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語政策爭議 三問賴桑
◆ 雙語教育只會花錢 卻什麼都缺
◆ 陳吉仲留任 仇恨值增溫
◆ 蔡政府食安五環破功
◆ 賴「兩岸兩國」主張 只會招來戰火
◆ 「爸媽被殺 不是因為你不乖」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3.0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3.0
2023-09-19 00:14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洛韶青年活動中心為漢寶德先生之作品,即使迄今仍令人有清新驚艷之感。郭瓊瑩/攝
六、七O年代的救國團活動到金門、到合歡山‧‧‧是年輕人之最愛。郭瓊瑩/攝
洛韶山莊的設計其實並不完全「政治」取向,它展現了現代主義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以及對峽谷大環境之呼應。郭瓊瑩/攝
自六O至八O年代,救國團所舉辦的活動對台灣環境空間體驗之機會與場域涵蓋了多元化,期待廿一世紀應有更新的拓展光譜。郭瓊瑩/攝
在中橫天祥與合歡山間,有座「小白宮」-洛韶青年活動中心,坐落於立霧溪峽谷中游。其現代主義風格,簡潔平實又前衛,設計者為漢寶德先生。在碧綠群山間,純白的設計相當顯眼,它興建於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是屬於第一代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惟也因過去之歷史與角色,以及近年轉型正義議題,此優美的建物曾塵封十多年,近年才轉移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
在解嚴前,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年)代救國團辦的諸多活動,除早期扮演愛國軍訓教育外,曾是青年人戶外活動之最愛,尤其是六天五夜的中橫健行、溪阿縱走、合歡山寒訓、登玉山、金門戰鬥營…。它開國內推動青年戶外遊憩暨野營活動之先鋒。惟也因其設立宗旨、組織型態以及相關產權關係,在轉型正義過程中,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而被凍結資產,此包括了至少十五處之青年活動中心。
當步入洛韶這棟小白宮時,聽到古琴聲,飄來濃郁的桂花香,登上室內超現代感之圓型旋轉梯上頂樓,只見白雲繚繞於峽谷溪澗間,其與大自然接觸之感受著實獨特。
全台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迄今仍營運中者計有十三座,當時之選址者很高明,均位於風景秀麗的山林河海邊,包括阿里山、日月潭、溪頭、澎湖、墾丁、復興鄉、天祥、洛韶、梅山、金山…,每一處均是與大自然對話的絕佳戶外遊憩訓練場域。多處為國內知名建築師之大作,包括漢寶德、修澤蘭、陳邁、朱祖明、潘冀…。儘管因涉及資產事宜,所有資產及定位仍在訴訟中,也因此這些區位絕佳的設施多已建設逾半世紀,卻未能妥為整修,實屬可惜。
近年政府倡議向山、海致敬,惜未有具體實質之戶外教育配套訓練課程與場域。這些場域如能由 NGO、NPO 等來經營,徹底轉型為時代青年所崇尚的各種戶外遊憩,如登山、攀岩、潛水、風帆…之專業訓練場域,成為名符其實的青年活動中心,相信在大自然山、海、水、湖之陶冶下,這些場域之經營應得以清亮轉身。
美國近二十多年來亦面臨青少年不走入大自然的新危機,為此國家公園署之口號與施政重點為「把青年找回來…」,無論是哪個世代,親子共遊國家公園、露營、登山、攀岩是其共同的記憶,也被公認是「美國」品牌的代言。
欣聞國家公園署將升格,而林業署業已成立。另類思考,何不讓這些有歷史、有優美風景之自然場域設施交付予山林相關之專責單位,成立戶外遊憩事業體來經營,開創戶外教育新機制。
在少子化、超速智能化時代,我們的青年亟需有新的陶冶鍛鍊身心靈的新環境。離開電腦,走出都市,走入大山大海,或許可成為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下一個五十年轉型的新方針。
雙語政策爭議 三問賴桑
