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頂下/北京勿自毀台灣反獨大平台
.名家縱論/清富,以金剛經為師
.製造新貧 「年改痛苦指數」上路
.總統四項改革 只拚民進黨的未來
.治校願景宏觀…管中閔未上任 怎知不是一流校長?
.從外配身上 看見跨越國界的愛
.排水溝垃圾多 讓高雄治水破功
.畫中有話/陰影中的小確幸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清富,以金剛經為師
2018-07-21 23:45 聯合報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木刻雙色印本《金剛經》,長年典藏在台灣國家圖書館之中,由聯經出版社復刻重印。 圖/聯經出版提供
朋友問我,為什麼不談一點當今的問題。我笑一笑,置答。這是大哉問的挑戰。我一向只談未來及事情脈絡的梳理,當今的問題,其來有自,已像一列往前衝的火車,擋不住了。
人類的思想隨著文明的累積,已像一列無形的火車往前衝,這無形的火車雖看不見,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股洪流,左右了當代人們的思維,很難擺脫。人們只懵懵懂懂跟著潮流走,於是人心逐漸敗壞,古來心靈裡的純淨、安詳與喜悅,也逐漸消失。我想這才是我們應討論的事。
幾百年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民生主義,什麼主義都已實驗過了,為什麼功效不彰?相信一定是與沒有切入問題的源頭核心有關。問題的源頭,在思維模式的正確與否,而不是在社會的表象以不同的意識形態或主義互相爭執。
意識是覺知的能量,意識是「全像」的,意識是連續的。這意識的大海,佛法稱之為「如來藏」,「如來藏」三個字已暗示了意識的連續性或「全像」。
意識裡的念頭像泡沫,剛由無中出現時我們稱為第一念,第一念只是單純的「看到」,例如看到一朵花,這時只是看到一朵花而已。當覺得花很美時,已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分別心的第二念了。然後,起了念頭想摘回家,這已是占有慾的第三念了。這三個念頭像泡沫,是個小小意識,當多個泡沫出現,就成為中意識甚或大意識。意識形態便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而使人的自我逐漸頑強固執不易相處。
當我剛讀金剛經,我很訝異佛陀為什麼一開始只談「善護念」,原來如何保持在意識的第一念是修心養性的第一要務。一進入分別心以後,所有汙染的鍊就開始啟動。如不切斷就越理越亂。在現代的社會環境,要善護念並不容易,但這是絕對必要的學習。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時刻觀照「當下」,當下就是第一念,就是「善護念」的念。
接著,金剛經又談到心量,我常說一個企業家心量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也是從這裡體會來的。金剛經說我們的心量要像虛空那麼大,平常人的自我太窄小,如能擴大到虛空那麼大,自我就變成大我。這比喻在楞嚴經用一句很美的文字:「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來述說。
然後金剛經又提出「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句偈的觀念,使我們有一個修育的目標。人的自我由一個人自顧自己的心量,擴大到要照顧別人的心量,這是由我相進步到人相的現象;因此家庭與公司或企業便成為學習擴大心量的好地方。我一直提倡最好能把企業當家庭來經營,就這個原因。讓家庭的溫情充滿在企業中是能擴大心量的好方法。一個企業如只以報表來管理,不管業績如何都不能說是一個好企業,不是清富企業家的企業。
當心量擴大到眾生相時,關懷眾生的心無遠弗屆,當然也近乎虛空了。所以慈濟的愛心救濟要及於世界各地,那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典範。至於壽者相就更精采了,我們能不能跳脫時空限制,與古人談心,與聖賢論經典,讀金剛經就宛如是在靈鷲山上聽佛陀說法,那美,不是平常人可以體會的。而且如此讀書、感覺及思考,會是一個很棒的觀想修行方法。
無形的火車往前衝,我們只能由個人做起,由自己的企業做起。當以金剛經為師的清富企業家普及到一個程度時,火車會慢下來,世界也會改變的。或許我們仍可再談下去,看看是不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以回到純淨無染心靈的老家。金剛經是最好的處世哲學,讓金剛經深入生活深入社會吧,相信這是現今清富企業家的功課。
星期透視/美中拚經濟 台灣拚政治?
