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三成核電目標 遙不可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470/web/ 

◆  聯合報社論/中共懲獨軟硬不得,賴政府卻綁架全民反制
◆  聯合報黑白集/臨時機關才能拚經濟?
◆  經濟日報社論/三成核電目標 遙不可及








經濟日報社論/三成核電目標 遙不可及


2024-07-01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提出台灣電力能源結構之黃金比例為「30%再生能源、30%核能、40%火力發電」,引起熱烈討論。由於他身兼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其上述黃金比例顯然與執政黨「非核家園」政策相左,且他又直指非核家園恐讓台灣經濟衰退,更使其想法有進一步討論空間。

解決缺電的疑慮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而童子賢「黃金比例」的立論依據,首先是觀察台灣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實際狀況,根據環境部的統計,台灣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幾乎是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總量的95%;而二氧化碳排放則以能源部門占絕大多數(94%),其中又以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為最大宗(71%)。相對而言,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二氧化碳占72%;而能源部門則占二氧化碳總排放量92%,其中主要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占47%。綜觀之,台灣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關鍵是發電的能源結構朝向低碳能源或再生能源轉型。

化石燃料(煤、天然氣、石油,或稱火力發電)為高碳能源,而核能與再生能源為低碳能源(或稱清潔能源)。台灣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化石燃料發電占比高達83.1%,再者,在非核家園政策下,核電比例持續下降,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占比為6.3%,而再生能源發電(主要是太陽能與風力)占比9.5%,因此台灣低碳能源發電占比僅15.8%台灣的低碳能源發電占比真的很低!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低碳能源發電占比平均為39.6%,而歐盟為69.8%、美國40.8%、南韓38.7%、中國35.9%、日本32.4%、印度24.0%,皆高於台灣

其次,目前台灣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仍算低,政府規劃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要達到六成到七成之間。除了可行性的疑慮外,童子賢指出由於再生能源有間歇性發電的特性,台灣即使在夜間用電仍需要日間高峰60%到70%,因此再生能源無法承擔穩定的基載電力;且大型電池儲能只能做電網調度,儲能成本昂貴,會使電價上漲。因此他建議可比照瑞士,以三成核能發電來解決基載電力的問題;同時,核能發電也具有較低成本的特性。瑞士因地理環境因素,其有54%電力來自水力,太陽能有5.7%,但仍有34%電力來自核能。再者,產業與台灣處於競爭狀態的南韓,規劃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核能發電比例為32.4%,民國一二五年(2036年)提高至34.6%

從較低的發電成本、供電的穩定性與降低碳排放的角度,我們可以理解童子賢電力黃金比例的論點,然而如何達成核能發電占比達到三成的目標,至少存在以下三點疑慮:

首先,賴清德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皆宣示追求非核家園的目標,卓院長對核三廠延役採反對態度,他提出核電廠40年的壽命是政府與人民的契約,必須遵守原則,根據《核能管制法施行細則》第16條,核三廠除役流程需時25年,過程中不可以做其他不相關的使用。如果,執政黨政策沒有改變,則三成核電目標就無法達成。

其次,目前核一、核二廠已除役,核三廠一號機即將於7月除役、二號機於明年5月除役,而核四廠又已封存,如此一來明年台灣就進入非核家園,使得要達成核能發電占比三成的目標,更加顯得遙遠。以尚未有非核家園政策,以及政府尚未以大幅天然氣發電替代燃煤發電的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資料,當時核一、核二與核三廠發電占比為17.1%,即使如此,仍離三成目標有一段距離。

最後,除非執行黨放棄非核家園政策,以及在朝野、人民有共識下,必須先修改法規讓核三廠延役,也在安全無虞之下讓已除役的核電廠重新供電,且思考重啟核四廠的可行性,或者在核三廠原址加蓋新型核電機組,才有可能達到三成的目標。然而,要達成上述措施,將面臨執政黨非核政策的態度,反核團體與核電廠附近居民抗爭,以及如何處理核廢料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臨時機關才能拚經濟?


2024-07-0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8月將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圖中為行政院長卓榮泰(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總統剛成立「三大委員會」,要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閣揆卓榮泰有樣學樣,也要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邀產官學研協助行政院「拚經濟」,預訂八月成立。這個政府到底怎麼啦,才上台沒幾天,就覺得政府部會都不堪使用,得另設臨時法外機關才行?

各部會首長都是卓榮泰和賴清德一起挑選的,還沒用幾天,就覺得要放棄了嗎?所謂「拚經濟」,無論是研擬未來產業對策或協助中小企業轉型,體制上就是經濟部和國發會的職權郭智輝和劉鏡清才試用四十天,就要把他們擱在一邊,再從外面找人進來獻計;這不僅糟蹋兩位首長,也在糟蹋兩個部會的官員吧!

