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風婦人照顧失能老翁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598/web/ 

◆  政府擺爛 勞保更早完蛋
◆  科技布局 看不到國科會的領導力
◆  府院想自清 鏡電視先撤照
◆  警可「大膽用槍」了? 後果自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風婦人照顧失能老翁
◆  仇恨值催深綠票 難矣
◆  金句變業障 陳時中人設早自毀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中風婦人照顧失能老翁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前一陣子的中秋假期,筆者去探訪一位長照交通接送的個案家庭。看到了一幕「中風婦人用殘障手冊養活八級失能老翁」景況,在風雨中的秋節假期中,心中湧出一股淡淡的淒涼,令人不勝唏噓。

假期前,負責爬梯機服務的同仁在Line傳來以下的訊息:

「侯老師,公費爬梯機的XXX個案,因為家境困難,原本使用低收入補助生活,後因戶籍搬遷導致補助中斷…因為兩人皆為殘障無工作能力,請老師指示後續訂車及爬梯機是否繼續服務?但是連個管師也無法確定賒欠款到時是否有能力還款?」

我讀了訊息後,快速回覆同仁:「不用收錢,我們來幫忙。用協會的微光公益善款來支持個案的出行費用,所有服務繼續進行不可以停止。請將個案轉介給1919食物銀行,看可否供應食物包和給予急難救助金。同時幫我安排中秋假期去探訪個案,看我們可以幫上什麼忙。」

就這樣,同仁備齊了好幾箱食物和必要生活物資,我載了物資前往探訪案家時,才知道這宗家庭「照顧故事」。

說這他們是個家庭倒也有問題。因為婦人和老翁並沒有正式婚姻關係,婦人原本在茶室工作,後來才結識了七十多歲的老翁。去年十一月婦人因身體左半邊小中風,無法工作,被迫離開職場,老翁為了照顧她,而搬來住在一起。

今年五月時,換老翁右半身中風,如今半身不遂,全癱在床上,換婦人照顧著他。婦人和老翁雖然彼此各有自己的家庭與子女親人,但因為種種原因,早已和家人斷了往來關係。如今二人相依為命,這個家庭靠著婦人的殘障補助津貼為生,供養著中風的老翁。

婦人和老翁住在一個沒有電梯的傳統公寓中,因為二人都行動不便,所以外出就醫都需要有爬梯機和長照交通的協助,才得以出行。目前老翁每周要去醫院復健二次,來回四趟,政府的公費補助一周就快用完了。

在這個連張椅子都沒有的小小空間中,我站著與他們閒談甚久,才慢慢更多瞭解二人的過去與他們為何選擇住在一起、彼此照顧的故事。在下著大雨的秋節午後,感受到婦人和老翁像是茫茫大海中二座飄浮的孤島,彼此因為身體陸續中風而連結在一起,一個左半身中風的身障婦人,照顧著一個右半部中風的失能老翁。在這個廣大的城市中,一個不被看見的小公寓中,他們相互依偎,陪伴著彼此。

在離開之前,我要他們放心,之後的上下樓爬梯機服務和就醫接送,我們協會都不會跟他們收費,希望他們放寬心,積極地復健。同時也希望帶給他們生命的盼望和希望,所以我詢問說可以為他們禱告嗎。二位都歡喜接受,在禱告後看見老翁面容展現出了笑意,眼睛也有神了。

當我離開陰暗的公寓,外面原本的狂風大雨也止住了,心中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我們可以陪伴更多被困的家庭,挺過生命的風暴。











政府擺爛 勞保更早完蛋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江一豪/律師(新北市)



由於受到地緣政治、新冠疫情及通貨膨脹等因素衝擊,勞動基金今年截至八月底虧損三,二○四點六億元,其中勞保基金的就虧了五一五億,這已超過明年度勞動部編列的四五○億元預算撥補,凸顯政府撥補的杯水車薪,以及投資收益絕非救勞保的妙藥。

