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網路世界的魔鬼終結者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050/web/ 

◆  陸拚經濟 歐中關係回暖
◆  英前相挺台 但英衰退怪中與俄烏?
◆  南台喊渴 抗旱需蓄豐濟枯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網路世界的魔鬼終結者
◆  優化防震 成立國家地調會
◆  花酒案 綠營又刻意帶風向?
◆  「憤怒反戰」能讓俄烏停戰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網路世界的魔鬼終結者


2023-02-20 04:38  聯合報/ 周韻采(作者為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ChatGPT。路透


二○二二年底微軟投資的Open AI公司正式釋出ChatGPT產品,上線短短五天就累積百萬用戶,到今年一月已增至一億用戶,成長速度已超越TikTok。微軟隨即於二月八日宣布Bing搜尋引擎將整合ChatGPT功能,谷歌也展示類似產品Bard因應,百度亦宣布百度搜索將納入類ChatGPT之文心一言功能,當日股價飆漲百分之十五,正式宣告人工智慧的新紀元來臨。

什麼是ChatGPT?GPT即為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俗稱聊天機器人,但與過去機器人的最大差別在於大語言模型及轉換器(transformer)。ChatGPT利用強大運算能力,全面蒐集網路上文本,並加以分類、分析後儲存成數據庫。再以深度學習法訓練其理解對話情境,進而能從數據庫中針對問題生成答案。ChatGPT目前應用涵蓋寫詩、作曲、遊戲、撰寫作業,程式設計及除錯。

DeepMind總裁Demis Hassabis認為之前人工智慧進展緩慢甚至失敗,肇因於兩種思維:其一以演算法書寫邏輯,模擬人類思考模式,但人腦運作極其複雜,無法僅以數千條運算邏輯窮盡。其二以數位方式複製人腦神經網絡,然人類智慧並非由腦下皮質或介質合成,複製神經網絡並無法產出人類思考。直到十餘年前,DeepMind採深度學習法,經由記錄人類在不同情境下所做的反應,訓練程式,進而模擬人類思考模式,人工智慧領域才有明顯的突破。

谷歌二十年前曾以搜尋引擎直接終結了AOL及Yahoo等入口網站(portal),而微軟的新生Bing亦可能終結谷歌雄霸已久的搜尋引擎市場。搜尋結果從此不再是網頁連結,而是可直接使(引)用的資訊,搜尋行為的商業價值及產業鏈將重新被定義。

谷歌此前在桌機搜尋引擎服務的市占率約為百分之八十,行動搜尋服務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這近乎獨占的市場力早期奠基於科技創新,近來卻賴反競爭手段維繫,例如谷歌一年給付蘋果一百五十億美金綁定在iPhone上預設搜尋引擎,也因此遭歐盟及美國司法部認定違反反托拉斯法起訴。微軟估計在搜尋引擎市場的市占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可帶來廿億美元收入。

然ChatGPT最大的問題亦來自文本,大語言模型雖可囊括網路上所有相關訊息,卻未辨識其真偽,故其產出答案可能不正確。甚至因網羅偏激及有害言論,可能對兒童青少年灌輸錯誤觀念。另ChatGPT已具備創作能力,這使得學術抄襲問題更難被認定。

比較元宇宙與ChatGPT,後者因有具體應用較有機會成功。如果未來谷歌重蹈AOL或Yahoo覆轍,我們可以斷定高科技產業終會因技術演進而改變市場結構,但問題在於時間。如同凱因斯的名言:長期哲人已逝,故短期市場仍是僵化的,仍需反壟斷執法,保障如ChatGPT般的創新。  









陸拚經濟 歐中關係回暖


2023-02-20 06:44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右)和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會晤。(新華社)


正當歐中關係停滯不前之際,北京走出疫情積極展開外交攻勢,欲藉慕尼黑安全會議的歐洲行試圖回暖關係,並將過程中的交流在最後一站與「關係無封頂」的密友俄羅斯分享,持續扮演「勸和促談」角色。

