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應突破科技獨強格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阿北迴力鏢:走樣的理性、務實、科學
◆  聯合報黑白集/基隆人別被賣還幫數鈔
◆  經濟日報社論/房價居高不下 不能火上澆油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經濟應突破科技獨強格局


2024-08-31 01:09  經濟日報/ 社論
半導體業的對外投資,並非全然是「零和賽局」。 路透


近年來,台積電(2330)「被迫」到美、日、德投資,引發不少憂慮,加上台積電外國董事已經過半,更讓部分國人憂心忡忡,擔心台積電遲早變成「美積電」,台灣產業將重蹈日本覆轍,被美國「掏空」。曾在業界叱吒風雲的西陵電子董事長吳思鍾,近日亦為文表達這種觀點而引人矚目。

這種擔憂並非無理,但換個角度思考,半導體業的對外投資,並非全然是「零和賽局」-到國外投資並不等同外國優勢提升、台灣優勢弱化,必須同時思考產業和地緣政治,才能得到最佳選擇。

從產業觀點來看,像台積電這樣、市值高居全球前十的製造業巨擘,在境外生產的比重如此之低,恐怕是絕無僅有。在台灣戰爭風險日益升高、土地和水電供給困難的狀況下,無論從台積電本身分散風險的角度,或是全球下游業者獲得更低風險的供應來看,台積電到海外投資都屬於勢在必行。而在地緣政治上,先進國家高科技和高端武器的先進晶片都仰賴台積電之下,不可能讓它長期只在台灣生產-缺乏強有力籌碼的台灣,斷然無法承受超強的國際壓力。

因此,選擇接受他國巨額補貼和高度配合,比起被下最後通牒外移,當然是較佳的選擇。況且,國際半導體業競爭激烈,到境外投資也是提早就近卡位,可以更好掌握急速成長的當地市場,生產成本較高可能也是必要之惡,但可從其他效益平衡。何況,在台灣的生產比重,還是高達八成以上,最先進的研發和技術也在台灣,能維持台灣競爭力不墜。所以,必須保持警戒,但沒必要過度擔心。

然而,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台灣可以保持多久的優勢的確難以預測,特別是在研發人才、工作環境、生產成本等競爭條件正快速惡化。因此,更重要的是要發展其他的「護國神山」,來確保台灣經濟能持續發展。

不過,在長期的顯著成長下,台灣經濟已經高度發展-在國際貨幣基金IMF)推估、經購買力(PPP)調整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台灣今年高居全球第12位,領先日本、韓國,甚至荷蘭、德國、澳洲等先進國。在這種情況下,台灣下一步值得發展的產業,可以參考同樣缺乏自然資源、人口密度高,但排名高於台灣的幾個小國,包括盧森堡(第一)、新加坡(第三)、瑞士(第六)等。

觀察這些高生產力的小國,在產業發展上有幾個異於台灣的特色:其一,服務業高度發達,產值比重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都在 GDP70%和80%之間,明顯高於台灣62%,而且都是金融中心。其二,周邊都有巨大的相鄰經濟可作為服務業的腹地,如歐盟、東協。其三,都有大量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新加坡是全球簽署 FTA 最多的國家之一,盧森堡和瑞士分屬歐盟(EU)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除農業外,工業和服務業在兩個貿易集團之間都可自由貿易和投資。

從這幾個小國的產業特色可以看出,台灣經濟若要進一步發展,必須在服務業取得顯著發展,否則低薪的服務業將繼續成為成長包袱,高科技電子業再強也難以提升整體經濟。但是,這種企圖會有兩個限制難以突破:其一,台灣服務業向來被政府輕忽,在發展產業時設定不當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下,公共資源持續注入易獲得 KPI 表現的製造業,且 KPI重量不重質」(如只關心創造「就業數」,而非「高薪就業數」)。其二,缺乏 FTA 來提供高增值服務業的發展腹地,特別是金融等高端服務業難以打入東協和對岸,只能在本地競逐規模有限的「紅海」市場。

若能突破上述兩點,台灣不必畏懼台積電是否變成「美積電」。否則,的確會成為台灣經濟的夢魘。















聯合報黑白集/「習規賴隨」?


2024-08-31 03:38  聯合報/ 黑白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上任以來大力打貪。新華社資料照


賴清德與習近平,兩岸領導人看似針鋒相對,實則有高度相似。

當年中共接班梯隊亮相,外界多看好與胡錦濤背景相近的李克強。未料,習近平竟一一打倒儕輩,甚至變成毛澤東之後最大權力獨攬的領導人。「打貪」無疑是習的重要手段:從薄熙來開始,到最近的秦剛、李尚福,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高官消失,然後「雙開」、下獄。除翦除黨政軍體系內異己,也藉渲染這些人惡行,化解民間對貪腐不滿

回看台灣,曾被視為蔡英文「儲君」的鄭文燦,因舊案被求處重刑;近日檢調偵辦朝野民代,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也在其中。這種種作為,都讓人興起「習規賴隨」之聯想。

