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大法官可以做什麼?\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戰否?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行人要安全 用路觀要對
◆  漁電共生 已斲喪魚塭養殖業
◆  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戰否?
◆  大屋頂下/從地動山搖到我不上當 中南海必須承認其兩岸政策失敗
◆  名家縱論/大法官可以做什麼?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大法官可以做什麼?


2024-06-30 00:00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大講座教授)
賴清德總統宣布,因國會改革修法有國會擴權、造成憲政權力失衡等違憲疑慮將聲請釋憲,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也召開記者會,左起為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總召柯建銘、書記長莊瑞雄。記者黃婉婷/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兩個有關國會改革的法案,已於六月廿四日由總統公布生效,民進黨柯建銘等五十一位立委旋於廿六日向憲法法庭提出法律違憲審查聲請,也在廿八日經評決受理;另有總統、行政院提出的聲請案也已完成分案,還有意提出聲請的監察院只待補上院會決議程序。因都屬同批法律修正,如果受理應該會併案審查

這裡需要強調,儘管憲法訴訟法已把主要程序參加者都「當事人」化本案程序的性質仍屬「規範審查」而非「機關爭議」,從程序法觀點來看,提出聲請的立委和各機關,乃至應會被指定參加的立院,都不是爭訟程序的原被告,而是與規範合憲性在權責上有重大關係的「關係機關」,理當丟開本位主義,從完善憲政的角度參與,以供憲法法庭裁判參考。更重要的是大法官在覆議政治大戲之後接手處理的司法程序,如何衡酌其憲政意義而恰如其分的扮演好憲法司法者的角色。以下三點可供參考。

第一,作為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立院權責及運作的組織、程序,主要當然見於憲法,但憲法規定必然精簡,藉以保有較大調整因應的空間。國會規範的具體形成者所以必然也必須是國會,就因為那裡才是全民選出代議者及主要中介的政黨,對彼此的政策、制度構想充分辯論、協商的主要場所,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日常逐漸摸索出來的運作規範,才有最高的可操作性。因此當國會決定以法律建構、重構某些運作規範而引發違憲疑慮時,大法官當然要依憲法分權原則對各爭點做出是否逾越憲法分權規定底線的判斷,但仍應盡可能一如既往的尊重國會自主,在點出規範偏失時,保留最大的自主形成空間避免越俎代庖。

第二,國會法的內容會不斷隨民主發展而更豐富,其中有無關落實分權原則而與提高其品質、效率相關者;即在落實分權原則的規範,從大法官解釋即知,有的內容與政府分權體制關連性並不大,如第七二九號解釋;但多數都會因分權體制不同而異,從而在認定是否逾越憲法界線前,不能不先確認分權體制,如第三二五、四六一、五八五、七三五等號解釋都可看出。這又使得大法官即使只想對大方向做微言大義的闡述,也無法規避如何確認我國分權體制的根本問題。

以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三項有關立院每年聽取總統國情報告規定的制度化為例,涉及立院和行政部門互動問題,就不能不考慮當總統領導的政黨在國會也控制多數席次時,因贏者全拿的總統無須和行政院長一樣面對立委質詢,和總統因所屬政黨在國會未達多數而可能走向某種共治體制,立院對行政的監督反而可以通過對政院的質詢得到大程度的落實,此時對於總統如何履行國情報告的憲法義務,適不適合讓總統與立委進行更多實質對話,恐怕就應對兩種情形作分殊處理,其憲法的判斷也可能不同。

第三,國會法的成熟在西方民主國家大概都經百年以上的錘鍊,多番輪替執政後,較能心平氣和接受一套較能滿足該分權體制追求的目的與效率,未必都符合各方最大利益的規範安排。我國民主化初期,國會改革只到解決萬年國會遺留的問題就停了下來,在兩大政黨分別完全執政的八年,執政黨永遠扮演國會改革攔路虎的角色,實乃權力政治的當然;另一方面,立院此次能順利通過較大幅度的國會改革法案,又是拜朝小野大的非常狀態之賜。對於睿智的大法官而言,過程中充斥的雙方政治語言與動員,應該不會構成障礙。反倒是這些歷史性突破,竟是建立於多數統治原則-比大法官一再宣示的民意與責任這兩大民主原則更具前提性-的顛覆上,其弔詭實堪浩嘆!












