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亮恭/至樂無樂‧死生自在
◆ 趙春山/從蔡總統國慶講話談「維持現狀」
◆ 劉憶如/從以巴衝突談石油危機
◆ 薛承泰/是窮人變多,還是一般民眾變窮?
◆ 嚴震生/麥卡錫作繭自縛 裴洛西隔岸觀火
陳亮恭/至樂無樂‧死生自在
2023-10-13 04:20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莊子‧至樂》寫到莊子喪妻:莊子妻死,惠子弔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莊子喪妻,惠子前往弔唁,看到莊子敲著瓦盆歌唱,惠子氣不過地說:「你與她伉儷多年,生養子女,老後身死你不悲傷就算了,還敲盆唱歌,實在太過分!」莊子說:「不是這樣的,內人剛死時,我何嘗不悲傷?只是轉念一想,人本來就沒有生命,沒有形體,甚至連氣息都沒有。在變化之中,忽而有了氣息與形體,才有了生命。現在內人又變化為死亡,彷彿四季運行一樣的自然,她已安息在自然之中,我若為此悲傷,豈不是太不通達天理嗎?」
即使是通達天道的莊子,又怎知已逝者的感受?《至樂》中還有一則寓言,莊子嘗試與已逝者對談:夜半,髑髏見夢曰:「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莊子到楚國路上看見骷髏,雖然乾枯卻還保持其形。莊子用馬鞭敲它,問道:「您是貪生怕死、悖離義理而落到這個地步?還是亡國禍事,被刀斧砍殺才成這樣呢?或是行為不端,唯恐遺留給父母妻兒惡名才羞愧自殺?抑是飢寒受迫的災禍而亡?還是天命只到此呢?」話完後,莊子拿骷髏當作枕頭入睡。夜半,骷髏託夢說:「你說的都是活人的困擾,人死後就沒有這些了。」骷髏又說:「死後,無君無臣人人平等,順應四季的耕收也免,從容自在與天地共存。即便當王也沒有如此的快樂啊。」莊子不信,說道:「我若讓你復活重生,讓你回到父母、妻兒和故友身邊,你想要嗎?」骷髏皺眉說道:「我怎能拋棄稱王的快樂,而再回人間受苦呢?」
至親的離世為高齡者的重大生活壓力事件,對健康的影響自事發的第一周開始而持續數年,尤以老年喪偶的影響最大。心理學家提出悲傷的「五階段理論」,包含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但面對久病辭世的老伴.或許已經走過前面三個階段,但由憂鬱走至接受的路程則充滿艱辛。世間並非人人如莊周,悲傷的轉念與生活的重整對於經歷喪偶的長者充滿難處,身邊的後輩更難以體會,是件怎麼都想不開的事,更非反覆勸告「想開點」而能排解憂愁,透過陪伴與同理共同走過這段路程方能生死相安。
《至樂》剖析人世真正的快樂,「至樂」的來源是「無為」,是故至樂無樂。天地變化本無動機,以無為的態度面對而不橫加干涉,萬物在紛繁間經歷生死與起落皆是自然,無為面對塵世變化便是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