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老農津貼調整 別淪政策買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會為無能的執政者上戰場
◆  聯合報黑白集/余天讀懂小英之心嗎?
◆  經濟日報社論/老農津貼調整 別淪政策買票





經濟日報社論/老農津貼調整 別淪政策買票


2019-02-28 00: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立法院備詢時,對立委提出老農津貼要改成「依據GDP進行調整」,表示認可;此事恐引發爭議,在形成政策前,行政院應從長計議。依現行規定,老農津貼每四年依消費者物價(CPI)調整一次,目前每個月每人發放7,256元,依主計總處估計,如果依CPI調整,明年每人將發放7,556元,國庫將增加約20億元支出;而如果依GDP調整,每人將多發413元達7,969元,國庫因此將增加約30億元支出。明年正好是老農津貼調整年,又正逢總統、立委大選,政府此時討論此一話題,難免引人聯想有政策買票之嫌
老農津貼是在民國84年國民黨執政時開始發放,當時每人每月發放3,000元,後來每次選舉都變成政策買票的工具之一,兩黨相互加碼,提高到現在每人每月發放7,256元,遠遠高於國民年金的給付。農委會去年給付的老農津貼總額達到527億元,造成政府龐大的財政負擔,而為了減輕政府負擔,以及避免「假農民」的情況,前任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在民國103年時,將老農津貼的請領資格改成必須滿15年以上,大大減少了老農津貼的總支出
其實老農津貼由「依CPI調整」改成「依GDP調整」,政府總支出只會增加約10億元,財政負擔並不會增加太多;但是每次遇到選舉年,就會有人打破原則,試圖調整老農津貼,明顯地想要利用此一政策來提升選情,此種作法實很難令人接受。
老農津貼改變調整方式有兩個問題,第一,原本依CPI來調整的主要理由是,物價上漲時會侵蝕到原本給付的購買力,影響被補貼者的生活,因此才要依CPI來調整給付金額,以確保生活條件不會因物價上漲而受損。但是,改成「依GDP調整」,則沒有任何理論基礎,而且一般而言當GDP上漲時,經常是高所得者漲得多,中低所得者漲得少,如果老農津貼依GDP調整,其調整比例就會高於所有的中低收入者,這種作法是否合理,還有待商榷。
另一個問題是,老農津貼與國民年金、勞保年金一樣,都是重要社會福利項目,而社會福利支出首重公平原則。原本這三項給付都是依CPI做為調整標準,如果老農津貼突然改成依GDP調整,那麼國民年金和勞保年金是否也應該比照辦理?不然,為何獨厚老農津貼?如果都比照辦理,處理的工程可就浩大了。
其實最近政府推出的一些政策都是明顯的補貼或是放水,讓人不得不聯想到與選舉有關,是否屬於「政策買票」的作法?比方說,上周政府宣布將推出「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方案,擬針對八年以上的計程車汰舊補助,每輛車的補助從15萬到35萬元,預計將有3萬多輛車受惠,估計政府將支出約50億左右。雖然之前政府曾提出過類似的補貼,但是之前的補助金額少,而且主要目的是要減少計程車的廢氣排放,例如補貼計程車改成油電混合車等;更重要的是,之前的補貼時點與選舉沒有牽連。另一個例子是,前不久,政府也提出要把一些不合法的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化,這種任意放水的作法是否也是為了選舉,而去討好某些特定選民?
總之,政府照顧弱勢團體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論是農民或是計程車司機等,政府都應該提供更多的照顧和協助。但是政府在提出政策時,應該要考慮得更為周全,既要合理也應盡量公平。許多重要政策平時就應該做,而不是遇到選舉年就猛灑錢,這樣很難讓人不去聯想到「政策買票」。尤其是,原本一個不錯的政策構想,如果變成「政策買票」,而被社會大眾反對,最後反而無法推動。我們希望政府在推動各項民生政策時,能夠真正以蒼生為念,不而是處處為了選票考量。








聯合報黑白集/余天讀懂小英之心嗎?


2019-02-28 00:15 聯合報  黑白集
三月立委補選,余天強調三重如果選輸,民進黨就被打趴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知練了什麼神功,蔡英文的行事風格越來越奇特。她組織內閣「敗選聯盟」,顯非一時興起,領銜的蘇揆現在又招募了雲林敗將李進勇出任中選會主委。接下來,必定還有敗將入朝為官,只待把位子排好。
若懂得蔡英文這種「敗就是勝」的哲學,接下來三月的四席立委補選民進黨候選人都應該知道自己要怎麼做。在台南陷入苦戰的郭國文,在新北被另一「賣菜郎」緊追的余天,現在一點都不必害怕選輸,當然更不必一心求勝。在蔡政府「敗者必有重賞」的政策下,郭國文和余天無論如何都已立於「不敗之地」
蔡英文的做法,若解讀成「阿Q」的精神勝利法,則未免低估其智巧。從某個角度看,小英練的是「積小敗為大勝」的秘技:只有先創造一連串的挫敗,才能激起民進黨反攻逆襲的鬥志,拚死命在明年大選為她奪得連任。也因此,唯有集合這些九合一敗將組成復仇者聯盟,才能使命必達,因為他們求勝的動機最強
蔡英文不怕敗將,甚至很需要他們。她討厭的,是說真話的人,尤其對「國王新衣」口無遮攔的人。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曾預言民進黨九合一會大敗,最近又直言台南、新北的補選會輸掉,於是他就迅雷不及掩耳地被開除了黨籍。這只能怪他自己,娘娘不愛聽的話,幹嘛一直講?
南鯤鯓曾神準預測「武則天坐天」,今年卻開不出國運籤,是一樣的道理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會為無能的執政者上戰場