2018-07-21 23:53 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大陸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就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華府的演講回應稱,民進黨當局不行說一套做一套,「我們聽其言、觀其行」。 (中央社)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在美國華府出席研討會,發表演說不但提及中華民國憲法,還論述兩岸歷史的共同記憶,被認為是向陸方傳達善意;另一方面,為討好東道主 ,陳主委批評中國大陸集權管控,改變全球秩序,呼籲建立印太民主聯盟。
陳主委講話看似面面俱到,但訴求對象卻是昨日美國,在美中戰略競爭態勢形成後,美國拉攏台灣制衡大陸的意圖明顯,其兩岸角色,也從化解紛爭的第三方變為直接介入的二.五方,國台辦主任劉結一對陳主委的講話冷淡回應,不令人意外。
過去美國對非民主國家的外交政策,主打民主價值和戰略利益,民國91年(二○○二年)布希總統提出「邪惡軸心」說法,讓人印象深刻。新世紀以來,美國對中政策已鮮少提及民主價值,川普上台後,突出經濟面向的「美國優先」,人權和戰略退位,對一向友好的西方民主盟國不假辭色,對專制國家的領導人,卻似乎頗為激賞。
月前,為了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川普不但提前離開由盟邦加拿大主辦的G7峰會,還批評杜魯多總理「軟弱不誠實」,盛讚金正恩「聰明、可敬」。日前赴芬蘭首府赫爾辛基和俄羅斯總統普亭見面前,在英國批評梅伊首相處理退出歐盟政策不當。和普亭見面時,川普不但否認俄羅斯介入二○一六年美國大選,還批評自己的情報部門。對習近平,川普也屢表讚賞,強調對習「有很高的敬意」。
另一方面,川普對過去美國強調的戰略價值,似乎也意興闌珊。在和普亭會面前,批評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國分攤軍費過低,美國是否退出北約,已成西歐盟邦揮之不去的陰影。美俄峰會上,川普迴避伊朗在敘利亞內戰的角色,也不提俄國併吞克里米亞和出兵烏克蘭的問題。以上事例足以說明,川普對傳統美國外交政策深惡痛絕,亞洲主要盟國日、韓對美國是否繼續承擔防衛責任,憂慮溢於言表。
過去美國經濟強大,開放市場、全球戰略、以及民主價值,乃順理成章成為霸權穩定的三個支柱,而「川普主義」強調的「美國優先」,則是從經濟力的提升,重新確認全球的領導地位,此一關鍵變革背後,其實是中國經濟崛起。
這是為何中國副總理劉鶴五月訪美時,雖承諾採購七百億美元農業和能源產品,卻未獲川普青睞,因為他要的是中國市場全面開放,根本解決對中貿易逆差。明乎於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川普一再刁難美國傳統盟邦,如歐盟、加、墨等國了。川普倡議的,不是義和團式的鎖國,而是利益驅動的經濟民族主義,和習近平「一帶一路」的路徑不同,目標其實是一致的。
假如這就是「川普革命」的話,台灣如何對應?
陳主委演講的起草者,似乎未能充分掌握美國外交政策的變化。陳主委上台前,曾以著名的「納許均衡」期許美中台三邊關係,但如今美國拉攏台灣對戰大陸的意圖甚明,陸方則把氣出在台灣頭上,三邊關係益加失衡。日前蔡總統和企業團體「三三會」見面時,工商大老抱怨本土化多於國際化,反映業界對施政的憂慮。
美中對戰的核心是經濟,台灣似乎未悟出箇中奧妙,如何善用美中兩大市場強化競爭力,應是施政重點。易言之,如何在美中貿易戰中保護台商利益,以及如何擴大陸方市場准入,進而引領國際化,才是陳主委應該傳遞的訊息。
川普反覆無常,習近平蓄勢待發,印證了國際政治中權力與利益的糾葛,台灣豈可不慎?
大屋頂下/北京勿自毀台灣反獨大平台
2018-07-21 23:56 聯合報 黃年
第四度「連習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連戰提出四點意見,分別為兩岸「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雙方「為人民謀幸福,為萬世開太平」;共策「交流合作互利,增進兩岸融合」;協力「促進民權民生,振興中華民族」。 (中新社資料照)
習近平會連戰,一方面是在召喚「兩岸和平發展五願景」那段浪漫的回憶,但另一方面卻也顯示北京此時幾已找不到其他的像連戰這樣的對話對象。
連習會映襯出來的背景是:台灣曾經存在的反獨大平台,無論是在領導人及政策論述上皆呈現出嚴重沒落的敗象。
習近平會連戰,反襯出其實是漸已無人可會了。
最近不到半年的世局變化,自中共十九大修憲至中美貿易戰爆發,從中長期看,中國不無可能成為國際的共同標靶,國際間阻擋或延滯中國崛起的意識正在攀升。國際對中國的看法變了,所以國際對台灣的看法也會改變。
在這個大變化的大趨勢下,武統已更無可能,兩岸問題的解決亦沒有人能定時間表。所以,如果仍有「一個中國」的思維,恐怕只能在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下,透過民主程序來促進「和平發展」,或促成「和平統一」,亦即「心靈契合的統一」。
「和平統一」必定繞不過「民主統一」。要民主統一,就要先使反獨的民意在選舉制度中能夠維持優勢。要贏得選舉,就要維持一個能領導反獨且贏得選舉的政黨,進而要維持一個反獨又能贏得選舉的政治大平台,且要有一個能領導這個反獨政黨及反獨大平台的政治共主。
這個反獨的政黨,反獨的大平台,及反獨的政治共主,皆必須在民主體制中能夠立足。
因此,習近平或許想透過連戰表達些什麼,但不能只看連戰的回應,而要看台灣的民主體制對北京的表達作何回應。同理,連戰對習近平作了回應,但若要發生超過「個人意見」的政治效應,也要通過台灣民主體制的考驗。
