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4日 星期三

去梯言/有請二郎神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300/web/

◆  民主正在退步 陳菊如何監督陳菊幫們?
◆  去梯言/有請二郎神
◆  國民黨兩岸論述可再精簡
◆  除筆尖外 台灣其實還有選擇
◆  漫畫/一脈相承
◆  台海穩定 台灣才有競爭力
◆  疫情期間 合法外籍看護跑哪去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有請二郎神


2020-06-23 23:26  聯合報 /   公孫策
法國22日進一步實施疫情防控解禁措施,中小學和幼兒園全面復課,電影院、旅遊度假營地等開始向公眾開放。圖為尼斯的一家電影院內排隊等待購票。(新華社)


端午節到了,可是新冠病毒沒有如早先的某些預言那樣「熱天就會消失」,反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似乎不會有休止的一天。治療的藥物(如克流感之於流行性感冒)幾無進展,疫苗研製雖不斷傳出「好消息」,但仍僅止於消息,間或也有專家對之澆冷水,認為疫苗「沒有追上病毒變異的一天」。
可是人們不能一直這樣下去,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解禁、啟封,也對其他國家漸進開放,但是想要回到瘟疫之前的狀況,仍待治療藥與疫苗成熟。那麼,在此之前該怎麼做?
人類史上發生過不少像這一次的瘟疫,結果都是聽天由命,直到死亡無數之後,產生群體免疫才漸漸平息,但卻付出慘痛代價。也就是說,既然此次瘟疫是前所未有,歷史就不能給我們什麼建議,於是有朋友問:「公孫策沒招了吧?」然而,人類的想像力是不受限制的,歷史裡沒有解方,小說裡有。
請出神怪小說(包括《西遊記》、《封神演義》)裡的二郎神:面對這個世紀超級病毒,一個合格的政府必須具有二郎神的幾樣法寶。
大家對二郎神印象最深的當屬他那隻「天眼」,也就是額頭上第三隻縱目,能讓妖魔鬼怪無所遁形:國家的篩檢能力就是那隻天眼,必須做到快篩快得結果,而且準確性要盡量提高。篩檢能力除了拒病毒於境外,還能提供國人進入他國的驗證,篩檢證明將跟護照功能相提並論—沒有篩檢證明或篩檢公信力不足,都會被拒於海關之外。
照妖鏡:二郎神的照妖鏡能照出神鬼妖精(包括孫悟空)的原形,用在防疫則是一個國家的「確診治癒率/死亡率」。由於每個國家的篩檢政策與能力不一,有些先進國家也採不篩檢策略,但是患者進了醫院且確診是新冠病毒,能夠治癒出院的百分比(或死亡百分比)就是該國醫療品質的「照妖鏡」—任何政府都不能吹牛或推諉。
山河社稷圖:任何人、神、仙、妖進了「山河社稷圖」,就困在裡面,除非二郎神放他出來。當然,這裡指的是居家隔離、禁足令、封鎖社區乃至封城,政府要有這方面的執行能力,包括提供合理且人道的隔離居所。
哮天犬:無須多說明,就是把不遵守居家隔離,四處趴趴走的傢伙「咬住」。
最後是九轉神功:百毒不侵。這是每人自己要練的,增強個人免疫力。
難度很高,但是不這樣就沒辦法回到正常生活。














民主正在退步 陳菊如何監督陳菊幫們?


2020-06-23 23:29  聯合報 /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兼任教授(台北市)
總統府公布27位監察委員提名名單,監察院長由總統府前秘書長陳菊擔任,陳菊當場宣布,她會辭去所有政黨職務,退出政黨,包括任何政黨活動。 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英文總統推薦陳菊出任監察院長,民進黨可以直接改名「民主退步黨」,而蔡英文和陳菊也直接告訴人民:「我們就是政客」;還有將來投票支持這項任命案的立法委員,全部都是合格的「政客」。
政客關心的是權力擴張,政治家關心的是下一代未來。蔡總統是第二任期,明明有機會認真思考台灣的未來,以「政治家」自我期許;但她最後還是選擇民進黨利益高於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以及人民的利益。
陳菊為什麼不適任監察院長,她自己心知肚明,否則不必宣示退出民進黨以示中立。然而沒有人會相信她註銷民進黨黨籍,就會搖身一變為成色十足的公正客觀人士。民進黨立委身居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殿堂,難道一點民主素養也沒有?不知道民主政治最重要的邏輯是監督制衡?陳菊一旦擔任監察院長,她如何監督政府機關中的「陳菊幫們」?顯然只有政客立委才會投下贊成票,因為同意陳菊擔任監察院長,不是把「民主」踩在腳下,就是昧著良心向權力靠攏,這不是政客,什麼才叫政客?
民主政治的設計基本上就是對「權力」不信任,所以不論三權分立或五權分立,背後的邏輯就是要權力之間彼此制衡,防止權力的腐化。蘇貞昌院長不敢反對陳菊的任命案,只能說民進黨一向支持三權分立,言下之意陳菊反正也當不了多久。但是這種說法反而凸顯蘇院長的民主常識有待加強,陳菊不適格是一回事,廢監察院則是另一回事,把五權分立變成三權分立就比較民主嗎?
嚴格說,英美並不是三權分立的國家,因為她們的「立法權」是兩院制,美國有參議院和眾議院,英國有上議院和下議院。如果再加上媒體獨立於政治之外成為實質的「第四權」,英美的三權分立其實是另類的五權分立。如果將來民進黨主導修憲廢掉考監兩院,立法院權力大增,而一個沒有「兩院制」的立法權,就是少了一個制衡的單位,立法委員的權力將更容易腐化,這是民主進步嗎?
權力獨大的民進黨,權力正在腐化,我們的民主正在退步!