2023-09-19 01:09 聯合報/ 吳榮鎮/大學外語系副教授(屏縣鹽埔)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12日表示,會持續推動雙語政策,目前是執行現場出現問題。教育部表示,雙語政策有必要,將透過擴增師資、雙語標竿學校等方案,強化年輕世代競爭力。聯合報資料照
日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被媒體問及,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擔任行政院長時頒布「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的「雙語教育」政策,執行迄今五年造成相當嚴重的爭議,有否具體的解決方法?賴桑輕省地回答,這些是技術面的困難,都可以克服。顯然,他將雙語教育的嚴重爭議簡化為技術面的問題,完全迴避「這個國家」的語言教育已面臨政治、文化及國家定位的爭議。
首先,請問賴桑,語言教育有可能迴避政治的介入嗎?根據史實,台灣的閩南語係源自中國大陸閩南的泉州、漳州片,通行於台灣及澎湖群島的語言,是閩南人移民台灣的母語。唯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強力推行國語政策,執行過程中衍生出國語與各種族群方言的衝突。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末期台灣解嚴以後,本土意識抬頭,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執政,「母語教育」列入國中、國小的正式教學課程後,又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的精神,促進多元語言的傳承、振興及發展,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十二月廿五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語言發展法》。
可惜,由於「這個國家」族群間長期存在激烈的政治攻防,台灣的閩南語終於不再被稱為「閩南語」;它排擠台灣其他族群的母語,獨占「台語」這個稱號,變成與中國大陸毫不相干、土生土長於台灣的語言,導致「這個國家」的許多人民去了一趟新加坡或中國大陸福建省,回來說:「台語」前途一片大好,新加坡人及福建人都在說「台語」,這樣本末倒置的認知。
其次,請問賴桑,語言教育需要文化識別嗎?教育部雖然努力擴增英語人力資源,增能本國籍英語教師,運用國際學生、僑生、華裔青年等協助中小學英語教學。問題是,這些人力資源即便經過教育部的甄選,招聘為外語師資,是否具備文化的識別能力,仍然堪慮。
因為語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涉及歷史、地理、風俗、宗教、社會、價值觀等各個層面,牽引著雙語教育的主學習、副學習及輔學習。
例如,某一語詞在中文文化裡有某一種涵義,但在英文文化卻沒有此涵義,甚至是反義;又有些語詞指涉的衍生義,是褒義只存在於英文文化,在中文文化裡卻不存在,甚至是貶義。這是中英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語意差距。中英雙語教育的教師,除了需要具備語言能力之外,更需要有文化識別能力,才能對照中英文化裡的語詞、成語、格言、比喻、聯想、典故、諺語、人文意境、人生價值、種族價值,以及對人類終極關懷的異同。
最後,請問賴桑,美國雙語教育與「這個國家」雙語教育的終極目標有何不同?美國政府早期獨尊英語,但當前最新的語言教育政策,為尊重移民家庭的母語及官方英語的雙語教育,稱之為「過渡性雙語教育」,也就是讓學生在英語流利之前,可以用母語協助學生學習各種學科,終極目標是移民能夠流利地使用官方英語,認同美國文化,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反觀,賴桑推動的雙語教育,終極目標是什麼?雙語教育的國家認同定位又是什麼?是要將英語變成「這個國家」的第二官方語言,進行語言殖民,認同英文文化,人民逐次脫離中文文化,更有能力疏離「這個國家」嗎?
雙語教育只會花錢 卻什麼都缺
2023-09-19 01:09 聯合報/ 李若松/博士生(雲縣斗六)
台灣雙語教育政策希望學生整合學科內容與學習語言使用,提升學生日常英語使用程度,用英語自在溝通。政策方向是對的,但中小學與大學校院各種教學環境與制度規畫都不足,二○三○年台灣如何成為雙語國家?
