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川拜競爭難變 國會席次很關鍵\星期透視/兩岸敵意螺旋… 亟需交流活水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執政無能 內鬥轉移焦點
◆  工黨政府上任 對外走向變革
◆  大屋頂下/賴清德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真假黃埔與真假總統
◆  名家縱論/川拜競爭難變 國會席次很關鍵
◆  星期透視/兩岸敵意螺旋… 亟需交流活水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川拜競爭難變 國會席次很關鍵


2024-07-07 02:16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


六月廿七日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一場辯論,國際社會及各國媒體高度關注。兩人在國內政治及國際外交方面有不同政治哲學及政策取向,自然也會對世界安全造成衝擊。

不過,這個老牌民主國家似乎已走到盡頭,兩個政黨竟然只能各自推出八十上下的候選人,一位是經常迷失方向、不知身在何處、記錯政治領袖名字、說話突然中斷的現任總統,一位是道德淪喪、滿口謊言、曾經被兩次彈劾、官司纏身的前任總統,選民難道沒有更好的選擇?

原先還希望拜登能在辯論中站穩腳步,但顯然起手式就幾乎已注定輸掉選舉,不僅開場時聲音卡在喉嚨,聽不清楚咬字發言,同時因氣若游絲,讓觀看者很難跟上他的論述。川普雖然說了許多浮誇空話,包括謊言,但基本上氣定神閒,感覺上中氣十足;而拜登有時目光呆滯、表情僵硬,即使是他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擔憂他的心智狀態還適合選下去嗎?

如果第三黨的候選人年富力強、有足以感動選民的論述、邏輯清晰,具前瞻性的遠景,即使因美國兩黨政治的根深蒂固不太可能突破當選,但至少提供中間選民或不滿意兩黨候選人者另一項選擇。然而,目前獨立參選的小羅勃甘迺迪也超過七十歲,且有痙攣性發聲障礙問題,讓選民無法很舒服地聽他演講。小羅勃甘迺迪不僅有些政見非常偏激,同時還傳出曾性騷的醜聞,基本上不是一個替代的選擇。雖然他目前有五至十%的支持度,但在接近大選時,兩黨基本盤還是會歸隊。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雷根與卡特競爭時,第三黨候選人安德森的支持率從六、七月的兩成,下跌至八、九月的一成五,到十月的一成左右,最終僅獲不到百分之七選票,很可能就是小羅勃甘迺迪的寫照。

基於此,民主黨執持者、金主、及自由派媒體在辯論後開始呼籲拜登退出選舉,因為如果川普重返白宮,不僅他們的價值信念與政策偏好將會生變,同時滿口謊言及官司纏身的總統,也讓美國引以為傲的民主傳統蒙羞,更可能衝擊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由於民主黨早已脫離由全國黨代表大會密室協商的時代,初選是目前決定候選人的唯一機制,因此拜登若不自己決定退出,民主黨將無法強行換將。

在第一夫人力挺丈夫繼續參選、許多州長也為他背書情況下,即使有民主黨聯邦眾議員公開表態換人,但拜登應會堅持要與川普再戰。民調顯示,即使換上副總統賀錦麗或是加州州長紐森、密西根州州長惠特莫,他們對抗川普的支持度還輸給拜登。唯一能贏過川普的民主黨政治人物是前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但顯然她沒有意願,更不合適表態

在未來一個多月的民主黨全國黨代表大會前,若拜登的身心狀態沒有明顯惡化,民主黨應不會選擇陣前換將。川普現在躊躇滿志,視白宮為囊中之物,可能因輕敵犯下錯誤,讓拜登有機會勝出。不過民主黨是否能夠保持參議院的多數,還是一個疑問,在西維吉尼亞參議員曼欽選擇退休後,目前評估最佳的狀況是五十對五十,但若是兩個紅州俄亥俄州及蒙大拿)的民主黨現任參議員任何一位連任失利,就變成少數。眾議院的選情也是一樣,民主黨需要多拿下五席才能成為多數,但這五席卻相當遙遠。換句話說,若是川普勝出,共和黨很有可能兩院都掌控多數,在民主黨沒有制衡力量情況下,他將能為所欲為,成為美國政治及國際關係難以預測的變數;拜登即使僥倖獲勝,沒有議會多數的支持,他也將難有作為。











