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1:多加一點點 就脫穎而出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5:別怕輸在起跑點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4: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色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3:貧窮也可以是成功的基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2:磨練!磨練!再磨練!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1:多加一點點 就脫穎而出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1:多加一點點 就脫穎而出


2023-12-25 15:13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來修車的人,都指定要這位年輕人服務。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有個年輕人高職畢業後,在一家摩托車行修車技師。他工作勤奮,很快就成為店裡修車高手。除了修車,店裡有什麼雜務,他都主動去做,甚得入緣。車子修好後,他會做些簡單的洗車服務。客人取車時,看到的是一輛乾淨的機車當然高興。因此來修車的人,都指定要這位年輕人服務。

誠懇的人有前途
老闆看在眼裡,除了非常滿意外,也看得出來這個年輕人雖然學歷不高,但絕對是一位誠懇、大有前途的人,老闆有個大學畢業的獨生女,對這位年輕的技師也心生好感,認為是可以託付終身的人,後來便嫁給他了。年輕技師繼承岳父事業,成為老闆,車行也由只修車、變成兼賣機車的一個大車行了。

有次我在大學修的「保險學」考了100 分,同學跑來告訴我,我真的不敢相信,後來分析,是因為除了書本上的內容外,我還將老師在課堂上額外補充講解也寫在答案卷上,老師甚感滿意,給了滿分。其實答題內容多加了一點點,就得了100分。

教育孩子多加一點
所以當父母的,要教育孩子,凡事多加一點點,雖然只是一點點,就能脱頴而出。孩子懂得凡事多加一點點,當他經驗到成功之道後,凡事他就會多加一點點、再加一點點,成功機會就更大了。

早年外商銀行各項資料常是用英文寫的,有次一位年輕行員負責向一個大企業老闆作放款的簡報,他知道這位老闆英文不好,所以他在英文簡報之外,另外準備了一份中文簡報,提供這位老闆參考。後來這筆鉅額放款做成了,原因是那份中文簡報發生了作用。銀行的外國經理因而注意到這位年輕行員加以抜擢。有時我們只要細心一點多關注一下別人需要,你就能與眾不同

有家外商公司招聘職員,一位應徵者想,既是外商公司,説不定會被要求用英文自我介紹,所以他將自傳翻譯成英文,並且多次熟讀。面談時,果然被要求以英文自我介紹,他因為有充分準備,不但內容中肯,而且英文用字譴詞都能達標,主持口試的老外,大感滿意,當場決定錄用,並將其職務由應徵的業務員調整為組長。

殷勤籌劃足致豐富
這個年輕人是運氣好嗎?當然不是,是他多用了一點心,就出人頭地了。如果你是主管,難道不喜歡這樣凡事多獻一份心力多作準備的人嗎?

有些應徵工作的人,常亂槍打鳥,凡有招聘員工的,他都去應徵。但事前毫無準備,甚至連那家公司是做什麼的都不清楚,怎麼可能被錄用呢?

箴言第二十一章5節:「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正是凡事是否多有準備有備無患最佳寫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2:磨練!磨練!再磨練!


2023-12-26 15:3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磨練!磨練!再磨練!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從前有位替我服務的司機先生,年纪比我大一點,身強體壯,尤其不怕冷,夏天或冬天都只穿一件衣服,大家都覺得稀奇。很多外國人冬天都穿得很少,我們常以為他們天生不怕冷。其實主要是習慣所致。台灣有些父母,一天到晚擔心孩子受涼、感冒,穿的總是比實際需要多。久之,孩子就會習慣那樣的穿著,穿少了,真的會感冒。

太多得保護容易生病
有年春天,天氣早已不冷了,但我看見一個小女孩,穿有帽子的夾克式外套,完全是冬天的服裝。我問她母親 「為何給孩子穿這麼多?」她答「怕孩子受涼感冒。」我説:「你給孩子穿這麼多,孩子身上在發汗一脱衣就感冒了。」我也不敢勸她讓孩子脱衣服,這樣一熱一冷,萬一孩了感冒了,這位媽媽一定會怪我。

