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停車的便利與不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5547/web/ 

◆  九二共識 侯尋求新解
◆  務實台獨 賴犧牲兩岸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停車的便利與不安
◆  人民折壽!不健康餘命縮短真相
◆  AI新時代的語言政策
◆  大法官人選 維護統治者政策?
◆  選舉比政見不比出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智慧停車的便利與不安


2023-05-31 04:17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詐騙集團假冒遠通電收公司發手機簡訊,以繳交國道通行費失敗,誘使在釣魚網頁輸入信用卡資料後綁定行動支付盜刷。記者李奕昕/翻攝


近日某電收公司發出警訊,提醒民眾留意不肖之徒冒名發送的催繳簡訊。當用路人收到「您有一筆 NT$45 臨時停車費用未繳清,逾期將處新台幣三百元罰鍰。請輸入電話『末三碼』開啟連結並繳納。」的簡訊時,部分人士可能會觸發潛意識的欠費憂慮,稍不留神就受騙上當。

如果一時心亂開啟連結,就像魚兒上了鉤,被釣入看似官方網頁,但其實是歹徒架設的釣魚網站。在毫無心防下,上鉤者輸入帳號密碼、身分資料和信用卡號等,成為不肖惡棍刀俎下的魚肉。因此,在點選不明網路連結前,務必審慎評估其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免誤入陷阱,後悔莫及。

此類詐騙手法盛行,反映了當今愈來愈多的用路人,使用智慧停車和線上扣款。近年來,由於車牌辨識系統的準確度大增,再加上多數車輛皆已安裝電子標籤(eTag),使得車輛進出停車空間的偵測可以完全自動化,不再需要人工作業。如今,全台各地街頭的智慧停車裝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自動感應進出的停車場也處處可見。個人認為理想的智慧停車柱,除須確保各項功能完善外,也要能妝點各都會區的獨特風貌。

智慧停車帶給用路人許多便利,如免持停車票卡、搜尋最近空位、顯示愛車位置及自動扣款繳費等。此外,計費單位可以改為分鐘,這樣大家就不必為了超過區區一分鐘,卻要多繳半小時費用而嘔氣。幾年前,個人住家的地下停車場也採用自動感應設施,這才改掉多年來進入百貨公司地下停車場前,有時還會不經意拿出自家遙控器的習慣。

最近,友人將車子停在一處無人管理的智慧停車場,取車時發現入場閘門時鐘與繳費機時鐘不符。如此誤差使得他只停五十六分鐘,卻被算成一個多小時。他打電話向客服反映,得到的答覆是請他等候外勤人員聯繫。一個小時後,外勤人員終於打電話過來,告知無法線上退回溢繳費用。友人無奈之餘,只能提醒廠商同步校正時鐘,以免更多人受害。

無論是否在意停車費用,大家想必都已練就一套停車應變心法,但有些人被坑後的極端反應還真駭人聽聞。近日德州有位男子與約會對象在餐廳旁停車時,被冒充管理員的騙子收了四十美元停車費。待進入餐廳後,侍者告訴他們被訛詐了,該名男子馬上回頭槍殺騙徒,然後從容離開餐廳。幾日後,殺人凶嫌被警方逮捕,交保金二十萬美元。一時衝動害人害己,可真得不償失呀!倘若詐騙的是智慧停車裝置,最慘也就機器被砸吧!

智慧停車帶來便利,卻也衍生新型資安挑戰。每部車子來有影,去有蹤,人臉車牌全都錄。我們行車時無法遮掩車牌,只能祈求散落各地的個資切莫被濫用!










