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劉維公/醒醒吧,關鍵在於做法!

.劉維公/醒醒吧,關鍵在於做法!
.陳立恆/文化歸位,愛台灣的向上路
.馬凱/把國軍變成最大的學校
.李清志/威尼斯的建築省思
.聯合筆記/海基會董事長的政治性
.台灣工程師非螞蟻 新北向吧
.葉銀華/銀行為誰而治?







劉維公/醒醒吧,關鍵在於做法!


2016-08-29 02:21 聯合報 劉維公

上任剛滿一百天的執政團隊,現在的心情一定很悶。自己這麼努力工作,積極想要解決台灣社會層出不窮的棘手問題。可是,新政府的勇於任事,不僅沒有辦法反映在民意調查的數據上,反而更陷入做得越多、錯得越多的難堪處境。
這樣的處境並不只是發生在蔡英文總統的中央政府身上,同樣的情形也早已出現在柯文哲的台北市政府。這兩個血淋淋的案例清楚的告訴政治人物,無論你的人氣有多高、理念有多麼的神聖,如果沒有執行能力,遲早都將面對支持者的背離。
然而,執政團隊所面臨的困境,其實是這幾年來台灣社會病態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台灣的公共政策上,有不少人喜歡高談闊論,闡釋自己的主張、價值觀、公平正義等想法,而且堅持這些想法是普世的真理。他們不容許別人去質疑自己所信奉的真理,隨時都會採取激烈的手段捍衛真理。
台灣到處都是想法的聖戰士。台灣社會缺的是做法的實踐家。想法大家喜歡談,而且很容易談(因為說話的人可以天馬行空)。但,怎樣落實想法,是沒有辦法用嘴巴來完成,必須靠實作一步一腳印地來進行。尤其雖然抽象的想法很難被駁斥(因為常常是落得各說各話的下場),可是一旦要變成做法時,附身在想法上的妖魔鬼怪就會被逼得不得不現身。這也就是為何政黨輪替之後,不少政治人物醜陋的言行舉止,被批評是雙重標準的作為。
想法必須經過做法的檢證。台灣公共政策品質每況愈下,其中一大關鍵因素就是主其事者往往只重視想法,認為做法是決策過程末端的事務,做了決策之後再去規劃做法。這樣的政策制定模式,品質當然不可能好。想要大幅改革公共政策的品質,絕對不能再容許想法凌駕做法之上。當想法與做法被同等對待的時候,政策的合理性才會明確的形成,決策才不會被病態的聖戰士所綁架。
新政府的一大迷思是,它認為一旦想法成立,做法的瑕疵應該可以被允許,或是做法有想法的神功附體,可以無往不利。殘酷的事實是,不合理的做法不僅沒辦法解決問題,反而只會造成更多新問題,例如勞動部勞工周休二日政策爭議一直延燒。
針對新政府執政一百天低迷的滿意度,外界常以美國總統老布希連任失敗的經典故事「笨蛋,問題在經濟」,作為指引新政府再出發的建言。但我認為,執政黨所遇到的是更根本的挑戰:想法一堆,卻規劃不出跟得上時代創新腳步的做法。「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產業政策即是最好的例子。決策者原本以為提出一個具有前瞻性的國家計畫,圈一大塊地、匡列一大筆國家經費、加上政府雄心萬丈的發展目標,應該會讓業者興奮大聲叫好。這種好大喜功、大而無當的做法,最終只引來業者的反彈與抵制。
你以為新政府應該記取教訓了。沒!前幾天政府公布的五十層樓「中華郵政塔」公辦都更政策,一樣又是一個經不起做法檢驗的想法。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