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注意日圓進一步貶值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美國民主的啟示,台灣民主的殷鑑
◆  聯合報黑白集/護漁,誰軟弱?誰幼稚?
◆  經濟日報社論/注意日圓進一步貶值風險







經濟日報社論/注意日圓進一步貶值風險


2024-07-07 02:06  經濟日報/ 社論
日圓與美元。 路透


日圓持續走軟對於工具機、工業原材料等相關產業帶來沉重壓力。儘管日本政府在4月底干預,投入史上最高金額9.7兆日圓,但效果只有兩個月,6月底日圓再度回測4月底的1美元兌160日圓關卡,並跌破161日圓,創37年(民國七十六年(1987))來新低點。這波再走低,日財務省並沒有動手,日本媒體開始問,160價位是新常態嗎?

6月底這波走貶,日本政府沒有馬上干預的原因有二。首先,6月底剛好是第二季末,日企通常在月底跟季末有買美金付款海外的慣例,因此日圓走低,有其季節性因素。此外,作為一個主張自由經貿的經濟大國,三不五時干預匯市,不是一件光榮的事。因此財務省干預匯市的檯面上理由,永遠是因為匯率短期過度波動而非日圓過貶。4月底干預時,日圓十天之內從154日圓急貶到160,因此師出有名。

但6月下旬十天內降至161,難說是過度波動,加上美國才在6月20日宣布,將日本列入匯率操縱國的監控名單,考慮到美國的觀感,日本很難在6月底介入匯市。

簡言之,在美國關注的情況下,只要日圓是緩慢走貶,沒有急遽波動,財務省便缺乏介入的「大義名分」。因此日本市場逐漸出現,日圓短期內恐怕會維持在160以下並持續走弱的看法,法人之間預估到9月時跌到163或甚至170的意見都有。

日本的外匯市場氣氛,在6月份歷經了很大的轉變。5月中旬日銀突然減少國債購買額度,10年國債利率迅速攀升,5月底走到1.1%的13年來高點。在5月日銀突然轉鷹的背景下,當時市場預估,6月中旬的日銀金融政策決定會議,會宣布減少購買國債額度。

市場原來期待日圓走強,有「日圓先生」封號的日本前財務官員榊原英資當時就指出,日圓將大幅上漲,年底前將來到1美元兌130日圓;但沒想到6月中旬的日銀政策會議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只是宣布將要減少購買國債,但實際減少額度要到7月會議才公布。會議結果讓市場大為失望;同時市場也瞭解到7月底的政策會議,主要工作是公布國債減買計畫,市場關心的政策利率升息,恐怕是要延到9月會議才會有機會。雖然日銀植田總裁近來不斷強調,國債減買計畫與調升政策利率兩者並不衝突,7月政策會議兩者並行的可能性仍然有。但這兩個政策分別影響長期與短期利率,市場不太相信,態度已經轉鴿的日銀會在7月份同時去刺激長期與短期利率。

此外,岸田政權6月釋放出來的訊息,也暗示著首相官邸期待一個弱勢日圓。弱勢日圓對於日本來說,雖然會造成進口物價高漲的缺點,但同時也帶來出口與觀光產業的榮景。財務省7月1日公布去年度稅收,創史上最高的72兆日圓,是日圓貶值帶來經濟與企業繁榮的最佳證明

面對弱勢日圓帶來高物價的缺點,岸田首相在6月21日宣布,8月起將再度對電費與瓦斯提供補貼。這意味著岸田政權希望以補貼來舒緩通膨壓力,而非施壓日銀升息來帶動日圓升值。

自民黨將於9月進行總裁選舉,岸田應是期待弱勢日圓,加上暑假的旅遊旺季,讓岸田在選舉之前有好看的經濟成績單。首相官邸的政策表態,自然是降低日銀7月升息的可能性。

總結來看,日銀6月的態度由鷹轉鴿,改變市場對於日圓走向的評估,到了6月底、7月初1美元兌160日圓已經成為新常態。我們要注意的是,如果7月底的日銀會議,日銀揣摩岸田政權意向,宣布極鴿派的國債減購計畫,有可能發生日圓急貶;但隨之而來的財務省介入的可能性極高。7月底日銀會議後,可能的日圓大幅度波動,產業界需做好準備。














聯合報黑白集/護漁,誰軟弱?誰幼稚?


2024-07-07 01:18  聯合報/ 黑白集
基隆八斗子籍「福洋二六六號」漁船昨在彭佳嶼東北方二八八浬,遭日本水產廳公務船登檢、扣船。記者游明煌/翻攝


就在大陸海警扣留澎湖大進滿八十八號漁船,賴政府尚不知該如何應對之時,日本公務船也登上基隆福洋二六六號漁船扣人。不少人只看到繳罰款即放人的「台日友好」,卻無視於賴政府的對日軟弱

對比兩起事件,大進滿號於福建周邊並非我方管轄水域作業,又違反陸方休漁規定,但海巡署仍勉力護漁,甚至不顧後果闖進陸方內水。陸方可謂法理情兼占,難怪賴政府先是色厲內荏,後則低調處理,高層更似神隱。

反觀福洋二六六號是在彭佳嶼東北方我方暫定執法線邊緣作業,離日本本土或離島都遠著咧!船東主張那裡屬重疊經濟海域,不認為越界但賴政府有責釐清是否違規兼護漁的船艦在那裡駐日代表處又在那裡?漁民被迫繳交六百萬日圓罰款獲釋,那叫花錢贖身,那來友好?

