會不請自來。











可以不吃萊豬 何必開放進口


2020-11-28 04:00  聯合報 /   李晨鐘/公退(高雄市)
萊克多巴胺豬肉明年將開放進口,農委會推出「台灣豬」標章本月開放申請,但許多業者仍在觀望。記者林伯東/攝影


蔡英文總統宣布明年一月起開放美國萊豬進口後,民怨四起。廿二日秋鬥遊行更引來數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

開放萊豬不但未達到對美國的政治目的,反而引起民意反彈。蔡總統廿五日出席民進黨中常會前,特別發表談話說,台灣是一自由市場,美牛美豬開放,是重建國際信任,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並不是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

此言一出,又引發爭議。因為解釋不合情理,更是錯誤的邏輯思考。

第一,說開放萊豬是重建國際信任。國人不禁要反問,歐盟迄今禁止萊豬進口,是否喪失國際信任?第二,又說是讓市場多一個選擇。試問,萊豬是怎樣的選擇?是好的選擇,還是壞的選擇?有誰會去選擇對自己有害的食物?

第三,更說並不是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既然國人可以不吃,政府何必開放進口?

更甚者,台灣是民主自由的法治社會,難道政府有權要求國人一定要食用嗎?最新民調顯示蘇內閣民調下滑,學者解讀因萊豬政策處理不當所致。既然民意強烈反彈,政府何不順水推舟,順勢修正此欠缺正當性與合理性的有瑕疵的決定呢,更何況美國總統川普在此次大選,至今仍不承認敗選失利,但下台幾成定局,我政府又何必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