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竟成「一帶一路」最大推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侯友宜如何從新北走向全國格局?
◆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訪美的節制與限制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竟成「一帶一路」最大推手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竟成「一帶一路」最大推手


2023-04-01 00:49  經濟日報/ 社論
「一帶一路」示意圖。新華社


3月10日,中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三國宣布,沙、伊兩國達成協議,同意恢復邦交,互派大使。影響所及,《華爾街日報》日前透露消息,今年晚些時候,沙國、阿聯酋、科威特、葉門、巴林、阿曼這六個海合會國家聯同伊朗將接受中方提議在北京舉行高層會議,來一場「中東大和解」。

無疑這是一個幾乎相當於諾貝爾和平獎等級外交成果,但中國促成沙、伊兩個世仇復交,重建友誼,除了在重建國際秩序上具有極重大意義外,在促進區域經濟整合尤其是在推動一帶一路」上,也必將起到重大作用。

在此之前,由於俄烏戰爭的爆發,對地緣政治與經濟已經產生許多微妙且關鍵的影響,比如:一,俄羅斯受到美國為主的西方制裁,不得不把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氣輸往中國大力投資油氣管道,大大提高了中國能源供給保障;二,西方對俄羅斯的敵對態度,也逼使俄國更加接近中國,類似情況也同樣出現在伊朗與中國的關係上;三,由於俄羅斯更加親近中國,也使原本還有所顧慮的中亞國家也放心拉近與中國的關係;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同意原本懸宕很久的「中吉烏(中國、吉爾吉斯、烏茲別克)鐵路」的興建,這將對一帶一路的推進起到相當關鍵巨大的作用;四,由於西方制裁俄羅斯,包括凍結俄國的3,000億美元資產,使手中握有大量美元資產的各國政府都惶惶不安,紛紛開始減持美元,這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五,中國能促成沙、伊兩國的復交,強化了中、沙、伊三國的關係,當然,這也必將助推今後一帶一路的推展。

想當年,民國一O二年(2013年)當習近平上台未久,在出訪中亞及東南亞,分別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後,各國反應相當熱烈,並踴躍加入與一帶一路相配套、於民國一O四年(2015年)3月成立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世界大國之中,唯美國及日本不願加入,還詆毀一帶一路形容其為「債務陷阱」。

從民國一O二年-一一二年(2013到202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迄今正好滿十周年,十年間,一帶一路已初具規模,且其內容與成果比之當初想像更為豐碩,舉其犖犖大者如:一,行駛於東從東亞、西至西歐的「中歐班列」,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一年已開行1.5萬列,占中、歐雙邊貿易的8%,且年成長率相當迅速;二,兩個由中國參與並主導的、基本以亞洲為中心的區域組織,即「上海合作組織」和「金磚國家組織」,運作未久即普受重視,目前均在積極擴容之中。這兩個組織所以備受國際歡迎,紛紛排隊等候加入,原因之一自然與中國主導有關,原因之二當然與「一帶一路」有關。人們對一帶一路發展的樂觀預期,使這兩個組織成了全球唯二隨著時間持續擴容,並充滿了活力與生機的機制。三,更值得重視的是在亞歐大板塊上,中、俄、沙烏地及伊朗作為四個大國間的整合。四國的整合早已超越了地緣戰略上的意義,而是一種包括了諸如產業、能源、基建、科技、金融、軍事甚至太空等多個面向的整合,它將是一個有機網路緊密互動,此等互聯互通產生的巨大能量將大到難以想像。也因此,一百多年前,英國歷史及戰略家麥金德提出的「世界島」的概念,似乎已在亞、歐未來還有非洲大陸板塊初步成形之中。他未曾想到的是100年後的中國會提出正好與「世界島緊密吻合的「一帶一路戰略性倡議

美國一心一意抵制並汙衊一帶一路,可如今美國竟反而成了它最大的推手,世事難料與弔詭竟有如是者。












聯合報黑白集/小英訪美的節制與限制


2023-04-01 04:35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出訪中美洲,第一站過境紐約。記者丘采薇/攝影


蔡總統過境美國似未如預期順利,行程安排迭有更動。拜登政府刻意強調蔡英文是「過境」,且為「私人行程」;過境簡報臨時延後,應與行程內容變動有關。蔡英文在哈德遜研究所演說,原預計參與對談的前國務卿龐培歐並未現身,亦可見一斑。

美國的態度變化,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拜登政府希望改善美中關係,不願事態因蔡英文過境而惡化;二是美國的內部政治因素,拜登正要尋求連任,不希望共和黨煽起反中大火從中取利

