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消費模式丕變 要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057/web/

◆  聯合報社論/一起活下來!經濟抗疫,你我也能拉一把
◆  聯合報黑白集/官兵染疫不可小覷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消費模式丕變 要超前部署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消費模式丕變 要超前部署


2020-04-19 23:2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全球確診及死亡人數不斷攀升,各國政府紛紛採取嚴厲的管控行動,如鎖國封城、停業及禁止相關賽事、聚會活動等措施,希望能降低病毒傳播的速度與範圍。影響所及不僅經濟、產業及就業受到巨大影響,在家隔離、社交距離及遠距上班等新形態的互動及工作方式,也逐漸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及消費形態,理解與掌握這些變化,並思索可能的因應之道,是現階段重要的課題。

首先,在政治及國際關係方面,疫情對於不同國家造成程度不一的災情,反映出各國政府體制及行政治理的強弱,有可能造成國際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而世界衛生組織 (WHO)的功能未能有效發揮,甚至因為疫情通報、與中國政府有較深的政治聯繫等關係,受到多數國家與民眾的檢討,疫情之後有可能會形成新的國際聯盟。

另從全球多數政府應變的經驗中觀察,為取得民眾的信任,傾向形成一個政府、專家共同協作的治理框架,這樣的框架可能會形成一個新的專業治理模式。在疫情之後,專業菁英的政府治理模式,或將可能延續;但值得憂慮的是,部分國家民族主義集權主義可能會興起,不同族群之間的隔閡與偏見,將會繼續存在,甚至擴大。

其次,在經濟及產業方面,全球化的跨國生產體制及供應鏈的脆弱性,在此次疫情中顯露無遺,為維持一定程度的製造生產能力,產業將朝向「分散零組件來源」及「鞏固國內供應鏈」發展;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角色,將加速被其他國家所取代,形成多個國家組成的分散式供應與生產體系。而疫情之後,社會上不同經濟階級的資源落差會更加凸顯,中低收入階級的群體,將需要更多政府的扶持與援助。

再者,在消費與生活形態層面,由於對疫情的恐懼及被強制隔離,全球主要消費國家如中國、美國市場的消費意願及能力大幅降低,進而影響到供給端;也因為對實體消費的減少,線上消費模式將部分取代實體成為民眾主要採購的通路。中小型餐廳與店鋪經營者,會受到消費改變的劇烈衝擊。部分尚未導入虛擬電商工具者,必須加速導入數位銷售工具。

疫情之後,人際間的關係,也將因為健康及安全議題而重新調整,因而社交關係及互動方式應該會被重新定義,諸如握手、親吻或擁抱等身體接觸的社交模式,將會由其他無接觸的互動所取代。此外,新關係也將反映在用餐禮儀、大眾運輸搭乘的規範上,成為一種新的文化與禮儀方式。人際的距離也或將改變既有的宗教與文化模式,沉思、冥想等宗教儀式會重新受到重視。

最後,各領域的數位轉型必將加速。未來的產業及社會需要更為穩定、安全、不間斷的網路通訊服務,因此會加速如5G、區塊鏈及邊緣運算技術的進展。而由於疫情對於人員的隔離、限制,製造商與服務商為維持生產力,將加快導入無人化及自動化科技,諸如智慧工廠、無人載具、無人化商店等將會加速實現,然而資訊安全的議題也將更加凸顯;另虛擬實境(VR)等新興互動體驗技術,將再度受到重視,用來強化遠端的消費者體驗,也將有更多文化內容,如影視、電競產品與互動科技相結合,創造更多元的體驗科技。

綜上所言,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層面既深且廣,疫情過後不管是國際政治、經濟產業、消費及民眾的生活方式都將展現出與過去不同的面貌,雖然政府現在全部心力都投注在疫情的控制與產業紓困,但疫情終將過去,如何未雨綢繆,超前部署,為未來的新世界做好準備,也應是現階段政府應該關注的議題。












聯合報黑白集/官兵染疫不可小覷


2020-04-19 23:5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敦睦艦隊染疫,700多位官兵全數召回,集中隔離採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連兩日疫情「零確診」後,破蛋的禍首竟是國軍艦隊官兵,接連有廿四人中鏢。令人困惑的是,「磐石艦敦睦國帛琉迄今確診數掛零,且軍艦離開該國也已逾月,一味認定他們是在帛琉染疫,會不會失之武斷?

