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性專區 法律外性愛租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342/web/ 

◆  性專區 法律外性愛租界?
◆  教育政策錦上添花 私大快滅頂
◆  台關鍵清單勿成絆腳石
◆  美逼選邊是風險不歸路
◆  桃機排名直直落 不能押寶三航廈
◆  竹苗升學壓力大 公立高中需增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性專區 法律外性愛租界?


2023-12-07 04:31  聯合報/ 朱立安/教(嘉義市)
嘉義市議員「顏色不分藍綠支持性專區顏色田慎節」,手拿提案要求市府評估成立性專區可能性照片貼臉書,感謝連署議員同事支持。記者魯永明/翻攝


半年前,聯合報有篇妙筆生花的「木都嘉義一日漫遊」,可能吸引不少人前往,幻想小城的人住在饒富古趣的小木屋,常在戶外漫步;走累了,就到有三百多年荷蘭古井的網紅街喝杯精品手沖咖啡,然後去公園廣場跟一群大媽跳「火肌舞」,或者,到文化夜市旁露天卡拉OK尬歌。

倘若,這些人為編織的「城市真實生活」仍無法滿足觀光客獵奇,「木都嘉義」又出現了新點子:嘉義市議會已經通過,將評估設置性產業專區。

客觀看,木都老城區街道狹窄、單行道多、人車爭道亂象層出不窮,並不適宜設置性專區。若考量外縣市旅客住宿、交通便利、動線流暢、鄰近醫院和藥房,最合適地點應該是六線大道忠孝路,從文化中心到耐斯王子大飯店那段。

性專區規畫牽涉財團、房地產、千絲萬縷的政商利益。不連任的官員不會認真接下燙手山芋,而提案與附議的民代,講好聽是盡言責,講難聽是嘴砲,只會說些政治正確、討好年輕人、不用扛責任的甜言蜜語。由此,不難看出台灣當前所謂民主政治的傾向與水平,頗值得正在拚搏明年選舉的人警惕!

純粹就性專區議題思考,試問,性別平權和女權主義的目標究竟是減少賣淫?或為了捍衛性工作者權益而鼓吹賣淫?既然接受賣淫,那麼社會秩序維護法仍明定「娼嫖皆罰,但專區例外」,究竟是彰顯憲法平等權?或把娼嫖視為洪水猛獸,然後設立法律外的性愛租界?

對於性別思想演變,筆者留意到,上世紀六○年代起,歐洲、美國、台灣一路過來的各種解放、飛出牢籠,似乎在美國左派吹起「咪兔」大火後,轉為更嚴厲的管制、桎梏、枷鎖、甚至自我審查,把老一輩突破牢籠的努力全都扔進垃圾桶。用學術語言來講,是女性主義進入「第四波」,身體權的意涵從性愛自主變成關注性騷擾,從搖滾時代追求享受情慾,變成摸一下手就對簿公堂。

我輩文藝青年,誰沒讀過女權主義者山田詠美或愛瑞卡榮格的書呢?當何春蕤在總統府前喊「我要性高潮」,山田詠美是女流文學獎得主,愛瑞卡榮格早也成為美國第二波女性主義的推手,她們用身體、用書寫、用實際行動演繹性高潮。

如今,左右思潮在歐美尚無定論,在台灣卻使情慾流動之討論政治化,轉向「父權壓抑」,包括了政治壓抑、傳統禮教,枝枝椏椏延伸出去,在教育、師生關係、選舉等層面都有顯著影響。

當我們必須從法律面、實質面去處理性產業議題,可想見是諸如登記、註冊、職前訓練、醫學篩檢,甚至如有機蔬菜產銷履歷,用手機掃一下條碼就查到娼嫖雙方良民證,各種由上而下的繁瑣法令。還有,為了性別平權,男娼女娼比例如何分配?同志性愛權益如何顧及?這些,真的是現在懵懂天真爽喊的人心裡想要的嗎?