尤其國發會,功能原本就在規畫國家未來發展策略,促進經濟及社會發展,負責跨部會的協調工作其前身,從經合會、經設會到經建會,名稱不斷修改,卻一直承擔國家總體發展規畫。至於經濟部則負責產業政策的擬訂和執行。當年成立台積電,也就是經濟部長孫運璿和科技大老李國鼎的遠見;如今,卓榮泰卻得另設機構才能拚經濟?

賴政府辯稱成立新委員會不是為了「擴權」,但府院頻頻在體制外疊床,不啻在削弱政府本身的職能更糟的是,閣揆不信任自己任命的政務官,任由綠營同志對他們開砲。那政府養這些人,到底要幹嘛?

















聯合報社論/中共懲獨軟硬不得,賴政府卻綁架全民反制


2024-07-0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陸官方15日針對台獨宣告將推出「懲獨法律措施」,並以傷害兩岸同胞情感為由制裁五位名嘴,學者提醒須留意「法律戰」。圖為位於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記者廖士鋒/攝影)


中國大陸公布廿二條懲獨意見,陸委會表示北京當局對我國沒有司法管轄權、廿二條意見對國人沒有拘束力;在賴清德總統指台灣九成以上民眾可能受到波及後,陸委會進一步調整陸港澳旅遊警示為代表「避免非必要旅行」的橙色燈號。但相對的,大陸福州旅遊踩線團仍然順利抵達馬祖,對於兩岸間的懲獨意見和旅遊警示,福州市旅遊協會會長韓鳴表示,兩岸旅遊不會受到影響,「只要合法合規,不會存在什麼風險」。

賴總統就職月餘,兩岸互撞的敵意已快速螺旋上升。中共除圍台軍演、中止 ECFA一三四項關稅減讓外,更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安部、司法部(兩高三部)的規格,聯合發布廿二條懲獨意見,宣示將依法懲治「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台獨頑固分子」;從其中最重極刑、域外管轄、缺席審判、終身追訴等規定,均顯見中共反獨心切,針對性極強。

賴清德則說,根據中國的意見,不贊成統一就是台獨,不管台灣派、中華民國派、中華民國台灣派,在中國眼中統統都是台獨。但中共懲獨意見提及「台灣地區有關規定」,隱約默認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規定;支持中華民國及反對「去中國化」的民眾,均非中共認定的懲獨對象。大陸國台辦澄清只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不涉及廣大台灣民眾。大陸也試圖維繫兩岸各領域交流,除疫後首發的馬祖旅遊踩線外,兩岸影視音樂交流也有回溫跡象。

不過,懲獨意見明列的「分裂國家罪行」,除從事台獨的策畫、組織、活動與宣傳外,更廣泛及於外交、軍事的國際聯繫,以及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媒等領域,打擊面廣泛。但兩岸制度與法律不同,在台灣稀鬆平常的言行,在大陸卻可能觸法;台灣民眾政治立場光譜多元交錯,也很難以刻板的統獨對立一刀切;尤其蔡英文和賴清德相繼改造「中華民國」定義、定位並搶占話語權後,擴大了灰色地帶,更增加許多不確定性

此外,雖然相較於去年一七六萬赴陸人數,近年發生幾起原因不明的學者和民眾遭盤查、留置事件,基本上仍屬個案,但已有愈來愈多民眾開始擔心赴陸安全。中共懲獨的長臂管轄其實伸不進台灣,但其陰影必然會妨礙兩岸交流。

而這種政治效應或許就是民進黨所要的,賴政府還努力擴大化為全民陰影。賴總統上任不到一星期,中共懲獨意見即在五月廿六日印發各省及公檢法,直到六月廿一日授權新華社發布的近一個月時間,我國安單位似毫無所悉。陸委會聲稱不是反制的反制作為,同樣蒼白無力,旅遊警示橙燈無法實質保護國人,只有打擊業者、困擾國人、提升敵意的效果。

不過,賴清德就職後持續用新兩國論把兩岸推得更遠、敵意堆得更高。中共懲獨反制又讓賴清德撿到槍,強調中國眼中除統促黨外,其他都是台獨,並指中國新規包山包海,型態與對象非常廣泛,台灣九成以上民眾都可能受到波及。賴清德不但拉著藍白政黨當墊背,還打恐共牌綁架全民。

中共發布懲獨意見,要求賴清德答卷,賴清德卻拉藍白政黨和全民強迫作答。諷刺的是,民進黨對國會改革大扣紅帽,把藍白打成中共同路人;面對中共懲獨時,又拉藍白來墊背,推全民去擋箭。事實上是恣意妄為闖禍難善了,就挾持藍白,綁架全民。中共懲獨已有軟硬不得的兩難,但民進黨躲在藍白政黨和全民背後丟石頭挑釁,犧牲的是台灣安全與民眾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