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警職人事權 該轉型了
◆ 「中華民國台灣」 是一把雙面刃
◆ 一生捍衛中華民國的郝柏村
◆ 缺一念之仁 類包機增加多少生命風險
◆ 聯合筆記/你耍官威 他們確診
◆ 隔離病房消毒工作,誰擔起?
◆ 漫畫/復活節市場不復活
◆ 學生服儀 交給家長學生訂吧!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你耍官威 他們確診
2020-03-31 00:29 聯合報 / 許俊偉
針對觀光局桃園機場旅服中心員工因接待過從菲律賓返國的觀光局主管之子而確診新冠肺炎,交通部次長王國材(左)受訪時表示,目前對於相關接觸過的立委、交通部及觀光局跟該長官開會過者都會進行調查。記者曾原信/攝影
你耍官威,他們確診。這恐怕不是一句「好大的官威」就能作罷。說難聽的,「害人不淺」。
桃園機場觀光局旅服中心員工確診新冠肺炎(案二六九),感染源指向可能是因奉派在機場接待返國也確診的觀光局官員兒子(案二七七)後,昨天再傳出奉令陪官員兒子喝咖啡的基層員工,自己年僅五歲的兒子也確診(案二九九)。
如今,該名男童的幼兒園跟著停課;相關受影響正居家隔離、檢疫者更多。甚至這名從桃機開車接回確診兒的觀光局高官,後續還到立院參與協商,與交通部一線主管開會,是否因此擴大波及,目前難料。
離譜的還不只這一樁,這名觀光局高官當天上班日蹺班跑去桃機接兒子,未完成請假程序。
兩對父子兩樣情。一對是觀光局高官父子,老爸蹺班接機,還要桃機旅服中心接待自家兒;而他的兒子,返國依規定要立即居家檢疫,卻在機場與人群聚喝咖啡。離譜!
另對旅服員工父子,老爸被迫奉令接待長官兒子,推都推不得,不僅自己被感染,還因此再傳染給五歲兒。何辜?
回顧整起事件,前天原本指揮中心和觀光局還口徑一致,都稱無所謂接待,兩人是如叔姪輩般的關係,但晚間突被交通部長林佳龍「翻盤」,指機場同仁曾奉派在機場接待該主管兒子,有公器私用之嫌,已要求交通部介入調查是否涉有特權,絕不寬貸。
從叔姪般一起喝咖啡變成奉派接待,凸顯這中間很可能事發初期有人說謊,甚至還騙了指揮中心,以致連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也跟著公開表示沒所謂接待。
林佳龍火速處置,昨已指示觀光局撤除該主管職務,並降調接受後續調查,算是及時止血。
只是,拔官降職賠得了旅服員工父子確診的身心損失?要是因此出現群聚感染,甚至出現國內防疫破口,陪喝咖啡聊天等官員老爸來接機的代價,恐怕再多調查懲處也擔不起。
台灣進入防疫作戰關鍵期,每天不斷有境外移入案例湧出,國門是首道作戰防線,不僅外國人進不來,從國外回來的台灣人也都得居家檢疫十四天,甚至還不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返家,就是為了盡量降低有風險的人與群眾接觸的機會。
需要立即居家檢疫的人,入境後竟還能與人在機場群聚喝咖啡,這與近來一大堆居家檢疫或隔離的民眾,偷跑出去的違規防疫破口行為,有何異?這就是我們的前線作戰?
重要警職人事權 該轉型了
2020-03-31 00:19 聯合報 /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內政部部長徐國勇(中)前往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備質詢,面對移送警政署長陳家欽一事,徐國勇不回應媒體,僅表示在委員會內遵守議事不接受媒體提問。記者曾原信/攝影
內政部長函送警政署長違法案,有些人可能認為無關緊要,有些人可能正在觀看好戲,但對警察人員而言,可能內心正在淌血。因為不知為何而戰,尤其是那些在第一線的基層同仁,不知他們內心會不會想,「我們第一線即使裝備不足仍然在拚生死,您們卻在上頭一直在拚權力」?
警察近十年來的表現,普獲民眾與外國人的好感,都認為台灣治安應可排在健保、交通、人民善良之後,成為台灣的優勢之一。例如晚上十點婦女仍敢出門,到派出所報案沒有警員敢拒絕等,即便最近的監看居家檢疫,警察也用盡餘勇使命必達,照理這種精神應該與醫護人員同受讚揚的,但兩位大人卻吵給外人看了,要叫基層內心如何興起榮譽感?
