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179/web/◆ 聯合報社論/操弄藍綠又扭曲概念,國土計畫將成災難
◆ 聯合報黑白集/賈永婕與沈伯洋
◆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應有所防備
經濟日報社論/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應有所防備
2024-12-03 02:25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積電。 (路透)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人事布局告一段落後,隨即祭出關稅武器;墨西哥、加拿大首當其衝,被要求出口美國商品課徵25%關稅,而眾所矚目的「抗中」則僅提出10%的額外稅率。這次川普藉著打擊毒品理由,規避《美墨加協定》,逼迫墨西哥與加拿大就範。未來四年川普必然會用各種手段,要求他國順從其推動「美國優先」的意志。
川普自稱「關稅人」,為落實「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口號,世界各國恐將無一倖免其關稅大刀。不過,根據商務部長被提名人盧特尼克說法,美方對他國課徵關稅目的是要取得關稅對等待遇,但對大陸的關稅則是涉及大國戰略競爭。因此,除非大陸能重大讓步,未來恐怕不易再見到川普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初與中方簽定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美中地緣政治衝突已經讓「台灣製造」亮起紅燈,台灣對美出口紅利的效應越益不樂觀。過去國際企業為了規避政治風險所採取的「China+1」供應鏈分散策略,如今加速質變,導致「Taiwan+1」竟成為選項。據聞不少傳統產業被客戶提醒要分散投資海外,而川普競選功臣馬斯克更直接要求供應 SpaceX 零件工廠將生產移出台灣。
社會最關注「護國神山」台積電的發展前景。台積電(2330)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受邀」赴美設廠,如今大家擔心當初讓台灣安心的承諾並非牢不可破。媒體不時報導台積電增設在美包括先進封裝技術的高階製程晶圓廠;最近更證實董事會明年2月將移地美國開會。無論台積電官方如何解釋,社會憂慮「台積電」轉化為「美積電」的陰影日益沉重。
國內「就商論商」的說法無法讓高階晶圓代工根留台灣。最近經濟部前部長認為川普主張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產業」是「不了解半導體業」;「美國占全球半導體產值43%,若沒台灣幫忙製造無法賺大錢」。這樣的說法無法阻止美國從國安角度,持續要求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川普民粹化的重商主義或許就認為晶片產業應該是美國的「本土產業」。
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宣稱,在美中對抗前提下,川普常以「桌上的筆尖」比喻台灣。如果這真是川普眼中的台灣,而白宮若決定台積電最先進製程應赴美設廠,那麼經濟部投資審議流程將難以阻擋。更何況外資持股台積電73.4%股權,變更董事會決策並非難事,因此台積電若被美方要求遷出台灣,證交所與金管會亦將束手無策。畢竟,台積電的歸屬本質是政治而非商業問題;地緣政治張力下,台積電「護國神山」角色反而成為國家的重大風險。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激烈幾已是定論,台灣產業發展將受到衝擊;可是政府迄未與社會溝通,建立共識面對挑戰。行政院還在談前途未卜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經濟部「境外關內」政策試圖舒緩高科技業赴海外設廠壓力。但這種「送作堆」作法只會加速美國收歸台灣企業「做伙」的方便性。我方憂心台積電赴美獲利受損,則根本無法阻卻美國掌控半導體設計與製造的意圖。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美中對抗愈演愈烈,預判川普再次執政對台灣經濟的衝擊,並不是杞人憂天,更不是「反美」或「疑美」。這是提醒政府面對各種可能情況及早要有備案。
政府過去八年的兩岸關係僵硬,台灣早已無折衝與轉圜的國際空間。然而檢視政府經濟發展策略,讓人擔心台灣能否面對川普2.0的挑戰。舉例來說,國發會推動「五大信賴產業」與川普的 MAGA 衝突性大於互補性,未來落實的機率就不甚樂觀。
未來四年,政府除持續支持國內高科技產業,更該從氣候變遷趨勢、平衡產業必要,以及刺激國內需求等三大面向回歸經濟發展的全面性。易言之,運用「分散、分散、再分散」的投資訣竅或許才是化解川普再次執政對台灣經濟衝擊的錦囊妙計。
聯合報黑白集/賈永婕與沈伯洋
2024-12-03 01:07 聯合報/ 黑白集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生參訪團來台,上周五前往台北一○一參觀。馬龍(右)離開時,微笑的向守候的粉絲揮手致意。 記者黃義書/攝影
大陸奧運桌球六金得主馬龍,隨前總統馬英九邀訪的陸生團來台。有人歡迎,有人唱衰,綠委沈伯洋警告說,「所有交流都是統戰一部分」,還說「如果覺得馬龍可愛,中共就成功了」。反中反到走火入魔。
此一說法,大有問題。剛頒完的金馬獎,有二百多部大陸影片參加,並橫掃最佳導演等三大獎,難道也是統戰?我國桌球好手林昀儒、莊智淵等人,和馬龍等大陸名將都是好友,難道他們都被統戰?如真是統戰,陸委會還放他們入境,才是失職。
近日,賴政府新聘的一○一董事長賈永婕,在馬龍一行人參觀時不但全程陪同,還稱許馬龍是「可愛的大男孩」、「說統戰太嚴肅」。賈永婕認為,交流應該是「他們來我們這邊玩,我們去他們那邊玩,大家都很開心」。此語,直接打臉沈伯洋。
近年兩岸敵意螺旋上升,有大陸因素,但諸多綠營黨公職都扮演了推手。「沈伯洋們」對馬龍和陸生如臨大敵,不知是把自己看得太聰明,還是把民眾看得太笨。難道一個桌球好手,就能瓦解台灣心防?
