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德國總理訪中:歐洲國家轉向?

◆  【專家之眼】德國總理訪中:歐洲國家轉向?

◆  【專家之眼】農委會惡性不改 我農產品出口恐全面崩盤
◆  【專家之眼】蔡英文政府敗象已露





【專家之眼】德國總理訪中:歐洲國家轉向?


2022-10-19 08:09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德國媒體報導,德國總理蕭茲11月中旬前往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之前,將於11月3日至4日前後訪問中國。圖為今年5月蕭茲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會晤。新華社



依照德國媒體報導,德國總理蕭茲將率領一個龐大的商業代表團,在11月中旬前往印尼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之前,將於11月3日至4日前後訪問中國,這將是蕭茲自去年12月上任以來首次訪華,在西方國家一片反華的聲浪中,德國總理此行是否代表歐洲國家的轉向?

十分明顯的,此次蕭茲的出訪,是在重塑德國的亞太戰略,其重中之重就是德國針對中國。而蕭茲也是在習近平20大之後第一位來訪的歐洲大國領袖,自然有意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其象徵與實質意義均十分重要。儘管當前中德兩國存在諸多分歧,但德方堅信歐洲需要與中國多方面合作,其中包括俄烏戰爭中中國的角色,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還有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並加強安全,以及意識形態的差異等等。

目前,中國連續第6年德國最重要貿易夥伴。據德國官方統計,2021年德中雙邊貿易額達2,450億歐元(近新台幣8兆元),約占整體歐盟與中國貿易的35%,也比2020年大幅成長15.1%。但德國政府自上台近一年以來,在政策和基調上更加轉向符合美國和盟友的立場,歐盟對香港和新疆問題,以及在台海和南海的行動均提出質疑。月前蕭茲聯合國講話中,譴責中國在新疆的人權記錄。

雖然如此,再加上動態清零政策與房市動盪等因素,在今年上半年,大型德國企業仍增加其在中國的大量投資,使得歐盟對中國的投資同比增長15%。這得益於 BMW 公司今年年初,還在瀋陽擴建價值數十億美元工廠奧迪也正在中國建設其第一家電動汽車工廠空中巴士公司因在今年初獲得了中方370億美元訂單,正在鞏固其在中國的市場地位。上個月,德國化學品製造商 BASF 公司也在湛江開設新工廠此乃有史以來在中國最大單一外國投資項目之一,該公司計劃到2030年投資高達100億歐元97億美元)。

相對的,德國通貨膨脹率在戰後首次上升到10%,天然氣、電力和食品正變得越來越昂貴,購買力處於谷底,零售業爆發了恐慌。德國政府預測,能源危機正日益演變成一場經濟和社會危機,政府預計未來一年經濟將萎縮通脹率也將高居不下,9月份德國公司破產數量增加 1/3,而這僅僅是個開始,還有歐元兌美元跌至20年低點。

再看美國在歐洲的角色。在九月底北溪油管被炸之後,可以確認的這是一種國家級破壞行為,但俄羅斯只要關上閘門,即可停止供氣,確實沒有理由出手,尤其這是俄國投下百億鉅資產品,況且被炸之後將失去與歐洲交涉籌碼,何苦來哉?另一可能的國家就是烏克蘭,因為基輔也可能是受益者。長期以來,烏國一直呼籲歐洲停止購買俄羅斯燃料,儘管一些天然氣仍然通過其領土流向歐洲,擾亂北溪,將更符合基輔要求全面禁運俄羅斯燃料的立場。

但在今年二月俄烏開戰之前,拜登總統就曾警告,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將被停止。在九月底北溪油管被炸之後,美國近70%的液化天然氣以四倍多的價格出口到歐洲,導致法國總統馬克宏開罵,這絕對不是友好的行為。因而種種跡象顯示歐洲國家開始懷疑美國是幕後黑手

由此可見,歐洲國家面臨內外交困之際,與中國友好當然是最佳的選擇,繼德國總理訪華之後,法國總統也有意跟進,這對於美國的中國政策有多少影響,還需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