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渡/澎湖與台灣命運之謎
◆ 劉維公/口罩社會症候群
◆ 陳立恆/發狂的地球,利益相關的全球未來
◆ 楊志良/新冠肺炎的最糟情境
◆ 薛承泰/天擇的再現
楊渡/澎湖與台灣命運之謎
2020-03-05 00:10 聯合報 / 楊渡(作家)
國防安全研究院指出,澎湖戰略地位已超越金門、馬祖,是反制共軍登陸台灣本島重要屏障。圖為國軍漢光29號演習澎湖實彈操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院日前宣布,澎湖戰略地位已超越金門、馬祖,一旦失守,台灣面臨無險可守的困境。這其實不是新發現,回顧台灣史,澎湖自古就是攻台的第一步。
一六二二年荷蘭聯合英國人攻打澳門,想趕走葡萄牙人,占有中國貿易,卻被打敗,逃回海上,於是轉進澎湖,此時明朝海防空虛,澎湖被占。荷蘭司令官雷爾生很高興的寫給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說:「這裡土地很肥沃,可以種植,也可以畜牧。」後來才發現食物不夠,這裡只有魚,沒什麼肉,自此出海劫掠福建、廣東沿海農村,甚且抓中國老百姓,賣到巴達維亞當奴隸。利邦上尉日記裡寫著,有一次士兵抓了太多人,就「乾脆丟下海去餵魚」。
荷蘭的殘酷行徑,引起福建百姓反感,明朝決定出兵澎湖,把荷蘭趕走。荷蘭軍只好撤退到台南,以此出海劫掠福建月港與馬尼拉的西班牙商船,間亦劫掠日本商船。澎湖的戰略位置,由此可見。
一六六一年四月,鄭成功要攻台,船隊從金門渡過黑水溝到澎湖,休整避風再出發。據說當時鄭軍乘大潮自霧中進入鹿耳門,荷軍一覺醒來,只見滿港船桅如森林,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
一六八三年施琅攻台也是先攻下鄭軍的地盤澎湖,鄭軍內部士氣不振,還未開戰就派人投降了。
一八八四年清法戰爭,法國先攻打台灣不成,隔年攻打澎湖,想先切斷大陸奧援,再拿下台灣。卻不料澎湖發生瘟疫,法軍大將孤拔在馬公病逝。
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之後,日本想占領台灣也是先攻占澎湖,切斷大陸的連結。三月廿四日,李鴻章在春帆樓被刺客刺殺的時候,正是日軍攻占澎湖的第二天。隨後的談判,李鴻章對台灣已經沒有籌碼。乙未戰役,台灣只有孤軍作戰。
最有意思的是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七日,蔣介石在上海、杭州失陷後,從定海飛到湖湖,休整了七天,廿五日才飛高雄。
在兵荒馬亂的年代,這珍貴的七天時間,這個倉皇辭廟的元首到底在想什麼?他在等待什麼?歷經戰亂、流離、背叛,誰還可以相信?那是什麼樣的心境?
現在澎湖還保留著他當年住過的第一賓館。傳聞他是怕台灣不穩,美國想拉攏陳誠據台,讓他變流亡者,所以要等陳誠來見他,以確保安全。後來陳誠來了,他飛到高雄,由孫立人和彭孟緝保護。但他還是在高雄住到六月下旬才上台北。
如果你現在去澎湖,荷蘭當年在海邊建的基地遺址還在,面海之處,炮鎖海域,確是戰略要地。清軍的海防堡壘也還在,可以想見清法戰爭的海戰場景。而日軍為攻打台灣先攻澎湖的那一片海灘,如今依舊,附近海域的白沙平坦漂亮,確是登陸的好地點。春日來此,你可以想像那一年春天,日軍的戰艦從海上浮出來的剎那,澎湖漁民心中的驚訝。
歷史早已證明,澎湖是連結台灣與大陸的紐帶,也是遏制東南亞海上交通的樞紐,絕對是戰略要地。無論誰占領澎湖,台灣孤懸外海,已如探囊取物。
然而,澎湖也可以是和平的象徵。它長長的歷史扉頁,從荷蘭、鄭軍、清朝到日本,每一個戰爭遺跡,都可以說出一段精采萬分的故事,見證最真實的近代史。這何嘗不是觀光最好的文化資產,也是大航海時代的見證。更何況它還有許多沉船故事可以訴說。
澎湖,彷彿是解開台灣命運之謎的那一把鑰匙。
(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