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1378/web/
◆ 聯合報社論/基層忙著防疫,高官忙著爭權奪位
◆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部會高官之子?
◆ 經濟日報社論/救市用力過猛 經濟恐陷險境
經濟日報社論/救市用力過猛 經濟恐陷險境
2020-03-29 23:2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且一發不可收拾,何時能達高峰並開始緩解尚難判斷。在上個月疫情尚未全球蔓延時,一般對經濟情勢的預估還屬樂觀,認為疫情若能像SARS般很快獲得控制,經濟成長只會些微下修,且期待能有V型反轉。但到如今,對比小規模、短時間的SARS已顯得不切實際,疫情對經濟衝擊將更甚於2008年金融海嘯已逐漸成為共識。
面對嚴峻局勢,從美國開始,還在敵暗我明的情況下,包含大幅降息、大規模量化寬鬆、鉅額財政支出等激烈貨幣與財政紓困政策瞬間出籠,希望透過提供大量流動性來解救危如累卵的經濟。只不過面對這次幾乎史無前例的疫情衝擊全球經濟,這些瞬間爆量的傳統政策是否有效,還是反而可能將經濟推入險境,值得商榷。
傳統貨幣與財政政策主要的作用在於刺激需求面以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但眾所周知,肺炎疫情一開始對經濟的衝擊是生產斷鏈造成的供給不足問題,很不同於金融海嘯時的需求不足問題。因此,美國聯準會數日內兩度非例行性緊急降息總共6碼的做法遭致不少批評,被認為未能對症下藥,甚至有「降息就能順利復工嗎」之譏。雖然疫情的主要衝擊現在已明顯轉移到需求面,但如今全球需求不足的危機比金融海嘯時更為嚴重,是一種有錢也很難消費的情境。這也使得提高流動性的成效受到很大的限制。
政府提供大量流動性往往很難避免累積資產泡沫的代價,但如果可以達到解決企業周轉困境與維持個人購買力的效果,這樣的政策還算可以接受。但如果實體經濟的產出無法擴張、消費行為還是受到抑制,政府所增加的流動性就只能流向堆高資產價格,使得泡沫迅速累積甚至長期化。更嚴重的是,高流動性同時也容易豢養、維護沒有競爭力的殭屍企業,帶來長期債券違約風險,傷害金融體系,導致更大的危機。金融海嘯時,各國掀起降息救市的風潮,儘管部分達成經濟復甦的成效,但負利率的不正常情況至今猶存,多波量化寬鬆政策也導致與實體經濟不相稱的股市、房市榮景。也無怪乎有專家指出此次疫情只是刺破美國泡沫經濟的一根針。
正由於此次疫情對經濟衝擊的型態與金融海嘯有很大的不同,不但需求不足很難靠提高流動性來解決,供給斷鏈的危機也不是提供企業資金就能緩解,因此這些劑量又大又猛的政策可能很難有使經濟復甦、遑論振興的實效。只要疫情不趨緩,經濟衝擊就很難避免。
總體經濟是一個有機的結構,在太平日子裡,金融面與實體面相互幫襯、互利共榮,使經濟盤旋向上;反之,在遇到衝擊時,金融面與實體面就容易利益衝突、相互拉扯,使經濟盤旋向下。在疫情致使眾多企業營運受困甚至有倒閉危機時,金融業面對的違約倒帳風險已高,還必須受命紓困擴大授信,尤有甚者,大幅降息以致利差空間縮小,使得金融業的經營雪上加霜,面對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一旦實體經濟的危機蔓延到金融業,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絕對不只現在預估的慘狀而已。
上述邏輯放諸四海皆準,台灣自不例外。近日對於銀行業對企業授信仍採保守態度的情形,不但立委抨擊,行政院也打算設立「溝通協調平台」來盯緊銀行對企業紓困。要金融挺產業固然無可厚非,但目前台灣金融業的海外曝險已高達近20兆台幣,占所有曝險的近六成,面對全球經濟蕭條,金融業的壓力與困境已大,政府也不得不顧慮。政府在要求金融紓困企業之時,如果真的要「超前部署」,在紓困之餘,還真的想要振興、調體質,就不應毫無標準地一味挺企業而陷金融業與整體經濟於險境。對於不符未來潮流、不具競爭力、長期可能違約倒帳的企業,現在就應因勢利導地處理,或引導退場,或鼓勵合併,才能維持一個長期還能相互幫襯、互利共榮的基本盤。過度壓迫金融業或過度維護企業,不但很可能將已然脆弱的經濟推向險境,實也無法因應未來可能面對的激烈產業競爭。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部會高官之子?
2020-03-29 23:5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發布的透明度,頻引發質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央疫情中心資訊發布的透明度,頻引發質疑。先是一名空服員確診,資料僅說她在美國、印尼工作;其後,台大不滿中研院拒絕提供四名確診者活動足跡,在臉書開嗆。最近,又有一名觀光局駐機場旅客服務中心人員確診,與他接待某「部會高官之子」有關,後者同日也出現在確診名單。
台大嗆中研院,表面上是雙方認知不同,實則是台大校園的防疫難度要比中研院高出許多。兩機構間往來密初,台大過去兩周有七百多名師生和中研院有過接觸,對方若不公布確診者足跡,將變成台大防疫破口。但是,中研院以衛福部不允許揭露為由,以太極拳回應。
這裡形成了一個資訊揭露的迷思:不許公布個資,是為了保護確診者隱私;但資訊透明化,其實是為了提供民眾防疫自保的指南。不僅台大如此,一般民眾亦復如此。鑽石公主號郵輪在台停靠,疫情中心曾發出「細胞簡訊」提醒民眾自主檢查,不就是為了這目的?