面對兩岸關係,賴、習都把堅持自身信念看得比「存異求同」重要。蔡政府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谷底反彈,更用力催動仇中,讓綠色執政順利延續。究其原因,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被畫上等號,應居「首功」。

同樣的,賴清德每次重要談話前,黨政人士總宣稱將釋放善意。結果卻總是不斷重複「互不隸屬」,並堅呼「中國」,絕不考慮其他和緩措辭。這些話傳到彼岸,想讓聽者感到任何善意,無異緣木求魚。

如何鞏固權力,賴、習顯然所見略同。但如此所導致的惡性螺旋,卻是兩岸從領導者到人民,都不能不戒慎的嚴肅議題。














聯合報社論/金錢與豪宅:政客墮落得比你想像還快


2024-08-31 03:32  聯合報/ 社論
羈押48天的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遭桃園地檢署依貪汙罪起訴,28日凌晨以2800萬元交保。記者陳恩惠/攝影
柯文哲宣布請假3個月、主動自請調查,將好好自我反省。記者許正宏/攝影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收賄被起訴,指點送錢犯行鉅細靡遺地被揭露,其住所暗櫃所藏現鈔也遭查獲。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法院深夜裁定他以二,八○○萬元交保,其親友不到兩小時即湊足鉅額現金將他保出。檢廉也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住辦發動搜索,追查京華城案的放水決策,與四,五○○萬元金流是否流向他。宣布請假三個月的柯文哲,三個月後能再回來嗎?

一個月來,無論是鄭文燦的收賄案,或是柯文哲的假帳風波,都讓人們看到政客在政商錢海翻滾浮沉的墮落醜態。與此同時,大家也看到院檢選擇性辦案如何在司法體系鑿出層層破口,使正義流失。更令人扼腕的是,大家也看到政府防貪和監察機制形同虛設,不肖政客略施小技,即可肆無忌憚地穿梭其間,為自己的徇私行徑找到暗巷便道

在鄭文燦收賄案和柯文哲假帳案的曲折中,都暴露了兩人對「豪宅」和「人頭」的喜好。以鄭文燦為例,他依法申報的住宅有桃園及北市各一戶,但實際上他擁有的住宅多達五戶。其中,他被搜出藏有六百多萬現金的大安區豪宅大安傳家」,每坪單價高達一三六萬元,他便購置了兩戶,市價約一.六億元,分別登記在岳父和兒子名下。另兩戶位於「桃園藝文園區」的房產,包括他交保後返回的「葛里法」,是他新購,房價高達五千萬元;另一戶則疑用人頭登記,檢調正在調查。

檢視鄭文燦去年出任副閣揆時的財產申報,僅報二房二車,存款則高達三千多萬元,並有一千兩百多萬元保單。對比他十年前初當市長時,名下有二,六六三萬元房貸;如今不僅名下貸款全部繳清,還增加了三戶總值超過兩億元的豪宅,和三千多萬元存款。試問,以中華民國縣市長每月十幾萬和副閣揆每月廿幾萬元的薪水,鄭文燦如果不是收取份外之財,他是如何辦到的?再說,民眾會相信他只做了華亞科這一案嗎?

再看,鄭文燦收受賄款時的老練精算,已達到「你心領、我神會」的地步,顯然經過一貫作業的策劃。送賄者把錢袋塞在他桌下,鄭文燦一年後因未成事退款,佯稱先前沒看到袋子。所幸檢方慧眼,從鈔票包裝及捆綁方式的改變,識破鄭文燦已經用過這袋鈔票的伎倆。尤其,在他大安豪宅暗櫃起出的六百多萬現金,顯示綠朝政商往來手法已經「進化」,避免轉帳金流留下可供追查的痕跡。檢方據此另辦他「財產來源不明罪」,希望小小線頭,能拉出更長串的貪弊罪行。

比起鄭文燦,柯文哲或許只稱得上「小巫」,但他讓妻子陳佩琪拿兒子當人頭去開公司、覓豪宅的做法,行徑之不光明,已屬同類宵小。何以一個昔日滿口正義的人物,短短幾年,竟淪落到這種地步?更惡劣的是,他自創選舉補助款三分之二歸個人」的規定,拿了錢轉身就以現金為自己購買商辦。等到東窗事發,他邊懊惱、邊道歉,卻依然滿口狡辯,說這樣比較「易於監督」。一個月來,人們從他嘴裡聽不到幾句實話,現在誰會相信?他如今改口說要把商辦信託改為民眾黨國會辦公室」,那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做對的事?

監察院四月即發函提醒民眾黨,柯文哲總統競選經費申報不符規定,要求修正重來;過了四個月,民眾黨還在瞎子摸象。癥結就在,選舉政治獻金遠遠多過想像,或許就讓柯文哲動了貪念,意圖將某些錢納入私囊。誰料,這一念之私,把民眾黨的形象都一起葬送。從鄭文燦和柯文哲,人們目擊政治人物在錢海翻滾墮落,令人浩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