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重振觀光業 經濟才有起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與陳明通,內外區隔或錯亂政府?
聯合報黑白集/蔣月惠「咬」出遮天手
經濟日報社論/重振觀光業 經濟才有起色






經濟日報社論/重振觀光業 經濟才有起色


2018-07-22 00: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交通部觀光局公布去年國際觀光產業產值為123.2億美元,比前一年的產值133.7億美元少了7.3%;若折算成新台幣則少了13.3%。再與2105年的143.9億美元相比,更顯出台灣觀光外匯收入下降的嚴重性。由於觀光產業不但產值很大,而且提供了非常多工作機會,對台灣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政府應該要拿出更有效的方案,來重新提振台灣的觀光產業。
其實從數據上來看,過去三年的國際來台觀光人數分別為1,044萬、1,069萬與1,074萬人次,人數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為什麼國際觀光收支卻下降這麼多呢?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觀光客結構的改變
自從兩年前蔡英文總統就任以後,兩岸關係急凍,也使得陸客來台觀光人數驟減,過去三年陸客來台人數逐年減少,由418.4 萬人減少到351.1萬人,再減少到273.3萬人次再依過去觀光局統計,以2015年為例,陸客每日人均支出達到227.6美元,與日本觀光客相當,是外來觀光客中支出最高者之一。而現在雖然國際觀光客人數總量沒有減少,但是少了的陸客,由東南亞國家的旅客填補。
依觀光局統計,過去三年東南亞觀光客人數逐漸增加,由142.6萬人到165.4萬人,再增加到213.7萬人次;但是東南亞觀光客的每日支出比大陸要少很多,而且他們來台灣停留的時間也比陸客要短,使得過去三年國際觀光客來台平均停留時間逐年下滑,由6.63 天下降到6.49天,再下降到 6.39天。另外,國際觀光客平均每天支出由 207.9美元減少到 192.7美元,再減少到185.4美元。也就是說,東南亞來台觀光人數的成長,完全無法彌補陸客人數下跌所造成的衝擊,停留天數及每日支出都明顯下滑,最終造成觀光外匯收入大幅減少。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原先陸客比較多的觀光景點,就可以明顯感受到陸客減少所帶來的影響,包括墾丁、日明潭、阿里山、士林夜市及六合夜市等,最近的生意都明顯下滑,這些都是陸客減少所造成的直接影響。
其實台灣的觀光產業遇到的問題還不止如此,由於軍公教年改造成退休軍公教人員收入預期會減少,也導致國內旅遊同樣出現問題。依觀光局統計資料,去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旅次為1.83億次,比前年的1.90億次減少了3.6%。值得慶幸的是,平均停留時間和每日支出都略為增加,使得去年國人國內旅遊總支出為4,021億元,略高於前年的3,971億元
如果將國內觀光收入與國際觀光收入相加總,去年觀光產業的總收入為7,770億元,比前年的8,293億元整整少了523億元
而且,今年以來,由於受到軍公教退休人員年金改革的影響,國內觀光已經受到明顯的影響,今年觀光業將面臨更嚴重度小月的情況。由於觀光產業提供了非常多弱勢工作者的工作機會,因此當觀光產業不景氣時,必然會使這些工作者更不容易找到工作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部門應該正視國內觀光產業嚴重衰退的問題,及時拿出有效的政策來重新提振觀光業。除了用補助國外觀光客的方式以外,如何去推動各觀光景點,或是各觀光夜市的特色,也應該當作重點工作。比方說,台北市曾經舉辦過多次的牛肉麵大賽,這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活動,讓到台北來的觀光客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
其實台灣各地都有出色的店家,觀光局可以考慮推動全國性的大賽,或是協助各縣市都去舉辦這類的競賽,造成話題,推廣到國際。另外,以前曾大力推動的「一鄉一特色」政策,也是一個很好的作法,現在應該可以重新考慮擴大類似的措施。唯有讓每一個鄉鎮都有他們自已的特色,如此才能重振台灣的觀光產業的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蔣月惠「咬」出遮天手


2018-07-22 00: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屏東縣議員蔣月惠咬警行為可議,但也揭露土地正義的真相。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漫畫/波波