星期透視/兩岸敵意螺旋… 亟需交流活水


2024-07-07 02:16  聯合報/ 張五岳(作者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當前兩岸關係風險雖屬可控,但若不能盡快止跌企穩,放任讓敵意螺旋持續堆疊,則後勢發展不容樂觀。五二○以來就影響兩岸關係三個層面觀察,不論是外在的美、中大國博弈;抑或兩岸雙邊的政治互信與民間交流;乃至兩岸各自內部政治、經濟、社會因素對於兩岸發展制約,雖尚未讓兩岸關係面臨到「明顯立即」的危險,但持續放任惡意堆疊」的確有可能如「莫非定律」般出現大家都不樂見的最壞的狀況。

首先,就外在面向觀察,雖然美、中高層各項對話管道暢通,但仍欠缺基本互信。五二○後中共對台的施壓,除了對內交代、對台威懾外,更多的劍指美國。從五二○後北京外事系統與涉台系統的官員發言層級,主要官媒「人民日報」的報導與評論,到對賴清德總統批判的力度與用語,都凸顯北京對於美國外部勢力介入台海事務的重視;遠遠高於對於賴總統「謀獨」的重視。在台海兩岸欠缺互信下,北京自然對美中太平洋的「大兩岸」重視,遠高過台海的「小兩岸」。是以,面對未來不論是在美國大選兩黨競相提出「挺台抗中」訴求,抑或如果川普當選後,都可能為當前低迷惡化的兩岸關係投入新的變數。

其次,就兩岸互動與交流觀察,不論賴總統五二○演說內容為何,中共都會採取文攻、武嚇、終止部分 ECFA 早收清單與法律懲獨措施(只是依據演說內容有低度、中度、高度不同選項)。在蔡總統八年完全執政下都無法建立政治互信與重啟談判,寄望「雙少數」的賴總統一篇五二○演說與未來四年能與北京建立互信重啟協商,不啻為天方夜譚。五二○後兩岸無法建立互信雖屬預期內,但兩岸的人員互動與交流,仍然停留在「口頭喊話」與「責任在對方」則讓人失望。

從對岸在海峽論壇後公布的懲治台獨廿二條,到我方發布陸港澳橙色旅遊警示,都背離了習近平的「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與賴總統五二○演說的「兩岸可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過去四年在兩岸欠缺政治互信與新冠疫情肆虐下,造成兩岸人員無法正常雙向往返,人民敵意螺旋加深。如今疫情已過,雙方卻仍高度「政治掛帥」,只會「一味地指責對方,從不反求諸己」,更不願就「操之在己」部分採取善意堆疊作為,這種口水多於汗水的作為,亦讓人感到扼腕。

最後,就兩岸各自內部制約因素觀察,在台灣內部自五二○後朝野更加對立,不論是在中央的行政與立法互動,到地方各式各樣罷免案的推動與醞釀,台灣內部朝野的爭權惡鬥更甚於兩岸。一個藍綠惡鬥的台灣,已對兩岸的和平穩定,乃至兩岸民間各項互動交流投下更多的變數。同樣的,在大陸內部官方講的要「融合發展」與「和平統一」,但民間卻充斥「以武反獨」與「武力統一」訴求。面對兩岸的政治分歧,加強人員雙向交流可說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活水。

面對美國大選前後美中的大國博弈新挑戰,面對兩岸善意無法堆疊敵意不斷加深,面對台灣內部朝野對立加劇與兩岸人民誤解加深。雙方理應避免誤判、防範意外、做好危機管控外,要避免兩岸人民敵意螺旋不斷升高,要避免兩岸和平格局從量變到質變唯一的法門,就務實推動兩岸人員正常雙向的交流。













大屋頂下/賴清德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真假黃埔與真假總統


2024-07-07 02:16  聯合報/黃年


賴清德接受「時代雜誌」專訪,回答「互不隸屬論」的問題。他說:我講的是事實,而且這個事實不是我第一個講,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賴清德的說法顯示,他知道,他的相關表述已經「被視為挑釁」。所以,他要向內外解釋: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中共顯然視賴清德的相關表述為「挑釁」,反應十分強烈。逕稱為「台獨自白書」,「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充分暴露台獨工作者本性」,「背叛民族祖先/千古罪人」。問題是:賴清德在煮稿階段,曾否預想他的這套兩岸論述會不會被對岸視為「挑釁」?