馬龍和陸生訪台同時,沈伯洋的「黑熊學院」也正在舉辦「台灣主站派,接力護台灣」活動。這項活動高度政治性,用的卻是「公益勸募平台」的募款,很快就募到上千萬元。看來,「認知作戰」生意和一○一差不多,都是金雞母。
聯合報社論/操弄藍綠又扭曲概念,國土計畫將成災難
2024-12-03 01:45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左)、內政部長劉世芳(右)9月時在立法院備詢,針對國土法強調會如期上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國土計畫法》上路期限逼近,究竟是要如期實施、展延上路,或分批實施,各方角力拉扯,各地農民皆感焦慮。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日前審議國土法修正草案,各方對上路時間無法達成共識,只能保留送黨團協商。但「農業權」應否納入國土法,卻引發內政部長劉世芳和雲林縣長張麗善互槓、互批災難。
劉世芳強調,國土法最大問題是,八個未繳分區圖的縣市都是國民黨主政。此話相當偏頗,事實上綠營立委也在告御狀,要求展延。亦即,縣市長看到了農民的焦慮,劉世芳卻只看到藍綠對立。包括雲林等六縣市預計本月送出計畫,桃園也打算明年二月交出,只剩南投還在等待中央修訂相關子法。然而,雲林建議「農業權入法」,仍未獲中央正面回應。
劉世芳拒絕農業權入法,稱此概念不合時宜,恐造成農地水泥化,造成國土災難。張麗善則反駁,農業權入法讓農民有穩定收入,增加農地面積及生產效率,何來農地水泥化?張麗善說,農業權的核心概念是:糧食安全是全國的責任,不應只由農業縣市承擔;農地限制形成的特別犧牲,國家應予特別補償,沒有農業權的國土計畫才是災難。
劉世芳不僅扭曲概念,理由和說詞都自我矛盾。其「農地水泥化」之說,除了誤導,也簡化了該制度的理念。如果她擔憂的是「農業發展地區」的農地,但該農地既已無法變更,只能永久作為農業生產之用,怎麼會水泥化?如果她指的是劃為「城鄉發展地區」的農地,則未來允許變更開發,難道她還期望這些農地免於水泥化?
劉世芳還說,農業發展權的概念將導致掮客炒作土地;公共設施容積移轉是「發展權移轉」的典型案例,有不少案例顯示地主權益受到影響,因此土地發展權不宜直接入法。事實上,發展權移轉制度源自美國,目的即在保育農地,以合理補償限制土地移轉,讓農民有足夠誘因與保障維持農業發展。發展權移轉概念廣泛應用在公共建設與環境、農地、古蹟的保護上,各有因地制宜之調整,其本意顯重在公平,而非鼓勵開發,劉世芳根本搞錯概念。
以雲林為例,也不主張以容積移轉方式讓農地永久不能更動,而是主張參考碳權交易制度,讓農民每年額外承擔的糧食安全總量義務,透過交易、移轉等方式轉由非農業縣市共同分擔。發展權移轉制度並非全無缺點,雲林建議參考碳權交易制度也待討論,但劉世芳用容積移轉概念否決農業權入法,就是誤導。
農業部也跟進內政部說法,稱農業部門無法處理農業權問題,並主張以生態給付鼓勵生態保護,而非補償;這種態度,也錯失了農業部自身的角色。而它提出的堆疊式給付,仍只是空中畫餅,迄無任何動靜。
值得注意的是,綠營主政的屏東只把台糖土地劃為「農一」,其他數萬公頃優良農地一夕消失;對此,農業部反對,內政部卻縱容。雲林現在有樣學樣,大減農一面積,增加農二面積,其他縣市也躍躍欲試。內政部若不准,要如何解釋「綠能你不能」?但如果各縣市競相效法屏東,優良農地將所剩無幾,台灣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堪憂。
國土計畫法通過近九年,蔡政府曾展延過一次,雲林四年前即建議農業權入法,但內政部不溝通、農業部不作為、行政院不協調,現在卻怪藍營阻撓。好笑的是,綠委反對如期上路,竟然也找「馬維拉」救援,指國土計畫法是馬政府的立法。推動國土法也要操弄藍綠對立,國土將成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