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301/web/
.聯合報社論/細說「合而不同」的台日關係
.聯合報黑白集/柯P浮動的「透明」
.經濟日報社論/臉書落腳新加坡的警訊
經濟日報社論/臉書落腳新加坡的警訊
2018-09-11 01:1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臉書將投資逾十億美元在新加坡興建亞洲首座資料中心,原本也是候選地點的彰化縣落空。 (路透)
臉書(Facebook)近日宣布將選擇新加坡,打造亞洲首座資料中心,預定將投資10億美元,正式宣示先前爭取不遺餘力的彰化出局。對此經濟部表示,雖然沒有成功爭取臉書來台投資,但是近期將邀請臉書高層訪問台灣,臉書將會提出更多計畫,可能包括資料中心、人才培訓,以及創新研發等項目,以強化與台灣的連結。
對於未來臉書高層來訪,台灣各界當然是樂觀其成;但也期望臉書可以真正落實推動一些合作計畫,有助於台灣在此領域的成長,而非只是有名無實的虛晃一招。
但是我們也必須檢討,臉書為什麼跳過台灣而選擇新加坡,以做為未來招商引資的殷鑑。經濟部指出,臉書選擇新加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新加坡可以提供100%再生能源的環境,由此凸顯台灣能源轉型必要性,這點當然是毋庸置疑。但是也必須可以確保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維持能源供給穩定性;如果連這項起碼的條件都無法達成,台灣未來在競逐外資的戰場上,將會遭受更多的挫敗。
臉書也列舉新加坡雀屏中選的其他原因,台灣幾乎沒有一項比得上。首先是完善的基礎建設,此次彰化出局的重要因素就是水、電等供給能量及配合時程,無法符合臉書期待;另外由於土地取得必須透過公開標售,並無其他優惠方式;臉書認為這會使其取得土地成本偏高,因而打退堂鼓。
充沛且優質的人力資源是新加坡的另一大優勢,新加坡長久以來即對高階人力具強大吸引力;台灣雖然人力素質優秀,產業結構完整,但近年來高階人才外流嚴重,甚至已成為全球高階人才主要輸出國,兩者相比高下立見。
臉書也指出,新加坡中央的經濟發展局與地方政府,兩者搭配良好,合力促成此投資案,是新加坡另一大優勢。而台灣在此方面,仍有需要強化的地方;特別是在中央與地方法規的協調,配套措施的完善,以及招商策略的一致,均是台灣必須急起直追的地方。另外新加坡主管機關,有很大的行政裁量權,可以根據外資的規模及特性,提供客製化的配套措施及優惠方案,也是台灣不及之處。
臉書也特別推崇新加坡良好的經營環境,指出新加坡在聯合國全球經商環境的國際評比中名列第一。經商環境的評比包括申請投資、開辦企業、申請各式許可、執行契約,以及之後的相關程序,範圍非常廣泛。台灣雖然已經改善不少,但仍存在一些繁文縟節,以及申請時程延宕的問題,在亞太地區也落後於香港及韓國,未來仍有改善的空間。
臉書選擇新加坡的另一原因,是新加坡過去已經成功吸引谷歌(Google)等大型企業設立資料中心,可以發揮產業群聚效應。目前谷歌在彰化也有設立資料中心,但是並不及其在新加坡的規模。事實上谷歌是在新加坡成立資料中心後,後來才在彰化設立第二個。所以彰化信心滿滿認為新加坡土地小,若臉書未來擴廠,必會循此模式設立第二座資料中心,彰化將會是首選。但是未來無論機會如何,我們何時才能由「備胎」轉為「正胎」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希望政府可將此次爭取臉書來台投資失利的經驗,徹底改善其中的缺失。特別是在數位科技經濟時代,投資的模式與以往有很大的轉變;另外隨著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全球有走向貿易保護趨勢下,跨國企業為了分散風險,也會有一波較明顯的調整投資布局。台灣必須掌握此次機會,化危機為轉機;而非只是避重就輕,文過飾非,否則台灣很難在吸引外人投資中脫穎而出。
聯合報黑白集/柯P浮動的「透明」
2018-09-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宣稱,政府相關資訊應盡量公開讓市民運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幾年前的社運有個主軸叫「反黑箱」,柯文哲乘著風潮而起,提出了「開放政府,公開透明」的政見。當時他宣稱,除了機密資料,政府相關資訊應盡量公開讓市民運用;但四年過去,此話幾遭遺忘,柯文哲更為所謂的「透明開放」發明了浮動標準。
「柯式透明化」的浮動標準,第一個轉捩點,是在他身陷大巨蛋停建爭議時。他因被發現私下密會遠雄董事長趙藤雄,而辯稱公開透明要在「合法範圍」內,可以公開就公開,公開透明「是一個理想」。外界無法理解他為何非要以「密會」方式會見趙藤雄,但從此之後,他「透明」的定義便加了一層紗。
最近柯文哲為果菜市場改建案槓上吳音寧,透明的標準又再次改變。他說,所謂開放透明,不是什麼東西都上網直播,「這樣太表淺」;而是攸關人民利益定奪時,政府要負責作完整說明。至此,柯式的透明即無關機密、無所謂合法,就只剩他說了算。