台灣急就章的雙語教育只有花錢,缺師資、缺時數、缺教材,更缺乏溝通。中小學只配置少數外籍教師或跨校合聘,能實施英語授課堂數有限,變成不關痛癢的藝能科。
中小學連國文、英文、數學等科目都還沒教好,國家也沒規畫數學、自然科的英文教學素材,如何讓雙語教學搭配互補?
國內許多縣市推動雙語教育時都喜歡到雲林取經,韓國瑜、李佳芬早於二○○○年在雲林縣創辦雙語中小學,其成功的要素是重視雙語師資延攬、合格的外籍教師,及具全英語授課能力的師資。無論中小學都因「才」施教,不計成本依學生英語程度分班授課;學生依自己程度「跑班」,程度落後學生更以「小班教學」讓同學建立信心。為了讓雙語教學流暢,更與大學教授合作自編教材。
中小學非常重視親師生溝通,雙語學校請英文流利的同學擔任外師的翻譯,讓親師溝通無礙,一般公立小學如何找到溝通的橋梁?
台灣早在四、五十年前,許多國立大學理工科系就用全英文授課,許多教科書也都是英語原文書;某些基礎科目還可能有翻譯本,但多數都是原文書,大學新生就必須快速適應,畢業生英文程度好,可以到海外深造,因為大學就有很好的英語授課訓練,英文程度不好,就自行進修或補習。
政府推動雙語教育遭學者反彈,教育部還要推動「雙語大學」?許多國內大學的困境是生源不足、學生程度不佳,老師用中文教學都還聽不懂,何況用英文教學?
我前兩年修一些研究所選修課,剛好有國際生,教授有意請本地生用英文報告就引起抗議,用全英文授課的研究所課程也乏本地生選修。
高等教育無論什麼學院,如果涉及國際化、有國際生,原本就必須使用英語溝通與英文教材,自然可以用全英文授課;但某些人文、社會科學等學院,用中文溝通效果比較好,千萬不要中文系用英文授課,除非中文系招收國際學生,為了教學效果可適度使用英文。
陳吉仲留任 仇恨值增溫
2023-09-19 01:18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農業部長陳吉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農業部長陳吉仲「請辭獲准」的消息擺烏龍,人民對陳吉仲的仇恨值,持續增溫。有政府,不僅會說謊,更會推卸責任;民進黨政府比黑道分子、幫派組織更扯,種種的不公不義,已然觸犯了眾怒,考驗人民的忍耐極限。留任陳吉仲,勢將有助於二○二四政黨輪替。
陳吉仲扮演的角色,與二○二二年的前衛福部長、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顧新冠疫情期間台灣的防疫歷程,在疫情解封後,當初那些挺民進黨政府而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在赴日旅遊時,因日本政府不承認高端疫苗,還須自費三千五百元做PCR,陳時中一度為造成國人不便致歉。
新冠大疫三年,台灣一路從缺口罩、缺疫苗,到缺快篩,台灣因染疫暨施打疫苗致死逾萬人,陳時中受訪時還敢大言不慚,自評整體防疫成績八十五分、疫苗採購至少九十分,民進黨甚至提名陳時中參選首都台北市長。由於台北市民不埋單,最終以慘敗收場,陳時中儼然二○二二年基層選舉的全民公敵,拖垮了民進黨的選情。
學者從政的陳吉仲,是典型的換了位置換了腦袋。為開放萊豬,陳吉仲主委狠狠打臉當年誓死反對萊牛進口的陳吉仲教授;處理台灣農產品遭對岸退貨,陳吉仲「不排除向WTO申訴」的制式辭令,宛如唱片跳針;再到持續的蛋荒未解,陳吉仲顯然並不適任,但身為蔡總統愛將的「小英老男孩」,官位卻穩若泰山,絲毫不受動搖。
蔡政府蛋荒疑圖利超思的疑點重重,一人的超思公司登記資本額僅五十萬,董事長秦語喬僅出資一千元,卻能從巴西進口高達八千萬顆、占國內進口蛋總數六成的雞蛋數。進口蛋獲上億元補助,這儼然是稍早獲得衛福部十多億快篩試劑進口許可的二點○版。從巴西進口有染疫風險的蛋,又有過期疑慮,後續相關責任該由誰來負責?對外界一連串質疑,陳吉仲好大的官威,阻擋麥克風推開媒體採訪,怒嗆提告,種種作為,凸顯「此地無銀三百兩」。
蔡政府留任陳吉仲,仇恨值持續累積,民進黨蔡政府二○二二年出了一個陳時中,眼下,陳吉仲在二○二四儼然扮演在野陣營助攻的角色,留任陳吉仲,後續有好戲登場。
蔡政府食安五環破功
2023-09-19 01:18 聯合報/ 李志偉/自由業(新北市)
