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411/web/
◆ 聯合報社論/那些不起立鼓掌的人,總統不知道原因嗎?
◆ 聯合報黑白集/辣台妹的行李箱
◆ 經濟日報社論/凝聚共識 確立經濟發展路徑
經濟日報社論/凝聚共識 確立經濟發展路徑
2019-03-29 00:4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議題在沉寂幾年後,近日又重新躍然於新聞版面,但是朝野看法分歧,這也凸顯台灣各界對於應有的經濟發展路徑認知差異之大,而且老調重彈,似乎也意味著台灣找不出更好或更能落實的經濟發展政策,只好繞回傳統思維找尋突破點,不免令人憂心。
事實上,從馬政府到蔡政府對台灣經濟發展路徑的思維,並非沒有共同點,就是均強調台灣應該由過去要素驅動、效率驅動的經濟,快步走向創新驅動的經濟。蔡政府的5+2產業創新計畫正是此一思維的具體呈現。
走向創新經濟是台灣歷經痛苦而淬鍊出來的方向。台灣經濟長期依賴出口貿易,既深且鉅。然而成也貿易、敗也貿易。在全球金融海嘯時,台灣出口衰退的幅度幾乎是全球之最;民國104到105年(2015到2016年)的出口連續衰退也導致經濟成長低迷,這些都說明了過度依賴貿易,容易受到國際景氣波動的狙擊。即使沒有景氣波動風險,為了要讓「貨出去」,要素驅動、效率驅動經濟的特徵,便是不斷仰賴政府提供更多的水、電、土地、勞工,以壓低生產成本來創造產值與出口額,其所帶來的微利與低薪惡果,不正是目前全民批判政府,必去之而後快的目標。
所幸從馬政府到蔡政府都看到轉向創新經濟的重要性。前兩、三年,有關鼓勵創新創業、打造良好新創環境、連結矽谷、發展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討論頗為熱絡,5+2產業創新計畫也如火如荼展開,看來情勢一片大好,台灣的產業創新升級轉型有望。
然而,去年底的大選除了為政黨競爭態勢之外,事實上也衝擊了經濟發展的思維和步調。「人進來、貨出去、發大財」瞬間獲得選民青睞,取得經濟發展思維最具共識的位置,也逼使執政黨不得不向此一趨勢靠攏。於是,我們看到,新聞聲量最大的產業不是科技業或傳統產業,而是農業─水果出口儼然成為重要的經貿議題。且不論農業產值或從業人口所占的比例,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良性競爭」比拚水果的出口額時,別忘了「新農業」乃是蔡政府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一,因此中央政府在宣示出口實績之際,實在應該再向全民清楚闡述「新農業」政策的具體內容、進程與實績,以爭取全民支持,這才是真正的「良性競爭」。
須知「人進來、貨出去」不等於會發大財,台灣一直是全球最會「貨出去」的國家之一,但相較以往,卻愈來愈難因此而發大財。我們若不再重視產業的創新轉型,而只是重視屬於營收而非利潤的出口額,則只是走回老路,非但難以發大財,微利低薪的窘況只會更難突破。
自由經濟示範區事實上是「人進來、貨出去」邏輯的延伸。類似這種經濟特區的設計,幾年前曾在一些國家蔚為風尚,但一來日、韓等國顯未成功,二來不符合當今強調公平貿易的國際趨勢,這個當初就頗具爭議的政策如今看來,其政治上的考量可能遠大於其經濟上的意涵。
除了示範區的攻防外,若觀察執政黨近日的拚經濟政策,包含拚台商回台提供租稅假期、未登記工廠就地合法、產業創新條例租稅優惠再延續十年等,也都是短期的利多大放送,在政治上正確而安全,但是在引領產業結構創新改革的氣勢上已大不如前。
今年的全球經濟需求趨緩已成了各國隱憂,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國出口已經連續幾個月衰退,因此,今年要靠「貨出去」來發大財,已確定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困難事。今年肯定不會亮眼的經濟數字,當然難免成為即將到來總統大選的攻防,這雖是民主政治的常態,但負責任的朝野政黨與民主政治應該學習適度放棄政治算計、好好檢視經濟問題、凝聚發展共識的時機。
聯合報黑白集/辣台妹的行李箱
2019-03-28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右)和蔡阿嘎互動賺點閱率。圖/摘自YouTube
有志大位的政治人物都拚命轉型成網紅,當不了網紅,也至少要「蹭網紅」,靠著與網紅同台賺點閱率。蔡英文出訪前就刻意安排與多位網紅同台,一下子授旗給蔡阿嘎,一下子又讓網紅打開自己的出訪行李箱,蹭得不亦樂乎。
相較於小英在鏡頭前大方敞開行李箱,她的兩岸政策卻遮遮掩掩像黑箱。韓國瑜曾嗆她的「三不」政策,是「既不愛中華民國、又不要九二共識,又不敢台獨」,要的只是權力而已。蔡英文也從來沒有讓人民看清楚,她有哪些法寶可以讓「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相反地,兩岸關係搞僵,人民的荷包也扁了。
比起來,賴清德旗幟鮮明的獨派色彩顯得坦誠得多。但最近他為了爭取在黨內初選出線,又把自己的台獨信仰硬拗成「台主」,以為這樣就可以糊弄過去,露出他虛狡的一面。
年初,蔡英文因嗆「習五條」網路聲量回升,因此以「辣台妹」沾沾自得。但這些作法,雖能讓支持者歸隊,卻無法美化她治國無方、經濟無著的現實。正因民調無起色,才必須找網紅取暖,這樣的總統辣什麼辣?蹭網紅這招柯文哲早就玩過,一天跟一個網紅開直播,結果呢?他已快被邊緣化了。
除了秀行李箱裡的泡麵、頸枕外,外界更希望看到的是,「總統級」的開箱文裡有哪些能讓人民吃得飽又高枕無憂的法寶。然而,看蔡政府過去三年的成績,只能套那句網路用語:「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了。
聯合報社論/那些不起立鼓掌的人,總統不知道原因嗎?