航行的船隻,既是海上孤島,又是像水牢般的謎樣空間。從鑽石公主號郵輪、到美國羅斯福號航母、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相繼傳出大規模群聚感染,都讓人對病毒傳播途徑感到好奇磐石艦的旅程相對單純,卻從無疫情的帛琉帶回廿多例確診,仍讓人難以理解。

從時間序看,該艦上月十五日即離開帛琉,若軍校生在當地染疫,以十四日的潛伏期計算,應在本月九日返抵左營前即已發作。但該艦在左營繼續隔離了六天,才讓官兵解散下船;再隔兩天,有兩人在自行就醫時查出確診。換言之,在軍艦返抵左營後,到結束隔離下船前,也是一個可能的感染破口,必須審慎清查軍艦人員的接觸足跡,不能全推給「境外移入」。

染疫的首名軍校生,下船前三天曾因頭痛求治艦上醫官,被診斷為感冒;另一人出現呼吸道症狀,卻未在艦上問醫其中,是否有人刻意隱匿病情,從醫官日誌未必看得出端倪。更大的問題在,從官兵離艦各自回家,到發現確診而後全員召回集中隔離,整整出現三天的社區防疫破口。

陳時中先前宣布連兩日零確診舉國歡慶誰料,這也正是最初三人得知確診時刻,何其諷刺











聯合報社論/一起活下來!經濟抗疫,你我也能拉一把


2020-04-19 23:5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疫情衝擊各行各業,國內無薪假人數也屢創新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場凶猛疫情短短三個月已奪走全球逾十六萬條人命,全球數十億人口被迫待在家中。經濟活動戛然而止,看不見終點的疫情帶來經濟海嘯失業經濟抗疫已是各國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務:保住人命,更要保住企業、保住工作機會,讓活下來的人不致成為疫情經濟難民,為疫後留一線生機。

經濟學人雜誌估計,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將影響世界GDP的五十%。國際勞工組織四月報告則指出,隨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急凍的消費與各國的封鎖措施已衝擊近廿七億勞工,約占全球勞動力八成一

疫情的衝擊,當然輕重有別。新冠病毒讓「WFH在家工作)」成了新潮流,不少居家工作者在網上秀出被小孩或毛小孩騷擾工作的各式「無奈」。其實,能夠在家工作的人是幸運的階級:首先,你必須是白領知識工作者,不用站到與人接觸的風險前線;其次,你任職的企業可能受創不大或體質強健,能保住員工挺過疫情。但是,很多人就未必這麼幸運。

無論是疫情帶來的病亡,或隔離對勞動力的傷害,乃至各國基於防疫採取的各種封城、鎖國、限制聚會,加上人民對未來的恐慌,都重創經濟動能。緊接而來的,就是企業裁員、無薪假等生計問題,企業營運及勞工的就業和所得安全均受影響。然而,逃過疾疫卻落入無米之炊,是誰想要的命運呢?

對抗經濟疫情,行政院端出兆元預算勞動部、交通部、文化部和經濟部等都提出計畫,希望透過各項補貼方案以振興經濟和工資補貼,或透過就業安全體系減緩疫情對生計的衝擊。但政府祭出的大規模紓困方案,是否接住了眾多難以發聲的小業、小店、小攤、小工受害者,不無疑問。

台灣九成五企業是中小企業,養活九成的受雇者。不若大企業的底子深厚,小型企業的勞工更容易受到裁員及營收銳減之災。更別提許多非典型就業的基層勞動者,甚至未納勞健保等就業與社會安全體系,一旦失業,就是落入深淵。

以為房地產商在馬路上促銷的舉牌人為例,房地產市場因疫情而急凍,舉牌人只能回家吃自己。但原本就無隔日糧的族群,既無組織保護,又缺紓困資訊,更不知如何完成申請救助的「作文比賽」,如何撐過這波災難?

最近傳出,有台大博士生原在游泳池打工,但因泳池關閉,現在只能靠接單外送貼補家用;更有人因為收入驟減,只能積欠房租。民間團體就緊急呼籲,政府應針對因疫情遭解雇、減班、減薪的民眾,提供緊急租金補貼,以保障棲身之地。

大瘟疫、大災難,是我們的大共業及大考驗。除了督促政府周全經濟抗疫,在許多制度未及之處,人性的悲憫就是最後且最重要的救贖,你我都可以拉人一把。許多良善已引領我們在黯淡處見光。宜蘭義大利老神父為死傷慘重的家鄉募款,短短七天收到一・五億元包括賣菜的阿嬤也捐出辛苦排隊積攢來的口罩和賣菜錢。神父說捐太多了,誠摯接受退款要求,轉助台灣其他需要的人。

其實,我們都可以是助人挺過難關的重要他人。作家龍應台發起「挽救,才能挽留」行動,呼籲每一個還有能力的人,就十倍買書、十倍買花、先付十餐的錢,「今年十二個月的花錢都先付了」,待用餐的概念,挽救平日給我們人情、給我們方便的小店,才能挽留住我們想念的日常。獨立書店也自力救濟推出付費會員制,換取未來消費的折扣。這些「我先給,他就OK」的觀念,不僅可為各式小店、每位從業者背後的一家人帶來存活生機,更是台灣社會再一次展現社會連帶、生命共同體的時機。

我們有幸免於疫,更要在疫情之後,大家一起活下去。祈願地球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