九二共識 尋求新解


2023-05-31 04:56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學者表示,等到總統辯論會時,九二共識還是會被賴清德當成對侯友宜的必考題,而侯友宜若還是迴避,就會正中綠營下懷,在全國選民之前坐實「問東答西」人設,恐怕會讓選情崩盤。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從失去執政權後,國民黨內對兩岸政策多家爭鳴。其中一種是堅持九二共識,另一種則著眼於選舉勝利,一直想檢討修正之,目前隱隱然出現第三種,就是迴避爭議。作為藍營較孚眾望的參選人,侯友宜目前看來偏向第三種。但從最近的國政請益看來,他正逐漸踏入爭論的深水區。

侯友宜日前貼出與馬英九的合照,兩人手拿著馬送給侯,馬訪問對岸「和平之旅」全記錄的雜誌報導。馬辦說,兩人對中華民國憲法的堅持,對民主法治的堅持,及對台灣人民福祉的堅持,對兩岸和平穩定的堅持,都有高度共識與信念。並稱,馬英九表達全力支持侯友宜。

侯方人士指出,侯立場與價值始終相同就是「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咱的厝」,是以中華民國為基礎,內涵則是台澎金馬;侯的兩岸政策仍會持續與黨中央溝通討論,並在適當時機對外說明。

雖然雙方公布談話資訊主調是中華民國,但馬禮物所傳達之意,恐怕是在暗示九二共識的重要性;而侯方人士說法,又給人遐想空間。由於侯目前為求勝選,看似走在第三條路上。

對馬的挑戰是:一、九二共識固然暢通了兩岸熱潮,但也在他下台後被視為票房毒藥。堅持這個通關密語,是否有助於侯的選情?馬既言支持黨的候選人,相信會給侯更多空間;二、馬訪陸後,稱九二共識又活過來了。但馬在大陸的相關行為是否可複製、對台人的影響力如何,言人人殊,怎樣讓它看起來更有活力?尤其他的行為突破過去在自己場子內各表的論述框架,有沒有後繼者跟上?這其實是比一般人擁有更多資源與故舊的馬,考慮下一步應該著眼的方向。

至於第三條路,且看台北市長蔣萬安前日赴議會備詢,被問到是否認同九二共識,蔣回應,就是「二反、三不、三要」;而提及所認知的九二共識,是守護中華民國主權、恪遵中華民國憲法的立場非常清楚。侯正在選國家領導人,能否持續採取類似說法?相關各方又是否會埋單?相信侯應該會有相關推演與民調結果參考。

支持兩岸和平發展的人士,肯定認知到此次大選重要性。在這歷史的關鍵點,厚植實力固無待多言,也需要大家努力撐開九二共識更廣闊的生存空間,這不是袖手旁觀的時刻,否則,就該找到一個能取代過去通關密語的工具。












務實台獨 犧牲兩岸


2023-05-31 04:56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副總統賴清德的「務實台獨工作者」說法,成為他參選總統的必考題。本報資料照片


日前副總統賴清德演講宣稱,重新定義「台獨」內涵,重申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但也不會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也質疑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的「九二共識」立場。賴從擔任台南市長、行政院長及副總統以來,其兩岸論述內涵包括:倡議親中愛台、德國統一是真正統一、九二共識是一國兩制、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主張務實台獨;提出台灣已經獨立,不會宣布台獨,沒有變更國號的必要性。

陳水扁主政時期提出「四不一沒有」,後又再倡議「兩岸政治統合論」,兩岸共同建構「未來一中」,提出以中華民國憲法回應大陸「一中原則」。可以說,陳水扁當時的兩岸論述為民進黨內最具開放性、包容性路線。

然而,大陸當局仍認為需要聽其言、觀其行,甚至採取外交壓制挖台灣邦交國,致陳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舉行防禦性公投。陳曾發表「雙十談話」,建議以「九二年香港會談」為基礎復談。第二任卸任前則提出「公投制憲」、「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倡議「一邊一國論」及「台灣正常國家運動」,其兩岸路線及論述從「統合論」轉向「獨立論」,從多元選擇轉向單一選擇。

民進黨兩岸論述在蔡英文執政中後期,轉向「台獨論」更趨明顯。蔡英文發表當選感言,宣稱「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就職演說也曾指出,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尊重此歷史事實。宣稱民進黨政府會依據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但卻不承認「憲法一中」、「一國兩區」。