屏東縣政府執行公勇路牴觸戶拆除作業時,無黨籍議員蔣月惠到場抗議,爆發咬女警手臂及隨後的道歉暴哭事件。蔣月惠咬警的行為當然可議,但若非這一咬,又豈能咬出台灣尾「遮天之手」,咬破民進黨假性土地正義的真相
公勇路拓寬固是著眼公益,但執行手法卻爭議重重。例如,為何不優先利用台鐵土地,卻非拆民房不可?為何在仍有拆遷戶不同意情況下「拂曉攻擊」,出動優勢警力強力拆除?甚至傳出縣府逼迫不同意戶簽署同意書,與工程三億多總經費急著核銷有關。
讓人瞠目結舌的,是輿論風向的大逆轉。一開始,縣府及多數媒體只鎖定蔣月惠咬警及失禮暴哭情節,將她描繪成粗暴而失態的女議員,警方則更硬將她移送法辦,綠營也出動網軍攻擊她作秀。直到有民眾看不下去,點出蔣月惠「暴衝」的真相,說出她在屏東不貪不黑、幫弱勢發聲的種種,才瞬間翻轉故事情節,刷新其形象
蔣月惠這一咬,不僅咬出了台灣尾官員「隻手遮天」對異己文攻武嚇的霸行,更咬出當今執政者對土地正義的浮動標準。巧的是,那天正當蔡英文親臨苗栗大埔見證當年遭拆除的張藥房正要重建,自詡是「台灣進步的里程碑」;與此同時,屏東卻在公勇路強拆民房,重演當年苗栗拆大埔的公權力暴力。只是,屏東這次更加演了抹黑民代的戲碼,而蔡英文卻渾然不覺她的正義大話已撞上冰山。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與陳明通,內外區隔或錯亂政府?


2018-07-22 00: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表示,兩岸往雙方不設前提、坐下來談的方向努力,見了面總是好說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經歷一波外交戰與軍事施壓後,兩岸近月來在美中貿易戰的全球博弈格局中,又展開新一輪隔空對話。從六月廿五日蔡英文接受法新社專訪,到七月十三日「連習會」,再到七月十八日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訪美,兩岸之間既見尖銳的交鋒,也互留了緩衝的餘地。
蔡英文在法媒專訪中拉高對抗大陸的姿態,呼籲國際社會共同遏止中共的霸權擴張,但也表達了對「蔡習會」的期望。習近平則藉「連習會」的舞台重申「九二共識」,表明絕不容忍台獨勢力興風作浪,但也強調政治分歧不應影響兩岸交流合作。陳明通在美則控訴北京在國際社會銷溶中華民國主權,請求美國敦促陸方不要片面破壞台海現狀,但也期望雙方各自尋求內部的共識,兩岸進行務實溝通對話。
蔡英文的談話主要是面向國際社會,陳明通的訴求對象也是美國,習近平則選擇直接面對台灣民眾。雙方皆刻意釋放一些訊息給對手,但難在兩岸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礎,對話難以對焦。
其間,兩岸對制度競爭的辯論,值得注意。蔡英文近期幾次兩岸談話,都公開呼籲國際社會以價值同盟共同制約中國。習近平則藉著會見連戰,首度公開要求兩岸相互尊重彼此的制度選擇,除展現高度的制度自信與道路自信,也旨在回應蔡英文以民主價值為名的叫陣。
陳明通訪美,是蔡英文民主戰略的重要環節,也對「連習會」作了直接回應。陳明通指出,中國大陸堅持有別於「西方議會民主」的發展道路及制度選擇,走向集權專制,創造霸權;但缺乏反映民意與問責制的制度設計,無法有效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社會矛盾,顯現出「中國模式」的缺陷與侷限。陳明通是在美國人面前直接挑戰「習近平思想」的核心。
關切中國大陸的民主進程,不僅是普世價值的關懷,對台灣安全也是多一層保障,並有助於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然而,號召圍堵制約中國,卻是十足的冷戰思維。且不說連法新社在專訪時都反問蔡英文:「國際社會在這方面的態度,您不覺得失望嗎」;事實上,川普政府的作為,也正將民主價值與美國外交政策脫鉤。我們當然歡迎台美關係提升,但難道蔡政府看不出來,此刻美國對台灣的關注並不在民主價值,而是在美中大博弈裡的「台灣牌」價碼?
另一段對話也頗具意義。習近平向台灣民眾重申「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特殊心態」;並以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為例,說明他的強烈民族和歷史責任感。陳明通則是民進黨政府官員首度表達能體會「近代中國所遭受西方列強的壓迫,已沉澱成整個民族沉痛的集體記憶」。陳明通的重點,儘管在指出大陸內部蓄積對西方主導國際權力結構不滿的巨大能量,引發國際社會疑慮;但兩岸若能對於彼此的「特殊心態」與「沉痛記憶」有更多理解,而不是一味強調雙方的歧異,應有助於兩岸心靈契合。
問題在,蔡政府對兩岸關係所釋放的訊息相當混亂,忽而拉高對抗腔調,忽而穿插釋出善意,讓人難以理解。蔡政府或可稱這是軟硬兩手,民眾卻只覺得步調凌亂,懷疑總統是否真想打破兩岸僵局,更遑論對岸猜得透懂其用意。
例如,蔡英文甚少提「中華民國」,又為「台獨工作者」開脫,並縱容各方「去中國化」及毀蔣公銅像。她近期提到「台灣」與「中國」的對抗,已幾近「一邊一國」的論調。陳明通則在美國極力為「維持現狀」政策掛保證,承認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形成的兩岸分治,提到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台灣尊嚴也毫無扞格。
從蔡英文到陳明通,無論是一種內外區隔的兩手策略,或是一個錯亂政府的表徵,都無助開展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