2019-02-28 00:1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院備詢時表示,若兩岸真打起來,「剩一支掃帚都跟他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升溫兩岸緊張,營造台灣瀕臨中共吞併的劍拔弩張危機這在美中兩強對峙背景中,或謂具有說服力。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就在蔡英文蘇貞昌接力模擬兩岸開戰肉搏場景時,美中貿易談判突見峰迴路轉之勢;接著,就是川普與金正恩在越南舉行美朝廢核峰會。在這樣的和解聲中,整個東亞情勢驟然只剩台灣海峽戰雲詭譎
蔡英文說,台灣承受中國大陸第一波攻擊後,希望他國強烈表態施壓。蔡英文利用兩岸砲火,為其連任宣言製造磅礡的聲光效果,蘇揆立即附和「就算只剩一支掃帚也要拚命」。這樣的政治高調能喚回多少選票,其實很難估計。畢竟,若發生解放軍第一擊,蔡蘇等政府要員均可躲在裝甲車中進入衡山指揮所,流血傷亡的是軍人和百姓,什麼減稅、發年金的政策利多瞬間全成廢紙。領導人親口表述開戰,在任何國家都是很嚴肅的事,包括正在規劃逃避中美貿易戰的台商或外資,也得重估在台投資風險
辣台妹的「重鹹」口味,也許有助於拉抬其聲望於一時,卻無助於強化人民對無能政府的效忠與支持。蔡英文內政不治失去人心,重新出發後,不僅集結被人民淘汰的失敗者組成執政團隊,繼續從事惡政,還不斷誇大兩岸的苦大仇深,藉精心鋪陳的「緊張情勢」對在野黨政治禁足,禁談兩岸和平協議,並限縮申領大陸居住證者的公民權,阻礙地方政府兩岸交流蔡政府擅長築牆,把不同意見者扣上「叛徒」罪名
事實上,保台抗中並未讓蔡英文民調回春,她的支持度依然低迷。相形之下,支持九二共識、單挑蔡英文兩岸政策的韓國瑜,則支持度繼續攀升。因此,民進黨只能繼續醜化國民黨扭曲政府捍衛台灣決心,並以國共內戰協議失敗為證,咬死和平協議就是「投降」。其實,回看十多年前的台海危機,執政的民進黨作了什麼,人們便知「抗中保台」究竟是誰的戰爭
民國94年(二○○五年)春天,中共人大針對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主張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將「一中原則是和平統一基礎」、一國兩制、三通,以及對台動武三條件等台灣問題處理訴諸法律,引起國際憂心台海波瀾再起。在美國壓制下,府院低調,陸委會主委吳釗燮一面抨擊中共,一面呼籲國際社會表達關切,共同譴責中共當局。但美國的回應僅是表示「遺憾」,繼續敦促雙方對話解決分歧
更值得關注的是,反分裂法通過後,台灣內部爭取三通及赴陸投資聲浪高漲,國共隨即舉行了「連胡會」。次年接任閣揆的蘇貞昌,基於更上層樓的企圖,全力推動八吋晶圓等高科技廠西進、直航包機與觀光客來台,台積電登陸便是蘇揆政績。今天的「辣台妹」,正是當年幫蘇揆「西進政策」打下手的。
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與《反分裂法》的對台動武三要件相比,火藥味並無過之。十幾年前,扁面對武力併台,尚且重申對話和解,還放手讓蘇揆大搞西進。若以今日蔡英文的標準,扁蘇豈不等同賣台,比吳敦義更不可饒恕,而當時她不就是「賣台幫凶」?更不堪的是蘇貞昌,昔日為逐大位力抗獨派,贏得企業界「做實事」的讚譽;豈料政海失意十多年,重返廟堂竟淪為抗中部隊馬前卒。蔡蘇如此反覆,足證「抗中保台」完全只是一黨之私,完全著眼選戰
李登輝、陳水扁都曾面臨中共文攻武嚇,都不致如蔡英文這般,一邊喊著敵軍將來,一邊懇求國際馳援。蔡英文這種不計實力放話、不為和平避戰的態度,已把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形象摧毀殆盡。蔡總統還未走到宣布台獨,就先想把人民推向戰火邊緣,這是她為權位的孤注一擲但是,人民會想為無能的執政者去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