賴清德必不願見如今「被視為挑釁」的局面,否則他就不必解釋「我完全(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那麼,就有兩種可能。一、他真的不知道這樣會被視為挑釁,那是無知。二、他明知是挑釁,但沒想到後果如此不可收拾,這就是色厲內荏。挑釁在前,告饒在後

賴清德說,蔡英文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國慶就提到「四個堅持」,馬英九也說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意思是說:他們兩人說都可以,為何我說就不可以?

首先,賴清德已將「互不隸屬論」去脈絡化及偷換概念。不僅與馬英九的論述完全不同,也已將蔡英文的論述加油添醋、偷梁換柱。

馬英九說的是「兩岸」而不是「兩國」,且其兩岸論述是建立在「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憲法一中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一國兩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一中各表不能表成一中一台、兩個中國、台灣獨立」「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大脈絡、大架構之上。賴清德則完完全全站在馬英九的對立面

賴清德演說破題就說「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試問:賴清德能用馬英九的「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為他的「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背書嗎?

賴清德且已將蔡英文的「互不隸屬論」偷梁換柱。他將蔡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改成「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體制」,這是在淡化憲法國家認同,而竊用憲法儀式與程序。他更將蔡的「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完全甩掉,明示拒絕延續「憲法一中/一國兩區」的論述。不僅如此,賴還說過「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就是台獨的定義」,又說「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這些都是蔡英文沒有說過的話

蔡英文可以說,為何我不能說?賴清德覺得委屈。其實,在蔡提出「互不隸屬論」時,中共即將其定位為「兩國論」。因此,在蔡任內兩岸未釀兵燹,並不是「互不隸屬論」過了關,而是因美中角力產生的國際約束使局面沒有破裂。至於選前有人期待賴清德「延續蔡英文路線」,應是希望兩岸不再進入較蔡時代更惡劣的情境。何況,如今賴清德已將「蔡英文路線」偷天換日,塗改得面目全非

賴的想法是,蔡英文切香腸拿到的,如「互不隸屬論」,他要收割;另蔡英文用以聯結兩岸關係的,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他卻要甩掉。但這並未使賴清德成就「延續蔡英文又超越蔡英文」的形象,反而竟落得如今要用「我完全沒有挑釁」來喊冤處境自討沒趣,自取其辱

問題的根本,是在賴清德與蔡英文及馬英九是三個不同類型的人物。蔡英文在美國及台灣內部的信任度比賴清德高,馬英九在美國、台灣內部與中國大陸十四億人中的信任度也比賴清德高。人無信不立,賴清德自詡「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如今深陷疑獨論/疑賴論」的糾纏,可說只是剛好而已。

賴清德的困境是:他不敢搞台獨,因為他知道那樣會被視為「挑釁」;但是他又放不下「內殺型台獨」,所以玩弄「兩國互不隸屬就是台獨的定義」,這則是更大的「挑釁」。

其實,賴清德團隊正在嘗試修補他的破洞。鄭文燦說,賴清德的「互不隸屬論」,是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分治」精神;梁文傑說,「賴總統的講法也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邱垂正則說,「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且將中華民國憲法及其增修條文(因應國家統一前需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規全部家當都晒出來了。至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又回來了,「互不隸屬」則變成了「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分治精神」,「兩國論」更變成了「兩岸論」。由此確證,賴清德已發覺自己說錯話,開始補破網

