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全球一連串翻轉的省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政府對高端處處放水,難道另有高層指示?
◆  聯合報黑白集/阿北趕快度過否定期
◆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全球一連串翻轉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2023年全球一連串翻轉的省思


2024-01-20 00:50  經濟日報/ 社論
日本作為汽車出口王國的地位,在2023年遭中國大陸取代。 新華社


剛過去的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受到關注的,從俄烏戰爭、以巴衝突、紅海航行風險,再到美國政黨互鬥、聯準會降息動向之外,其實還有一個不易為人察覺,但仔細看卻又相當普遍的現象正在發生,那就是翻轉

南韓在去年底公布了一個數據,1到11月,出現對中國貿易自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雙方建交31年以來首次的貿易逆差。一般印象中,南韓是一個工業強國,民國一一O年(2021年)更被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評發達國家,從來享有對中國的巨大貿易順差,民國一O七年(2018年)時順差高達558億美元,占到當年南韓對外貿易總順差的80%,但自此之後快速遞減,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只剩12億美元,故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開始出現逆差也不令人意外,只是金額相當不小,前11個月已達180億美元,全年估計應在200億美元以上。

如何解讀?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中國快速崛起了。南韓作為一個工業大國,長期在汽車、造船、半導體等產業享譽全球,但近年來,首先是汽車產業競爭力不敵中國,其次是造船業也被中國挑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新接訂單70%以上被中國搶走,造船產業被公認難度最高的三個領域,號稱三大明珠的航母、LNG和郵輪,也先後被中國克服。至於半導體,本來還可以享有一段時間的優勢,只是被迫加入美國針對中國的脫鉤策略,這一來,對中國出口當然銳減,反之,對中國的進口卻持續增加,終於,維持了31年的對華貿易順差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畫下了句點,出現翻轉。

從南韓看日本,從民國八十年(1991年)經濟大泡沫破滅開始,日本經濟一路下行,所謂失落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等等,已眾所周知,只是一般恐難料到日本竟會失落到它原本遙遙領先的亞洲四小龍之後。如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日本的人均 GDP 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開始就全面低於星、港、台、韓,也難怪以往蜂擁而出日本觀光客愈來愈少各國赴日旅遊觀光客如過江之鯽。這還是日本與四小龍之間的翻轉,如把日本與中國對比,那就更明顯了,日本曾經笑傲江湖的一眾明星產業,如今多已成了明日黃花,最後一個,日本作為汽車出口王國地位,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也被中國取代了。

其實,日本、南韓作為發達國家風光不再並非孤例,自上世紀以來,一直被視為是發達國家代表的G7(七大工業國),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之 GDP,占全球 GDP 的比重,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第一次輸給了被視為是發展中國家金磚組織,前者為30.7%,後者為31.5%,這當然也是一種翻轉

可以看到,之所以發生以上的翻轉,直接間接都跟中國有關。看得更仔細一點,那就是跟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的持續、快速地崛起有關。

自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或快或慢,平均以8%至9%年均成長速度崛起。單獨看,每年8%或9%,是一個「增量」的概念,但持續幾十年下來,增量蓄積就成了一個「存量」的概念,後者,就是綜合國力基礎,放在全球範圍中看,將近半個世紀,中國是全球幾乎唯一在存量上出現巨大變化的國家,因此,中國的變化不可能不對周邊對地區,乃至對全球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或衝擊。換個角度看,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變了,全球也就跟著會變,這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中發生的另一重大事件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2月,中國成功促成了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這兩個世仇國家和解建交,不僅在國際外交史締造新猷,也相當於在地緣政治翻轉中東板塊。中國在素無淵源的中東棋盤上落下的這一子,不但讓中國「打入」中東,也打通了一帶一路任督二脈,更強化了中、俄、伊的戰略整合契機,從而牽動到中美的全球大博弈

觀世事,或觀世勢,為什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全球出現一連串翻轉,找到源頭,就看得懂脈絡了。












聯合報黑白集/阿北趕快度過否定期


2024-01-20 03:48  聯合報/ 黑白集
民眾黨立委參選人蔡壁如(前排左)參選台中一選區立委,她被視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右)分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台中為民眾黨打出好成績的蔡壁如,回台北探視柯文哲。她說,柯文哲還處於「悲傷情緒五階段」的「否定期」,覺得自己明明「坐二望一」,怎麼票開出來卻是「老三」?