以往台日為了釣魚台主權與漁權沒少衝突。馬政府時期甚至出動軍艦護漁,卻遭當時「準駐日代表」謝長廷認為有不惜打仗之意、批評不妥;綠營人士更要求「停止這些幼稚行動」,完全無視於馬政府任內還簽了對等互惠台日漁業協定

賴政府對陸「一支喙啾啾叫」兩國互不隸屬,遇事卻「時到無半步」;對日高唱台日友好,實則不敢得罪、任其揉捏,讓漁民大罵「政府是吃屎的」。究竟誰軟弱?誰幼稚?誰出賣漁民?













聯合報社論/美國民主的啟示,台灣民主的殷鑑


2024-07-07 01:18  聯合報/ 社論
現任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左)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右)上月27日舉行首場辯論。(路透)


看過美國總統第一場辯論的人,恐怕都會瞠目而問,美國怎麼了?美國民主怎麼了?

八十一歲的拜登,說話中氣不足,陳述時而打結,時而口吃;七十八歲的川普迴避大部分問題,只有負面攻擊,缺乏實質政策。然而這兩個人之一,在十一月五日後可能主導美國政治及世局走向。美國許多選民已陷入焦慮,因為他們不想在這兩人中做選擇,但又苦於沒有其他選擇。

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投下大量人力與資源,協助同盟國贏得戰爭,再經歷東西冷戰對峙、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進一步確立了美國的盟主地位;美國也成為世界警察,韓戰、越戰、阿富汗、中東等戰事,無役不與,其中不無美國對民主制度與經濟、軍事實力的自信。

然而盟主的風光,並不表示美國解決了國內的問題。因為自由貿易而衍生的勞工就業問題;因為墮胎而衍生的婦女生育權問題;因為邊境管制而衍生的大量移民問題;因為黑白糾紛而衍生的種族鬥爭問題。這些問題彼此激盪,積重難返,更暴露了民主制度設計中只算選票的缺點。於是民意代表和公職候選人不用心籌劃問題的解方,只知用民粹召喚選民的激情,藉此贏得選舉,掌握資源,恣意揮霍。

過去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在重要議題上容或有不同見解,但不至抵死互不相容。美國參院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會斟酌機關」。此說雖有取笑參院常常拖延議題的處理時間,但也顯示國會在重要法案上縝密斟酌的功能。時至今日,國會議員針鋒相對,彼此視如寇讎,粗糙立法,互相指控,早無昔日「揖讓而升,下而飲」的風範。

至於總統選舉,品質更是每下愈況。許多人可能對當年尼克森和甘迺迪的辯論仍有印象,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尼克森在辯論時滿頭大汗,緊張情緒溢於言表;甘迺迪輕鬆獲勝,年方四十四歲即登總統大位。今年的總統辯論不忍卒睹,尤勝當年;兩位老先生互罵傻子、騙子、魯蛇的場面,全球領袖看了不知是何滋味,這就是今年將產生的民主世界領導人嗎?

美國民主的強大,要靠紮實的中產階級、多元的公民社會和自由開放的體制做支撐。當社會偏向貧富兩極化、種族兩極化,中產階級和公民社會則塌陷。政治人物如只用民粹式口號化約社會經濟問題複雜性,炒短線討好選民,更會加速兩極化現象,社會陷於拉扯對立僵局。這樣的政治人物,原只出現在國會少數的選區和公民團體,如歐巴馬總統時代的茶黨,立場極端,雖未成大氣候,已在民間埋下火藥線。等到川普出世,競選總統,美國社會對立的局面終於浮上檯面,如火燎原,燒炙這個建國近二百五十年的民主國家的靈魂。

再回頭看看這場辯論:一個七十八歲的候選人,私德敗壞,官司纏身,但他是共和黨人重返白宮的希望,是「美國再度偉大」的象徵;另一個八十一歲的候選人,年老力衰,步履蹣跚,卻承擔了反川普執政的焦慮和惶恐,陷入進則年邁,退則戰敗的難局。這場辯論非常具體且圖像化的凸顯美國民主問題與危機

總統選舉是選民希望看到未來四年美國社會和諧強大的契機,但雙方選民都只能看到對方當選後的國力下滑和淪落。有人說民主制度有自我療癒的功能;有人說民主的問題要用更多民主來解決。但現在看到的現實是:民主的問題,只用更多的民粹來解決。這場辯論對台灣選民來說,究竟是一個預言,昭示台灣民主體制的未來;還是一面鏡子,折射一個警醒的啟示?答案也只有在選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