國際經濟情勢變動無法操之在己,若把近來強勢美元、瑞信集團財務危機可能引發金融風暴、明年經濟展望衰落等等黑天鵝的風險納入,勞保基金的投資虧損恐怕很難縮小。然而,最新的精算報告卻顯示,勞保基金之所以能較前次精算延後一年至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破產,關鍵在於將「投資報酬率從三點五%上調至四%,並把「物價指數年增率從一點一%調降至零點九%,但今年甚至接下來幾年的發展恰恰與精算報告設定條件相反,換言之,勞保破產之日恐怕只會更早,而不是延緩。

勞保基金要維持穩定運作,靠的是自身穩建的體質,而不是數字美化。即使依照精算報告條件推估,明年勞保的收支差額為負的八八○億後年為負一千三百億不出十年累積負債就會破兆,試問政府還有多少預算可以挪來幫勞保止血

事實上,勞保改革不只是數字問題、財務問題,更是憲政問題憲法第一五五條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八項,皆楬櫫國家應實施、重視社會保險。勞保在可預見的十年內根本無法依現況存續下去,對於此刻及後續參加勞保的世代,乃至於納稅人而言,這個不改革就會大失血的制度,已壓縮了國家財政預算使用空間,而現行勞保處於隨時破產的不安定性,同樣有負國家應實施社會保險制度憲法委託

去年三月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作成一則《氣候保護法》部分條文違憲的裁定,其理由在於部分規定涉及未來世代權利保障,卻由於法律規範不足,讓未來世代必須面臨負擔過重溫室氣體減量義務風險。亦即憲法法院認為,憲法不允許某代人在相對較低的減量負擔下,消耗大量的碳預算,同時卻把極端的減量負擔留給下一代,國家不能將負擔轉嫁於未來世代,擠壓後代人自由選擇的空間。

勞保的現況就是處於此種左支右絀且可能違憲狀態,在不提出改革方案的情況下,若非破產、退場,或者必須大量財務輸血,此既侵蝕工作世代權益,客觀上每年成千億乃至上兆的預算編列也極難維持下去。

勞保要怎麼改?不論是「合理計算平均投保薪資」、「覈實釐定費率」、「分段調降給付率」,乃至於新舊債務切割,甚或整併各種公共保險年金,改以稅收為基礎的大國民年金,都是各方已提出、討論並呼籲經年的方案。反觀蔡英文政府,除了相較於收支短差如杯水車薪般的撥補,就只有「政府不倒,勞保不會倒」的空洞喊話,連勞保條例修正案都不願提出。

民國九十八年是勞保年金元年,…期待勞保年金的實施,可以讓辛苦打拚一輩子的勞工朋友在退休後能『老有所養』,有個尊嚴的經濟生活保障。」這段勞保老年年金上路前夕,至今仍在行政院網頁上可以找到的新聞稿,在勞保面對嚴重虧損危機的此時,讓人讀來特別感慨。政府現在要做的就是面對問題,提出改革方案。時間不等人,執政者有沒有心要救勞保,大家都在看。










科技布局 看不到國科會的領導力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新竹市)



國科會三日舉行改制後首次跨部會委員會議,討論二○二四年科技布局。從會議內容、與會者名單、產業布局等方面觀察,本次會議除了彰顯國科會的領導力不足,科技布局仍是「舊酒新瓶」、了無新意之外,更對改制角色轉變後科技/產業的互動關係毫無任何「新」的詮釋與著墨。

在此次會議,吳政忠主委興奮地宣布了明年預算的高成長率(十三點八%),以及政院將每年召開「科技顧間會」之外,並公布二○二四年科技布局著重淨零碳排、量子、AI、半導體、太空、B5G/6G、高齡科技等,其中最後三項是新增的重點項目。

與會者除國科會主委、主計長、文化部長及經發會主委外,還包括二位國立大學校長、中研院院長、二位組裝代工業者。從專業領導力及科技/產業互動的角度來看,與前述產業布局顯得「格格不入」!新興科技的專業人士並不在列,似乎對外宣示大會只是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而國科會改制後的角色及心態調整都不在討論範圍內。

在這次的產業選項中,除了太空與高齡科技是新增項目外,其他都是過去科技部時代規畫的重點。姑且不論過去諸多「國家隊」的績效如何,如今再次加碼是不是改制後有新想法?還是政府己經黔驢技窮,只能靠大內來宣維持場面了?

