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雜糧耕種 恐作繭自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雜糧耕種 恐作繭自縛
◆  聯合報黑白集/高教的脊梁
◆  聯合報社論/性騷連環爆,民進黨的信賴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雜糧耕種 恐作繭自縛


2023-06-04 00: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農委會農糧署鼓勵大家種植本土有機雜糧作物。圖/嘉義大學提供


農委會5月23日指出,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糧食價格運輸成本供應數量不確定性因素,以及氣候變遷對台灣長期依賴進口大豆、硬質玉米、高粱等雜糧供需產業永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為確保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所得農委會決議提高未來雜糧種植面積。不過,農委會固然有安全考量,但長期以來,這些雜糧的國內生產成本皆高於進口價格,且台灣耕地面積有限,應做更有效利用,因而農委會此決議恐不利未來我國經濟發展。

稻米及甘蔗為台灣剛光復時最重要的二項農作物,但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許多獲得自耕農身分的小農戶以飼養禽畜為副業,導致雜糧種植面積於民國五十年(1961年)達到45萬公頃的高峰。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後,因開放進口雜糧,使得農民生產雜糧意願逐年降低。一直到民國一○二年(2013年)農委會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民國一五年(2016年)推動「大糧倉計劃」,以及民國一七年(2018年)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後,雜糧種植面積才由民國一一年(2012年)的5.7萬公頃增至去年8萬公頃

農委會從民國一○二年(2013年)起所推動的一系列計畫,使得稻田轉作雜糧有資格獲得下列五項合計每年每公頃最多10萬元的補助:(1)農業環境基本給付,每次耕作措施每公頃5,000元,全年可申領二次;(2)綠色環境補貼計畫,對種植大豆及玉米的農地給予每公頃每期6萬元,高粱4.5萬元的補助;(3)租賃農地每公頃可獲1萬元補助;(4)耕種面積超過10公頃的農地,每公頃可獲5,000元的補助;(5)通過產銷履歷認證者,每公頃農地可獲1.5萬元補助。

近來農委會雖對雜糧生產大量補貼但目前國內雜糧生產面積只有總耕地面積10%,使得硬質玉米、高粱及大豆等三項雜糧的自給率呈現低迷狀態,自給率節節下降。國內生產成本遠高於進口價格是造成這些雜糧自給率偏低主因;以民國一一○年(2021年)為例,國產硬質玉米每公斤生產成本16.27元,比美國玉米每公斤9.5元的進口價格高出71%。而國產大豆每公斤生產成本78.23元,比美國大豆每公斤18.5元的進口價格高出323%。至於國產高粱則因民國一九年(2020年)以前,超過98%在金門種植,故農委會並未提供生產成本資料。而進口高粱主要由金酒公司透過標售方式取得,近來每公斤進口價格介於15至16元間。

為提高農民轉(契)作雜糧的誘因,政府對合乎一定品質的雜糧收成,會以高於進口價格的保證價格收購。例如,金酒公司近來以每公斤21元收購國產高粱。由於保證價格收購制度,加上契作雜糧可依耕地面積獲得各種補貼,使得近來農民種植硬質玉米仍有利可圖,但種植大豆則虧損。

農委會宣稱,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及因應俄鳥戰爭造成雜糧價格的高漲,未來五年擬增加大豆5,700公頃、硬質玉米16,000公頃及高粱2,550公頃的種植面積,較目前種植面積分別增加169%104%133%。然而,我國目前雜糧自給率只有6.2%,且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在此低水準,但除了偶而出現天災及人禍導致進口雜糧價格暴漲的問題外,並未出現真正的糧食安全問題。至於俄鳥戰爭造成雜糧價格高漲也只是一個短期現象。長期以來,國產雜糧不具有生產成本優勢主因是占生產成本比率極高人力及地租二項成本皆遠高於進口雜糧的生產國。由於此種長期結構因素無法在短期間逆轉,因而農委會未來五年雜糧種植面積倍增計畫,無異於作繭自縛











聯合報黑白集/高教的脊梁


2023-06-04 00:3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全國大學自主聯盟舉辦「大學自主與高教未來論壇」,台大社會科學院長蘇宏達(右)爆料,指調查陳明通案時曾遭威脅。記者許維寧/攝影


台大社科院院長蘇宏達爆料,有人為國安局前局長陳明通指導的論文抄襲案威脅稱「局裡都看得到你的LINE」。雖然對方隨即表示是玩笑話,而國安局也否認,但這種典型的情治威脅,似乎不把高教脊梁折彎,不善罷甘休。

蘇宏達不是第一次遭到這種威脅。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他在臉書質疑故宮文化政策,一年後卻被政府「查水表」,雖然最後法院以言論自由不罰,蘇宏達仍對這段恐怖經歷,慨嘆台灣人還有說話的自由嗎?