民進黨兩岸論述不斷掏空中華民國實質內涵,實質是「借殼占用」、「台體中用」,中華民國不斷從「台灣化」邁向「台獨化」,不再與大陸地區具有歷史連結及領土、主權重疊關係。民進黨否定「一中是中華民國」、「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汙名化「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中華民國幾乎徹底從「中國之國」邁向「台灣之國」。

李登輝是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聲稱「特殊的國與國論」,陳水扁則是在面對獨派召開世台會時倡議「一邊一國」,但蔡英文卻在國家慶典中宣稱「兩國論」。李扁皆非在國家慶典中公開宣稱,蔡卻是運用國家慶典場合。我們不禁要問,若賴清德提出「務實台獨」等於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而當選,其所造成的政治效應及代價,恐非台灣所能承擔。

值得關注的是,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尚存「統合論」一絲元素,到賴清德可謂是徹底奉行「務實台獨論」,這將導致兩岸關係嚴重衝撞及陷入惡性循環。

賴清德提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支持蔡英文所提「維持現狀」,並宣稱將「兩岸互不隸屬論」列入黨綱等。這種融合「維持現狀」與「務實台獨」做法,雖利於其選票極大化,吸收中間及泛綠選民,卻是以犧牲兩岸和平穩定為代價。











人民折壽!不健康餘命縮短真相


2023-05-31 04:17  聯合報/ 邱淑媞/國民健康署前署長(台北市)
本報資料照片


最新統計,國人一一○年「不健康餘命」(即一生各種不同程度的不健康所累積之年數總和)從八字頭降回七字頭,官員宣稱這是因防疫有成。但,真的是這樣嗎?

要判讀一個數字是好或壞,往往須綜觀其他資料,以見全貌。若國人在平均餘命俗稱壽命)延長或不變的情況下,不健康餘命縮短了,亦即國人在總體存活一樣或更好之下,失能發生速度減緩了,有好的質變,這是好消息。

但若國人是在壽命縮短總死亡率增加的情況下,不健康餘命降低,且降得比壽命短縮更快,那應是在國人總體健康受到衝擊時,不健康人口被衝擊得更嚴重,有更高比率提前死亡了。這種情況下,不健康年數縮短是因為失能者比一般人更大量提前死亡失能者平均存活年數降低所致,就不是好消息。

真實數據是,在不健康餘命從一○九年的八點○四年降到一一○年的七點五六年的背後,國人預期壽命在一一○年是比一○九年折壽○點四六歲總人口年齡標準化死亡率(即校正過人口老化效應死亡率)比一○九年上升三點八%,顯示國人一一○年死亡風險比一○九年升高,且升高許多!這與過去隨年代進展醫藥進步標準化死亡率逐年降低趨勢不同。再進一步看,死亡人數增加主要分布在五至七月,這段期間,與疫情之前的趨勢預估相比,多出二,七二六人的 「超額死亡」。

這段期間,正是台灣發生Alpha變異株疫情重創雙北的時候!當時在「三加十一破口下,病毒悄悄入侵社區,但 PCR 檢驗尚不准用於無旅遊史病人,且尚未核准快篩試劑,導致醫療體系被綁手遮眼,難以發現,疫情乃迅速燜燒擴散,而疫苗接種率卻還不到一%無視疫情肆虐百業受創,政府仍狠心阻擋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進口疫苗請求稀少國際捐贈疫苗又青黃不接分配不均,未優先大量提供給疫情最嚴峻的雙北。民眾赤裸裸浸潤在病毒侵襲之下,導致當年台灣新冠感染致死率高達五點二%,是全球平均值含開發中國家為一點七%)的三倍之高成為台灣醫療史上最屈辱最黑暗一頁