在想像中,國民黨未來仍應在台灣社會中承當起支撐中華民國及反台獨的兩岸大平台。然而,國民黨如今幾已成為「四沒黨」。一、沒論述。二、沒領袖。三、沒錢。四、沒少內鬥。這四者中,最主要的是,國民黨沒有可據以成為政治共主的兩岸論述。由於沒有「共主論述」,因此國民黨不能出現領導兩岸戰略的政治共主,內鬥也愈難平抑。於是,四「沒」黨,就會愈來愈「沒」。
國民黨在兩岸戰略上的最大資產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轉化成政治論述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馬英九執政八年中,「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兩岸創造了豐富的正向發展,到馬習會而至顛峰。後來的變化,絕非此一路線的錯誤,而只能說是因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實踐尚不充分且未落實。
否定中華民國,台灣與「中國」即失去聯結。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北京接納了「一中各表」(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作為兩岸關係的運作論述,中華民國在兩岸的聯結作用即可發生,台獨必將受到抑制。
「一中各表」就是前述的「共主論述」。沒有此類論述,國民黨的領袖不可能成為領導兩岸戰略的政治共主,其直接影響,就是台灣社會不可能維持一個反獨的兩岸競合大平台。
但是,北京似乎對這個反獨的大平台無所顧惜。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巨變後,北京反而認為問題錯在容忍了「一中各表」。遂想扶植藍營其他政治代理人甚至培養政治買辦,來分化及壓迫國民黨,欲使國民黨從「一中各表」退縮回去(即使只是口頭說說,好像也不可以)。
這就會使國民黨的領袖失去了成為兩岸戰略共主的條件,且使國民黨愈趨分裂,也就是愈來愈部落化,及碎片化。比如說,洪秀柱又另立兩岸論壇。
這些藍色小部落的小酋長們自相殘殺,國民黨的兩岸戰略共主地位就沒有了。沒有共主,只有一個一個的小酋長,台灣的反獨大平台也就不復存在。
國民黨如果連「一中各表」都不敢說(不能說),在台灣人眼中,它如何能保得住中華民國,更如何能帶領台灣人在心靈契合下、有尊嚴地處理兩岸的「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
說到此處,可將民國94年(二○○五年)的連胡會,與此次連習會略作比對。
十三年前,連胡雙方對兩岸問題的政策思考有較大的交集。例如,連戰在民國94年(二○○五年)當年曾說,「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辜汪會談建立了一中各表的良好契機」;而胡錦濤在民國97年(二○○八年)三月馬英九首次當選總統後,與美國小布希總統熱線電話時也提及九二共識,並稱「九二共識就是指雙方都認知只有一個中國,但同意其有不同的定義」。其實,這就是一中各表。
相對而言,此次連習會中,連戰的說法是:「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兩岸完全可以先透過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來……循序漸進處理歷史所遺留的政治分歧」。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已經變成「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在此先不說二者的內涵及外延有何不同,但至少是在字面上不一樣了,且直覺上語意是緊縮了一些。
這樣的差別將發生如何的政治效應,不會由習近平及連戰二人決定,而要看它在兩岸的「心靈契合」上,及在台灣的民主體制中,將發生怎樣的效應。
我認為,連戰的措辭轉換可能是受到了約束。因為,在中共高唱回歸馬克斯主義之際,連戰此次公開大談深談孫中山及三民主義,仍可見其襟抱。
不過,畢竟連戰說出「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及「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與習近平的「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相對照);這些,都給「一中各表」留了幾分餘地。
若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則不論「求同存異」或「一中各表」,其實說的皆是「繞不開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在「一中各表」或「求同存異」下,如果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在兩岸的價值與角色能有認同感、安全感、參與感、責任感、榮譽感、心靈契合感,及生命共同體感,即有可能在「憲法一中」之下,與大陸推進「和平發展」及「和平統一」的競合關係。
耐人玩味的是,陳明通在華府演說,提及「尊重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個「九二(共同)認知/求同存異」與連戰的「九二共識/求同存異」,能否視為將可相向而行。
連胡會是一中各表,連習會是求同存異。字面不同,底蘊無異。那就是:北京若不給中華民國一個空間,台灣的反獨大平台即不能維持。
因為,台灣最大的反獨大平台,就是:中華民國。
畫中有話/陰影中的小確幸
2018-07-22 00:00 聯合報 陳柏亨
圖/陳柏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