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經濟/鴻海全球運籌 搶當TV新霸主

.聯合報社論..兩個颱風,吹破三個神話
.聯合報黑白集.限不限電,老天作主?
.經濟日報社論.鴻海全球運籌 搶當TV新霸主









經濟/鴻海全球運籌 搶當TV新霸主


2017-08-01 02: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投資美國100億美元設立8K面板廠,政府的回應是呼籲企業要根留台灣;這樣的回應,顯示政府還搞不清楚鴻海要做什麼。台灣8K面板生產還在摸索階段,8K電視產業的發展現狀為零。鴻海的美國投資案完全是採用日本夏普技術,台灣沒有根,何來根留台灣?
台灣今年的電視市場,已經有三、四成的機種是4K畫質,但包含台灣在內,這一兩年世界各國的4K訊號播送都還只是實驗性質;至於8K播送(8K畫質是4K的四倍),全世界也只有NHK這一兩年開始實驗性播放,大規模的一般播送,恐怕要等到2020年的東京奧運。
以8K產品的硬體生產,目前全世界只有夏普分別在2015年和2017年,實驗性地生產了兩款8K顯示器,提供給日本電視台做為影像處理實驗用,產量也只有數百台的規模。
因此8K產業無論軟體與硬體,都可說是次世代的產品,台灣除了面板試產外,不存在所謂的產業供應鏈,所以政府官員所擔心的產業空洞化根本不會出現。台灣政府的恐懼,恐怕來自其舊思維:經濟要發展,就是要外資來投資;台灣企業去海外投資就會造成產業空洞化。
政府的舊腦袋,跟不上台灣企業的全球運籌能力。鴻海的美國投資案,是日本的先進技術、美國的龐大市場商機、難得的政府優惠,以及台灣企業家冒險犯難精神的絕妙結合,政府的官僚體制無法充分體會。
鴻海的美國投資案,並不會帶來台灣的產業空洞化,那麼會帶來什麼可能結果呢?
目前的產業現況是,相較於中日韓產業界,台灣的確在8K液晶面板的生產上站在比較前面的位置。從去年起台灣面板雙虎就有實驗性的試產8K面板,供給SONY、三星與中國廠商,做為各家廠商試做8K顯示器的實驗材料。日本產業界,除了夏普之外,已經沒有生產大型面板的廠商,所以夏普以外的廠商要找台廠供貨;韓國的三星與LG目前集中火力於OLED面板的研發與生產,如試做8K液晶電視則從台灣調零件較方便;中國液晶面板廠的生產技術則還在追趕。
照眼前的趨勢,一旦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從4K全面進化到8K,台灣會是全球高階電視面板供應重要產地,供應中日韓三國企業使用。但是全球液晶電視依舊會是韓國企業主宰。依照2016年第2季的資料,全球家電製造商中,韓國三星主宰液晶電視銷售的48%,LG則占28%。
鴻海的美國投資設廠,正是可以打破韓國企業主宰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台灣只能做為液晶面板供應產地的窘境。鴻海除了美國外,日前也宣布要在廣州將建立最新的10.5代面板廠。
鴻海在全球最大的電視消費地—中國與美國,都建立次世代面板廠與一條龍的電視生產工廠,憑藉其低運輸成本與垂直整合的低生產成本,將使鴻海有機會挑戰三星的液晶電視霸主地位。
再者,目前最先進的OLED面板,三星握有全世界九成的產量,而LG是全球唯一的大尺寸OLED面板的供應商,韓國面板帝國的實力稱霸全球。但是OLED在大尺寸面板生產上難度高,用於生產大尺寸電視,在成本效益上恐怕難與8K液晶面板對抗。鴻海正是從韓國面板帝國的此項弱點下手。
試想三、四年後,鴻海在美國與中國的一條龍廠皆完工,在兩個市場推出大尺寸8K電視,誰能與之競爭?三星、LG若是跟台灣面板雙虎調貨,其成本競爭力恐會輸於垂直整合的鴻海,若是自行設廠生產,做為後進者,生產技術恐怕難與先行投入有豐富經驗的夏普鴻海聯軍競爭。
鴻海正在以其強大的全球運籌能力,決戰三、四年後次世代世界電視產業的霸主。政府與其擔心產業空洞化,不如與日本政府攜手合作,創造台日8K產業發展合作機制,讓鴻海夏普聯軍成為8K電視霸主的同時,也在台日之間培養相關的產業聚落,創造新就業與新科技實力。


聯合/限不限電,老天作主?


2017-08-01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颱風尼莎襲台造成花蓮民營和平電廠鐵塔倒塌,供電將少130萬瓩,若本週延續上週高溫狀況,備轉容量率恐亮限電警戒紅燈,台電30日召開緊急應變會議備戰,呼籲民眾節約用電。圖為和平電廠。中央社