在這樣的衝擊之下,國人一一○年壽命縮短!其中,有慢性病、失能、高齡的民眾,更是雪上加霜,受創比一般民眾慘重,導致平均失能存活年數下降這是大難之下殘酷健康不平等,是健康弱勢者不幸,多少人痛失至親至愛,官員竟還敢公然挑戰人民的記憶,宣稱是防疫有成,不僅是公開說謊,更是踩著雙北上萬人感染、上千人死亡的傷口在得意高歌。這樣的悲劇,不僅一一○年發生在雙北,去年更發生在全台且今年尚持續著未來公布的數據將會看見人民壽命持續縮短失能者縮短更多,而政府下令脫口罩並沒有脫去疫情對生命衝擊

本該救人的衛生官員,在我國文官體系向來以高專業素養與超然決策為傲,怎奈自從人事酬庸黨奴當道人品愈是低劣愈敢睜眼說瞎話者升官愈快。繼日前明年健保預算究竟是增或減,以及 SARS 歷史功過公然說謊指黑為白衛福部官員再度展示了此地無銀只有三百兩而已遮羞功力,真令人瞠目結舌啊!












AI新時代語言政策


2023-05-31 04:17  聯合報/ 廖咸浩/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外文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當我們可以預見,AI 的翻譯軟體及裝置能夠處理大部分的知識學習及人際溝通時,語言政策(以及整體的教育政策)勢必要盡早進行因應的調整,否則就會像是二○三○雙語政策一樣:時代錯亂。

未來只有兩種人:被 AI 使用的人及使用 AI 的人。前者只會套路、沒有創意而只能在 AI 的指令下工作,最終必被 AI 取代;後者則能夠對 AI 提出有創意的提示(prompt),從而產生有創意的產品。因此未來教育的目的當然是要訓練學子們如何創意的使用 AI。如此,則教育的核心便會是創意的培養。

在這種情形下,外語教育應如何定位?首先,在 AI 主導的未來,資訊的傳遞主要會透過翻譯,不會有秘密(除了商業和國安機密),也不會有時差,因此普遍性及強制性的外語學習遂不再有必要。未來外語將是專家才必備的知識。未來外語學習除了各行最項尖的專業需求及個人興趣之外,在外國文學、語言學、語言教學、哲學、高階涉外、國安等少數領域,外語仍會有絕對的必要。

但要有高階的專家,就必須要有廣大的基底,因此外語學習在國中(最適合開始學外語的年齡)仍須是「必選」,而且不應拘泥於英語(翻譯軟體會使英語壟斷知識生產的情況弱化)。而高中開始便只是以興趣為出發點的選修。如此既會有寬廣的人才基底,也會有動機強烈的各領域外語專才。

故在高教仍應培養各種階段的外語教學人才,而文學、語言學及哲學等領域,不論是研究、教學或翻譯,都因與語言風格、細膩思維及情感表達有關,也需繼續嫻熟外語。這些領域不但不會被 AI 取代,甚至因為都與 AI 的發展及使用息息相關,而更會受到重視,特別是就如何能產生創意而言。

創意來自三種能力:吸收新知的能力、批判思考的能力、想像創造的能力。有足夠的知識才能比較,能比較才能批判的看出現狀的缺憾,而有想像創造的能力才能找到新的可能性以補足缺憾、帶動進步。這三種能力的基礎,都是精熟的語言及文學藝術素養。

但在翻譯的時代一切都可以輕易翻譯成國家語言的情況下,必須精熟的語言當然是國家語言,因為不論是吸收新知、批判思考、想像創造及各種場合的表達,均有賴於此。不過,產生創意最關鍵的能力「想像創造力」,則還須透過文學及藝術的素養來培養,而且其中最重要也最日常的則是透過文學作品。然而,創意的產生若只依賴本國文學的刺激是遠遠不夠的,這時候外國文學的意義便出現了。以全世界的文學作品為閱讀範疇,才能極大化想像的範圍,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因此未來外語系的關鍵標的之一,便是轉型成為創意的種子訓練基地,培養 AI 無法替代的人才。

總之,AI 新時代的語言政策(母語另文探討)必須以創意為依歸,一方面強化大眾的中文能力,一方面深化特定領域專才的外語能力,以回應時代的需求。












大法官人選 維護統治者政策?