2016總統大選中,蔡英文打著「食安五環」政策號召,向民眾承諾要從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並加強查驗、加重黑心廠商責任和全民監督食安。本報系資料照
食品安全是政府的基本責任,也是人民的基本權利。食安不僅關係到人民的健康,也影響到國家的形象和競爭力。然而,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傳,甚至如今出現物資供應短缺的問題,從塑化劑、毒油到現在雞蛋的問題,這一連串的事件不僅使人民對政府的信心嚴重受損,也重創了台灣食品產業的聲譽。
二○一六的總統大選中,蔡英文打著「食安五環」政策號召,向民眾承諾要從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並加強查驗、加重黑心廠商責任和全民監督食安,打造正港健康、實在、吃得安心的「台灣味」。那麼在經歷執政近七年多後,我們來審視這些政策究竟落實了多少?政府是否真的能夠作為人民食安的守護神?
蔡總統任內成立了相關局處也建立了制度,看似完善的措施是否真的有效呢?結果恐怕是未盡理想的。由先前國內的農藥標準放寬、戴奧辛毒雞蛋事件,再來國外進口食品管理,如萊豬進口、巴西進口蛋等傳出爭議,還有重複上演廠商篡改食品期限的問題,到目前過期蛋流向不明,一再暴露出政府管控和危機處理的不足,也顯示了蔡政府「食安五環」政策的缺失和漏洞。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後效能有提升嗎?看來也是一大問題,近日看著農業部長對於國人重視的巴西進口蛋問題上說詞一再反覆。我們真的該好好思考,一個連蛋都管不好的政府,如何能讓人民相信它可以為全體國民把關健康?「食品安全」不該淪為政客的選舉口號,當這個政府連基本民生問題都無法處理之際,那就是人民該將之下架的時刻了!
賴「兩岸兩國」主張 只會招來戰火
2023-09-19 01:12 聯合報/ 陳國祥/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過去一再提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記者黃仲裕/攝影
總統擬參選人中,論政治資歷、表述能力和個人素質,賴清德無疑是此中翹楚。但處在這個兵凶戰危邊緣實況,他真的不適合主政台灣,否則台灣的前途不堪設想。
民進黨陳水扁和蔡英文執政時代,兩岸戰爭風險不大,他們也知所節制,所以迄今尚能平安過關。賴清德很不一樣。他是徹頭徹尾的台獨,這次大選礙於輿情,不得不運用包裝術隱藏心機。他過去一再提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布台灣獨立」,國號還是中華民國,所以不需要宣布台灣獨立。在這個自圓其說的現狀下,主張兩岸以兩個不互相隸屬的主權國家對等交往,和平相處。
他的論述與主張建立在一個前提上,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對台灣的主權與領土主張,承認中華民國是另外一個主權國家,給予外交承認,並且獲得國際廣泛認同。這個前提正好踩在中共的紅線上,不但門都沒有,且只會招來戰火;而且,台灣實際上還不是具有法理依據的主權國家,除非宣布台灣正式獨立,否則外國連承認的機會都沒有,台灣就不可能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少了中國認可與國際承認,台灣就不可能成為主權獨立國家;堅持台灣已經獨立,是昧於現實、偷天換日,是以主觀幻想凌駕客觀現實,是對國際事務的懵然無知;目的無非是蠱惑民眾,騙取選票。
我們講「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指的是一九一二年創建,而現在治權只及於台灣地區的國家,主權範圍依憲法是涵蓋大陸地區的,雖然現今世界上只有十三個國家承認其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但其非「台灣國」是不辯自明的。
蔡英文和賴清德講中華民國有「七十年的歷史」,不知意指何日為中華民國的獨立日?莫非是蔣中正總統在大陸兵敗如山倒後撤到台灣的那一天?