國民黨兩岸論述可再精簡


2020-06-24 00:13  聯合報 /   高孔廉/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台北市)
國民黨內改革擬提出兩岸新論述,引發黨內不同意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兩岸論述可再精簡

國民黨改革委員會提出「四大支柱」來建構和平穩定的台海新關係,雖然內容四平八穩,卻沒有凸顯出與民進黨政策主張的差異性,而且內容太多,不易記得重點,也不利文宣。
兩岸自一九八七年開啟交流序幕,由於雙方都無法在法理上承認對方,必須尋求共同政治基礎,才能擱置爭議,務實協商;兩岸共同發揮政治智慧,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達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互信基礎,這個共識雖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政治意識形態,但的確是當前兩岸與台灣內部的最大公約數,然而不幸被有心人士汙名化。
其實國民黨自一九四九年播遷來台後,自始至終都主張「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並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定位兩岸關係,目前處於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分治狀態。國統綱領曾表述:「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就是「台灣+大陸=中國」,這是一個事實,兩岸一國,各自分治,因此我們不如改稱「一中共有,各自表述」。
相較國民黨,民進黨核心價值就是在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的「台獨黨綱」,主張推翻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特別是民進黨政府最近因應美方及台獨壓力,將國號變更成為「中華民國台灣」,進一步往「法理台獨」的道路邁進。
目前台灣內部台獨聲浪有高漲的趨勢,最主要的原因是民進黨更改教科書,切斷兩岸連結,影響年輕一代的認知。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與在國際上的打壓也是重要原因,武力威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造成台灣人民的反感,在選舉上為民進黨加分。至於在國際場域上的封殺,也給了民進黨子彈,大陸方面應好好思考。特別是運動賽事粉絲拿國旗加油是比賽通例,大陸實無必要阻攔。
北京當局可以做的是區分國際組織層次及活動性質,例如層次上區分為聯合國、聯合國附屬組織、非主權國家參與的組織及 NGO 等,在性質上區分為文教、體育、經濟、政治等,分類定出指導原則,對於專業性的組織與活動,同意兩岸共同參與,展現泱泱大氣,國際組織兩岸一國兩席,互相支援,增加兩岸在國際的曝光度。
兩岸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分治以來,各自實施不同的制度,早些年大陸受文化大革命影響,發展較為停頓,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後,進展突飛猛進,台灣則較早一步推動經濟計畫,獲得「經濟奇蹟」美譽。目前兩岸差距逐漸縮小,現階段可以推動「求同化異」,中長期可以從事制度競賽,讓民眾選擇適合兩岸中國人的優良制度。早在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國家統一綱領」就主張「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社會多元化、文化中國化」,相信透過共同努力,不難找到增進人民福祉的良制,兩岸「共存共榮」。
歸納來說,我們認為可以將兩岸關係論述精簡為「一中共有,各自表述,求同化異,共存共榮」,不但精確展現國民黨兩岸論述核心價值,也能讓台灣人民清楚了解國民黨與民進黨核心價值的不同!