我認為,爭吵的標的恐怕不是區區的兩線四星職務,而是更大的各縣市警察局長或中央重要警職等職務。因為警察與檢審不同,警察著重一條鞭式的領導,而不是個人的獨立辦案,警察除擁有刑事偵查權外,更具備行政調查權,同時更是各機關處理行政事務的幫手。例如這次為共同防疫,各縣市警察局替衛生局所作的種種協助即是,試想各縣市若無警察協助,單憑衛生局人員有辦法監管嗎?有辦法執行衛福部長的指令嗎?從而可知,警察是各縣市政府推動政務的利器,從來了解這個利害的縣市首長,無不用盡全力想要主導警察局長的人事權。
然而,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第廿一條卻規定:「警察職務之遴任權限,劃分如左:一、警監職務,由內政部遴任或報請行政院遴任。二、警正、警佐職務,由內政部遴任或交由直轄市政府遴任」。警察局長當然是警監職務,其遴任依法文明定,權在內政部或行政院,從來不是在警政署長。警政署長甚至對警政、警佐職務也不能與聞。這種規定若放在衛生福利部,恐怕衛福人員要跳腳了。但這是戒嚴時期至今的條文,未曾修改過,即使換黨執政已然二輪,仍然無人願意改變,甚至警政署長人選還要總統點頭,這是為什麼?因為,這支隊伍好用嘛!
但在換黨執政期間各縣市政府首長,都對警察局長人選沒有意見嗎?卻不盡然,因為實況是,多數內政部長對警職人選都會尊重警政署長的安排,至多由警政署長向有意見的地方政府首長,建議及說明為何局長是這個人選。
只是,中央政府換黨執政後,有行政院長主張「各縣市警察局長應備妥三人供地方首長挑選」,這麼一來,警察局長的人選就要讓一大夥人相爭起來了,同時警政署長也越發難做了。這些都是由來於「解嚴了,但國家的內政治理卻沒有跟著轉型」,仍然依照舊有的條文及習慣所致。
我以為國民黨天天想著要如何重回執政,卻對這種放在眼前的最好的「轉型議題」而不顧,實在是不聰明。倘若能在立法院挑起這個議題,並集結人力,提出正確的主張,不但有助於五二○以後的話語權,並對國家、人民會有真正的助益,因為一個有實力的隊伍,若能以全新的規範及賦予有意義的使命,哪些人民、哪個政府會不要?
「中華民國台灣」 是一把雙面刃
2020-03-31 00:09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大選後接受BBC專訪,蔡總統呼籲中國大陸面對事實,尊重台灣。蔡總統表示「我們不需要宣布自己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已經是獨立的國家,我們稱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中共黨媒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稱,民進黨當局訴求「中華民國台灣」,為推進漸進台獨的操作手段。部分媒體意有所指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吳斯懷書面質詢,質疑蔡總統試圖以「中華民國台灣」置換民進黨長期主張台灣是「獨立國家」政治理想。無論是大陸質疑「中華民國台灣」是「漸進台獨」,或藍營質疑民進黨將「中華民國工具化」,或民進黨將「中華民國台獨化」,其實忽視「中華民國台灣化」現象與趨勢。
「中華民國台灣」論述等於將台灣提高到與「中華民國」等同的地位,改造「中華民國」的傳統表徵,此為台灣「國家化」的重要步驟和巧妙手段。中華民國其實歷經台灣化過程,從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直至民進黨執政後中華民國是台灣。中華民國台灣化過程稀釋台灣獨立傳統意涵,邊緣化追求法理台獨目標,台灣獨立不再是追求建立「台灣共和國」,反而是「中華民國台灣化」徹底邊緣化傳統獨派主張「中華民國外來政權說」;追求「台灣共和國」目標讓位於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
外交部與陸委會解釋中華民國為我國國名,然在實務上則是交替使用「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民國」。且為避免國際社會混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常以「中華民國(台灣)」分別之。但「中華民國台灣」所轄領土範圍,若係指涉台澎金馬為治權範圍,殆無疑慮。然若指涉是主權範圍,恐怕這個「中華民國台灣」就不再是憲法意義上中華民國,而是主權及領土不及於大陸的另一新國家。民進黨政府並未嚴謹定義與區隔其間差異。
民進黨的台獨論述轉型,歷經「中華民國被台灣化」、「台灣獨立被中華民國化」的雙重轉化過程,最終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是民進黨主流論述。新潮流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曾指出,鑑於中國當局步步進逼,迫使民進黨開始有「中華民國都顧不住,還顧到台灣共和國」的想法。既然提中華民國不可行,提台灣共和國更不可能,「中華民國台灣」說法反成為政治理想與政治現實妥協結果。蔡其昌也表明,現中華民國與台灣已成為同一組概念,中華民國已經被民進黨接手。對照同屬新潮流系準副總統賴清德主張「務實台獨」,表示台灣已經獨立,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同等於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民進黨「中華民國台灣」論述存在雙面刃效應。若依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意義解讀,中華民國的主權及領土範圍限縮在台澎金馬。但蔡總統又提出依據憲法、兩岸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既不能公開宣布中華民國主權不及中國大陸,也不能論及主權僅局限台澎金馬,導致主權所及與領土疆域界定模擬兩可。儘管民進黨公開不承認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也不敢公開追求法理台獨及公投正名。同時,這惡化台灣政黨對立、族群衝突及統獨爭論,從而裂解國家認同。
一生捍衛中華民國的郝柏村
2020-03-31 00:28 聯合報 / 周陽山/金門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行政院前院長郝柏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郝柏村先生日昨辭世,嵩壽一百零一歲,這是中華民國的國殤!