其間,柯文哲談透明,也出現過一些自打嘴巴的例子。例如,去年參加雙城論壇的講稿,不但涉及欺瞞,更傳出打壓媒體報導情事。又如,說要落實遊說法,將關說市府案件全數公開;但四年下來只登錄了三十件,今年甚至掛零。連他自己都承認沒落實。
政治人物言行反覆的不少,但對自己核心價值大言不慚、卻出爾反爾的,卻不多見。四年不到,號稱「政治素人」的柯文哲,恐怕讓很多老牌政客自嘆弗如。
聯合報社論/細說「合而不同」的台日關係
2018-09-11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總統日前接見日本東大「兩岸關係研究小組」,籲台日合作拓展第三國市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日前接見日本東大「兩岸關係研究小組」,談到中共對我打壓越來越強,而台日間則享有共同的價值和理念,希望雙方能合作拓展第三國市場。與此同時,外交部也編列一千五百萬元作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宣傳經費,遊說相關會員國助台加入第二輪談判,這有賴日本的協助。由此可見,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蔡政府仍將「聯日抗中」當成外交主旋律。
蔡政府可能忽略的是,隨著美國貿易及外交戰略的改變,包括川普總統揚言將把下一個貿易戰的矛頭對準日本,既現實又務實的日本政府已悄悄琵琶別抱,逐漸向中國大陸靠攏。簡言之,隨著形勢變化,台日共同「抗中」的理念已露出「合而不同」的氣味。這點,若駐日代表謝長廷未據實向蔡總統報告,就是失職或欺瞞。
事實上,從年初開始,日本政治人物訪問北京便絡繹於途。先是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開路,率領一個五十企業主的龐大訪問團,參加大陸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次代表團成員中,還有安倍的秘書官今井尚哉,為安倍帶去給習近平的親筆信。這是日本政府首度以行動表態,對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表達高度興趣。
八月底,安倍的政治親信——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親自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中日財務對話」。會中,兩國除重啟中斷多年的「貨幣交換協議」,也達成擱置爭議、攜手拚經濟的共識,為安倍下月的訪中之行鋪路。由此可見,利用《中日和約》四十周年的契機,達成中日兩國關係正常化,已成為安倍的當務之急。
長期以來,中日關係一直有一個特殊的輪迴現象:只要美日同盟關係緊密,日本的外交天平便會向美國傾斜,堅信只要美日關係好,日本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就會變好,並把美國當成是抗衡中國大陸的後盾。然而,一旦美日同盟出現漂流,日本就會重新回到亞洲,它積極改善與鄰國的關係,並拉攏中國大陸作為平衡美國的籌碼。而如今,中日關係大幅改善,就是美國勢力逐漸退出亞洲,以及美國大打貿易戰的陰影下,交錯產生的結果。
川普上台後,雖宣布以「印太戰略」取代歐巴馬時代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但他立場反覆且口惠而實不至,迄今僅出資一.一三億美元。最近,川普更宣布將不參加今年在亞洲舉行的「東協峰會」及「亞太經合會」,這都讓亞洲國家質疑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決心。
川普的反覆無常,也促使日本轉而強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例如,日本今年便大陣仗參加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利用這個平台與俄羅斯、蒙古及韓國等鄰國強化雙邊關係。本月下旬安倍料將順利完成其首相三連任,他計畫在十月底訪問大陸,並邀請習近平於明春訪問日本,使中日關係重返正常軌道。
再看,川普在美朝關係緩和後,開始對中國大打貿易戰,並宣布提高亞洲汽車的進口關稅。而大陸是日本第二大貿易國,美國則是日本最大汽車出口國,這些,都讓日本經濟頗受衝擊。川普近日更點名日本是其貿易戰的下一輪對手,要削減雙方貿易逆差,當然令日本繃緊神經。日本稍早重啟延宕多年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也積極推動大陸主導的RCEP,表示願將印太戰略與一帶一路連結,尋求中日經濟的共存共榮。
從這些發展看,日本為提升中日關係所採取的「西望政策」,除了戰略移轉的需要,也有國內經濟需求的考量。在日本積極營造「安習會」的氛圍下,台灣牌將是它無法迴避的政治命題。可以預見,日本抗衡中國的力道將越來越弱,對於台灣要加入CPTPP將更為謹慎;如此一來,台日的價值同盟將更「合而不同」已可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