台灣地區目前實際上屬於中華民國,同時,中華民國在少數的國家的外交承認中依然保有這個地位,實際統治區域比台灣多一點。台獨人士硬將台灣等同於中華民國,以中華民國的招牌為護符,將台灣升級為國家,其謬誤正如一位評論家說的:「國家與非國家在國際政治圈是有嚴格定義的,貍貓換太子,貍貓永遠成不了太子。」
賴清德錯把台灣等同中華民國,還割裂兩岸主權,並將主張兩岸同屬中國而何謂「中國」可各自表述者,誣之為「放棄主權」。他堅決認為「接受九二共識等於放棄台灣主權」、「一旦接受九二共識,主權就沒了」,進而推論「放棄主權的和平是假和平」、「放棄主權沒有真和平」。承認兩岸同屬一中雖不必然可以確保永世和平,但像賴清德那樣明白否定兩岸主權同一,主張兩岸兩國,如果他主政也如斯認定且付諸行動,將更無法維繫和平,甚至招來戰爭。
賴清德將一個中國及九二共識與台灣的主權對立,實際上是「兩岸兩國」加上「以武抗中保台(獨)」的意思。這樣思維的人一旦當上總統,極易招引戰爭,帶給台灣無窮禍患。
「爸媽被殺 不是因為你不乖」
2023-09-19 01:01 聯合報/ 張德鄰/大學教師(彰化市)
報載高雄苓雅區目睹雙親遭鄰居殺害的小兄弟,心理創傷日趨嚴重,其中五歲的弟弟會躲在牆角拒絕他人擁抱,並且會用被子緊緊裹住自己不停追問:「我是不是乖寶寶?」可見他已經把父母的被殺,歸咎於自己的「不乖」!
由於嫌犯拒絕陳述殺人動機並保持緘默,致使警方急於從唯二的兩名兒童目擊證人身上獲悉犯案的過程和細節,以便建立日後起訴和量刑的依據。從警方的立場看來,這是不得已的必要措施;但若從兒童的角度而言,每一次的警詢,可能都在加深「爸媽被殺是因為你不乖」的內疚感。該童可能感受不到警方是要幫助他懲罰壞人,反而可能會覺得警方是在坐實和指責他的不乖行為。
長久以來,我們對兒童教育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乖」,只要不乖就應該接受大人的懲罰,而且大人所採取的懲罰手段不但沒有固定的模式,還常常超乎比例,並且不需要解釋何以這樣的懲罰手段是合理的。
作為三寶媽的我,也曾經歷過辛苦的子女教養過程,知道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不乖,並不表示父母沒有好好地教,我們到底可以要求孩子乖到什麼程度才不會被嫌?這樣的教育模式對孩子和社會是最好的嗎?我們要求孩子為自己不乖的行為負起接受懲罰的後果?但成年的殺人犯卻可以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保持緘默?
「爸媽被殺是因為你不乖」,對許多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吃盡苦頭、飽受壓力的年輕父母而言,是一句不能說出口的咒語,我們一定要拒絕這種魔鬼的誘惑!
正如受害者的父母所言,孩子現在需要的是社會更多的同理,如果真想幫助孩子,就不要去打擾他們,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經濟援助和專業心理諮商及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