民眾黨遭外界嘲諷拿「假民調」欺騙年輕人,票投出來,「沒穿褲子的」正是柯文哲。但根據蔡壁如的說法,柯文哲是真的相信自己會贏,才會那麼難以接受「柯老三」的事實。苦思五日後,柯文哲終於找到自己的解釋:市話民調比較準,手機民調不準,主要是年輕人投票不如預期。

這就奇怪了!選前,柯文哲嘲笑其他機構的民調數字「不科學」,說市話民調不準,因為年輕人都用手機。如今票開出來,他又把話倒過來說;這樣翻來覆去,到底要不要面對現實和科學?選前他說,年輕人投票率達八成五,他就贏了。事實上,就算八成五廿到卅九歲的年輕人都投他,也才五百萬票,距離當選門檻還遠。何況,看台灣的紀錄,哪來的八成五投票率

柯文哲最大的問題,是不思考其他成熟年齡層選民需要,以為光靠一張嘴吹噓,就能號召天下年輕選民來歸。他也不想想,自己傲慢搞垮藍白合,讓民進黨繼續執政,多少選民都在怨他。

選舉過了一星期,阿北還停留在「否定期」,要到何時才能接受敗選現實?柯文哲趕快克服心理障礙吧!












聯合報社論/政府對高端處處放水,難道另有高層指示


2024-01-20 03:52  聯合報/ 社論
疾管署前天公開與高端疫苗的合約,仍引發諸多爭議,副署長羅一鈞昨天再度開記者會說明。記者杜建重/攝影


衛福部公布高端疫苗合約,引發諸多質疑,除內容處處放水,價格條件也顯不合理。衛福部長薛瑞元和次長王必勝則態度傲慢發言荒謬無禮,一副護航又如何的姿態。賴清德僅獲四成選票,綠營又失去國會多數黨地位,民進黨官員似仍無任何警惕

高端合約拖到選後才公布,民進黨表現出「我們贏了,你奈我何」的態度;但多達五十八頁的高端合約,確實存在重重疑點。當年曾在立法院監督此案的台北市長蔣萬安痛批,「潘朵拉的盒子打開,裡頭缺乏政府公信力」,又稱「白色巨塔一片漆黑」。事實是,當初相關文件重要內容全部塗黑,根本不讓立委監督

觀察合約訂定過程,衛福部與高端的「配合無間」,令人驚愕。當時高端尚未完成二期實驗,衛福部即匆匆與高端簽約;更在短短半個月內,以祕密會議通過對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將高端納入新冠施打疫苗。若再算上先前為高端量身打造的「免疫橋接」,整個過程,就是一本「官商勾結、圖利廠商」的教範超過四十億元公帑,就此平白奉送給高端

再如,高端研發疫苗初期,政府曾補助四.七億元研發經費;當時高端承諾,若政府購買一百萬劑疫苗,高端將免費供應廿萬劑。但正式簽約時,政府購買了五百萬劑,高端理應贈送一百萬劑才對,實際卻僅廿萬劑免費。其間差額,高達六.四億元衛福部為何對政府權益毫不爭取這是部長陳時中擅作主張或另有政府更高層指示授意,值得深究

此外,高端的採購價格為何高達每劑八八一元,也令人不解。高端疫苗從頭到尾都未完成第三期人體試驗,且採用的是較低階棘蛋白技術;蔡政府卻以和其他國際知名大廠以 mRNA 技術研發的產品一樣的價格採購,甚至高於 AZ 疫苗達八倍之多,這合理嗎?根據選前漏出高端董事會錄音,其中提到價格「不能低於七百元」,這個數字是誰洩漏給高端,也應追個分曉。

衛福部官員聲稱,高端原先的報價是每劑九五○元,衛福部經過討價還價,另外計上冷鏈成本,對方才降至八八一元。此一說法,好像政府討價還價有功問題是,高端的冷鏈運送溫度是二到八度,和AZ疫苗一樣,和 BNT 疫苗需以零下七十到八十度冷鏈運送截然不同。但 AZ 的每劑運送成本僅十元,而高端冷運卻訂得和 BNT 一樣高貴,合理嗎?

高端疫苗除了五百萬劑緊急採購,衛福部當時還簽了五百萬劑「開口合約」疫苗供給;而這五百萬劑採購,並無任何但書。如果說免疫橋接和五百萬劑採購是基於事態緊急便宜行事,何以未規範高端必須在後續採購前通過正規三期臨床實驗?很顯然,其間就是利益輸送,想用既成事實繼續圖利高端

回看衛福部當時對外購國際疫苗百般刁難,卻對本土的高端疫苗百般放水,顯然就是同一事件的正反兩面。蔡政府的防疫計畫並非希望早日購進疫苗供全民施打,讓全民及早擁有抗體而是故意壓抑國際疫苗採購和捐贈,以保證高端有更大發展和獲利空間。從這個觀點看,蔡政府把「扶植高端」放在「保護人民」之上,其用心之扭曲不仁,可見一斑。也因此,高端採購合約中的「保密條款究竟是政府或廠商要求,基本上已無差別,其實就是為了隱瞞真相而已

高端採購弊案,其實是上自蔡英文、陳建仁,下至衛福部官員、審查專家、綠委等共犯結構共同打造。新國會二月即將上任,一定得把真相查個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