教育政策錦上添花 私大快滅頂


2023-12-07 04:31  聯合報/ 劉明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113學年公、私立大學部分學校招生名額顯著減少,也反應在申請、繁星兩大管道上,尤其申請入學名額較去年減少逾2000個。圖為2023年大學分科測驗考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少子化讓大學生源人數快速下滑,一○七學年度高中畢業生為廿五萬人,一一三學年度只剩下十八萬人,所減少的四十%,絕大部分是落在私立大學招生人數的短缺上。一○七學年度時大專校院在學大學生計一○五點三萬人,一一一學年度則降至九十三點七萬人,公校大學生在學人數有卅點八萬人,比起過往變動不大,但私校大學生在學人數明顯降為六十二點九萬人。學生減少也讓私立大學的教師人數,自一○七學年度二點七萬人,減少至一一一學年度的二點四萬人。其中又以私立技職體系受衝擊最大,且還在持續惡化中,這絕不是一個數字或比率惡化的問題,而是像受洪水衝擊中的大樓,接近地面的樓層已經或幾乎滅頂。

公私立學校一直存在不公平的競爭,像是在考招的競爭上,公校學費約為私校的一半,加上公部門相關的獎補助,也是公校優於私校,這也讓社會普遍有公立優於私立的認知。公校無論辦學績效好壞將持續存在,甚至可以配合政策,主、被動採取擴張。最有爭議的是高比率來自社經地位較高家庭的學生,反而可以付出較低的學費讀公校,高等教育公共化與私校學雜費彈性自主的發展也難以改變。

按照目前的趨勢推估,無論私校的經營成效,至一一七學年度生源流失六十%的時候,近百所的私立大學中,絕大多數會在洪流中滅頂。想想當產業缺工嚴峻,基層人力品質參差不齊,教育部表面上鼓吹技職教育的不可取代性,卻忽視已經讓私立技職體系面臨崩解的事實。

目前教育政策希望減輕私校學生的負擔,縮小公私校大學的學雜費差距,研擬補助私校生二點五萬元來填補目前的學雜費的落差,但此次補助只針對學生,對於私校的整體辦學經費沒有實質挹注。此外,私校退場條例其名雖為退場,目前可行的重點在轉型,一旦私校辦學陷入經營困境,進入退場輔導,財務狀況多半不佳,更需要爭取各種財源挹注,因此外部捐助也顯得異常重要。

捐助興學相關規定也歧視私校辦學,根據所得稅法規定,若直接捐款給私大個人可扣抵最高稅額為廿%,企業能扣抵最高稅額為十%,但捐給公立大學則能一○○%扣抵;若依私立學校法規定,透過「興學基金會」指定捐款特定私立大學,可扣抵最高稅額為五十%,企業可扣抵最高稅額為廿五%。站在節稅的角度,個人與企業當然更傾向捐給公立大學。政府應比照對公校捐款一○○%可以認列扣除額,來協助私校開拓財源。否則,教育政策總是錦上添花,私校只能在不公平的環境下清寒辦學,受害的不只是學生,也包含教師,更會擴大至產業及國家。













台關鍵清單勿成絆腳石


2023-12-07 04:32  聯合報/ 黃健群/工業總會大陸處處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國科會公告共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涵蓋包括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技術領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防範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外流,國科會公告了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廿二項的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國科會表示這只是第一波清單,預計將會有第二波。關鍵技術清單的設置與增列,是為了保護我產業發展與經濟安全,但要如何避免其可能的負面效應?應有更多討論。

由於美國加大對大陸的科技封鎖力度,因而大陸透過挖角等方式,間接取得包括台灣在內的海外企業關鍵技術時有所聞。在各界呼籲下,近年來政府透過反滲透法、國安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實施與修訂,建構所謂的民主防衛機制,以避免台灣核心關鍵技術流向境外和大陸。

事實上,美、日、韓等先進國家,近年來都透過加強修法,保護戰略產業與關鍵技術;因此,我企業界對政府基於安全及維護產業發展而加強關鍵技術保護,多表示肯定。但在兩岸經貿仍有相當程度的鏈結、兩岸產業更是存在許多層面合作的前提下,企業界對後續關鍵技術人員赴陸的規範,仍存在一些討論的空間。

依新修訂的兩岸條例,受政府委託、補助或出資達一定基準從事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業務之個人或法人、團體、其他機構之成員;受委託、補助、出資終止或離職未滿三年者,需經政府核可才能赴陸。台灣企業接受政府委託或承接標案,或者是與台灣機構法人合作,隨著關鍵技術清單的增加,其業務或多或少都可能與關鍵技術相關;若企業工作者被列為關鍵技術人員,依法必須列入管制,其造成的影響,就是台商企業幹部原來正常的跨境調動受到很大限制。

