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春山/從蔡總統國慶講話談「維持現狀」
◆ 劉憶如/從以巴衝突談石油危機
◆ 薛承泰/是窮人變多,還是一般民眾變窮?
◆ 嚴震生/麥卡錫作繭自縛 裴洛西隔岸觀火
趙春山/從蔡總統國慶講話談「維持現狀」
2023-10-12 03:19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蔡英文總統任內,兩岸政績乏善可陳,但她在今年國慶講話提「維持現狀」的說法,卻是繼任者乃至全體台灣民眾未來必須正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蔡總統強調,「我們願以台灣的民意共識為基礎,以對等尊嚴為前提,以民主對話為程序,以維持現狀為核心,與北京當局發展雙方可接受的互動基礎,以及和平共存之道。」
長期以來,「維持現狀」都是台灣各項民調的最大公約數;但現狀是動態而非靜態的概念,台灣民眾曾因政黨輪替而面對不同的現狀。以馬前總統執政八年為例,兩岸曾因九二共識建立了不同層次的溝通管道;締結了包括 ECFA 在內的廿三項協議;兩岸和解並且產生了「外交休兵」的外溢效應。
蔡政府上台後,台灣人民面對的兩岸現狀,出現了重大改變:官方對立升高到軍事對抗,並且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正常往來;台灣甚至被外人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明年台灣總統大選後,上述兩種現狀都難以維持下去。首先,對岸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掌權下,不可能讓「台灣問題」久拖不決。換言之,如果台灣再度出現政黨輪替,即使由「非綠陣營」取得執政地位,對岸也不可能接受馬政府時期「不統」的主張,而會以「和平」的手段改變現狀;如果民進黨勝選,持續蔡政府的路線,則對岸處在「台獨」的疑慮下,不排除會以「非和平」的手段來改變現狀。
其次,作為兩岸現狀的長期維護者,美國所期待的兩岸「分而不獨,和而不統」,恐怕也難以維持。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日前遭到罷免,其中對烏援助就被視為他的罪狀之一。因為,美國已無法承受俄烏戰爭的久拖不決。拜登政府急想「脫身」的念頭,已在西方學界引發美國是否重蹈越戰覆轍的疑慮。
蔡總統從地緣政治和民主制度,強調台灣與美國的合作夥伴關係。台灣的戰略地位固然提供了安全保障,但如運用不當,就會飽受「懷璧其罪」之苦;而國際政治發展經驗顯示,民主更非維繫同盟關係的「黏合劑」。
台灣不是烏克蘭,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高於烏克蘭,但可能遭受連烏克蘭都不如的命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說過,他不認為台海戰爭和俄烏戰爭可以相提並論。李顯龍在本月五日閉幕的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亞洲前瞻峰會上表示,烏克蘭是聯合國會員國,如果將台灣類比烏克蘭,認為是值得捍衛的正確一方,而中國大陸是錯誤的那一方,「那是在改變一個國際認知的根本基礎,後果十分危險。」
蔡總統強調和平是兩岸唯一選項,兩岸應發展和平共存之道,這是給繼任者的期許。但我們不應忽略,當初鄧小平提「一國兩制」概念,是受到列寧「和平共存」觀念的影響。列寧認為各國之間並非同時過渡到新社會主義制度,因此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在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同時存在。儘管政府和社會制度不同,他們的接觸是不可避免的。
兩岸不可能一直處在「已讀不回」的狀態;但習近平說過,「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因此,無論明年台灣選後何者勝出,都必須設法因應對岸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