郝先生是國軍在位最久的參謀總長,也是台灣民主化轉型過程中,讓人深深感念的國防部長與行政院長。他一生努力奉獻,為捍衛中華民國、穩定兩岸情勢、維持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而矢志不渝,居功厥偉!
郝先生畢業自黃埔軍校十二期,在抗戰期間,他是國軍基層軍官,冒險抵禦日寇,出生入死,為國效命。他也是兩岸高層將領中,極少數在退休後遍訪抗戰廿餘主要戰場的老兵,而且撫今追昔,寫下了珍貴的歷史紀錄。他在盧溝橋的抗戰博物館中,正告世人:必須尊重歷史,敬重每一位抗日英雄。他要讓大陸同胞清楚的知道,「對日抗戰是蔣委員長領導的」!
在民國47年(一九五八年)的八二三炮戰中,金防部副司令官趙家驤、章傑、吉星文不幸殉難,國防部長俞大維與司令官胡璉等人負傷。郝先生當時年僅三十九歲,擔任最前線小金門師長。炮戰爆發後的第三天,他在指揮所中,以半分鐘之差,免於被炮彈直接命中,真可謂福將。共軍在隨後一個月之內打了四十七萬發炮彈,其中有一半落在小金門,平均每一平方公尺的土地上,著彈六十發以上,足見戰事之慘烈!
郝先生擔任軍事首長期間,走遍了台澎金馬每一個碉堡,他一步一腳印,親自慰問戍守前線的將士,為捍衛中華民國、保衛民眾安全與福祉而盡心盡力。他推動國防現代化,經國號戰機、天弓飛彈、雄風飛彈、虎型戰車,都是在他規劃之下建置完成。他也確立了預算制度,提升了國軍素質,改善了軍公教的待遇與福利,至今猶令人稱道。
他擔任行政院長共三十三個月,首重改善社會治安,以保障民生樂利與經濟發展。在他任上,推動了六年國建,主催了辜汪會談,規劃了全民健保,而且強化法治,安定股市,改善兩岸關係,也衝高經濟成長率,使台灣面目一新!根據天下雜誌民調,在他主政兩年後,民意支持度高達百分之七十三,另外有八成民眾高度肯定他的魄力與領導能力。這是當前政壇罕見的民間聲望與輿論支持。
郝先生生活規律、有守有節,十分重視運動與養生,身體一向健朗。在他耄耋之年,猶不斷著書,包括《郝總長日記中的經國先生晚年》、《八年參謀總長日記》、《郝柏村解讀蔣公日記》、《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郝柏村回憶錄》等書,均引起兩岸與華文世界的高度重視。
在郝先生一百歲的壽辰餐會上,他特別對我叮囑,要爭取在金門設立戰爭紀念館,系統的收集並陳列重要的抗戰史料與畫卷,讓兩岸同胞清楚的瞭解國軍在抗戰中犧牲奮鬥的貢獻!
而今先生仙逝,他留下的叮嚀和未竟的使命,還有待我們持續努力,求其實踐。
缺一念之仁 類包機增加多少生命風險
2020-03-31 00:25 聯合報 / 陳潔明/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由華航執飛的類包機起飛前往上海,搭載第三批滯留湖北的台灣民眾返台。記者鄭超文/攝影
民主政治的最根本倫理,就是政府成立之目的與首要任務乃在保護人民之生命、自由與財產。這是英國哲學家洛克在十七世紀就已經清楚說出來的道理。
政府防疫也一樣,最終目的就在保護人民之生命安全。防疫是手段,保護人民之生命安全才是目的,手段的考量不能重於目的,如果對手段的堅持,反而對目的造成損害,就是本末倒置。
政府堅持武漢同胞回台,必須乘坐包機,甚至在航空公司註記,不許其單獨返台。這完全是因手段而傷害目的。在包機洽談不順情況下,寧可阻絕這些同胞的回台管道,也要堅持用政府規畫的方式輸運。這種堅持有什麼道理呢?目前歐美有多國都是疫情嚴重的地方,甚至超過大陸,為何不見政府要求所有人必須包機回台呢?