2023-05-31 04:17 聯 合報/ 陳清秀/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總統府昨天公布四位新任大法官人選,將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但十五位大法官都由蔡總統一人提名,也遭質疑會不會淪為總統府釋憲官?圖為憲法法庭開庭情形。本報資料照片


據報載四位大法官即將卸任,遞補的四位大法官人選,其中有檢察官出身、法官出身、律師出身及民法學者出身各一位。以實務界人士取向居多,學術界人士取向偏少,可預見未來,大法官憲法判決將以解決實務問題為主,引導學術理論發展為輔

我國法治中在民事法領域,因為與國民經濟生活與交易有關,一向列入國家考試必考科目,傳統民事法學學術研究比較發達,較能圓滿提供實務問題合理解決理論與實務差距不大。但在行政法規領域,相對於德日英美法治進步國家呈現比較落後之狀態,尤其侵犯人權情況相對嚴重。此當係因我國憲法行政法學發展起步較晚學術研究成果無法即時滿足時代環境變遷需求有關,導致相關法制以及行政實務呈現相對較不完善的狀態

此次大法官人選並未回應滿足我國當前法治建設之需要,欠缺憲法及行政法學者專家參與,因此展望未來,除非大法官大量引進憲法及行政法學者之專家鑑定意見書之協助,否則幾乎難以期待大法官在行政法治建設上作出貢獻。相對於國民政府在民國初年大理院時代,其大法官絕大多數留學海外均具有外國法治與法學高深造詣,為民初當時法學碩彥,才能擔任。即連今日中國大陸之最高人民法院,其法官也必須法學博士出身,在學術上著有貢獻,以引領法治發展。相較之下,我國大法官人選每況愈下逐漸邁向聊備一格趨勢,要我們期待司法改革新氣象實屬緣木求魚

更令人憂心者,此次大法官人選,似乎有偏向執政黨單一意識形態色彩,未來在高度政治議題爭議上,司法機關難免偏向協助維護統治者政策為主,其結果,人民縱然遭受嚴重侵害人權(例如黨產條例違反憲法無罪推定原則」,推定人民有罪,而沒收人民財產充公等議題),也難以獲得司法正義保障人權導致人民求訴無門傷害全民福祉













選舉比政見不比出身


2023-05-31 04:17  聯合報/ 陳明傳/警大兼任教授(桃園市)
泰國前總理塔信。資料照片/路透


近日經常聽聞所謂知識藍與中間年輕選民,對於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之背景出身多有疑慮。然觀之漢高祖劉邦,沒發跡之前曾擔任沛縣泗水亭亭長,雖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沒曾想到最後能代秦而一統天下,奠定大漢四百年的基業。這種亭長之職,也就相當於現今的派出所所長。

而我在美國同一博士班畢業的泰國前總理塔信,民國六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畢業於泰國警官學校,畢業後擔任泰國皇家警察少尉(相當於我國警察的巡官最基層幹部)。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他創建泰愛泰黨並任黨主席且以革新政治與反貪汙為本。然而當他被選為泰國第廿三任總理之後,因為個人私德因素而晚節不保,但由該黨衍生出的新黨派,仍以其改革核心價值,持續奉獻國家與人民,迄今仍獲得許多泰國民眾支持。所以,英雄不怕出身低,重要的是有沒有具備愛國愛民鴻志,以及國政規畫執行能力

民主時代的台灣,選賢與能要比的是哪位候選人較能提出有利於國計民生政策牛肉。新時代的台灣人,應該公平對待與尊重每一個人,絕對不應該以其人之種族、膚色、出身背景、性別、語言、宗教等,而加以不當之批評或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