很多外國小孩,睡在搖籃裡,母親故意讓孩子的頭對著微風吹。中國人認為這是迎頭風,吹了會受風寒,要趕快遮蓋起來。可見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受到太多保護,反而容易生病。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和身體比起來,我們的臉孔比較不怕冷,入冬時,我們會先加衛生衣,外面再套夾克,總之天氣愈冷,就愈穿愈多。但是我們的臉孔,並沒有因為天氣變冷就多加保暖的裝備,原因是不方便、不好看。所以冷空氣來時,臉孔的皮膚多有磨練的機會。臉上的皮膚與身上的皮膚有什麼兩樣?沒有不同,只是因為臉上皮膚受到的保護較少,它與冷空氣經常爭戰,所以不怕冷身上的皮膚受到太多保護,反而弱不禁風

草莓族其來有自
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父母處處呵護,孩子缺少磨練的機會,很容易就變成「草莓族」,—碰就爛了。父母要孩子成才,就要想辦法讓孩子有「鐵打的身體、鋼般的意志」。

從前我常有機會去成功嶺大專暑期集訓演講司令官告訴我,現在大學生體能很差,報到時就因體能原因,有數百人或上千人被刷掉。集訓時,每天下午二點以前不能進行課外訓練,因為怕學員中暑。我開玩笑説:「那將來怎麼打仗呢?是不是要跟對方約定,下午二點前不在戶外交兵?」司令官又説,還有父母打電話來抱怨孩子沒有熱水洗澡七、八月每年最熱的季節,還要熱水洗澡,否則會感冒,這樣的少爺兵,能打仗、能保國衛民嗎?

我問司令官「你們不可以嚴一點嗎?」他説不行,嚴格一點,萬有人中暑,或是身體出了狀況,那就不得了,民意代表、上級機關,質詢、調查沒完沒了

數大饅頭的日子
因此一切以安全、不出事為原則,順順利利的把暑期集訓辦完,就感激不盡了。磨練的益處大家都知道,但是當磨練來臨時,總是設法逃避。從前我們自己在接受大專暑期集訓時,也是千辛萬苦,那時每天早餐都是一個大饅頭,所以大家就數饅頭,吃完六十個饅頭,暑訓就結束了。離開時,大家都精神飽滿體格強健。但是問大家要不要再來一次,大家都笑著搖頭説:「不來了!不來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3:貧窮也可以是成功的基石


2023-12-28 14:3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王永慶為什麼會成功?原因當然很多,但貧窮絕對是重要因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有則新聞報導,一位農村來的女大學生,獲得人民幣 2,000元清寒奬學金,她家每個月收入只有300元,2,000元奬學金對她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但她卻拒領。理由是,這樣大家就會知道她家很窮,沒面子。這種心態與認知非常偏差,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和討論。

愛面子誤一生
在台灣,有位肢障的父親,妻子離家出走靠71歲的老母賣掃把維生。但是肢障的父親,怕別人看不起他及兩個就讀國小一、二年級的兒子,總是給孩子許多零用錢,孩子逛夜市,出手大方,像大戶人家的闊少爺。兩個孩子在夜市花錢,常半夜不歸,被警方送回近百次。

上述這種愛面子心態,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其實貧窮不可恥,打腫臉充胖子才可恥,因為貧窮而感到可恥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恥。

貧窮常是人邁向成功的正面因子。義大利知名導演貝里尼(Roberto Benigni)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因自編、自導 、自演的影片「美麗人生」 ( Life is Beautiful ) , 榮獲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著劇本奬。在頒奬典禮上,貝里尼説,我最感謝我的雙親, 因為他們給了我最大的禮物-貧窮早期貧困,使我有了更多的人生歷練。換言之,貧窮是促成貝里尼在電影事業上飛黃騰達的主要原因。

王永慶家窮而成功
在台灣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先生,他領導的台塑集團,年產值二兆七千餘億元,占台灣國民生產毛額的六分之一,員工近八萬人。王永慶先生民國六年(1917年)生於台北縣新店鎮直潭里,兄妹八人, 他排行老二,父親以販售茶業為生,家境十分清寒。王永慶讀小學時,每天上學之前要先到附近水井挑水十幾桶填滿家中水缸,才步行十公里上學。放學回家還要挑水,並扛飼料回家餵豬。