星期透視/拜登老矣,尚能戰否?


2024-06-30 00:00  聯合報/ 周陽山(作者為政治學者、中流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兩位耆耋老人的競選辯論會在美東時間六月廿七日晚間舉行,儘管拜登總統輔選團隊準備妥當,讓他充分休息,但終因年邁感冒和精神不濟,講話結巴、反應遲鈍而面臨一場選前的淘汰賽。

相對於此,川普的表現卻強勢而咄咄逼人,儘管他大言不慚,自我吹噓,卻威力十足。據 CNN 的辯後民調,六成七選民認為川普表現良好,而拜登只得到三成三肯定。對於民主黨支持者而言,這無疑是一次「災難級的警訊」!

由於目前拜登和川普的當選機率尚在伯仲之間,勝負難料,這次辯論失利對民主黨而言十分不利。但副總統賀錦麗卻因人緣不佳、聲望不足、能力平平,恐難補位。至於可能的替代人選業已浮現,其中排行居先的是加州州長紐森,以及前總統夫人蜜雪兒‧奧巴馬。

但這兩人均有明顯弱點,紐森被視為「白左」代表,立場過於左傾,恐將失去不少中間選民的支持。而蜜雪兒若參選總統,白人種族主義者絕不接受,這無異於幫川普加分,甚至可能加劇族群衝突,讓共和黨先馳得點。

儘管辯論表現不佳,拜登仍自我感覺良好,並堅拒退選!除非建制集團The Establishment)和主要捐款者出面干預,強行換角,否則勢將參選到底,並面對可能敗選的困境。這不但是美式民主的災難,也將為全球的安全秩序和繁榮發展,帶來幽暗的陰影。

為什麼自詡為「老牌自由民主」的美國,會出現這樣的絕境和困局?主因有三其一是政治人物被利益團體和軍火商綁架,不斷拱火製造國際紛爭,進一步增加國防支出,導致全球動盪,美國也因此債台高築!對此,川普的立場是要求歐洲各國負擔更多國防經費,否則甩鍋退出北約。至於拜登則力主增加軍援,藉「鞏固民主」之名幫軍火商買單,同時也要求美國民眾承擔更多債務,以維護霸權。其結果則是,造成美國日益嚴峻的社會分裂和政治對立,兩黨之間缺乏基本共識,形成零和對峙。

其二兩黨支持者對移民、族群、宗教、墮胎、兩性平權和傳統價值的看法,南轅北轍,而且不斷激化對立,堅拒讓步。拜登從政逾五十年,是典型的建制集團成員,一貫強調多元社會和普世價值,對外來移民抱持寬容政策,並尋求各類少數族裔的支持。至於川普則以白人、失業者、低學歷、底層民眾和福音派基督徒為訴求對象,公然反對外來移民,歧視非基督徒,並堅持民粹主義和排外政策。如果川普重新當選,對美國民主和世界和平的衝擊十分巨大。

其三美國社會道德式微,價值紊亂,政治人物言行粗鄙,已不足為訓。以川普為例,他的男女關係一向複雜,近期又因召妓封口費案而被法院重罪起訴,但卻不以為意,聲稱這是政治迫害。至於拜登之子杭特更陷入吸毒、持槍、亂倫的醜聞,令人髮指!這都凸顯了政治人物的腐化、貪婪和道德崩潰,也反映出美式民主的寡廉鮮恥。這也正是老牌自由民主面對的嚴峻挑戰。 













大屋頂下/從地動山搖到我不上當 中南海必須承認其兩岸政策失敗


2024-06-30 00:00  聯合報/ 黃年
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美國試圖刺激他攻打台灣」。(中新社)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習近平曾對歐盟主席范德賴恩說,美國試圖誘騙中國入侵台灣,但他不會上當。