2019-03-28 23: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近日官兵競相政治表態惹議,圖為蔡英文總統視察軍方。圖/翻攝蔡英文臉書
一位派赴尼加拉瓜受訓的王姓少校,除在臉書表明「出櫃女同志」身分,盛讚蔡英文是「最有勇氣總統」,並批評邱毅、歐陽娜娜及「前國軍現任叛國賊」。對此,國防部卻稱王少校所言是表達中華民國軍人身分,對其立場表示「尊重」。三天後隨即有一蕭姓士官長跟進投書媒體,感謝蔡總統秉持不畏強權的台灣精神,正是「不被中國併吞」的主因。文章還稱:台灣若不否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國際怎會援手?
近年台灣社會對國家認同撩亂分歧,「中華民國」雖堪稱多數人的共識,但各方對「中華民國」的定義又不盡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國軍近年能做的就是求同存異:堅守中華民國法統,對中華民國的定義則不深究,以免介入黨派之爭。例如,軍方近年提及對岸用「中共」、「中國大陸」稱呼,而不是獨派使用的「中國」。相對而言,蔡總統平日雖以「中國」稱呼對岸,到軍中談話仍避免直呼「中國」,以示對軍方傳統的尊重。這當然也是知道軍心攸關社稷存亡,不可輕易動搖。
但如此勉力維持的脆弱平衡,已難掩軍人的效忠教養越來越難維持的窘境,如今更可能因為少數軍人的冒進表態而被打破。軍人效忠的對象是國家,而不是政黨,更不是執政者;因此對政治應該保持「不語」,以維持超然。個別軍人若對敏感議題公開表態,甚至刻意凸顯自己的軍職身分,絕對是民主國家大忌。試想,今天表態挺蔡英文的若不是少校或士官長,而是麾下有百輛戰車的旅長、有數十架戰機的聯隊長公開對政治選邊表達「個人意見」,那將是何等局面?
軍人公開發表與政策相悖的立場,當然違反專業倫理。但即使是宣稱「支持」、「擁護」元首或政府,行為不當亦無二致。這種作法不僅形同逢迎求進,更可能在軍人群體中形成壓力,迫使其他成員跟進附和甚至加碼演出,否則即顯得自己不夠「忠貞」。
王少校的文章發表於個人臉書,尚可說是心情表達;而蕭士官長具銜投書媒體,卻是蓄意公告周知的政治表態。其原因,正是國防部對王少校的表態予以「尊重」肯定,其他軍人當然食髓知味,伺機跟進。本報稍早即曾提醒國防部,必須重申維持「軍人不宜對政治公開表態」的紀律,但國防部卻置若罔聞,果然隨即有人起而效尤。
美國將領不在總統的演說中起立鼓掌,除表示軍人效忠的對象是國家而非元首,也在保持軍人不輕易附和的尊嚴。反觀台灣,在社會大眾的國家認同日趨分歧後,竟連國軍競相阿諛附和都無法約束。國防部若不亡羊補牢,持續漠視,那就等著拍馬倖進之輩群起爭鳴。更危險的是,若有立場迥異的官兵發表抨擊政府的言論,將使國軍陷入相互攻訐,紀律徹底撕裂,屆時軍紀如何維持?
軍方姑息這種明顯違背軍人倫理的行為,顯是唯恐得罪「層峰」,因而無法懲前毖後,導致事態惡化。對於官場文化衍生的陷阱,蔡總統以及國安高層必須明確提醒軍方秉持「軍人不語」原則,要求任何個別官兵均不應對外政治表態,更不可在軍中動員「筆的隊伍」來影響輿論、批評異己。當行政部門已嚴重「政黨化」,國軍若也失去中立,後果不堪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