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王永慶母親逝世,在林口長庚大學舉辦告別禮拜,我應邀參加。在述説母親生平事略時,王永慶説,父親經過兩年多的病痛折磨,加上辛苦積蓄一朝用盡,全家生計已至山窮水盡,所以在一天晚上,父親爬到茶葉工作間,要上吊自盡。但因站不起來,又倒下去。奇怪的聲響,驚醒母親,她抱住父親大哭,引起一家大小從夢中驚醒,全家悲慘痛哭。王永慶小時候家境貧困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生活煎熬成就偉大
王永慶為什麼會成功?原因當然很多,但貧窮絕對是重要因素。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王永慶在美國,接受聖若望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時說:「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於生活中受過的煎熬,才讓我產生了克服困難精神和勇氣,幼年時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見郭泰著《王永慶給年輕人的8堂課》,第89頁

在美國最為人敬重的林肯總統,1809年生於美國肯塔基州,家境貧困,九歲時母親貧病交加死去,用簡單的雪橇拖到山上埋葬。他做過各種苦力工作,童年時只上了不滿一年的學校。家窮無力買紙,就在木板上用木炭練字,字寫滿了,就用刨子將字刨去,再繼續寫。

1837年林肯準備開業當律師,身無長物的他,到店舖買棉被,跟店主説,可否賒帳,如果律師事務所順利開業,一定如數償還。後來他的事務所算是營運順利律師生涯成為他邁向成功的基礎。林肯之所以成為全世界肯定的總統,成功因素當然也很多,小時的貧困,使他有更多磨練機會。

貧窮是上帝在為我們的成功鋪路貧窮雖然無人喜歡,但它確實是讓人邁向成功的正面因子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4:每個人都有他的特色


2023-12-29 15:2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愛子如命的父母們,千萬不要按自己的好惡為孩子規劃一切。孩子是上帝所賜,要按著上帝給的恩賜發展,才會有榮耀神的成就,否則都是揠苗助長。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有個國三女孩,鋼琴彈得好,小提琴拉得好,還會吹笛子,圖也畫得不錯。媽媽經常向人介紹她這個多才多藝的女兒。有次女孩在彈琴,我讚美她琴彈得真好,問她:「將來要不要成為鋼琴家?」她搖搖頭説:「不要。」我又問她: 「天天彈琴會不會很累?」她點頭説: 「會。」我又問:「彈琴快樂嗎?」她搖頭,表示不快樂。我説:「那你為什麼要學琴呢?」她説:「是媽媽要我學的。」孩子多才多藝,快樂的是媽媽,不是孩子?

父母快樂孩子辛苦
讓孩子學許多才藝,要花不少錢,還要接送,十分辛苦,但為了孩子,再辛苦也值得。值得什麼?孩子並不快樂。除少數孩子會走向音樂之路,多數孩子在日後升學壓力下,鋼琴、小提琴等,大多束之高閣。父母是基於什麼樣偉大的理由,讓孩子的童年這麼辛苦呢?恐怕有不少父母,是在不自覺中,滿足自己的虛榮,也有家長一味趕時髦,美其名説,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猶太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0.3%,諾貝爾獎得主卻占30%。猶太人教孩子的方式,值得我們參考。一位猶太媽媽説,看到台灣許多父母要求孩子學各項才藝,甚至要求孩子練芭蕾舞,真是不可思議,她說: 「我們猶大人從來不要求孩子學這個、學那個的,讓孩子自由發展。」

孩子不是比賽工具
父母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原因之一是父母愛比較的心理。別人的孩子學鋼琴,我的孩子當然不能少,起碼也要學個小提琴。你的孩子名列前茅,我的孩子當然得是前三名。父母在孩子進幼稚園時,就已經為他們立下將來要念一流大學,成為博士、科學家,或為他們成就偉大事業預先作規劃。

猶太父母説,我們從來不拿孩子做為比賽工具,也不在乎孩子成績比別人差,一切順其自然上帝造人,每個人都不相同,每個人都有不同恩賜,做父母的只希望這種不同的恩賜,能在孩子身上發揚出來所以猶大人父母經常尋找孩子有何與眾不同之處。諾貝爾獎的得主,其實就是把上帝給他們的「特別之處發揚光大而已。嚴格說,每個孩子都是諾貝爾奬的候選人,理由不是他們比別人好,而是他們有特別之處。