如果政府真正重視的是在外台胞的安危,應該是每個地方都有因地制宜的模式,只要達到保護同胞目的,手段方法不拘,而不是堅持一種橫濱模式,結果反而讓同胞身陷險境。
固然,國內的同胞之生命安全,政府有責,但是對這些在外的同胞,政府仍應盡最大的責任與能力給予保護。絕不能只為在國內的多數人而犧牲在外的少數人。當代政治哲學已經不只一方批評過這種只顧多數人,犧牲少數人做法是不正義的。
因為政府已經宣示了一定要包機,這兩天又臨時通知,武漢台人必須到上海乘坐「類包機」,致使數百同胞,不得不扶老攜幼,連夜長途跋涉千里,顛簸行車十二小時,趕赴上海,甚至被迫機場過夜。這一路上又增加了這些同胞多少生命與安全的風險?
在上位者,只要有一念之仁,就可免去這數百名同胞,長途跋涉的艱辛與風險,可解民於倒懸之苦。對照一下,韓國瑜在小林村國賠訴訟案上,不僅放棄上訴,同時個人自掏腰包替小林村民付了百萬元訴訟費,使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這就是在上位者的一念之仁。
隔離病房消毒工作,誰擔起?
2020-03-31 00:15 聯合報 / 高克培/醫(台北市)
收治確診病例的負壓隔離病房一直有病毒存在。記者陳靖宜/攝影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針對社會「為何確診個案出院比例低」的問題表示,這是因為等待呼吸道病毒陰轉所需要花的時間非常長,有的還長到四、五十天。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已證實新冠病毒離開人體可以存活三至四天之久。筆者提出一個可能性,就是患者生活的周圍(負壓隔離病房裡)一直有病毒存在,隨時伺機入侵患者,而這些病毒都來自於自己,只沒有及時「被消毒掉」而已,這些病毒與患者之間產生了平衡。
如果消毒疏漏太多太久,病人等於活在病毒愈來愈濃厚的環境內,即便常洗手,也難免再感染自己,也就是說,即使身體免疫系統力抗、企圖消滅已進入體內的病毒,就算成功了、症狀也消失了,但是體外的病毒仍然不絕於途地侵入患者,就像是用愈來愈髒的水洗澡,身體怎麼洗得乾淨?
醫療機構因應新冠病毒感染管制措施指引裡有關消毒的規定:每日應進行「最少 一次」環境清潔工作,尤其對於手部常接觸的表面,應「加強清潔工作、增加清潔頻率」。至於如何加強清潔工作和增加清潔頻率,該規定沒有提及。另外,工作人員則「盡可能避免使用派遣或外包人力」。然而在台灣醫院的清潔工作幾乎都是外包,他們與醫院之間的合約早在疫情發生前簽訂,很難想像都能共體時艱、加強工作、增加次數,而且外包人員的工作品質也不宜由我們已經累翻了的醫護監督保證。醫院清潔員薪水又比外面低,本來就缺人,疫情更加速他/她們的離職潮,令人憂心。
隔離病房消毒工作的重要性比之病毒的治療(事實上,無特別有效治療法)不遑多讓!筆者建議,我們可以開始統一規定住入負壓隔離病房好手好腳、特別是年齡不很大的患者應該負起一點責任,參與「救治自己」的工作-除了睡眠,每天每兩小時一次(愈勤愈好),用醫院提供的消毒水替自己的小環境做消毒的工作,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就算是體能治療也不為過。或許如此,不但可以減少清潔員的工作負擔與感染風險,更可能可以早點解決醫護「確診個案出院比例低」的困境。
學生服儀 交給家長學生訂吧!
2020-03-31 00:12 聯合報 / 陳宏煇/大學教官(新北市)
教育部提出新版「學生服裝儀容之原則」草案,再掀服儀零處罰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教育部提出新版《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草案,明定高中服儀委員會的學生代表應占三分之一以上,每三年應檢討相關規定,並刪除輔導管教措施當中的「公共服務」,而兒少及學生團體則呼籲教育部應移除「書面自省及靜坐反省」,並督導學校不能「繞道處罰」等,真正落實服裝儀容解禁。
擔任教官十五年來,最討厭的就是管學生的服裝儀容,只是有些學校從頭到腳都要管,像是頭髮不能過長、不能奇形怪狀,沒有換季不能穿長短袖、裙子不能過短、襪子和鞋子要白色、襪子長度要高過腳踝等。這些規定以過去的標準來看都很正常,但現在的學生有自我的想法,對於這些規定根本難以接受。
筆者在國、高中(完全中學)及大學服務,發現少部分國、高中生在服儀上喜歡與眾不同,到了大學反倒不在服儀上玩花樣,但如果越管他,他就越唱反調,因而造成師生緊張關係。
個人的看法是,學生服儀就由家長和學生代表去折衝訂定,學校則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依據結果去管理,不要既制定規矩又要監督管理,這樣只會讓學生及家長都不服氣,「兩面不是人」的結果,便是常年都在處理同樣的問題,服儀問題永遠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