然而,那些渾話既然是賴清德自己說的,則這些澄清的話是不是也應當由賴清德親口明明白白說出來,不能與邱垂正等人唱黑白臉。解鈴還需繫鈴人。

但是,賴清德自黃埔百年談話迄今仍維持他所定義的「互不隸屬論」。他且說:秉持「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而戰」的才是真陸官,沒有這份雄心壯志的就是假黃埔。

真假黃埔,這是挑釁

賴清德這些話必然引發的聯想卻是: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的才是真中華民國總統,但為「務實台獨/借殼台獨/夢遊式台獨/內殺型台獨」而戰的就是鳩佔鵲巢中華民國總統。

真假總統,這更是挑釁

賴清德已將自己陷於「真假黃埔」與「真假總統」之辨。中華民國陸軍官校是真是假?中華民國總統是真是假?這才是最尖銳的挑釁。

賴清德的黃埔談話,將「有中華民國才有台灣」的兩岸現實,翻轉成「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的台獨論述。操辦慶典者雖全力為賴粉飾「黃埔/成都/南京/鳳山」的承先啟後,但在司儀的沿革講述中卻刻意未提蔣中正為創校校長,透露了「去蔣化」的伏筆賴清德如此玩弄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如此玩弄中華民國,難道不怕玩火自焚

「雙少數」的賴清德必須警惕,不要自陷於像蔡英文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就職演說那種「答卷未完成/一試定終身」的宿命;兩岸關係的考試,畢竟仍在滾動進行之中。如果賴清德能幡然醒悟,以真正中華民國總統的立場,說清楚他「是務實的中華民國工作者,而不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也沒有「台獨路徑圖」,或許兩岸關係就可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如此,中華民國陸軍官校及中華民國總統皆可還其本來面目

賴清德別再感慨:「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挑釁在前,告饒在後。可再反芻一下這一句話的無奈、苦楚、荒謬與羞辱













執政無能 內鬥轉移焦點


2024-07-07 02:21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海基會董座鄭文燦因涉貪遭檢方聲押,經桃園地院裁定以五百萬元交保。消息一出,政壇炸鍋。總統賴清德回應,「不分黨派,不問何人,只要涉及非法,檢調都應該查辦,毋枉毋縱。」藍營則質疑在鄭生日當天從日本返台時下手,綠營宮鬥劇浮上檯面;藍委王鴻薇指出,賴上任後只有鬥爭,對外抗中保台,對內對抗在野黨,提釋憲對抗立院,提不出任何福國利民的政策,乾脆打貪整肅政敵,以轉移執政無能焦點

賴團隊從五二O上台後,打著「新兩國論」旗號,卻是空心大佬倌,治國看不到有任何「撇步」。某媒體最新民調,近四十五%民眾認為國會修法覆議案失敗全因賴清德「每天搞鬥爭」,從此來看,藍委的批評還真頗有理路可循。

就以日前我方漁船被大陸海警船強行登船查扣為例,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當下不敢露面。我海巡艦艇雖有護漁,但不敵對岸海警的噸數與數量,只能眼看著大陸帶走我方漁船和漁民,海委會主委敢說什麼?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不談如何營救與如何和陸方溝通事宜,卻還在搬弄「兩岸是兩國」全然草包模樣。在輿論壓力下,主委邱垂正趕緊說「兩岸關係就是兩岸關係」,問題是賴迄今仍不發一語。

二月金門海域陸船翻覆事件迄今無解,兩大陸漁民遺體還在金門。如今澎湖事件海基會去函海協會請陸方盡速釋放我方人船,問題是賴只知「新兩國論」,不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梁文傑又口口聲聲「兩岸是兩國」,賴政府又要憑什麼和對岸談判呢?

