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歐盟務實政策 走出自己的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九成台獨」與「六成中共同路人」的瘋狂
◆  聯合報黑白集/鋸箭政府
◆  經濟日報社論/歐盟務實政策 走出自己的路







經濟日報社論/歐盟務實政策 走出自己的路


2024-06-3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渴求自主的歐洲,未完全跟隨美國的腳步,踏出自己的步調。 美聯社


渴求自主的歐洲,最近兩件事獨行其事,未完全跟隨美國的腳步,而能踏出自己的步調。一是走在美國前面,率先降息;一是針對中國電動車大舉進犯,不像美國總統拜登那樣,大筆一揮就課徵百分之百關稅。

歐洲擔憂經濟復甦之路漫長,央行做了預防性降息;美國擔憂汽車產業崩盤,做了預防性攔阻。同樣是在籌謀未來,歐洲的機先對策得到比較多掌聲。美國原本降息呼聲四起,經濟情勢也已接近降息門檻,但鑑於通膨尚未完全馴服,乃緊急煞車。歐洲的經濟數據沒有比美國令人放心,但歐洲央行率先降息,利率從4%下調至3.75%,讓歐洲借款人喘一口氣。此舉可視為在權衡風險之後採取的預防性與務實性舉措

畢竟,通膨螺旋式上升的趨勢已然遠飄,而高信貸成本對經濟活動的制約漸趨明顯。如果利率一直維持在高水平,通膨下坡路可能走得太遠,從而拖累經濟恢復增長。跟美國類似,持續調高利率已經讓通膨率明顯回落,雖然近期略微反彈,但歐洲選擇跟美國走不同的路徑,意在挽救連續18個月疲弱的經濟成長率。降息被解讀為有利於歐元區經濟鬆綁的舉措,雖然還稱不上是快速寬鬆周期的開端。美國還在斟酌是否降息,總統大選緊鑼密鼓,降息問題變得敏感,兩黨候選人各有不同期望,聯準會夾在中間,感到左右為難,但主要考量還是在通膨與經濟增長之間必須做出妥適權衡。歐洲央行勇敢降息或許可產生帶頭作用。

在中國電動車關稅問題上,歐盟的審慎做法也別具一格。在選戰中苦求優勢的拜登總統上月中逕行宣布將提高中國電動汽車、清潔能源技術、計算機晶片以及金屬的關稅,調幅可觀。歐洲目前進口的中國電動車數量遠超過美國,但歐洲先進行中國補貼調查,歐盟執委會宣布,自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臨時反補貼稅。據路透報導,比亞迪將被加徵17.4%的關稅,吉利加徵20%,上汽加徵38.1%。這個關稅水平遠低於美國。

跟美國類似,歐洲汽車製造商也將面臨中國車的激烈競爭,但美國大幅調高關稅有其政治性考量,歐盟的盤算比較細緻,表現出自主性決策的思量,雖也是保護主義抬頭,但程度遠低於美國。其中一個原因是,歐洲人很重視綠色能源的發展如果限制電動車普及,是否違背其核心價值?美國則先自保再說。

歐洲徵中國車關稅未如美國高,將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的衝擊有限,妨礙全球乾淨能源市場未來發展的負面效果較小。畢竟,貿易壁壘不可輕易構築,否則可能引起報復,將令國際貿易商品價格攀高,也將拖累全球朝向電動汽車轉化的步伐。歐盟內部對中國車的利益考量存在分歧,各國爭鋒激烈,歐盟做出平衡性決策,不像美國那樣手段極端。

歐盟考量這個問題的著眼點和美國有同也有異,保護本身產業是共同的,但分析兩方內部討論這個問題的關鍵用語,可看出動機各有不同。歐盟媒體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報導,主要聚焦在「公司」、「製造」、「價格」等為關鍵詞,都指向了新能源行業。美國媒體對同一話題的討論,則更側重「緊張」、「衝突」、「輸贏」等鬥爭性關鍵詞為主。由此可見,美中的戰略競爭較勁主導了美國的思維,歐盟則以商戰得失為主要考量。即使汽車的市場競爭問題,美國也特別關注其對未來世界領導力的起落問題,歐洲則是比較集中於利益競爭。

歐洲的利益和價值觀其實和美國並不一致,在積極尋求自主的途徑上,歐洲需要更多的主體性思維,更大的獨立性膽識,而不是對美國亦步亦趨,尤其是在川普不無可能重掌白宮的當下,歐盟更應預為籌謀,走出自己的道路。












聯合報黑白集/鋸箭政府


2024-06-30 00: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各大行庫近來清查新青安貸款戶疑似人頭戶的態樣並上報財政部。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接連兩天,賴政府先是對新一波炒房元凶新青安房貸祭出「限貸一次」修正,繼而對侵農損漁毀林的光電開發亂象,採取擴大環評範圍新規。民怨大到無法假裝聽不到,但賴政府仍只顧頭痛醫頭而未治病灶根源。

民進黨政府為討好年輕選民,不惜施展兩手矛盾策略,先推幾波打房,接著在總統大選前使出新青安房貸大招。果然,寬鬆優惠的房貸立即帶動購屋潮,最高貸千萬更形同低房價區的「保底價」,成為墊高全國房價的大推手。

除了行庫保守估計疑似人頭戶逾五百件,更不乏業者以穩賺、更待何時等話術鼓動購屋,聲稱無力繳房貸時再賣也不虧。當「有利可圖」已成全民共識,政府不敢對建商、囤房大戶、代銷等早已獲利者下手,區區限貸那裡治得了隨波逐利的人心?

