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風險升高 台商宜謹慎因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7585/web/ 

◆  聯合報社論/抄襲又露餡,民進黨要全黨押給林智堅?
◆  聯合報黑白集/有目共睹的「政績」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風險升高 台商宜謹慎因應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風險升高 台商宜謹慎因應


2022-07-26 00: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今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4%,加上第1季的4.8%,上半年平均只成長2.6%。美聯社



中國大陸公布今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只有0.4%,比原先預期的1.1%還要低;加上第1季的4.8%之後,上半年平均只成長2.6%。如果全年要達到5.5%的目標,下半年必須成長7.5%,這幾乎不可能。在4月初時,IMF預估大陸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4.4%,之後國際預測機構普遍認為今年大陸經濟不太樂觀。從第2季的實際數據來看,大陸經濟真的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

造成今年大陸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疫情與大陸清零政策的影響;因為現在中國可能是全球唯一仍然堅持清零政策的國家,在清零政策下,每當疫情出現,就會執行嚴格的封城措施,結果對經濟造成嚴重打擊。5月上海市的封城措施就是最好的例子,當上海市採行封城措施時,千萬市民被限制待在家中,造成消費與服務業的消失;工廠員工也無法上班,生產停滯。另一方面,上海是大陸第一大港口,也出現封鎖與塞港的情況,周邊省市的產品無法透過上海出口;同時,原物料也無法經過上海進來,對大上海地區造成嚴重影響。依大陸統計資料顯示,第2季上海市經濟成長率為-13.7%,是全大陸最低的地方。

此外,過去大陸經濟相當程度的依賴國際貿易,比方說,2005年左右,進出口貿易占大陸GDP的比重超過七成,近年來大陸採行「內需拉動取代外需拉動」的政策,最近幾年進出口貿易占大陸GDP的比重已經不到四成,也就是說,大陸經濟現在愈來愈依賴國內需求,但是在疫情影響下,國內需求又一直無法起來,因此大陸經濟成長的動力更是受到限制。

至於在全球嚴重的通膨方面,大陸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目前還低,5月只有2.1%,前五個月的平均只有1.5%;但是前五個月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平均為8.1%,遠高於CPI,雖然近兩個月的WPI略為下降,但是兩者的剪刀差還是很大,對於大陸未來的物價仍然有很大的上漲壓力。

為了刺激疲軟的經濟,近期大陸的利率仍在下跌,這與國際利率趨勢恰恰相反。在此同時,大陸的貨幣供給增加率還在上升中,這表示近期的經濟表現真的不如預期,所以才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

另外,為了進一步刺激經濟,大陸總理李克強5月下旬推出了「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在這「一攬子政策」中,包括貨幣、財政、投資與供應鏈政策等,合計全部支出與補助的金額大約3兆人民幣,只有現在大陸GDP總量119兆的3%左右。這比起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時,大陸中央拿出4兆的補助,再加上地方政府的對應支出,刺激規模要小很多,因此刺激經濟的效果有待檢驗。但是政府擴大支出總是會有效果的,我們認為今年大陸全年的GDP成長率有可能達到4%的水準,關鍵還要看一攬子政策的執行成效。

無論如何,下半年影響大陸經濟的最重要因素還是疫情的控制與否。我們認為大陸應該考慮從「清零政策」調整為「與病毒共存」,這對於活絡內需市場會有很大的助益。但是,如果真的與病毒共存,大陸有14億人口,假設有10%到15%的人口染疫,再加上萬分之10死亡率的話,可能會有15萬到20萬人死亡,這個相當龐大的數目,大陸執政當局可能很難接受,尤其是年底要召開中共20大,預料清零政策至少會維持到那個時候。如此一來,大陸國內消費與經濟可能就會因此而無法動彈,也就是說,今年下半年大陸經濟表現還是會動能不足,台商投資與生產要特別注意,尤其是與其國內需求相關的服務產業,更是要小心謹慎。











聯合報黑白集/有目共睹的「政績」


2022-07-26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中)對新竹棒球場案質疑林智堅能力。記者曾增勳/攝影



抄襲風波正在熱頭上,林智堅任內整建的新竹市立棒球場,「重生開幕」二天即意外不斷,在球員工會要求下暫停使用。花費十二億公帑,寫下的竟是兩場比賽有四名球員受傷、首次因場地坑人宣布延賽的難堪紀錄。即便在國際,也屬罕見。

新竹棒球場整建的問題,可謂罄竹難書。從為何原址整修而非易地重建,到承包商的選擇,再到不斷追加預算,乃至各項設施尚未通過驗收便急著宣傳啟用,均疑點重重。「重生賽」當天,蔡總統親赴現場,期許球場「帶給市民滿滿的感動」;誰料,帶來的卻是「滿滿的憤怒」。