學者談故宮政策會被查水表,不難想像林智堅、鄭文燦和陳明通學倫案所可能面臨的壓力。除了網路上被罵,還有人專程到台大警告「不要一意孤行」,甚至收到提醒稱「有大哥不高興」。政治手伸入校園之深,令人駭異

論文抄襲案高教頭等大事,九合一選前全民矚目,台大對林智堅學倫案尚能即時說明結果,選後的鄭文燦學倫案卻悄然轉為被動證實。如今攸關陳明通能否安全下莊的校教評會,早有結果,卻稱有個資疑慮照例僅回覆檢舉人。面對質疑,蘇宏達強調沒有隱匿,但坦承壓力很大。

確實,依規定學倫案件評審過程、審查人等應予保密,但法規也要求教育部應公布違反學倫的各類態樣,且重大學倫案經決議仍得對外說明。

面對涉及學術最核心價值的論文抄襲案,台大不能被老大哥嚇回象牙塔。













聯合報社論/性騷連環爆,民進黨的信賴危機


2023-06-04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副秘書長許嘉恬在擔任婦女部主任時處理性騷擾案失當,已請辭獲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九合一大選,引爆民進黨兵敗如山倒的開端,是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的論文抄襲風暴。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民進黨怎麼也料不到,出現了一場黨內#MeToo風暴,把黨內象徵進步理念婦女部、青年部都變成了權力霸凌中心,多少女性黨工充滿理想為黨「造浪」,卻成為難以擺脫職場噩夢。儘管黨主席賴清德連日道歉止血,暴風圈卻越滾越大。

個別爆料,或可稱個案;性騷連環爆涉及黨內吃案與欺凌,從婦女部組織部青年部到副秘書長等主管,範圍之廣、時間之長,正說明了性騷霸凌已是黨部內常態高層隱瞞吃案更成黨內心照不宣的 DNA。為了勝選,什麼價值都可以妥協,所以這連串權勢欺凌的故事才會層出不窮,讓為黨奉獻的造浪者慘遭現實巨浪吞噬。

蔡總統和賴清德都曾力推「人選之人-造浪者」這部戲,賴清德還想學劇中「公正黨」劇照,假裝民進黨和「公正黨」一樣能為青年實現理想,卻沒想到這部戲根本是隱喻民進黨內「老故事」改寫的劇本,現實中民進黨的殘酷權力霸凌比劇情可怖,更看不到劇中「堅持價值」「不要這樣就算了」的主管。風暴燒了好幾天,蔡總統才意識到她「身為前任黨主席責無旁貸」;這些見不得人醜事,幾乎都在蔡主席辦公室周遭發生,只是蔡主席聽不到或視若無睹,這也說明民進黨崩壞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保護婦女權益本應是婦女部的本業,但婦女部主管卻成了吃案劊子手,包庇與蔡主席關係匪淺的「御用導演」,這導演透過捐獻、標案和民進黨成為利益共生體,當然不可能是小蝦米能抗爭的對象。黨工指控對象,從組織部到青年部都是黨內重用青年幹才」,更是權力依存必須保護對象,因此造就了恐怖的職場環境,這當然是黨主席和秘書長的責任。民進黨現在爆一樁料就開革一個人,只是臨事應卯政治切割,根本沒有面對黨內扭曲結構改革誠意;就如同去年蔡主席要全黨力挺林智堅一樣,只問權力沒有是非硬要護短包庇到底,這樣的政黨怎麼可能幫青年履踐理想實現正義

當初護短的高層還包括副秘書長林飛帆,聽取性騷報告後卻完全沉默。這位太陽花青年領袖進了權力組織馬上腐化成為共犯結構,這回還被徵召成為重要選區的戰將,連過去的「革命夥伴」都看不下去。林飛帆託詞是疏忽,卻解釋不了在黨部這些年,他還有多少「疏忽包庇」的過去,將成為選舉中可能的未爆彈,更別提民進黨想靠林飛帆再騙青年選票不切實際

民進黨會包庇袒護高層也會毫不留情地犠牲同志,包括所謂「民主大聯盟」的設計硬挺有性平爭議國民黨棄子李正皓,卻置黨內青年於不顧,引發了近八百位綠營基層工作者連署抗議,直批黨中央無法審慎選擇「不違背黨內價值傷害政黨形象」的人物。加上這次 #MeToo 風暴延燒更強化了民進黨無視基本價值與候選人品格投機作風,也說明賴主席推動反黑金、清廉改革全然是空話

如今民進黨內反彈怒火比黨外更強烈,賴清德原已欠缺青年票源將被抛得更遠,更將重挫賴的民調支持度,成為整個社會對民進黨的質疑。賴清德如果只會空喊民主口號,無能面對黨內「絕對權力造成絕對腐化」的衰敗本質,想靠「信賴台灣」的口號再騙取選票,根本是藐視選民智慧與判斷力。賴清德正面臨擔任黨主席以來最艱難的考驗,這才是民進黨無以迴避信賴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