從產業布局的內容來看,不知是專業科技知識不足,還是政府高層己經定調,除了AI、半導體、淨零碳排等老項目外,對產業科技的細節著墨不多。吳主委花了較多時間講述 B5G/6G 的轉型,不但不合時宜、小確幸代工氣氛很濃,在大陸全面開放北斗定位系統時刻,看不出台灣「振興產業、逐鹿中原」的氣魄與胸襟。誠然,台灣發展無線通訊的最大利基在於代工及國內的通訊服務,技術研發及產業標準並非強項,但國科會以基礎科技的角度把 B5G/6G 定位成未來布局的項目,是否顯得太輕佻而隨興?

另外,比較有競爭性的產業布局有量子、太空、AI等項目,這些都是菁英及科技領導力聚焦的產業,牽涉到產官學研發體系及國家整體技術系統的支撐。量子科技絕對不是「人多好辦事」,也不是科普教育的延伸,需要大量的投資(千億以上)及產業應用的部署,以台灣目前的科技實力似乎無法吃下這個「菜」,若只是為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由教育部來做就行了,不必勞駕國科會。

台灣長期部署太空科技的發展,但太空科技是綜合性系統整合的產業,與基礎科技的連結性不大。受限軍事及地緣政治的考量,多年來績效有限,累積的經驗並不足以成就產業發展的目標。這回舊事重提但仍有「定位不明」的疑慮。看來,政府受到烏俄戰爭與兩岸情勢的影響,把此當成大內宣工具的成分似乎更高一些。

至於 AI 是一些碎片化、高度客製化的智能技術,政府不該著眼於某單一技術項目的發展,而應聚焦在基礎設施的建構,如區塊鏈/AI 連結網路、5G/AI 數位匯流的結合等。國科會的角色應在於整合國家整體的科技資源及基礎設施,而不是搞小確幸而沾沾自喜。

國科會改制後老面孔搬風變不出新花樣,部會搬風非專業領導內行,政府空轉大內宣浪費資源,未來將難以為繼!










府院想自清 鏡電視先撤照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林公正/資深媒體工作者(高雄市)



無論鏡電視股東裴偉聲稱「鏡電視拿到執照是總統旨意」為真,或僅是他個人的「膨風」,府院都必須正視這起涉及總統聲譽與憲政危機的「醜聞」,不能再任由裴偉翻雲覆雨。

媒體在民主國家是行政、立法與司法之外的第四權,NCC 又是獨立機關,總統與閣揆介入電視台申設,已嚴重侵害憲政體制,若是發生在民主先進國家,非但內閣要倒台,即連總統都會面臨要求下台的巨大壓力。或許民進黨自認在立法院有過半席次,所以蘇貞昌面對在野立委的質詢,擺出四兩撥千斤的高姿態,總統府也僅是以「不涉入個案」輕描淡寫帶過。

不過,裴偉原本表示「錄音帶經過變造」、「只是股東會後閒聊」,如今改口自承是「膨風」、誇大,但由於「狗仔媒體」形象社會公信力薄弱,裴偉的最新說詞顯然並不為多數國人所相信。此案既已損及憲政與府院令譽,民進黨政府唯有撤銷鏡電視的執照,才能平息愈燒愈烈的大火,也才能還給蔡總統與蘇院長「清白」。

尤其是,蔡政府與蘇內閣近年雷厲風行地痛打所謂的「假新聞」,裴偉在媒體專訪坦言他說「總統交辦院長、院長施壓 NCC 主委」,完全是「為讓股東放心」,形同已公開自首製造「假新聞」,蘇院長如果還是「不必查」,那不是其中有鬼嗎?否則,一直致力打假新聞的蔡政府,何以對裴偉如此寬容?難道是裴偉有製造假新聞的特權,其他人沒有?