父母如果一天到晚陰魂不散盯著孩子,稍有與父母想法不一致,就立刻導正方向,一有不足,立刻補強,孩子的發展被局限在父母的想法中,父母既然沒有得諾貝爾奬,孩子在同樣的思維框框中成長,當然也得不了諾貝爾奬。

與眾不同的恩賜
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的父親是音樂家,希望兒子學醫,刻意安排他進入比薩大學醫學院。但上帝給他的恩賜不是當醫生,而是成為天文及物理學家。他利用自製的望遠鏡,證實天文學家哥白尼「日心説」的正確性。伽利略若照著父親的安排,他來自上帝與眾不同的恩賜就無法發揮,歷史上就不會留下伽利略這個名字了。

愛子如命的父母們,千萬不要按自己的好惡為孩子規劃一切孩子是上帝所賜,要按著上帝給的恩賜發展,才會有榮耀神的成就,否則都是揠苗助長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5:別怕輸在起跑點


2024-01-02 09:0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現在流行的不要輸在起跑點,要贏在起跑點,其他的就都交給上帝吧!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運動會賽跑時,裁判口裡喊:「預備!」然後鳴槍,「秤!」競賽開始。有的運動員,槍聲未響就跑,稱之為偷跑,偷跑兩次就會被取消資格。

有位運動員偷跑一次,第二次起跑時,很緊張,怕再提早跑會被取消資格,結果第二次起跑,比別人慢了半步,以致未能進入決賽,甚是可惜。

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現在很多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生怕孩子輸在起跑點。在競相比賽的心態下,孩子的負擔及壓力都大大增加。這就如同,大家坐著看籃球賽,十分舒服。但前排有個人很興奮,大喊大叫的站起來看,後排的人只好也站起來,否則就看不見球賽。結果會場的人都必須站著看球賽,大為掃興。

台灣的教育也是如此,別的孩子三歲學英文,我的孩子也要,否則會輸在起跑點。別的孩子幼稚園大班學英文,我們寶貝幼稚園中班就學,我們要贏在起跑點。台灣的教育,處處存在這種現象,結果家長辛苦,老師辛苦,孩子們更辛苦。有人不忍心看到孩子童年如此被糟蹋,就把孩子送到外國當小留學生,結果又引發了更多問題。

愛因斯坦是遲緩兒
民國十年(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相對論宇宙學的創始人,被譽為是20世紀最傑出物理學家,美國《時代雜誌》評選他是「世紀偉人」。愛因斯坦1879 年生於德國一個猶太家庭,小時候十分笨拙,到四歲以前,父母還認為他是遲緩兒。小學一年級時,老師説,愛因斯坦這個孩子不可能學會什麼知識的,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他不要再上學。

如果我們以台灣流行的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來論,愛因斯坦不是已經輸了十萬八千里了嗎?

發現地心引力的大科學家牛頓被譽為是近代科學之父,在科學上的成就幾乎無人能及。可是牛頓小時並非天資聰穎,他1642年出生於英國一個自耕農家庭,出生前父親巳經過世,是個遺腹子。他出生時只有三磅重,是早產兒,大家都擔心他能否存活下來。

牛頓是早產兒
牛頓的母親後來改嫁,牛頓由祖母扶養,因家庭貧困,只好輟學,在家管理莊園。牛頓與一般孩子比,在起跑點上,不也是輸了十萬八千里嗎?

不要輸在起跑點等論調,其實是要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和別人競爭,有必要嗎?人一旦進入比賽,很多怪招就會跑出來,例如投機取巧,走門路,行賄賂,處處想踩住別人,不合作,缺乏愛心,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小孩子因為提早比賽,心裡不知不覺裝了這麼多垃圾,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好嗎?

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個性急的入,他嫌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就去將它們拔高一點,果然秧苗都比以前高不少。回家後,他對家人大談他的辛勞,但不久,秧苗都死了。這是孟子説的故事,要人知道急躁冒進害處

父母愛孩子,希望他們出人頭地,但不要窮緊張。現在流行的不要輸在起跑點,要贏在起跑點,都是一些傷害孩子、揠苗助長的論調。聰明的父母,請稍安勿躁,按照《聖經》的話語來教導孩子,其他的就都交給上帝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