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名家觀點】善用AI 提升金融競爭力

【名家觀點】善用AI 提升金融競爭力


2019-04-18 02:18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

人工智慧(AI)無疑是當今全球最火紅的議題。AI的應用已相當廣泛,舉凡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及智慧金融更是方興未艾。根據Gartner於去年中的估計,全球AI產值在民國111年(2022年)可達3.9兆美元,對GDP的貢獻更是顯著;也因而,全球主要國家莫不全力投注於AI的發展。
台灣科技實力在全球舉足輕重,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的晶圓代工獨占鰲頭;據此基礎發展AI,應相對具有優勢。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民國107年(2018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第17;其中,企業效能中的金融項由民國103年(2014年)的第16名一路下滑至第21名。AI具深度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完成部分金融工作自動化;還具有精實作業流程、提高企業生產力的潛力。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亦曾多次表示,AI最好的應用領域之一就是金融業,因為這是唯一純數字領域
AI在金融業也是應用最早、最成熟的領域;隨著金融科技(FinTech)興起,目前在智慧金融、智慧保險發展更是如火如荼。智慧金融的領域主要包括財富管理(理財機器人應用)、智慧客服、信用風險管制及精準行銷等。進一步言之,一、「機器人理財,Robo-Advisor」透過大數據及計量模型,結合專家智慧,同時也能依據使用者之風險屬性提供自動化及客製化的投資組合財富管理服務,並向使用者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理財機器人可服務人數較理專多數十倍、不受時間限制,其優勢明顯可見。商業智慧預估,全球由機器人管理的財富將在民國109年(2020年)突破8兆美元,較民國104年(2015年)的千億美元成長80倍。德國安聯集團於民國106年(2017年)發表的調查報告,台灣平均每人的金融資產淨值約為342萬台幣,名列亞洲第二和全球第五名,顯示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無窮。因而,財富管理不僅是銀行的主要獲利來源之一,更是兵家爭奪之地。目前已有多家券商及銀行引進不同型式的理財機器人,但泰半仍與理專搭配,欲達全權委託,仍須一段時間調適。
二、智慧客服應用。隨著AI技術的迅速發展,智能客服業已成為各金融機構積極發展熱點。除可讓民眾透過各式聯網裝置與機器人互動聊天,提供客戶24小時不間斷的線上文字對談,幫客戶解決疑難雜症外;尚可運用智能語音、智能圖像及生物特徵識別等AI技術在分行進行迎賓導覽與語音互動的工作,以及線上查詢信用卡可用額度、消費明細、繳款紀錄、帳單金額、紅利點數、補寄電子帳單等服務,讓金融服務更便利有趣,顯著地提高客服滿意度,減少客服人力。三、信用風險管制應用。包括AI核貸模型、反詐欺、反洗錢、信用評估、保險定價已上線,可藉此提升業績及降低違約及洗錢等風險。
另銀行利用AI發展「智慧鑑價」系統,客戶可立即取得房屋鑑價結果,大幅縮短鑑價時程,提升客戶增貸意願及營運績效。
四、金融業若能透過AI、大數據與雲端計算分析客戶特徵及社群行為,則可進一步提供模組式差異化產品與服務,進行金融精準行銷。
除銀行外,AI在保險業的核保、出單、理賠應用也能發揮成效,有效提升業績。持平而論,AI與金融產業相輔相成,台灣的全球競爭力亦可節節高升;但台灣金融科技(FinTech)競爭力在亞洲已開發國家中,仍落後新加坡、香港、日本和南韓,居亞洲四小龍之末,應再加把勁。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