從蔡英文原先外傳的行程看,她幾場主要大戲,包括與龐培歐對談,以及和眾院議長麥卡錫晤談,都是「共和黨」人士,顯得相當奇怪。包括最近蔡總統贈勳的歐布萊恩,也是川普時代國安顧問。台灣民眾也許不太在乎這些大咖的政黨屬性,但對拜登政府而言,蔡英文的過境秀如果都讓共和黨收割反中戰果必然不利於民主黨選情,當然要予以阻止。

因此,在美國政府的限制下,我們也看到蔡總統的一些退讓與「節制」。例如,共和黨想誘惑她前往華府,但蔡英文未踩紅線,而讓總部設在華府的哈德遜研究所演講活動搬到紐約舉行龐培歐未出席可能也是妥協之一。馬英九訪陸說「客隨主便」,蔡英文也是如此。

最後的考驗,就看與麥卡錫加州會晤將如何。











聯合報社論/侯友宜如何從新北走向全國格局?


2023-04-01 04:38  聯合報/ 社論
新北市長侯友宜穩坐藍營民調第一,卻遲未表態參選下一屆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參選總統態勢日趨明顯,但隨著時日拖延,接連幾個民調都顯示他原本看好的聲勢逐步下滑,國民黨內部的焦慮也日益加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拍板總統候選人採「徵召」方式,要集結意志攔阻跌勢,侯友宜的標準台詞也從「侯侯做代誌」改為「為國家承擔」,台中市長盧秀燕亦表達無意參選以破除雜音。如此一來,侯友宜參選似已呼之欲出,但他要如何跨出新北這一步走向全國舞台,仍有許多關卡要過。

國民黨遲遲無法決定提名人選,卡在侯友宜要如何「出場」。賴清德已鎖定要攻擊侯友宜的「落跑背信」,因此民進黨的提名力推「誠信條款」。但由於此條款無強制約束力,因此政治訴求遠重於選戰規範,反而讓民進黨自己「誠信」也受到考驗。

侯友宜不能太早表態,主要是若未在新北議會進行施政報告即宣布參選,將招致「師出無名」的抨擊。民進黨團早已揚言,他若參選,「議會將有腥風血雨」。侯友宜一旦表態參選,新北市政必然成為綠營攻擊焦點,弄到施政失焦。但真正的關鍵,還在於他要不要帶職參選,以及民眾會不會在意他帶職參選。

落跑」的攻擊,去年市長選舉已上演過,侯友宜仍以一一五萬票的空前票數大勝林佳龍意味新北市民並不介意他帶職參選。但只要他正式宣布參選,民進黨「逼辭」的攻勢絕對會一波波上演。侯友宜既表達「承擔國家」決心,自不能承諾辭官參選,且早辭晚辭皆涉及補選與市政停頓的問題,因此侯友宜帶職仰攻要比辭官有利得多。此一選擇,被動以「黨需要我承擔」為由,將比自己出馬爭搶大位更名正言順。

即使侯友宜參選能說服新北市民和議會,也不代表最強母雞能有效整合並統領藍營內部歧見。朱立倫雖屢經其他黨內人士轉述無參選總統之意,卻未親口明確表達成為「造王者」的決心,也讓外界懷疑國民黨高層內鬥心結未解,可能重演四年前選戰亂局。朱立倫不明確表態,侯友宜有口難言,拖拖拉拉的局面,是藍營民調滑落主因。國民黨再不設法集中力量和意志,恐將失去扭轉頹勢的契機。

另一個關鍵因素,則是郭台銘和挺郭勢力的整合。朱立倫言明郭台銘是藍營重要一分子,但要如何讓挺郭和挺侯勢力合流成一股堅勁洪流,國民黨還要有大智慧才能解決。唯有讓黨內挺郭勢力信服,國民黨的徵召才不致變成內亂源頭,這仍有賴黨中央及大老幫忙穿梭,勿使郭台銘投向民眾黨。

另一要件,則是侯友宜本身的表現,和他能否提出吸引民眾的治國論述。國民黨打著「下架民進黨」的旗幟,也努力抨擊民進黨的政策失誤;但國民黨本身乃至侯陣營仍未就國家願景提出「我準備好了」的訴求,亦未見對青壯世代招手喊話。這需要「主要候選人」集全黨力量向台灣選民作出有力承諾,如做不了夢,無法改變現狀,憑什麼取得人民信託?

前總統馬英九正在大陸訪問,致力宣揚國民黨的兩岸和平路線。在此之際,朱立倫及侯友宜若能持續接力,藉此有效地傳達藍營對未來兩岸及外交路線的實際主張,將是侯友宜跨出新北的地方格局、把自己推向準國家領導人位置的考驗。侯友宜要問鼎中原,就要提出改變當前政治局勢的論述,向選民證明自己的瞻矚和胸懷。民調下墜只是小波瀾,要能扛國家於國際兩岸的危難,才是未來總統角色的大考驗。這需要侯友宜拿出表現,粉墨登場的台步必須自己走,不能光靠抬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