事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柯比稱「此說毫無道理」,范德賴恩也否認習近平曾說此話。

不論習近平有否此說,但中南海的腦袋裡存有「我不上當」的思想則絕無疑問。中共前駐美大使崔天凱一月間就公開說過,「中國不會落入別人為我們設下的陷阱」。所以,雖不知習近平是否對外說過「我不上當」,但如果他的腦袋裡根本不曾這樣想過才不正常。

俄烏戰爭以來,國際風雲與兩岸情勢皆已丕變。在民國一O七年(二O一八年)左右,中共的國際姿態是「厲害了,我的國」,兩岸姿態則是「不聽我的,地動山搖」。但到了民國一一三年(二O二四)的國際情勢,中共方面則不斷出現強調「戰略定力」的主張,更形象化為崔天凱的「陷阱說」,皆在提醒「我不上當」;至於兩岸操作,久已不聞「地動山搖」,置換的頻發詞改為「和平發展/融合發展」,王滬寧更說:「沒有人想打仗,也沒有所謂攻台時間表,就是多多交流、好好交流。」

此一發展顯示:一、武統的內外約束愈來愈大。武統已不是中共主觀意志的問題,而變成了要不要上當的問題。二、地動山搖雷大雨小,軍機軍艦繞台也幾乎成了台灣窗外的蝴蝶飛舞。這也許鎮住了局面,但也未能改變僵局。

從「厲害了,我的國」到「我不上當」,從「地動山搖」到「沒人想打仗/和平發展」,此即本文的標題所說「中南海必須承認其兩岸政策失敗」

最近中共「兩高三部」發布的「懲治台獨犯罪意見廿二條(下稱《意見》),可能是又一敗筆。此一操作的法律效果難以落實,但其政治效應卻必使兩岸僵局更趨惡化。

現在,既然中共已指賴清德的就職演說為「台獨自白書」,又稱其「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充分暴露台獨工作者的本性」,則依據《意見》,中共就沒有理由不立即起訴賴清德,並對其進行缺席審判,且終身通緝。倘非如此,這算是什麼「意見」?反之,倘若真的這麼做了,這個「意見」更如何收拾?

何況,民進黨是仍然維持台獨黨綱的組織,依據《意見》,中共即應起訴民進黨為「台獨犯罪組織」,也應進行缺席審判。但是,也不動手,只是「意見」而已嗎?

試問:中共是否就此想用台獨綁死賴清德與民進黨,已不寄望他回頭也不容他回頭了?而賴清德與民進黨也因不敢回頭及回不了頭,兩岸就此一路走到黑。

中共必須承認,其「三論四統」的兩岸政策皆告失敗或擱淺三論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一國兩制/九二共識」,四統是「武統/和統/買統/融統」。

三論四統」皆告失敗,中共雖仍須將統一掛在嘴上,但已是約束愈來愈大,可實現性愈來愈低,於是必須將心智轉移到如何處理「非統一/未統一」的情勢。重中之重,就是其對台政策必須從「壓制台獨」,轉移到「維持中華民國」,亦即必須以中華民國來維持「分治而不分裂」的兩岸關係

台獨的問題,必須讓多數台灣人民自己經由中華民國憲法的民主體制來化解,而絕無可能靠中共的法庭去「長臂懲獨」。

說到底,維持「未統一/不台獨」的情勢,就必須讓中華民國有路可走。中華民國站得住,台獨就站不住。中共不但應使支持中華民國者有路可走(一中各表/大屋頂中國),也應使主張台獨但想回頭者也有路可走(也是一中各表/大屋頂中國)。中共若欲挽救兩岸關係,首先就要改變其「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

中共常說「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然而,軟的可能供養了台獨,硬的卻可能打擊了中華民國。

其實,《意見》對此亦有著墨。第二條第二節規定「通過制定、修改、解釋、廢止台灣地區有關規定的」為台獨。此處所稱「有關規定」,即指中華民國憲法及相關法律,其中存有「憲法說」的意味。第四節規定「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播等領域大肆歪曲、竄改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的」為台獨,這也有反對「去中華民國化」的意味,因為「去中華民國」就是「去中國」。