觀光局人員受到感染,則更可議。這名人員廿日接待自菲律賓返國的「部會高官之子」,三天後即出現發燒等症狀,廿八日確診。那位「之子」,則是居家檢疫時發病,也在廿八日確診。人們好奇的是,在疫情如此嚴峻的時刻,機場人員還要被派去接待年僅廿多歲的「高官之子」,這是官場禮節太周到?還是蔡政府送往迎來規格升級了?
「之子」可以保密,但全民都很想知道誰是哪位高官。
聯合報社論/基層忙著防疫,高官忙著爭權奪位
2020-03-29 23:5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為陳家欽案,蘇貞昌(右)日前重話批徐國勇(左)。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全台基層人員忙著防疫大作戰時,政府高層卻忙著人事大亂鬥。內政部長徐國勇史無前例地將警政署長陳家欽以「偽造文書」罪名移送台北地檢署,北檢卻以「程序不完備」為由退件,直接打臉徐國勇。閣揆蘇貞昌也參上一腳,怒責徐國勇未據實以告,又召見陳家欽勉他堅守崗位。一個警政人事案,政府高層從行政、立法、內政、警察、檢調全部亮劍對決,這場政治鬥爭之凶狠真是史上罕見。
陳家欽為護航其署長辦公室愛將升官,已幾度受到爭議,從警察內部網站到媒體、周刊,一路對他追殺。陳家欽施展刀筆吏的功夫玩人事任命遊戲,不論是否沿襲陋規,他當然要為護短徇私負責;尤其內部公文遭流出,更暴露警界內部的不滿四溢。更令人吃驚的是,民進黨高層也赤膊介入鬥爭,不斷緊咬追殺,為爭奪警政職位使出渾身解數。
內政部長名義上雖是警政署長的上級長官,但向來尊重警政署的人事部署,極少插手。但徐國勇上任後,主導警界事務卻相當積極,使得他和陳家欽之間關係緊張。前年九合一選後的警界人事調整,徐國勇和陳家欽對多位人選意見相左,在蘇貞昌的支持下,陳家欽版勝出,也種下徐、陳今天惡鬥的遠因。
去年徐、陳交手時,對陳家欽最惡毒的攻擊是:陳是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同學,警政人事部署是讓「侯系人馬」當道,也為自己政治前途布局。陳家欽也非省油的燈,在人事簽文前先向蘇貞昌報告,「蘇陳版」當然壓倒「國勇版」;陳家欽對徐國勇毫不客氣,也讓徐國勇「刻骨銘心」。
內政部長和警政署長失和,已是政府施政大忌;而徐國勇和陳家欽過招不斷,還涉及民進黨派系奪權恩怨。徐國勇是林崑海之「海派」要員,陳家欽則是「新系」總管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的愛將,林崑海和陳菊前年在高雄市長初選中結下恩怨,因此陳家欽成為林崑海打擊對象,頗有代主受過意味,也顯示綠營派系爭權之複雜。
最可議的是,正當舉國面對新冠肺炎的抗疫大戰,徐國勇不能潛心率軍為抗疫貢獻心力,卻一馬當先扮演派系鬥爭的戰將,令人匪夷所思。陳家欽有徇私之失,徐國勇原可斥令他糾正;但徐國勇捨近求遠,將相關調查送監院、北檢等單位,欲置陳家欽於死地。如此「魚死網破」的鬥法,顯示徐、陳兩人已難以共事,並直逼蔡英文和蘇貞昌必須給個答案。
疫情當前,徐國勇非要將陳家欽護短的情事不斷升溫上綱,就是不識大體地為國家添亂,讓蔡政府蒙羞。兩人恩怨,竟連北檢都難倖免,更說明民進黨派系惡鬥的盤根錯節,徐國勇要扳倒陳家欽並不容易,海派想直取陳菊又談何容易。當這些政府重臣都以派系利益為先,不思政務輕重、不顧政黨形象,如何讓民眾相信民進黨執政大公無私?
當蘇貞昌最近大動國營事業人事,引發蘇系、新系是否分手之說,顯示民進黨派系大戰早已啟動。蘇貞昌除藉人事調整逐步厚植個人實力,更利用決策變動對新系、正國會、海派施以顏色,早已引發黨內議論。徐國勇對陳家欽動刀,也許是想先下手為強,讓自己有保位籌碼;偏偏這一刀掃得很不「順時中」,也難怪府院要對這場亂子大為震怒。
一切爭鬥的源頭,都因蔡英文總統連任後的接班想像,民進黨各派系的卡位布局已難以按捺,各派系爭先恐後。蘇貞昌絕不吝於展示自己的無上霸權,最高行政首長能用的權力,他一定用到底;而徐國勇的暴衝,何嘗不是蘇揆的「縮小版」?民進黨的權鬥一向是真槍實彈,「徐陳之亂」只是鳴槍起跑,接下來還會有更離奇詭異的腥風血雨。蔡總統目前冷眼看著派系惡鬥,仍在伺機出手,其快狠風格絕不遜於蘇貞昌,人們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