除筆尖外 台灣其實還有選擇


2020-06-24 00:09  聯合報 /   丁守中/前立法委員、台大政研所前副教授(台北市)
川普常比喻大陸有如他常用的這張白宮大型辦公桌,台灣則是桌上那枝筆的小筆尖。 (路透資料照片)


美國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在其新書中透露,川普視台灣與大陸如同筆尖對比大桌面,還說台灣在川普的背棄名單中名列前茅,台灣有人碎了一地玻璃心。其實這亳不意外,我在立法院及國民黨長期負責或參與國會及政黨外交,接待接談、拜訪西方國家政壇、軍方、學界、智庫人士無數,其中不乏真心友好支持台灣者,但也感受到太多存心就是把台灣當棋子去鬥中國的。
現在美中強權鬥爭日趨白熱,風雲日緊,台灣朝野應該認清,台獨只是國內選舉政治行銷的工具;國際政治上,則是大國玩弄利用的籌碼。國際強權間多少代理人戰爭,到時強權丟下爛攤子一走了之,搞得自家民族分裂、生靈塗炭的事例太多了。台灣何必犧牲自我安全與經濟,去做他人的馬前卒?
上兩個世紀,帝國主義侵凌中國,百年屈辱,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追求的目標不就是民族復興、民富國強嗎?兩岸同文同種、同血源、同文化,過去卅年大陸開放改革,中國崛起,台商也貢獻了心力。兩岸經貿合作交流、旅遊來往加深了民間友好互信,雙方分享了利益,也促進了海峽的和平。儘管兩岸政治體制尚有差異,相信時間會帶來改變。畢竟中國大陸每年也有一點五億人出國觀光、經商、留學,在這資訊普及、國際開放、民智大開的時代,民主法治人權及私有財產的保障,就像滾滾向東的長江黃河,是不可逆轉的潮流!這只是時間問題,台灣有什麼好擔心的?
兩岸現狀原本就是中國內戰分裂的延長,一個中國,現實存在兩個有效統治的政府。這一代兩岸人民早無仇恨,既然大家追求的都是發展經濟及民生福祉,面對日益激化的美中強權鬥爭新形勢,台灣此時更該把握美中矛盾的有利機會,既友美,但更該與大陸加強經貿互利,深化和平發展兩岸關係,讓時間去解決雙方政府在民主法治方面的歧異。在美中霸權鬥爭中,台灣最不該選邊親美抗中,既傷害了中華民族大義,更陷台灣人民於戰爭衝突最前線!且萬一成了別人談判桌上交換的禮物,台灣更將全盤皆輸!
蔡英文政府應該從國際政治代理人戰爭及政治棋子的出賣背棄中學得教訓,當年是最反共的尼克森讓美中關係正常化,蔡英文不必擔心賣台的帽子,行政立法大權在握,最有條件建構兩岸長治久安的關係。此時政府最應做的,是推動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早終止內戰敵對關係,更該加強政府間協商,建構兩岸共同治理機制,朝實現兩岸共和、市場共同、人民均富的永續目標努力,這才能真正確保台灣的安全及兩岸人民永久的福祉!













台海穩定 台灣才有競爭力


2020-06-24 00:15  聯合報 /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0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第11,比去年進步5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今年世界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第十一,相較於去年進步了五名,在亞太國家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及香港,算是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來最佳的成績。
台灣一直都很注重這份評比報告,也根據這份報告修正施政方針。近年來為了振興經濟,政府積極向外招商,再加上中美貿易戰使得很多台商回流,今年「國際投資」項目進步了十三名,代表台灣在對外投資及外人來台直接投資流量都有提升,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自滿,因為台灣的經濟發展背後有一個巨大的隱憂,那就是我們無法廻避的兩岸關係。一旦處理不慎引發動盪,將會影響國內外的投資意願。
過去我曾在跨國公司的決策單位服務,經常審閱來自全球各地的投資案,對於案件的各項細節,包括水電、資源、人才、法令、稅制等等都要經過詳細的調查與評估。然而對於所有投資者而言,投資區域的風險度及穩定性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對這點有所疑慮,那麼即使其他條件得分再高,公司也不會在該區域投資。
從這次的世界競爭力報告排名也可以獲得印證。過去香港做為亞洲金融中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富人及投資者,他的競爭力排名也一向領先台灣。然而民國108年(二○一九年)香港因為反送中條款,長時間有大規模的遊行示威,甚至有警民衝突及暴力破壞等事件,導致外資急撤、富豪出逃,觀光客銳減、經濟重挫。反映在競爭力排名上,就從全球第二滑落至第五名
香港之例尚在眼前,我們要思考的是台灣經濟是否能承受類似的動盪。台海兩岸向來是高度的地緣政治風險區,原本就已不睦的兩岸關係因為新冠疫情影響,又產生了許多變數。雙方因為防疫而對立,台灣的「抗疫外交」被大陸批為「以疫謀獨」,雙方民粹衝撞,感情嚴重撕裂,彼此「仇中」「仇台」的氣氛愈來愈濃厚。
台灣在情感及政策上一向是親美反中,從中美貿易戰以來,這個路線更加清晰。特別是在香港反送中的衝突後,很多民眾對中國大陸或中共政權的負面感受升高。但是我們必須認清,不管我們多麼「反中抗中」,大陸基於民族主義,是絕對不會放棄一中主張。很多人認為如果兩岸衝突,美國不會坐視不理。但我們也要認清,美國支持台灣是基於其國家利益的戰略考量,屆時是否有意願耗其資源提供保護傘,會是一個需要務實面對的問題。
最近波頓的新書就很明白的揭露中美雙方利益交換的內幕他並認為只要川普還是總統,台灣很可能就在背棄清單中名列前茅」。如果我們現在以美中交惡沾沾自喜,甚至進一步認為可以聯美抗中,未來難保在美中對峙與協調的過程當中受到極大的傷害。更可能因為錯判形勢,觸及兩岸紅線,招致戰禍。一旦台海之間無法維持和平,台灣即會被視為不穩定地區,經濟成長及競爭力將會產生極大的衰退。
台灣經濟成果得來不易,必須好好守護。目前國內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工商界一直探討的五缺,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投資環境有待加強。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智慧來處理兩岸關係,不要輕易挑釁,也不要認為有美國的庇護就可以高枕無憂。就像我一再強調的,「不攖中國之鋒,不做美國之卒」,我們要以保障台灣安全為首要,務實的在詭譎多變的世界中尋求生存及發展之道。