賴政府光會講主權,不會處理兩岸關係,難怪過兩天另一艘澎湖漁船在公海捕小管又遭大陸海警追逐,這就是兩岸現況,賴團隊可有解決方案?七月五日基隆漁船也遭日本扣押,賴團隊卻縮頭,由船東籌錢贖回被扣之人。講主權撂大話不是真本事,幫人民解決問題才是正道,但賴清德就任總統迄今顯然並未做到。

再看立院民進黨團在內政委員會把持議場,不讓召委宣布開會,高金素梅要轉移開會地點,柯建銘等人竟「軟禁」議事人員,行徑如此囂張,就為阻擋藍營要提選罷法修正案。在國會改革法案修法過程,民進黨號召青鳥到議場抗議,高呼「反擴權、反黑箱、要審查、要協商」,如今綠委卻搶議事錄、羞辱藍委,不讓開會不讓審查,這就是賴所謂的「合法合憲」立法嗎?更可笑的是,同時進行的其他三個委員會召委都是綠委,在宣布休息後跑去內政委員會去聲援,讓三委員會停擺。這就是賴所率領的立院「菁英嘴臉」,凡不合賴意志就當家鬧事,寧可讓國家運作空轉

能源問題又是一例,官員光說「跳電不是缺電」,要民眾少開冷氣;抱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今夏就是要全民熱到爆,只會火力全開汙染全台卻不敢走向能源多元化來解決真正的問題。

賴政府只會空喊主權,又是搞內鬥轉移焦點高手,卻不會做事。看看如今賴清德對鄭文燦涉案一事的冷回應,遑論將如何應對在野黨政治人物。莫非這就是未來四年少數總統真實面目


















工黨政府上任 對外走向變革


2024-07-07 02:20  聯合報/ 張孟仁/輔大義語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七月四日的英國選舉結果,意味著將有一堆新面孔主導英國國際形象,包括新首相施凱爾爵士、以及雷納、里夫斯、拉米等,工黨新政府有壓倒性選民支持,將長期領導英國,其外交政策值得關注。剛卸任的蘇納克選前曾以「英國選擇未來的時刻」爭取選票,他提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東極端主義、中國尋求在科技領域站在世界尖端,以及敵對國家利用移民滋擾英國邊防帶來的挑戰,這也是工黨政府需要面對的課題。

英國新政府的對外走向,可從選前表態和談話看出端倪。施凱爾曾表示,工黨沒有計畫讓英國重新加入歐盟,但會尋求與歐盟簽訂更有利英國的條約。新首相的說法與接任外相國會議員拉米說法吻合,拉米表示:工黨擬與歐盟簽署新的安全協定,包括軍工業與國防採購的進一步整合和強化。

拉米曾提及一旦上台,工黨將推動英國對外政策在三大重點領域的「重新設定」:與歐洲的關係、氣候變遷,以及與「全球南方」的關係。在外交政策方面,工黨和保守黨在處理烏俄戰爭方面將保持連續性。此外,施凱爾作為人權律師經驗將遭致更多批評對以色列政策的壓力,這也將是首次考驗新工黨政府會有多大程度背離美國的政策。另可研判對移民的溫和態度,將使施凱爾很難是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的朋友。

至於英國對中國的政策可能面臨改變。保守黨現行對中政策三大支柱為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與盟友協調一致、跟中國維持接觸往來。事實上,工黨及部分專家學者認為,保守黨的中國政策缺乏連貫一致性及跨部會整合,因此工黨承諾在上任一百天內全面盤點英中關係。工黨提出與中國往來的 3C準則:競爭、挑戰、合作,然而拉米另強調第四個C:連貫一致,透過連貫一致的對中政策,在氣候變遷、公共衛生、貿易等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但必要時該與其競爭挑戰,特別是在國安領域。

拉米打算採取「與中國接觸、對話、合作,避免把中國跟俄羅斯、北韓和伊朗送作堆」,拉攏北京對俄羅斯等「俱樂部」成員發揮正向影響力。拉米的作法會是效法歐美夥伴推動讓更多跨部會官員訪問中國大陸。關於解決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包括中國可能侵略台灣,拉米表示,英國對台灣的立場不變,多年來連貫一致,「工黨會向中國傳達這一點」。不過,工黨會關切發生在台海的侵略性作為

儘管工黨主張英國官員應積極訪中,但尚未提出任何優先交涉的議題或前提,常標榜的人權也未見蹤影,但時值換屆調整,不排除有更清晰的走向。另值得注意,工黨普遍更重視與歐洲關係勝過於保守黨對印太區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