換言之,台商企業幹部必須經過審查後才能赴陸;此舉不但不符合商業常態,且極大限制了企業彈性運作空間。倘若政府從嚴落實此法令,對企業來說,只能減少或避免與政府及相關法人的合作。

此外,不只是企業,台灣的法人、智庫,幾乎都有承接政府專案或接受政府補助;若這些法人、智庫研究的項目被列為關鍵技術,相關人員赴陸則必須受到管制。雖然目前仍未聽聞政府限制這些法人、智庫人員赴陸,但有些法人為避免踩到紅線,自訂內規要內部人員盡量避免赴陸;此舉形同削減台灣對大陸產業經濟的研究能量,無論是從經濟或國家安全角度來看,實非台灣之福。

政府管制關鍵技術,目標是保護產業發展及經濟安全;但若配套不夠周延或執行偏差,則容易導致窒礙難行,甚至治絲益棼。眾所周知,此次台灣管制關鍵技術,是基於防弊而劍指大陸;然而面對大陸,台灣除了圍堵之外,是否能夠有更積極的思維與自信,建構有利兩岸共存共榮的制度?

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兩岸有序的交流甚至合作,不但為台灣的產業帶來選擇與機會,更有利台灣的安全保障。因此,如何避免立意良善的關鍵技術清單設置,成為台灣發展及安全的絆腳石,需要產官學跨界的更多討論。











美逼選邊是風險不歸路


2023-12-07 04:32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退休教授(新竹市)


歲末人工智能產業盤點,在 OpenAI 宮廷內鬥的詭異鬧劇及超智能奇點/文明滅絕的憂慮下,智能倫理和風險治理影響層面之廣,已經成為全球新興智能產業的優先議題。雖然健全的治理架構與風險規範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但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顯得無助。

媒體報導,美國正規畫全面加強對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全面封鎖。明年一月將派遣官員來台,指導新竹高科技園區業者「倫理準則」和「高科技産業規範」。姑且不論台灣智能產業仍處在萌芽階段,產業鏈建設也在全面升級中,以政治力強加於台廠選邊站,不但將嚴重破壞市場自然生態,也使得全球供應鏈更加傾斜而顯得殘缺不全。

拜登政府此舉不僅破壞了全球智能產業的自然生態演化進程,更扭曲了 Web3.0 分布式體系網路結構中智能技術的自發組織系統和分布式異質共生,影響了產業人才流、金流、創新流和整體產業鏈的發展,是創新/創業的抑制劑及產業精進的殺手。

國際結盟是利益導向但瞬息萬變,在美國夥同其盟國政治力強行介入產業發展,智能倫理規範與治理風險也將變得遙不可期,產業的永續發展也畫上了問號。當治理機制因人因地而異,AIGC等智能技術的標準化、模組化、數位化、數位匯流等元素也將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全球產業鏈與創新能量的媒合也會受到影響,未來發展呈現高度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從宏觀系統面來看,高度兩極化分割的產業和市場環境中,產業規模和多元化能量必定受到相當的限制,區塊間的競爭也必然影響產業鏈的生態發展—由共生/進化轉變成為競爭/掠奪,影響人類文明的進展。

在產業鏈發展方面,自一九八○年代,美國在高科技產業「重軟輕硬」搞垂直分工和「去工業化」之後,美國和其盟國到底能為台商提供什麼樣的資源與市場能量或條件,來交換台商因地緣政治操作所蒙受的損失?當台灣「依附美國」再度成為高科技殖民地時,台商所承受的風險也將難以預估。

經歷半個世紀的全球化風潮和意識形態洗腦,如今回到原點,難道不覺得格外諷刺?過度兩極化必然造成對立與仇恨,但在美國主導的排中政策和地緣政治無限上綱的氛圍下,台灣還有多少自主空間?蔡政府不顧全民利益與產業發展,一意孤行向美國傾斜,把台商帶上一條高風險和不確定的不歸路!

人為的非市場操作、過度管制封閉的環境不利於智能產業的發展,韌性治理、自由化市場機制、開放優化的創新環境才是關鍵;其中智能商業模式如智能代理、智能平台外部化、全方位創新是台灣產業存活之必要條件。

在美國主導的抗中聯盟中,軟硬兼施訂定經貿法規以防止技術流入中國大陸。對台商而言,與其盲目追求技術的領導力,不如換位思考,從制度面切入也是另類創新之路。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在政治和利益的平衡選邊站本是常態,但產業發展與企業獲利才是終極之道。

台灣正值大選,政治是一時的,但產業需要永續的心態。有志於角逐大位的人必須更有智慧,降低地緣政治所造成的風險。對產業整體而言,面對智能技術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倫理規範和法規框架必須早日「謀定而後動」。如何取得政經平衡與永續發展是關鍵策略,數位發展部和總統參選人想清楚了嗎?