其實,鏡電視在設台過程,政黨介入的傳聞即未曾間斷,媒體更報導民進黨前祕書長洪耀福,不但大剌剌地向 NCC 施壓,並且還主導鏡電視董事長與總經理更換。近日陳椒華立委公開的錄音檔中,裴偉的談話更暴露黨政勢力赤裸裸地插手鏡電視的申設,不僅與民進黨標榜的「黨政軍退出媒體」背道而馳,也重創民主憲政權力分立的基本原則,這些如若是「假新聞」,蔡政府就必須狠打而非輕鬆面對。

立委揭露的錄音檔談話,無論是裴偉辯稱是他在鏡電視股東會後「閒聊」,或是陳建平所指裴偉在股東會議上的「報告」,對標榜獨立運作的 NCC 已造成巨大傷害,絕非裴偉一句膨風誇大可以了事,蔡政府非得給國人一個合理的交代不可。

鏡電視申設黑幕重重,已令這家電視台喪失媒體社會公器的功能,唯今之計即是如民眾黨立委蔡壁如所言「撤照重審」,如此才證明裴偉所稱「膨風」屬實,也才能維護總統與閣揆的清譽。












警可「大膽用槍」了? 後果自負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鄭善印/開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新北市)



立法院於九月卅日通過《警械使用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載明警察於四種情境得使用槍械逕行射擊;這四種情境若用案例說明,大概是:若嫌犯以車輛衝撞警察、若嫌犯亮刀、若嫌犯搶警槍、若有其他類似的急迫狀況時,警察得逕行射擊。增加的條文看似給予警察「大膽用槍」的特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因為原有條文的意旨即准許警察在遇有急迫情況時,得合理必要地使用槍械,也就是得逕行射擊,並無須「事先對空鳴槍」。修正條文只是同語反覆,並未給予警察有任何不計後果逕予開槍的特權,也不會有開槍打死或打傷嫌犯亦不受追究的餘地。因為警察縱然在遇到上述四種情境時得逕行射擊,但仍然應遵守其他條文規定,例如在急迫時才得合理、必要地開槍,且不得傷及嫌犯致命部位。從而可知,修正條文只是安慰劑而已,對於開槍情境及其後果與原條文意旨沒有兩樣。

若追究修正條文與原文有無實質的不同,可能要看新成立的調查小組的功能了。因為,調查小組很可能會站在警察開槍時的情境,來考量警察是否應該開槍,以及開槍的後果是否應由其負責。爰以,依照警械使用條例規定,警察在判斷必須開槍時,是站在國家高權的立場所下的判斷,若判斷的當時完全依照法條規定,亦即急迫、合理、必要、非射擊嫌犯致命部位地開槍,則對其後果不必負責,不論嫌犯是傷或死,這才叫做「依法令之行為」,縱令後果不如理想,也能阻卻違法。倘若警察應開槍而不開槍,則相反地,對嫌犯造成他人的損害,也須負責。

我們若觀察檢察官起訴的案件,大約會有百分之三遭判無罪,但檢察官可須為其失敗的起訴負責?一審法官的有罪判決也有若干在二審被判無罪,但一審法官可須為其有罪判決負責?由此即知,國家高權在依法下判斷時,容有錯誤的可能,但下判斷的人卻無須為其判斷的可能失誤負責,除非是明知錯誤而故意為之。

與此相反的是,檢審在事後對警察開槍後果的評價,這種評價大多是站在結果的立場,而不是站在事中的立場。事後結果的立場,很容易因為結果而影響價值判斷,也就是很容易認為警察沒有依照條例開槍,否則怎麼會致死?這種致死,雖非故意但顯然是過失,因此警察開槍造成的死傷,很少不是被判決過失致死傷的。

我們若想想交通事故的鑑定,即使己方過失只有百分之一,但對他方造成的損傷,沒有不是遭判過失致死傷的,就能恍然大悟,站在結果立場的評價,對警察並非真正有利。更何況,依法令之行為何來「過失」?若是依法令,則行為豈非皆出自「故意」?故意行為如何變成過失行為,在邏輯上可能是一大難以克服的問題。

從而可知,即便修法,在檢審尚未改變事後結果論前,警察最好不要逕行開槍,否則後果仍然要自負的。











仇恨值催深綠票 難矣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左打蔣萬安「貴公子」、右批黃珊珊「執行力不足」。 記者胡經周/攝影