此行的收穫,體現在北京成功爭取國際場合表達「俄烏衝突」、「間諜氣球」立場。王毅舌戰群雄,以「和平中立」與「批美操縱」不卑不亢爭取話語權。其次充分連結「俄烏衝突」、「台獨」、「和平」、「某些勢力幕後操作」等成功寫下爭取他國理解的「敘事」。至於替法、義領導人赴中訪問鋪路暖身,及得到法國取消、和歐盟逐步取消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等,皆為預料中的紅利。可以推估北京版走出安全困境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會持續聚焦在給各方交代「勸和促談」的中立立場,但也肯定不敵「幕後勢力」,持續走著鋼索外交。

除了澄清西方「誣陷」中國挺俄選邊之外,此行目的不外乎告知歐洲「中國要回來拚經濟」,與歐重啟經濟與其他領域的交流,試圖擺脫美國的脫鉤、斷鏈及封鎖,持續呼籲歐盟與之行使多邊主義,其中北京還積極爭取法國出售科技。

另一方面,面對美國境內大肆補貼(晶片、綠能、電池),歐盟則留著一手,對歐中雙方的貿易與交流合作仍有期待。法國願與中國「重新連接」,義大利則稱可以全面重啟各領域交往合作;德方將堅定發展與大陸的經貿關係,反對任何形式的「脫鉤」。至於「一帶一路」,法國表明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義大利則未說死是否拒續簽,僅稱正在評估,並將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決定,顯見義大利正以「一帶一路」續簽為槓桿、待價而沽。以歐盟盼從北京得到經貿利益,且北京的經濟發展仍依賴歐洲開放的角度來看,雙方在經貿等合作領域可望回春。

即便德法義在安全論壇上的言論,透露出不對中國寄以厚望,並與美國在「俄烏衝突」立場上保持一致,但北京期待的僅是歐中不脫鉤的保證;歐中關係的回暖,會在北京的主動,與美國逕自補貼、強制盟邦選邊、科技禁運的背景下出現。










英前相挺台 但英衰退怪中與俄烏?


2023-02-20 06:44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於日本演說指出,國際社會應協商擬定防衛、經濟和政治措施支持台灣。 圖/路透


一度接替英國首相大位,甫上任即引發金融恐慌與債券危機,才四十五天就黯然辭職下台的英國下議院議員特拉斯,在出訪日本的前一星期接受專訪表示,各國政府應支持台灣,聯手反對中國對台的軍事威嚇。十七日她在東京再次表述:保衛台灣不僅只保護台灣民眾,也能捍衛各國在亞洲的利益,以確保貿易和運輸航道的暢通。

特拉斯上周在日本出席「跨國議會對中國事務聯盟」(IPAC)舉辦的國際論壇,她在演說中強調:自由世界必須確保台灣有自我防衛能力,更期待在東亞區域組建泛太平洋的防衛聯盟。

相較於前任首相強生的構想之一,讓英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特拉斯議員的東京行,則加碼主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必須勇於與太平洋盟邦進行更緊密的合作。

特拉斯更提議要以政經實力做為對抗基礎的觀點,她認為自由世界必須認清:中國高度仰賴對西方國家的出口,所以趁著現下的東西依存關係,可以積極採取具有針對性的行動。

誠然,G7生產毛額(GDP)加總,在全球占比超過四十%;若再加上其他歐盟國家則超過五十%。自由世界若能以這樣的經濟實力確保其抗中脅迫的集體優勢,即能「以經圍政、以戰逼和」,貫徹北約長期主張的「集體防衛權」。

二○二二年六月,北約首度邀約了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出席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會議;倡議新型「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直指中國對歐洲和大西洋安全事務,構成「系統挑戰」(systemic challenges)。雖然在該次會議的共同結論上,部分北約成員國拒絕將俄國與中國視作體制性的聯手威脅。