意見》提出類此看法,似乎也意識到:主張中華民國憲法及中華民國政治正統的「中華民國派」不是台獨,應予維持保護。

賴清德面對《意見》,居然說「中華民國派也是台獨」,但他何不說「台獨已是中華民國派」?中華民國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準據,台獨則以台獨黨綱為指引,而以中華民國憲法為災難。《意見》正是要逼賴清德說清楚是否台獨,賴清德卻竟然如此語無倫次,難登大雅。

蔣經國宣布解嚴及開放兩岸交流,就是將兩岸關係的主軸架構建立在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上。中華民國只要維持民主運作,多數民意就不可能主張輕率統一,亦不可能主張自殺性的台獨,這正是台灣幾十年來的民主狀態。因此,中共的兩岸政策最後仍須「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心靈契合」,而這個「心靈」的「契合點」就在中華民國的平台上。中共若想和平處理兩岸問題,唯有經由中華民國民主體制的路徑,繞不過去。

綜上所論,國際大氣候已轉移到「我不上當」兩岸小氣候也轉移到「沒人想打仗/和平發展」。兩岸關係的新路徑就應當是:

一、由台獨及統一的「目的論」,轉移至和平發展的「過程論」。

二、雙方建立「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台獨」的「交換論」。

三、由舊的兩岸關係「中共與台獨都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轉移至「中共與台灣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新型兩岸關係」。

或謂,《意見》只是伏筆,是在「養案」。當中共有朝一日果然以台獨犯罪起訴賴清德或民進黨時,師出有名,兩岸就到了攤牌的時刻,並宣稱只是打台獨不是打台灣。這雖似不可思議,卻也不能說絕無可能。但中共與賴清德難道真會相互逼迫情勢惡化到那種「兩岸都上當」的地步嗎?

俄烏戰爭,有人說普亭上了當,有人說澤倫斯基上了當。其實,是俄羅斯與烏克蘭都上了當

沒有中華民國這個平台,兩岸關係即無前景可言。中共的兩岸政策是失敗的,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也是失敗的,皆敗在想要消滅中華民國。習近平如此,賴清德亦是如此。

本文的「意見」是: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行人要安全 用路觀要對


2024-06-30 00:53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今年第一季行人死亡高達119人,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16人,上升近16%。聯合報系資料照


行政院去年五月通過「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從工程、教育、監理及執法四大面向推動十九項行動方案,結合跨部會與地方政府,完善行人通行環境、建立正確用路觀念,全力改善行人交通安全。但從最新功能之「道安儀表板」的表列重點觀察指標,今年第一季行人死亡高達一一九人,與去年同期增加十六人,上升近十六%;行人路口死亡增加二人,上升近四%;高齡者行人死亡更增加十八人,上升廿六%。

為何政府這麼努力改善行人安全卻效果不彰?「建立正確用路觀念」無法落實是關鍵原因根據分析,行人事故死亡肇因主要為「行人違規」,台中市今年第一季行人死亡交通事故共十七件,其中十件因「行人違規」導致,肇因以未依規定穿越車道及闖紅燈為主。因此改善行人交通安全應注重在如何建立用路人正確的交通行為

我們是右行國家,理當靠右行,但行人應靠右或靠左走?過去就引發許多討論。媒體也曾大幅報導行人要面對來車,行人靠左比靠右走安全六倍。網路上常見「馬路左右兩側都可逆走,沒有行人靠右的規定」、「小時候教要靠右走,所以大家幾乎都順走,後來有研究說逆走比較安全」等,只適用在無行人空間的道路…等不完整且似是而非的訊息。