球場出包,林智堅「扛責」說得氣魄,卻是「鍵盤負責」,因為他已辭職落跑。不僅如此,其副市長沈慧虹也已請辭參選;因此,向受傷球員道歉的,只有倒楣的代理市長。

在林智堅受到輿論責難後,綠營網軍立即集結反撲,一面拿其他非民進黨執政縣市的球場及展演場「比爛」,一面開始製造「球團也應為此負責」的輿論風向。問題是,這次民進黨得罪的,是廣大不分藍綠的棒球迷,大家沒那麼容易被唬過去。

最諷刺的是,林智堅因論文抄襲案受到批評時,民進黨一致辯稱林智堅的「政績」有目共睹,說在野黨「無法批評政績,才會猛打論文」。棒球場算政績檢驗吧,但大家「有目共睹」了什麼?









聯合報社論/抄襲又露餡,民進黨要全黨押給林智堅?


2022-07-26 00: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曾赴日參訪福岡巨蛋。 圖擷自林智堅臉書



新竹前市長林智堅的論文抄襲風波正值高潮,又爆出他任內花十二億元整建的球場品質低劣,啟用兩天即導致四名球員受傷。壞事連環爆,讓林智堅的形象瞬間崩塌,而劣質球場的衝擊恐不亞於抄襲。林智堅等不及任期結束即辭職跳槽到桃園參選,他稱會承擔責任,愈發印證其空洞。當論文案愈辯愈黑,球場案又讓林智堅的「政績」真相露餡,民進黨還要把全黨的賭注都押在他身上嗎?

一個人有一次論文涉及抄襲,已是極嚴重的人生汙點,林智堅卻是兩次碩士論文同涉抄襲。不僅如此,論文只要有兩成的雷同,即可認定抄襲;而林智堅的兩篇論文經過不同的人工及電腦軟體比對,研判有高達六到八成以上的雷同。如此誇張的抄襲情節,林智堅還敢辯稱其論文具有「原創性」,恐怕只是無法面對現實的垂死掙扎。問題是,民進黨也要陪著林智堅狂舞,把全黨的信用和選情都孤注一擲放在他身上嗎?

民進黨近日為林智堅論文案接連出招,企圖力挽狂瀾。首先,黨秘書長林鶴明放話,台大不可能直接認定為抄襲,有恐嚇及消毒意味。接著,國安局長--也是林智堅的台大教授的陳明通發表四千字的聲明,重申該論文「未涉抄襲」。這篇長文,被譏有如一篇「學術瑕疵自白書」,無法說明林智堅論文為何與早其一年畢業的學長余正煌之論文有那麼高的雷同。與其說陳明通為林智堅而辯,不如說在為自己的學術聲譽而辯;畢竟,兩名學生寫出八成雷同的論文卻能過關,以任何大學的標準,教授都難辭其咎。

其後,林智堅本人出示當年與陳明通的通訊紀錄,說明自己研究大綱早於余正煌,因此是其「原創」,自己是「善意的資料提供者」。此一說詞顯然極為虛弱:你提供了若干民調「資料」給另一人,那些資料只是「零件」,不表示你有權用對方的「成品」。這就好像,你借了一把辣椒給鄰居,人家炒出宮保雞丁,你不能說這是你做的。但林智堅至今分不清「材料」和「成品」的區別,更何況,他提供的民調資料,也是第三方民調機構所做,絕非他個人「原創」。

民進黨之所以深陷林智堅抄襲風波,主要原因,是蔡總統第一時間就到林智堅臉書發言相挺;然後,綠營同志競相跟進,民進黨便失去了迴轉空間。試想,如果蔡英文不那麼衝動,先行了解一下抄襲案的情節及嚴重程度,再作出反應,至少可以避免全黨被林智堅的問題「綁死在一起」吧?尤其正逢選舉,林智堅案牽一髮而動全局,民進黨介入太深,勢必使全黨的選情大受影響,豈能不慎?事實上,多名親綠學者--包括台大「卡管」大將賀德芬、鄭秀玲,乃至醫師潘建志,皆比對過爭議論文,都覺得林智堅的怠懶難以原諒。民進黨還要力挺林智堅,豈非不把選民觀感放在心上?

以民進黨之擅於硬拗,要為林智堅強力護航,也並非沒有可能。但此事關係的不只是林智堅的清白,還涉及大學的學術倫理、社會共信的正義,乃至人間的真相。民進黨要保住林智堅,除要踩過余正煌的人格,踩過台大的校譽,踩爛明顯易辨的事實真相,甚至扭曲社會共同相信的價值。這麼鉅大的社會代價,蔡英文真的忍心讓台灣把信念和價值都虛擲在一個虛榮者身上?

民進黨已經展開恫嚇和抹黑,放話指導台大應如何避免抄襲認定,指控審定委員會召集人蘇宏達存有偏見故須迴避。這場現代版的「指鹿為馬」將如何發展,挑動台灣民主神經!