疫情期間 合法外籍看護跑哪去了?


2020-06-23 23:28  聯合報 /   張海蒂/大學教授(高雄市)
逃逸移工,已成為台灣社會合法申請看護工家庭的隱憂。圖為示意,非新聞評論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最新統計,累計在台失聯移工四九,八五九人,印尼籍最多,越南籍居次,各有二萬三千多人而新冠疫情期間的一至四月,總計增加失聯移工約一千四百人,不僅每月皆呈正成長,四月更較去年同期多出約七百人。其中家庭看護工今年起失聯人數占每月失聯移工比率,平均達五十五%,也較歷年數據高
在失聯移工數量不減反增的狀況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資料亦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一至四月每月引進之產業移工、家庭看護工等總數,皆呈下滑趨勢。今年三月起家庭看護工更首次出現連續八個月正成長後的引進人數減少。由於台灣勞動主要輸入國印尼疫情尚未趨緩,可見的未來引進人數將遇到更嚴重的瓶頸,勞動力供需市場落差也只會日益嚴重。
許多批評外籍看護失聯、逃逸,乃因雇主或仲介剝削、照護工作辛苦等,此已不符合現階段外籍移工失聯現象的描述。現今許多仲介及雇主,都已在聘雇對象尚未入境前幾個月即視訊面試了解工作狀況,取得同意後方予聘雇。在新冠肺炎發生前、移工引進尚未遽減時,眾多外勞在入境後(甚至許多在兩個月內)就逃逸,明顯是為了非法市場較高的薪資而來。
目前勞力輸出國如印尼等疫情尚未明朗,引進人數遽減造成供需失衡,以及規定移工失聯三個月以上不得遞補的規定,不啻為合法雇主及仲介的移工管理雪上加霜。試想,雇主三個月內不得遞補外籍看護,面臨突發之照護難題;三個月後合法申請的外籍看護亦無法引進,面臨遙遙無期的等待。而這中間的勞力缺口,不正是孕育非法勞工的溫床?
再者,以非法市場薪資較高吸引合法移工逃逸,亦是非法勞動力市場吸引移工逃跑的手段之一。畢竟當供給小於需求,勞動力價格高升也是必然。但放眼望去,哪個國家非法市場的工資,高於合法就業市場?
最近台灣成功防疫讓許多醫療院所逐漸開放,是否有非法仲介蠢蠢欲動,慫恿合法外籍看護離開合法雇主,前往非法市場工作,以解決照護缺工問題,也是相關單位必須正視的。
畢竟,在法規及福利保障下,按部就班合法聘僱的雇主及仲介尚且無法確保合法看護是否能履行勞動契約,在成為非法聘僱雇主的同時,姑且不論被裁罰的可能很低,至少也需擔心聘用非法看護照護家人,是否還能提出任何照護要求且不怕被丟包。
在對外籍移工、雇主、仲介宣導聘僱、權利及管理辦法的同時,我國政府更應立法解決非法勞動市場的問題。否則,失聯數目不斷增加的移工、受到三個月不得遞補的規範、管理日漸困難的移工問題,再加上非法市場不斷犧牲合法聘僱關係,在家庭照護問題上已見巨大民怨。若再無法透過修法解決制度面問題以有效管理外籍移工,重新建立互信、互重的和諧關係,台灣將有不斷失聯逃逸的家庭看護,以及不能頤養天年的老弱病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