未來幾天,蔡政府很可能會打破一個自二○○二年以來的紀錄:限電。由於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未來幾天的電力備轉容量將只剩下二.一二%,距離限電僅一步之遙。然而,限電危機,真的只是因為天災嗎?
數字會說話。根據台電統計,台灣自二○○八年起,尖峰備轉容量率連續五年保持在二成以上;二○一三年後即每下愈況,到去年只剩十.四%。今年七月,三十天中只有九天是「綠燈」,全都在假日;另有二十天是供電警戒的「橘燈」。亦即,只要上班日,就有限電危機。
換言之,供電吃緊已經變成台灣的「常態」,整個夏季的供電形同是在「走鋼索」,稍微風吹草動,都可能打破這個平衡。所以,問題並不是在颱風吹壞了輸電塔,要問的是:台灣的供電為何淪至「走鋼索」的境地?誰破壞了電力供應的因應彈性?
其實,供電吃緊早已不是新聞,只是政府還在假裝太平。對此,蔡政府的紙上談兵不少,例如:埤塘鋪太陽能電板、農田種電、離岸發電等。然而,這類綠能發電所能供應的電力都很少,多數連輸送並聯系統都尚未建立,完全無法應付緊急情況之用。可悲的是,政府卻只能呼籲大家少開冷氣,而全台最大的備用電力核四卻被封存廢棄。
未來幾年,限電危機恐怕不會離我們太遠;而限電之鑰,則掌握在老天手上。台電只能認真祈禱,不要有任何機組出狀況。


聯合/兩個颱風,吹破三個神話


2017-08-01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南市長賴清德(中)臨時宣布停止上班上課,遭民眾罵翻。記者謝進盛/攝影



尼莎、海棠兩個颱風連續襲台,南台灣慘淹,許多地區一片汪洋;東台灣則發生電塔倒塌,使北台灣限電危機繃到最緊張。與此同時,長榮航空五百多名空服員藉機請假,造成五十航班臨時取消,近萬旅客行程受到影響。為此,大批旅客滯留機場,交通部卻顧左右而言他,無意承擔任何責任。
這兩個颱風,共吹破了執政黨三個神話。第一,是賴清德神話。民進黨正將賴清德北上謀取大位的故事說得有聲有色,但「賴神」處理台南市颱風假問題卻三易其詞,猶豫不決,作出「上午六到八時彈性上班」的怪異決策。直到發現市內各地淹水嚴重,才在上班時刻宣布停止上班上課,但已太遲,因而遭民眾罵翻。
第二,是非核家園的不缺電神話。蔡總統「非核家園」的願景,是建立在供電無虞的前提上。但上周颱風來臨前,全台電力供應已進入橘燈轉紅燈的警戒線,險象環生。這次花蓮和平電廠輸電塔倒塌,電廠雖然無羔,但電力卻無法向外輸送。如此一來,正好吃掉近四%的電力,意味北台灣最近隨時可能限電。
第三,是公權力和公共服務的神話。去年華航罷工,除大獲蔡總統讚揚,也在談判中獲得華航各項優惠獎勵,但運輸事業置旅客權益於不顧卻未受重視。這次長榮空服員有樣學樣,犧牲旅客權益,交通部囁嚅其詞,公權力尊嚴只剩敗絮其中。政府只會講大話,卻無法衡平處理各行各業勞、資、消費者的利益,必然犧牲服務公眾的品質,由此可見一斑。
這次接連兩個颱風,政府氣象預報在路徑預測上都有些失準。但是,在氣候條件特殊的情況下,又有雙颱共伴效應,其實殊難苛責。根據歷年統計,七月平均有三.六個颱風生成,○.八個侵台。今年七月殊不尋常,前二十多天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熱成紫番薯,颱風毫無蹤影。到月底最後幾天,颱風接連生成,尼莎、海棠三天內南北夾擊;宜蘭創下十六級強陣風,屏東佳冬更創時雨量一八二毫米紀錄。未來數日,若引進西南氣流,再繼續連下多日豪雨,南台灣的災情勢必更為嚴峻。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尼莎颱風路徑一路北移,偏離原來預測登陸的花東甚遠,讓北部民眾措手不及。尤其,尼莎登陸是以「內核區」直接衝蘇澳、宜蘭,一舉跳過「暴風圈接觸陸地」的正常前奏,因而創下超越前年蘇迪勒颱風的十六級強陣風,讓北部居民咸感震撼。而且,氣象預報只注意颱風前緣的行進狀況,未特別注意尼莎西南端第Ⅲ象限吸滿水氣的長尾巴,這個部位正好甩到屏東佳冬、林邊等鄉鎮,瞬間強降雨炸翻屏東。
海棠颱風生成後,是否將與尼莎發生「藤原效應」,也是人們關注的事,但民眾從各種管道得到的訊息卻相當有限。一般民眾只知海棠風力不強,後方帶進水氣豐沛的西南氣流才可怕;但氣象預報稱海棠路徑是從東台灣北上,與其他國家研判走台灣海峽北上登陸高屏大不相同。行進路線不同,防救災策略就不同;最後顯示,海棠登陸後不是直線前進,而是轉彎從東部繞回西部。台南的措手不及,顯然與此有關。
各級政府的災害應變中心都及時開設,但居指揮中樞的中央防災應變中心似乎不到位。蔡總統要求提供民眾最新颱風資訊,但應變中心網站災情看板上,卻只有「暫無資料」四個大字,更新進度停留在一天前。試問,連中央應變中心的訊息都如此麻痺,沒有最新資料,各地要如何整備?
尼莎和海棠均非強颱,卻為台灣帶來了治水、供電、交通、農漁業和放假等各層面的不同挑戰,實令人意想不到。五年前,賴清德以南台唯一不放假贏得「賴神」封號,沒想到,他這次竟完全破功。可見,應對天災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只能提高警覺,隨時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