讀完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接受聯合報專訪全文,筆者有兩點感想:

一、防疫陳時中的言行與表現,二年多來媒體廣泛報導,很容易還原真相,當時的陳時中手持尚方寶劍,對逆時中者,陳時中們與網軍傾巢而出,霸凌異己。至於有無阻礙民間採購疫苗,正常的防疫指揮官不會阻購疫苗,但陳採政治防疫,真相如何?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相信慈濟的真心話。而防疫成績如何?豈是美國眾院議長斐洛西一句「客套話」,就自我阿 Q。美國彭博資訊的防疫韌性評比,台灣防疫成績是中後段班,彭博的客觀評比更可信吧!

二、選戰陳時中自詡有行政經驗,其實民進黨完全執政,加上立院與監院已成民進黨附隨組織,還有類東廠助陣,網軍側翼助攻,只要政治正確,個人略具基本條件,誰都可擔任政務官。陳時中的行政經驗,是缺乏公共行政基本素養的為所欲為,其大言不慚,彷彿又回到防疫陳時中。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獨具慧眼」,厚愛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逼退林佳龍改選新北市長。其實不論學經歷或吸引年輕世代,陳時中均不如林佳龍,唯獨仇恨值輾壓林佳龍,而民進黨的戰略就是希望靠「仇恨值」催出深綠選票的危機感。然而,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選戰陳時中已無法抹去防疫陳時中的言行。












金句變業障 陳時中人設早自毀


2022-10-05 05:35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 記者林澔一/攝影



「善泳者溺於水」,陳時中也是如此。

現代民主選舉,總極力為候選人打造「人設」。「人設」有用嗎?對初登政治舞台者,也許成敗在此一「設」。但對政壇老將而言,則效果遞減,尤其是陳時中。

台灣選舉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候選人,選前曾連續九一一天在螢光幕前指點江山,一錘定音。小明不許回來!「復必泰」疫苗不許進口!萬華是疫情破口!多少家庭因為他,生難見人,死難見屍,憾恨終生?多少人烈日下排隊搶口罩、搶疫苗、搶快篩?又留下多少「金句」?但現在「金句」成了一顆顆炸彈,毀掉他的「人設」。

陳時中設定自己「溫暖」,卻讓人想起二○二○年初「小明回台」事件。「小明」因陳時中一句「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承擔」,無法返台。當時,螢光幕上父親的含淚與陳時中的冷酷並陳,怎麼樣都無法讓人聯想到「溫暖」。

陳時中設定自己「有執行力」,卻讓人想起「超前部署」。台灣是個海島,基本上海港、空港管制好,病毒就無法潛入。因此許多國家鎖國、封城時,台灣是極少數人民可以正常生活的國家。陳時中卻把這一切歸功於自己的「超前部署」,每天細數口罩功績。直到本土疫情爆發,才發現疫苗、快篩等防疫物資完全沒有準備,甚至還得靠他國救濟。神話破滅時,「超前部署」成了諷刺。

陳時中設定自己「責任來,我就扛」,卻讓人想起「三加十一我負責」。去年五月本土疫情大爆發,機組員「三加十一」政策被視為防疫破口。陳時中先推說會議是副指揮官陳宗彥主持,後改口「指揮中心的政策都是由我來負責」。同年八月卻說「三加十一並沒有影響社區」,又怒回立委「再問百次也沒有三加十一會議紀錄」。陳時中的負責,是既不道歉也不下台,既無反省更無愧疚,還能用一句「政務官體系是自由業」華麗轉身,落跑去選首都市長。這種負責態度令人嘆為觀止。

陳時中指揮官兩年半來的作為,只能印證他多麼善用文青語言去處理科學防疫。「校正回歸」、「類普篩」、「微解封」、「自主應變」全是規避責任,掩飾無能的詞語。當他繼續套用「初心不變,魄力依舊,溫暖如昔」等文青式語言來競選台北市長時,每一句話都成為反諷,且勾起各種不堪的回憶。陳時中指揮官謀殺了陳時中市長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