畢竟,西歐和中歐的主要盟國依舊重視其與中國的生產互補,進而主張在雙邊有共同利益的面向,持續對話與追求再平衡,以緩解衝突和因應未來的各類事態。北約更在報告上表明其立場,針對俄國為首的威脅,從其西邊與東邊包夾,並不違反北約的成立宗旨與追求共同安全的目標。

有趣的觀察是,除了增進台灣防衛能力,特拉斯更進一步呼籲要提升台灣國際地位,如實反映台灣在全球的戰略價值。她說,台灣持續為國際組織排除在外,不僅對台灣有傷害;於其他國家還包括被剝奪向台灣學習的機會。

只是從二○○九年發生的金融大海嘯,一路到英國脫歐的連年動盪,將生產崩壞、貿易萎縮、就業困難與通膨加劇之後的民生凋敝,悉數歸咎於中國崛起和晚近爆發的俄烏戰爭,都只在倒果為因。日本失落的三十年,已是如此光景;往下主要西方國家的一一衰退,亦然如此。

究其實,過往西方封建階層的殘餘勢力,本來就是透過一系列的制度性安排與立法,來保護其特許權力;更在選擇性報導之下,誇大恐慌與做成詭辯包裝。種種機關算盡的仇恨動員,即使在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年後,對立分化的操作、經貿脫鉤的耍弄,甚至引發兵戎政變,依舊是層出不窮。

慶幸的是,現下西方內部關於環境永續、由企業承擔ESG責任等的發展,無疑確認金融發展與全球經貿的可能偏差。因此,思辨東、西方文明的根本差異,勇於做交叉比對和參照學習,才能在反省思辨之後,帶出全新的氣象萬千。











南台喊渴 抗旱需蓄豐濟枯


2023-02-20 04:38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水利人員(台中市)


經濟部決定自三月一日起,嘉義地區調整水情燈號為減壓供水黃燈、台南地區為減量供水橙燈。只是一般民眾是住在有蓄水塔的公寓大廈,除非用水大戶,對此抗旱措施可能無感。

南台灣從去年已有旱象,沒有大雨的日子持續打破紀錄中,至今已五百九十天。早在十二月九日經濟部已決定嘉南地區今年一期稻作停灌,因此省下大量灌溉水,否則台南市長黃偉哲現在絕對不敢說八月底前供水沒問題。只是大家也都知道,這回是賭對了,若賭錯了就是浪費民脂民膏,所以農委會當時不敢用「停灌」字眼,發布新聞是以「實施全面節水」稱之。

全世界都看得到氣候變遷張牙舞爪的影子。遠的如哈維颶風重創美國德州、哈吉貝颱風橫掃日本;近的如前年台中百年大旱停水、去年基隆宜蘭缺水。未來降雨肯定是「豐越多、枯越乾」,更需要「蓄豐濟枯」。但產業的發展,卻又需要更多用水,科技大廠一擴廠,每天就要增個三、五噸水。水利署在水資源基本計畫內推估,以目前供水能力,至民國一二五年,嘉義、台南、高雄每日缺水量分別約三點一萬噸、二十二點五萬噸、九點二萬噸,對水資源管理形成更大挑戰。

開源、節流、調度、備援,是水資源營運管理不變原則。自今年二月起徵收耗水費,工業節流算是進了一大步。農業節水也許有持續推動,卻沒看到亮眼的計畫或成績。調度方面,南台灣已有南化高屏聯通管,執行中的有曾文南化聯通管。因美濃水庫停建,高屏溪水源豐沛卻無庫容;曾文溪有庫容,水源卻已開發近盡,高屏溪水源必須調來調去。但大高雄地區用水倚重無蓄水功能、近下游端的高屏堰,不管從水量或水質思考,風險都很高,因此近年來又有伏流水、地下水開發計畫。但伏流水、地下水通常用於備援,不但枯旱時出水量會減少,若已常態利用這些水源,枯旱時將會喪失其備援的角色與功能。