至於迭生爭議的光電,穩定、效率與核電判若雲泥,卻因它是捍衛非核神主牌利器,更是眾多「綠友友」利之所在,就算處處浮現野蠻生長的光電之害,更不時傳出弊案,但民進黨政府就是不願重新檢討走偏的能源政策。如今即使修法擴大環評範圍、加強防範分割土地,既有光電場對農林漁業、鄰近社區的危害及「貴桑桑」的虱目魚粥依舊無解。

賴政府寧採表面鋸箭療法,為德不卒,但不從源頭解決,最後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人民只怕更受其害













聯合報社論/「九成台獨」與「六成中共同路人」的瘋狂


2024-06-30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北京國台辦21日舉行聯合發布會,邀請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官員就「懲治台獨分子」的意見內容說明。(特派記者陳政錄/攝影)
波波漫畫


大陸發布懲治台獨的「廿二條意見」,對涉及「分裂國家」者,可缺席審判,最重可處死刑。對此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九成以上民眾都可能受到波及」;陸委會也將陸、港、澳旅遊警戒提升為「避免非必要旅行」的橙燈。陸方做法固然不妥,但民進黨的抹紅手法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賴總統表示,「廿二條意見」適用範圍包山包海,型態與對象非常廣泛,幾乎不設限,凡是去大陸經商、旅遊者,都必須注意這方面風險。簡言之,即使中共強調只針對極少數「台獨頑固分子」,但因對「台獨」定義太過抽象,賴清德仍然刻意擴大說是「九成以上民眾可能受到波及」。然而,這種以抽象、不確定概念羅織罪名者,民進黨政府也是佼佼者。

民進黨操作「反中抗中」,一向不遺餘力。蔡政府時代就常炒作「認知作戰」、「在地協力」等話題。任何對民進黨的不滿,都可以「認知作戰」堵住批評;如果有人就某事質疑民進黨,而大陸也以某事批評民進黨,那就是罪證確鑿的「認知作戰在地協力者」;而如果批評人數眾多,更是「協同作戰」、「滲透對象」。親綠側翼、智庫甚至利用「大數據分析」羅列有多少人是中共「在地協力者」,更動輒指控媒體「配合認知作戰」。

賴總統就職雖然才一個多月,這種抹紅手法,比蔡政府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立法院通過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竟直接指控國民黨和民眾黨是「為中國作嫁」、「配合中國起舞」、「當中國的附隨組織」,將修法與「中共指示」畫上等號。單純的政策辯論都被民進黨變成「反中牌」、「恫嚇牌」,在野黨更被打成「中共同路人」。如此論述,也成民進黨支持者進行「反國會改革認知作戰」主要論點,在網路鋪天蓋地進行攻擊。

此外,過去只局限於親綠民間團體、智庫對「第五縱隊」的討論和指控,在綠營新科立委進入國會後,也堂而皇之變成嚴肅討論的國安議題。民進黨立委沈伯洋先是在立法院要國防部長定義「認知作戰在地協力者」;後又接受媒體專訪,將民代、村里長、大學教授、外配等列為等級不同的「第五縱隊風險群」,必須予以管控。數十萬人一夕之間被列為「準第五縱隊分子」。

抹紅的手近日還伸向媒體。蔡政府就有「關中天」惡例,迄今仍纏訟中;如今親綠媒體更在沒有具體事證下,便繪聲繪影指控「新華社駐台記者高度參與台灣製播的政論節目」,甚至負責盯梢「是否照腳本走」。雖然親綠媒體宣稱是有「資深媒體人爆料」,但從陸委會隨即「證實確有此事」並將進行調查來看,這顯然又是自編自導、紮稻草人式的抹紅伎倆

民進黨加重抹紅工程力道,一方面是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獨派基因使然;另一方面亦將所有可能批評或站在民進黨對立面者,全部定義為「中共同路人」,製造寒蟬效應。背後原因,自然是民進黨在總統得票和國會席次是「雙少數」,只能訴諸民粹與意識形態,謀求翻身機會。

諷刺的是,賴清德說中共眼中,只有統促黨不是台獨,台灣派、中華民國派和中華民國台灣派都是台獨;但民進黨又把在野黨都打成中共同路人,甚至在民進黨不斷操作下,台灣變成只有對民進黨死忠的才不是中共同路人,反對民進黨的六成民眾都有嫌疑。民進黨批判中共,自己做法卻如出一轍。但台灣有「九成台獨」與「六成中共同路人」,錯亂與瘋狂,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