桃機排名直直落 不能押寶三航廈


2023-12-07 04:31  聯合報/ 陳守哲/大學教授(台北市)


知名專業航空評比機構Skytrax,公布自去年八月至今年二月的機場排名大調查,桃機慘滑至八十二名(屬四星級機場),政府的解釋係因疫情期間管制嚴格,造就旅客投票偏好度低,導致成績不佳。不論何種原因導致挫敗,重點在於我們如何從不及格的考試中進步,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名列前茅。

首先,從Skytrax評比中,不難發現今年度前十名躍升不少黑馬,擠下過往亞洲機場常勝軍,如慕尼黑、馬德里、巴黎、伊斯坦堡;但仍不乏亞洲知名優秀的機場,如新加坡樟宜、東京羽田、首爾仁川。因此若要強以歐洲疫情解封早、亞洲開放步調較慢來解釋桃機排名狂掉,似乎過於牽強,只能說老天爺給我們在疫情期間向上的機會,卻完全未做好準備!

疫情期間我們在桃機現有航廈的耕耘可謂寥寥可數。其一為新一代自助通關系統,其二為自助行李託運設備建置,最後為二期航廈出境大廳向外拓展工程完成,多數均屬規畫已久的收尾。在各國持續往前發展的同時,桃機不進則退!尤其走遍各國,只有台灣還設置非洲豬瘟檢查哨,要旅客給高分真的不容易!

再細部檢視失敗成績的最差項目,首先為「優先禮遇快速通關」,在這項評比中,桃機在安檢跟證照查驗兩類都失分,主因為不像他國針對航空公司高艙等或是飛行常客給予快速通關服務;其次在餐飲類別也大失分,評比項目分數偏低,這對標榜美食的台灣,實為一大諷刺。個人認為桃機餐飲在管制區外尚屬多元,但管制區內餐飲選項缺乏國際旅客吸引力!至於行動裝置充電設備同屬低分項目,亦為立即可改善之項目,應非難事。

桃機不能全押寶在進度落後多年的第三航廈,除非現有的兩個航廈預備打掉重練,否則永遠都是桃機在世界評比的拖油瓶。當政府、航空公司、桃機公司熱中於討論誰是三航廈使用者的同時,定要參酌評比專業指標思考,再持續不思改善精進管理,國門評比未來掉出百名以外,也不令人訝異!













竹苗升學壓力大 公立高中需增額


2023-12-07 04:31  聯合報/ 陳信文/清大講座教授(新竹市)


公立高中職入學名額的議題,是最近許多新竹縣市家長最關心的議題,也應是所有關心教育者的共同議題。全國可入學到公立高中職的比率是七十三%,新竹縣是全國最低的卅八%。縱使是印象中教育資源豐富的新竹市也只有七十一%,也仍是低於全國平均值。

新竹縣市與苗栗縣為一起招生考區的縣市,竹竹苗的平均公立高中入學比率是六十三%,也是顯著的低於全國平均值。這還沒有考慮因為竹科發展,新竹縣市不論是在出生率或人口增加率都是全國前幾名。一一六學年度竹竹苗高中入學人數,預估將超過一萬八千人,將比今年多出約二二七三人。

太低的入學比率,代表著公部門的資源投入不足,也代表著竹竹苗國中學生的升學壓力會比其他縣市高出許多,對竹竹苗的莘莘學子是很不公平的。如果沒有立刻採取可行的措施,預期這樣不公平的困境只會更加惡化。包括規畫中的國中發展為完全中學以及增校,都是必須採行的措施。

只是增設高中部與學校皆非一蹴可幾,建議應考慮現有公立高中職,尤其是較具有教育聲望的學校共體時艱,配合明年起增加三%的就學人數。現有公立高中職可以新學年招生每班增加一名,次年成為增加一班。如此一來,加上規畫中的增設高中部與學校的做法,雖不完美,但希望至少可以達到揚湯止沸的短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