開源的手段被環保的社會氛圍制約,高屏大湖已難推動,只好先持續水庫疏濬以維持庫容,後續可從南化水庫加高、白河水庫更新改善等著手;另因莫拉克颱風停擺的曾文越引,引水地點地質狀況若已較穩定,配合軟式工程結構,應也可再思考。否則高屏溪水源只賴甲仙堰引入庫容太小的南化水庫,風險還是太集中。

再生水、海淡水都是開源的有效手段。再生水以環保而言更受歡迎,用水計畫審查時可指定使用一部分,廠商也願意配合;但再生水產量很有限,接用時工廠位置、距離、費用等都有待溝通克服。

開源的路雖然辛苦,抗旱要多管齊下,切莫偏廢。









優化防震 成立國家地調會

2023-02-20 04:38  聯合報/ 許繼隆/應用地質技師、律師(台北市)
土耳其災害與應變管理署宣布,除了在強震中受創最重的卡拉曼馬拉斯省和哈泰省之外,其他各省搜救工作已經結束。圖為一名搜救人員經過安塔基亞一處倒塌建築物。 法新社


最近土耳其發生大地震,大規模的建物倒塌,雖可歸責於建商不守法,但位於地震斷層帶上,縱使符合法規建造的建築物也抵擋不了斷層錯動時,對於基地產生的拉扯或擠壓撕裂,造成坐落基地上方的建物坍塌。因此,事先進行地質調查並精確劃設地震斷層帶的位置,係預防地震災害最優先的工作。

自九二一大地震至國道三號走山事件發生,立法院通過地質法,主管機關為經濟部,唯實際執行機關為隸屬該部的中央地質調查所。

日前,中華民國地質學會理事長陳文山表示,「經濟部礦業管理及地質調查中心組織法草案」弱化現有「中央地質調查所」之地質專業功能;而且世界多國均設有專職獨立之地質調查機關,唯獨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我國,卻反其道而行,令人感到憂慮。

倘如經濟部所言,整併後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改為「礦業管理及地質調查中心」,無損地質調查工作,則整併目的難道僅在美化行政院組織改造下設置三級機關的數量多寡?

揆諸中央地質調查所業務,雖部分涉及礦務,但其主要業務係落實地質法關於「地質敏感區」劃定,及日漸重要的地熱新能源開發與核廢終端場址的地質探勘工作,何況經濟部前揭草案未如水土保持局組織法第五條明定「得設分局」,致使礦務局現有五處礦場保安中心存廢不明,對此,容有爭議。

為防免地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地調所劃定地質敏感區業務,必須成為國土安全規劃基礎,並應落實執行;不僅如此,未來地熱資源開發及核廢終端場址等地質調查工作,均涉及行政院跨部會工作,個人認為中央地質調查所可仿「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架構,成為行政院下設之三級獨立機關,改稱「國家地質調查委員會」,採特別立法方式可排除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限制(司法院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理由書參照),且「國家地質調查委員會」可增列地質專家與學者為委員,更優化現有地質調查工作。












花酒案 綠營又刻意帶風向?


2023-02-20 04:38  聯合報/ 李坤隆/正修科大教師(高雄市)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後排中)被爆曾接受酒店業者性招待,不僅傷及副總統賴清德(左),也重創行政院長陳建仁(右)內閣團隊。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前發言人陳宗彥被爆曾喝花酒,引發極大爭議,因陳宗彥是副總統賴清德嫡系愛將,加上剛擔任行政院發言人,因此這起爆料也被認為是「劍指賴清德」。部分綠營人士卻刻意帶風向,稱此為檢調單位對國民黨「表忠」,所以才有這次的爆料。

對於這樣的事件發展,個人認為是很危險的政治操作,又落入二○二二選舉時同樣的狀況,也就是側翼的攻擊與風向的帶動,企圖扭轉自己的劣勢;畢竟陳宗彥事發後的表現,以及出現的相關事證,均對陳宗彥相當不利,若綠營還不知道檢討做錯事的人,卻還要政治操作,最後傷的還是自己。