交通部當時表示,法規是靠邊走,靠左或靠右都可。但是靠左邊走時,比較能夠知道對面來車的狀況。因此用路人在不清楚適用交通環境下,感到無所適從,在人行道及路口行穿線靠右走或靠左走的比例幾乎相同,行人間與自行車因正逆向在人行道及行穿線之動線就容易衝突打結,造成紅燈行人仍在過路口及在人行道自行車對向衝撞行人等安全風險。即使台北市在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路口行穿線加大幅度並畫設靠右行走的指示箭頭,仍少人遵守。這種缺乏秩序的交通亂象,造成民眾無法自覺交通安全風險,自然容易造成事故。

目前行人因在人行道靠左行,常在路口左側過行穿線,在無號誌化路口,或沒有左轉專用號誌或行人保護時相的號誌化路口,當行人走到路口下半段,以為已安全而沒有回頭注意有無左轉車輛,當左轉車輛疏忽未注意行人通行,容易造成嚴重事故,從目前各縣市這類型行人事故死亡案例偏高就可驗證。反之,如行人在路口右側過行穿線,因在路口前半段較警覺時遇到左右轉車輛,就容易注意、減少危險。

建議交通部,交通工程應明確規範在專用人行空間如人行道及路口行穿線,行人應盡量靠右行並以指向標線提醒;在缺乏人行空間的道路,行人應靠車道左邊行並面向注意來車。並以其適用交通環境分別全面加強宣導教育,在宣導一定期間後,對於在人行道逆向行駛的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應開始取締,以維持交通秩序,有效改善混合人車流促進交通安全。

















漁電共生 已斲喪魚塭養殖業


2024-06-30 00:50  聯合報/ 吳進興/退休人員(高雄市)


環境部於廿八日預告修正再生能源「開發行為應實施環評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增設太陽光電開發案位於國家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等敏感區位須環評等規定。但這些新規對既有的傷害仍無濟於事。

緣於個人喜好虱目魚粥、魚肚、魚腸,可說是「狀元魚」的忠實信徒。日前筆者往府城西門圓環一遊,一碗粥兩百元,驚覺已吃不起!記憶中一碗五十元與三片魚肚一百元的親民價格,已回不了頭。

究其原因,應是七股產地已大幅被光電板猖獗入侵,財團以十倍租金取得用地,承租養殖戶遭驅離,七個漁電共生區七股就囊括四個

筆者假日喜歡往青鯤鯓、馬沙溝與三寮灣走一遭,尤其是北門、將軍、學甲、七股等區,土地變更地目數最鉅,農漁民抗爭無效,欲哭也無淚,生計難撐用小二甲以下農地來規避審查,造成農漁地支離破碎,儼然成為光電板王國,蔚為奇觀,令人炫目

連帶的東港、林邊、枋寮、佳冬等處,芒果、蓮霧、石斑、午仔魚、白蝦、草蝦等產地也遭波及,難怪物價一月三市,升斗小民愈來愈吃不起。

至於前往曾文水庫阿公店踏青,景觀亦已大大不同,漂浮的電板令人憎惡;高速公路休息區遍地林蔭已銷聲匿跡,遊玩興致全消,令人作噁反感。

正如去年台一線高屏溪以南至墾丁段種樹百里,試煉著用路人耐性,真是太瘋狂了!俗話說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奉非核家園為圭臬),如依光電整體計畫四十至八時GW(百萬瓩),需徵用四到八萬公頃土地面積,土地打哪來?可預見的乃是一步步的蠶食鯨吞農林漁牧用地,那將是環境生態良田山野浩劫並付出高昂的金錢代價。

另外,光電廢料的去處將會是一場可怕的汙染。光電板含鉛、矽、鎘、砷等有毒物質,滲入土壤水源區等地,不容小覷

養殖業排名第一的台南,已被嘉義縣取代反倒是登革熱指數排名第一,光電區與廢棄魚塭底積水該是一大肇因。總之,綠電政策非發電方式的唯一,且直接受天候影響,故僅能以燃煤或天然氣輔佐全國用電所需。

台電的淨煤科技仰賴加液態氨來去除硫化物與PM2.5,天然氣加液態氫來減少空汙的廠務建設迫在眉睫。此外,核一、二、三延役與封存核四如無法商轉,改火力發電廠替代,又將是一大筆民脂民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