其實最應該檢討的是檢調。民眾黨立委陳琬惠表示,陳宗彥當年涉犯《貪汙治罪條例》,台南地檢署卻簽結,全案恐涉吃案;針對這個指控,法務部的三點聲明顯然無法讓民眾接受。官方正式的說明,對於釐清事實並無任何助益;針對綠營帶風向的作法也沒有嚴正反駁,更讓我們對於將來案件的偵辦感到憂心。尤其隨著二○二四的接近,檢調的態度恐又會被重新檢視。

大家應將焦點放在檢調的態度上,因為我們有過太多司法影響選舉的慘痛歷史,若司法一次又一次的傷害民主,最後是兩敗俱傷。

尤其綠營在二○二二敗選後,如果還無法理解社會和解的重要,最後還是聚焦選戰勝負,那社會未來的發展還是令人憂心的!












「憤怒反戰」能讓俄烏停戰嗎?


2023-02-20 04:38  聯合報/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慕尼黑第五十八屆年度安全會議的第二天、俄侵烏戰爭將滿一年前夕,政治立場不同的多個團體,二月十九日在華府與舊金山等至少九個城市,發動「憤怒反戰」,提出俄烏協商談和等十個訴求。這場不該有的戰爭,已經讓雙方死傷太多。

美國參謀聯席會主席密利上將去年十一月指出,兩國各死十萬軍人。同月底,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說,除十萬軍人陣亡,烏克蘭另死二萬平民。這個月初新聞傳出,挪威國防軍司令估計俄軍約十八萬人死傷,烏軍約十萬人,另死三萬名平民。

俄羅斯人口三倍於烏克蘭,這些來自不同來源的判定,顯示國土之外,烏克蘭人受創嚴重。密利近日因此再次表示,兩國「都不可能達成軍事目標」,結束戰爭要談判。

美國總統拜登及其國安團隊,是否會、何時會採納密利之言,無人知道。但北約已經兩度拒絕。以色列甫卸任的總理貝內特在本月初說,去年三月初,他接連會見或聯繫英美德法及俄烏領袖,俄烏雙方以烏克蘭不再尋求入北約等條件,同意停火;但英國首相攻擊之,法、德務實,拜登模稜兩可,最後西方不接受貝內特的斡旋。

去年入秋,兩位美國前國安與情報官員在《外交事務》發表專文表示:「根據我們在二○二二年四月與多位美國前資深官員談話,俄烏談判人員似乎已經同意達成暫時協定,大要是俄羅斯撤回至二月廿三日以前的位置,俄羅斯以此交換烏克蘭承諾不尋求加入北約,並且要有一組國家給予烏克蘭安全保證。」然而,當時的英國首相突然造訪基輔,要求烏克蘭停止與俄羅斯談判;十多天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表示要「弱化俄羅斯軍力」,也就是不停火。

然後是五月廿日,《金融時報》記者問烏克蘭前總統波洛申科,他表示他簽署但不執行原本可以不讓戰爭發生的明斯克協議,「是要來買時間讓烏克蘭建軍…」。記者追問,現在爆發戰爭他沒有悔意嗎?波洛申科說「一點也不…俄羅斯發動侵略後,你沒有聽到任何批評(沒有執行明斯克協議)的聲音」。其後兩周,德國傳媒與「自由歐洲電台」訪談時說得更直白:通過簽訂、但不執行明斯克協定,「我們完成想要成就的所有事情。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阻斷威脅,或至少延遲戰爭的發生;這就給我們八年時間,重新整建經濟成長,同時建立強大的軍隊。」

這個例子,比起只能建言的軍人,掌握決策權的政治人物更不重視生靈塗炭、大地蒙塵。反戰團體若能讓政治人回心轉意,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